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

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主体支架设置有左钳和右钳,左钳设置有左侧手柄,左侧手柄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操作杆,左侧操作杆上安装有弹簧片和锁扣;右钳设置有右侧手柄,右侧手柄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操作杆,右侧操作杆上安装有弧形锁片;左钳和右钳通过左侧结合部和右侧结合部相连接,结合销穿过左侧结合部和右侧结合部。本发明可以自动持续地牵开经过口腔后部切口的咽旁间隙侧壁或颈椎前的组织,形成经口腔、稳定且直接的观察或手术通道;同时本发明通过照明和摄像模块,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照明,形成明亮的手术空间,并可录集手术过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64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52383.0

  • 申请日2022-04-27

  • 分类号A61B17/02(2006.01);A61B90/00(2016.01);A61B90/30(2016.01);

  • 代理机构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陈小东

  • 地址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2: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2 专利申请号:2022104523830 申请日:2022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

背景技术

目前,咽旁间隙是位于咽部外侧、上颈部深部的潜在间隙,咽旁间隙呈倒锥体形,底面为颅底,尖端位于舌骨后,内侧边界为咽部外侧壁的肌肉群,外侧边界为翼内肌与腮腺。该间隙由茎突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和筋膜分为前后二部。咽旁前间隙较小,其中走行腭升动脉,内侧为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结构。咽旁间隙内可以发生感染、肿瘤等病变,需要手术处理。由于该间隙的位置深,经体表需要处理腮腺、下颌骨、颈外动脉及分支、二腹肌、茎突及相关肌肉等结构,显露病变的手术步骤多且复杂,因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解剖理念的完善,经口咽侧壁进入咽旁间隙的手术越来越受青睐。经口进入咽旁间隙的手术中,在开口器撑开口腔后,需要做口咽侧壁的切口,将切口及咽旁间隙的两侧壁向两侧充分牵拉开,才能显露该间隙及间隙内的病变。目前国内外业内没有能实现这一牵开功能的撑开器,只能依靠手术助手用拉钩或脑压板持续手动拉开咽旁间隙的侧壁才能实施手术。此方式浪费人力、影响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暂无能自动牵开咽旁间隙侧壁的撑开器,经口腔进行的咽旁间隙手术只能依靠人工持续牵拉咽旁间隙侧壁以暴露手术区域,浪费了人力、影响了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所述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设置有主体支架;主体支架设置有左钳和右钳,左钳设置有左侧手柄,左侧手柄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操作杆,左侧操作杆上安装有弹簧片和锁扣;

右钳设置有右侧手柄,右侧手柄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操作杆,右侧操作杆上安装有弧形锁片。

进一步,所述左钳和右钳通过左侧结合部和右侧结合部相连接,结合销穿过左侧结合部和右侧结合部。

进一步,所述左侧结合部固定在左侧操作杆的头部,左侧结合部上设置有螺纹,左侧结合部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夹持杆。

进一步,所述左侧夹持杆的侧面设置有左侧固定部,左侧夹持杆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连接部,左侧连接部通过插槽与第一撑开板连接,左侧固定部安装有照明摄像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撑开板为可塑形的撑开板。

进一步,所述锁扣与弧形锁片相吻合。

进一步,所述右侧操作杆的头部固定有右侧结合部,右侧结合部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夹持杆。

进一步,所述右侧夹持杆的侧面设置有右侧固定部,右侧夹持杆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通过插槽与第二撑开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撑开板为可塑形的撑开板。

进一步,所述右侧固定部安装有照明摄像模块。

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可以自动稳定地牵开咽旁间隙的侧壁,并配有照明和摄像模块,可以为手术创造开阔、明亮、稳定的手术空间,更进一步可以经口腔进行颈椎前的手术,或侧颅底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效率。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经口腔进行咽旁间隙手术需要多名手术助手牵拉咽旁间隙手术区域侧壁的问题,能够保证手术空间,节约人力,避免遮挡局部的手术操作空间,提高了牵拉的稳定性。

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可以自动持续地牵开经过口腔后部切口的咽旁间隙侧壁或颈椎前的组织,形成经口腔、稳定且直接的观察或手术通道;同时本发明通过照明和摄像模块,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照明,形成明亮的手术空间,并可录集手术过程。

第三,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由于经口腔牵拉开口腔后部、咽旁间隙侧壁的繁琐,手术空间的显露和维持比较困难,致使经口腔进行咽旁间隙病变甚至颅底病变的手术尚未广泛开展。本发明能够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许多原本需要经过切开颈侧甚至颌面部软组织才能到达的病变可以简化到经口腔手术,提高了医疗质量,造福病患。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目前国内外没有类似的、可以经口腔撑开咽旁间隙软组织的撑开器。亦没有类似的口腔深部的撑开器,亦没有可以经口腔撑开颈椎前方的软组织的撑开器。本发明可以填补该类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侧固定部和右侧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合部和撑开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左侧手柄;12、弹簧片;13、锁扣;14、左侧操作杆;15、左侧结合部;16、左侧夹持杆;17、左侧固定部;18、左侧连接部;21、右侧手柄;22、弧形锁片;23、右侧操作杆;24、右侧结合部;25、右侧夹持杆;26、右侧固定部;27、右侧连接部;3、第一撑开板;4、第二撑开板;5、结合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解释说明实施例。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发明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包括左钳、右钳、第一撑开板3、第二撑开板4、结合销5。左钳和右钳通过左侧结合部15和右侧结合部24相连接,结合销5穿过上述结合部。

左钳由左侧手柄11、弹簧片12、锁扣13、左侧操作杆14、左侧结合部15、左侧夹持杆16、左侧固定部17和左侧连接部18组成;左侧手柄1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操作杆14,左侧操作杆14上安装有弹簧片12和锁扣13,锁扣13和弧形锁片22相吻合。在左侧操作杆14的头部固定有左侧结合部15,左侧结合部15上设置有螺纹,在左侧结合部15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夹持杆16;左侧夹持杆16的侧面设置有左侧固定部17,左侧夹持杆16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左侧连接部18,左侧连接部18通过插槽与第一撑开板3连接,第一撑开板3为可塑形的撑开板,可以弯折,直接插入左侧连接部18进行固定。左侧固定部17或右侧固定部26安装有照明摄像模块。

右钳由右侧手柄21、弧形锁片22、右侧操作杆23、右侧结合部24、右侧夹持杆25、右侧固定部26和右侧连接部27组成;右侧手柄2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操作杆23,右侧操作杆23上安装有弧形锁片22,在右侧操作杆23的头部固定有右侧结合部24;右侧结合部24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夹持杆25,右侧夹持杆25的侧面设置有右侧固定部26,右侧夹持杆25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右侧连接部27;右侧连接部27通过插槽与第二撑开板4连接,第二撑开板4为可塑形的撑开板,可以弯折,直接插入右侧连接部27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左侧夹持杆16和右侧夹持杆25闭合状态下,经过已经开口的口腔,将紧贴的第一撑开板3和第二撑开板4伸入到咽旁间隙或更深部的术腔中,通过左侧手柄11和右侧手柄21将左侧夹持杆16和右侧夹持杆25撑开,通过第一撑开板3和第二撑开板4将手术区域的两侧软组织撑开,同时利用弹簧片12、锁扣13和弧形锁片22对撑开的角度进行固定。在左侧固定部17或右侧固定部26安装有照明摄像模块,进行照明和摄像。

二、应用实施例。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和技术价值,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具体产品上或相关技术上的应用的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口腔颈椎和颈枕交界区域手术的撑开器,所述经口腔颈椎和颈枕交界区域手术的撑开器采用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可用于撑开口腔后部颈椎前的软组织,以显露颈椎和颈枕交界区的结构和病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口腔侧颅底手术的撑开器,所述经口腔侧颅底手术的撑开器采用用于经口腔咽旁间隙手术的撑开器,可用于撑开口腔后部咽旁后间隙的组织,以显露枕骨下表面及颞骨下表面的结构和病变。

三、实施例相关效果的证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研发或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和现有技术相比的确具备很大的优势,下面内容结合试验过程的数据、图表等进行描述。

目前业内尚无类似的用于撑开口腔深部、咽旁间隙或更深层组织的可调节自动撑开器。需要两名助手用脑压板或深部拉钩牵开咽旁间隙或更深层的软组织,浪费人力,效率低,且不能稳定地持续牵开。使用该撑开器可以在节省助手人力的同时,提供稳定、明亮的视野,保证术者的手术操作空间,有利于推广和实施经口腔的咽旁间隙或颅底的微创手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疗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