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及内视镜系统

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及内视镜系统

摘要

一种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及内视镜系统,内视镜系统内视镜系统包含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及输出装置。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包括内视镜装置及工作器械。所述内视镜装置具有基部、注射针管及镜头单元。所述基部具有光源输入端。所述工作器械具有操作握柄、连接杆及钳具结构。所述钳具结构具有两个夹取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夹取件且可朝所述连接杆弯折的连杆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的推杆。所述钳具结构可受控由所述夹取件并拢的夹取状态变换成所述夹取件彼此间隔的撑开状态,使所述推杆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移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78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宏硕;张锦标;

    申请/专利号CN202210108355.7

  • 发明设计人 高宏硕;张锦标;

    申请日2022-01-28

  • 分类号A61B1/00(2006.01);A61B1/015(2006.01);A61B1/04(2006.01);A61B1/06(2006.01);A61B1/07(2006.01);A61B17/34(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李夫玲;须一平

  •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金山南路2段159巷14号2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 1/00 专利申请号:2022101083557 申请日:2022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视镜套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视镜结合工作器 械,内视镜定位后可直接使用工作器械处理生物组织的具有工作器械 的内视镜套组及内视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到采用内视镜与 外科器械(例如:夹钳)的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例如: 关节镜外科手术和腹腔镜外科手术。习知的内视镜具有软性管线,及 装设于软性管线一端的镜头。其用作医疗检测的方法是将内视镜管线 插入体内,使光源透过内视镜管线照射于镜头周围,以便于镜头撷取 画面,并回传至观察者或相关电子仪器内,供医师读取画面进行诊疗。 其中,内视镜会配合不同部位的外科手术或医疗检测,而采用不同类 型的镜头。此外,医师可依手术需求使用不同的外科器械对内脏或内 部组织进行抓取、剥离、切割或修补等功用。然而,在进行微创手术 时,通常需要先透过内视镜管伸入至人体内部确认病源处的位置,然 后再插入管状导管(例如:插管和套针),并透过管状导管引入注射针 管或外科器械,以便执行药剂注射或手术切割等治疗,使得手术执行 的步骤繁琐,除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手术 风险。此外,为了插入注射针管或是外科器械,需要先在皮肤上做较 大的开口,才能引入注射针管或是外科器械,导致手术后需缝合伤口, 并且使得恢复期较长。另一方面,习知的内视镜配合外科器械仅能进 行抓取、剥离、切割或修补等功用,而不具备放置医材或药物的功能, 亦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恢复期短且便于使用的具有工 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

本发明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包含内视镜装置及工作器 械。所述内视镜装置包括基部、接头、注射针管及镜头单元。

所述基部具有光源输入端。所述注射针管连接于所述基部。所 述注射针管的末端具有穿刺端面。所述镜头单元具有自所述光源输 入端伸入所述注射针管的管部,及连接于所述管部的末端且邻近所 述穿刺端面的镜头。

所述工作器械包括操作握柄、连接于所述操作握柄且伸入所述 注射针管的连接杆,及装设于所述连接杆的末端的钳具结构。所述 钳具结构具有两个夹取件、连接于所述夹取件之间的连杆组件,及 连接所述连杆组件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延伸的推杆。所述钳具 结构可受控由所述夹取件并拢的夹取状态变换成所述夹取件彼此间 隔的撑开状态,使所述推杆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各所述夹取件具有容置空间,在所述 钳具结构处于所述夹取状态,所述容置空间供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 推杆容置其中。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转轴,及两个分别 连接于所述夹取件的横杆,每一横杆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且 所述横杆之间反向于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不大于180度,使所述连杆 组件可朝所述连接杆弯折。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还包 含接头,所述接头连接于所述基部,并具有彼此连通的衔接端口、 第一工作端口、注射接口及第二工作端口,所述衔接端口与所述注 射针管连接,所述注射接口适用于导入药剂经由所述衔接端口流入 所述注射针管,所述第一工作端口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的其中一者 与所述基部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端口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 的另一者供所述工作器械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内,使得所述基部与 所述操作握柄彼此分隔。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接头具有呈直管状且两端分别形 成所述第一工作端口及所述衔接端口的第一分支;所述工作器械自 所述第一工作端口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内。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接头具有呈直管状且两端分别形 成所述第一工作端口及所述衔接端口的第一分支、连接于所述第一 分支且具有所述注射接口的第二分支,及具有所述第二工作端口且 自所述第一分支的侧面朝所述衔接端口的反向倾斜延伸的第三分支, 所述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一分支的夹角不大于90度;所述连接杆可挠 曲,使所述工作器械自所述第二工作端口沿倾斜延伸的所述第三分 支,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内。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连接杆、所述管部与所述注射针 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通道空间,所述内视镜装置还包括可分离地伸入 所述通道空间的实心部,所述内视镜装置可在所述实心部遮蔽所述 通道空间的穿刺状态,及所述通道空间显露的注射状态之间变换。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注射针管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基 部,使所述注射针管可拆卸替换。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穿刺端面相对于所述镜头的表面 倾斜,所述内视镜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注射针管内且设置于所述 镜头前方的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为可透光的材质,并具有入光 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出光侧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 入光侧沿所述穿刺端面延伸且适用于导引光线进入,所述出光侧面 向所述镜头且沿所述镜头的表面延伸,并适用于导引来自所述入光 侧的光线射出至所述镜头的表面,以使所述镜头可经由所述光学构 件取得影像。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光学构件呈中空结构,所述入光 侧与所述出光侧共同界定出空间,所述出光侧适用于导引经由所述 入光侧与所述空间折射后的光线以近似于垂直于所述镜头表面的方 向射出至所述镜头的表面。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入光侧具有数个平行于所述镜头 的表面的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沿所述穿刺端面的延伸方向 间隔排列,每一第一入射面沿所述镜头表面的长度不大于微米尺寸。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套组,所述基部还包括转接机构,所述转接 机构为光纤集光结构、影像传输转接机构与LED光源所需电源的其 中一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恢复期短且便于使用的内 视镜系统。

本发明内视镜系统包含前述的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及输 出装置。

所述输出装置连接于所述基部的输出端,并具有电连接所述镜 头的通信装置、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装置的控制装置,及电连接所述 控制装置的显示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所述镜头撷取的影像 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的影像信号,并进 行影像处理。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控制装置处理后的影像信 号。

本发明所述内视镜系统,所述输出装置是以无线连接方式连接 于所述输出端。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夹取件可受控由并拢状态 变换成间隔状态,使所述推杆能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移动,进 而让操作者可操控所述工作器械将医材或药物微调推移至病源处, 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此外,通过所述第一工作端口与所述第二工 作端口分别供所述基部与所述工作器械装设使用,使得所述基部与 所述操作握柄彼此分隔,增加所述操作握柄的操作空间,也能达到 便于使用的目的。另外,通过所述通道空间可导引药剂自所述针孔 流出,使得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能直接将药剂注射于邻 近所述镜头的病源处,而不需要重复固定所述结合注射针头的内视 镜的位置,同样能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并且,通过所述工作器械 已装设于所述内视镜装置,在手术进行时可直接操作所述工作器械 使用,而免去植入导管以插入外科器械等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 亦可避免扩大伤口,达到术后恢复期短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所 述注射针头处于所述穿刺状态时,可使穿刺处的皮肤伤口周围平整; 并且,所述注射针头处于所述注射状态时,所述通道空间可供手术 器械装置穿至病源处,而不需要扩大伤口或是二次穿刺皮肤,使伤 口易于复原,故能达到术后恢复期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内视镜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一具有工 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内视镜装置的末端的一放大示意图,说明 所述内视镜装置在一穿刺状态与所述实施例的一工作器械的连接关 系;

图3是所述内视镜装置的末端的一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内视镜 装置在一注射状态与所述工作器械的连接关系;

图4A是所述内视镜装置的末端的一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说明 所述实施例的一光学构件的形态;

图4B是所述内视镜装置的末端的一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说明 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光学构件的形态;

图5是一侧视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 镜头单元的形态,并省略所述光学构件;

图6是一侧视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镜头单元的形态, 并省略所述光学构件;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工作器械的实施方式;

图8是一不完整的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工作器械的一钳具结构 在一中间状态;

图9是一不完整的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钳具结构在一撑开状态;

图10是一不完整的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钳具结构在一夹取状 态;

图11A至图11D为不同类型的所述钳具结构的示意图,说明所 述钳具结构的两个夹取件的形态变化;

图12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 视镜装置的一接头与所述工作器械的连接关系;及

图13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与所述 实施例的一输出装置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图13,为本发明内视镜系统的一实施例。所述 内视镜系统包含一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1,及一如图13所示的 输出装置231。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1包括一内视镜装置 20及一工作器械10。

参阅图1至图3,所述内视镜装置20具有一基部40、一连接于 所述基部40的接头30、一连接于所述接头30远离所述基部40的一 端的注射针管24、一自所述接头30伸入所述注射针管24的镜头单元 21、一自所述接头30可分离地伸入所述注射针管24的实心部102,及一装设于所述注射针管24内且位于所述注射针管24的末端的光学 构件215。

参阅图1与图12,所述基部40具有一用于导入一光源101至所 述镜头单元21的光源输入端22、一连接于所述光源输入端22的延伸 部的输出端23,及一连接于所述输出端23的转接机构25。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转接机构25为光纤集光结构、影像传输转接机构与LED光源所需电源的其中一者,且所述转接机构25可具有图中未示出的 一无线传输模块或传统线传输。前述的输出装置231可以透过所述转 接机构25与所述输出端23连接。然而,所述转接机构25是可以省 略的,举例来说,所述输出端23为目镜,让使用者可直接观看所述 镜头单元21所取得的影像。此外,所述基部40也可以是仅有所述光 源输入端22,使所述基部40的整体体积减小而能让操作者在使用上 较为轻便灵活。且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光源频率也可以视不同的检 查需求而变化、调整。

参阅图1与图12,所述接头30具有一两端分别形成一衔接端口 311及一第一工作端口312的第一分支31、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31 且具有一注射接口321的第二分支32,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31 且具有一第二工作端口331的第三分支33。所述衔接端口311、所述 第一工作端口312、所述注射接口321及所述第二工作端口331彼此 连通。所述注射接口321适用于导入药剂经由所述第二分支32、所述 第一分支31至所述衔接端口311。所述第一工作端口312与所述第二 工作端口331的其中一者与所述基部4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工 作端口312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331的另一者供所述工作器械10可 分离地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24内,使得所述基部40与所述工作器械 10彼此分隔,以增加操作所述工作器械10的空间,避免操作所述工 作器械10时受到所述基部40干扰。同时,所述基部40与所述接头30可分离地连接的设计,也可以让操作者视使用情况任意拆卸所述基 部40,使所述接头30空余的工作端口能供其他管路伸入。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第一分支31呈直管状。并且,所述第三分支33自所述第 一分支31的侧面朝所述衔接端口311的反向倾斜延伸。更具体来说,所述第三分支33与所述第一分支31的夹角不大于90度,且所述第 二工作端口331反向于所述衔接端口311。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器 械10可自所述第一工作端口312经由所述第一分支31伸入至所述注 射针管24内,以避免所述工作器械10弯折而不易于直观地操作。所 述基部40则装设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331,且所述光源输入端22经 由所述第三分支33将所述光源101导入所述镜头单元21。然而,如 图12所示,所述工作器械10也可以自所述第二工作端口331沿倾斜 延伸的所述第三分支33,经由所述第一分支31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 24内。如此,所述工作器械10位于所述内视镜装置20的侧边,而有 较大操作空间。所述基部40则装设于所述第一工作端口312,且所述 光源输入端22经由所述第一分支31将所述光源101导入所述镜头单 元21。

参阅图1与图2,所述注射针管24连接于所述衔接端口311。所 述注射针管24的末端具有一穿刺端面242,及一形成于所述穿刺端面 242的针孔243。所述针孔243适用于导引自所述衔接端口311流入 的药剂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端面242相对于所述镜头单元 21朝向所述针孔243的表面倾斜,使所述注射针管24末端形成一呈 尖锐状的尖角部241而易于刺入皮肤,让所述注射针管24可直接穿 入皮肤而不需要额外割开皮肤,以减小伤口的面积,使术后的伤口能 快速恢复。举例来说,所述注射针管24的外径为1.0公厘至2.5公厘, 可使伤口的口径不大于2.5公厘,而能在术后不需要缝合伤口,且利 于缩短术后的恢复期。另外,所述注射针管24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 衔接端口311,使所述注射针管24可拆卸替换,而不需要重复消毒使 用,以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

参阅图1、图2、图5与图6,所述镜头单元21具有一自所述光 源输入端22经由所述衔接端口311伸入所述注射针管24的管部213, 及一连接于所述管部213的末端且邻近所述穿刺端面242的镜头211。 所述管部213、所述工作器械10与所述注射针管24的内壁之间形成 一如图3所示的通道空间50。所述镜头211的类型可以为传统光学影 像传输器(例如:光纤)、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镜头,或是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镜头,但不以此为限。所述镜头211内可设置 一图中未示出的芯片,用以将影像处理后传送至所述输出端23。如图 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输入端22所导入的所述光源101 为光纤光束,并环绕地设置于呈圆形的所述镜头211周围。然而,所 述光源101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设置于呈方形的所述镜头211的两侧。 当药剂由所述注射接口321注入时,药剂可分布于所述注射针管24 内壁与所述管部213、所述实心部102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光源101 的光纤光束可以是局部地设置于所述镜头211周围。如图6所示,构 成所述光源101的光纤光束也可以是全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镜头211 周围。另外,所述光源输入端22所导入的所述光源101也可以是LED 光源,并设置于所述注射针管24的末端。且所述注射针管24内设有 LED电源线。此外,所述管部213的外径为0.8公厘至1.6公厘之间。 所述镜头211的直径为0.6公厘,所述镜头单元21的长度为20公分 至2公尺。

参阅图1至图3,所述实心部102可分离地伸入所述通道空间50, 并遮蔽所述针孔243,使得所述内视镜装置20可在一所述实心部102 遮蔽所述针孔243的穿刺状态,及一所述针孔243显露的注射状态之 间变换。在所述内视镜装置20刺入皮肤的过程中,可操控所述实心 部102让所述内视镜装置20处于所述穿刺状态,以避免皮肤组织在 所述注射针管24穿刺时挤入所述针孔243中,造成穿刺处的伤口不 规则的破裂而难以愈合。同时,也可以避免体内组织进入所述通道空 间50之后造成堵塞而无法流出药剂。另一方面,当操作者透过所述 镜头211找到病源处,可让所述内视镜装置20处于所述注射状态。 也就是说,将所述实心部102自所述接头30抽出,使所述针孔243 显露而能让药剂自所述通道空间50流出所述针孔243外至病源处, 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所述内视镜装置20的使用方法不限于前 述方式,也可以是先将所述实心部102自所述接头30抽出后。接着, 将一软管(图未示)插入所述通道空间50并从所述针孔243穿出,以便 于操作者在治疗过程中透过所述软管注入冲洗液于病源处清洗体内 组织。反之,也可以透过所述软管将注入体内的冲洗液抽离,或是抽 吸堆积于病源处的血液、组织液,以利治疗进行,此外,将所述软管 配合通道空间40内多余的空隙,也可以达成同时进行注入冲洗液与 抽出冲洗液的作业。或者,在所述管部213与所述工作器械10皆位 于所述注射针管24内的情况下,空出来的所述通道空间50也可以提 供其他需要的器件伸入所述注射针管24中使用,此外,在所述管部 213、所述工作器械10与所述实心部102均位在所述注射针管24内 的情况下,药剂也可以经由所述注射针管24内壁与所述管部213、所 述实心部102之间的间隙流通。

参阅图1、图4A与图4B,所述光学构件215设置于所述镜头211 前方且位在所述尖角部241,并靠近所述针孔243,以配合所述实心 部102共同遮避相对于所述镜头211表面倾斜的所述针孔243。所述 光学构件215除了辅助所述镜头211取得影像以外,将其设置于所述 尖角部241的另一个作用也在于用以避免尖锐状的所述穿刺端面242 刺入组织时,造成穿刺处的伤口不规则的破裂而难以愈合。同时,也 可以避免体内组织堆积遮蔽在所述镜头211前方,进而影响所述镜头 211取得影像。所述光学构件215为可透光的材质(例如:玻璃或塑料), 并具有一入光侧61、一连接于所述入光侧61的一侧缘的出光侧62, 及一两侧缘分别连接于所述入光侧61与所述出光侧62的反射侧63。 更具体来说,所述光学构件215配合所述尖角部241中所述镜头211 前方的三角空间(如图4A、4B所示),呈现为一末端呈斜面的半圆筒 形态。所述入光侧61大致平行所述穿刺端面242的倾斜方向且适用 于导引光线进入。并且,所述出光侧62面向所述镜头211并且沿所 述镜头211朝向所述针孔243的表面延伸,且适用于导引来自所述入 光侧61的光线射出至所述镜头211的表面,以使所述镜头211可经 由所述光学构件215取得影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光侧61与所 述出光侧6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参阅图4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光侧61与所述出光侧62共 同界定出一空间64。所述出光侧62适用于导引经由所述入光侧61 与所述空间64折射后的光线,使光线以近似于垂直于所述镜头211 表面的方向射出至所述镜头211的表面。更具体来说,所述光学构件215呈中空结构,包括两个呈夹角的薄板及一弧形薄板。如此,当光 线经由呈中空结构的所述光学构件215进入所述镜头211的表面,能 避免所述光学构件215过度干扰光线,以减少光学折射产生的问题。

参阅图4B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入光侧61具有数个 平行于所述镜头211的表面的第一入射面611,及数个垂直于所述镜 头211的表面的第二入射面612。所述第一入射面611沿所述穿刺端 面24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二入射面612的两相反侧分别连 接于两相近的第一入射面611。其中,每一第一入射面611沿所述镜 头211表面的长度以及每一第二入射面612沿所述针管的轴向的长度 皆不大于微米尺寸。更具体来说,所述光学构件215构成一截面呈三 角形的实心结构,且所述第一入射面611(三角形的斜边)呈微米级的 阶梯形状。如此,当光线经由如图4B所示的所述光学构件215进入 所述镜头211的表面,光线可垂直穿透所述第一入射面611,而以垂 直于所述镜头211的表面的方向照射入所述镜头211,以减少光学折 射产生的影像扭曲的问题。

参阅图1、图3与图7,所述工作器械10包括一操作握柄13、一 连接于所述操作握柄13且伸入所述注射针管24的连接杆12,及一装 设于所述连接杆12的末端的钳具结构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 杆12可挠曲,使所述工作器械10能自所述第二工作端口331沿倾斜延伸的所述第三分支33,经由所述第一分支31伸入至所述注射针管 24内。

参阅图8、图9、图11A至图11D,所述工作器械10可依据操作 者的需要而任意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器械10是以活检钳 示例。所述钳具结构11的形态为一钳头。所述钳具结构11用于放置 医材或药物使用,并具有两个自所述连接杆12朝远离所述操作握柄13的方向延伸的夹取件111、一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夹取件111且可 朝所述连接杆12弯折的连杆组件112,及一自所述连杆组件112朝远 离所述连接杆12的方向延伸的推杆113。各所述夹取件111具有一容 置空间114。所述容置空间114的开口彼此相向,并可供所述连杆组 件112、所述推杆113与图中未示出的医材或药物容置其中。所述连 杆组件112具有一转轴115,及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夹取件111的横 杆116。每一横杆116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转轴115。所述操作握柄 13的作动,可带动所述连接杆12伸缩,使所述夹取件111并拢或分开。所述夹取件111用于夹取生物组织或是撑开生物组织。然而,所 述钳具结构11的形态也可以是如图11A所示的用于活体检验的钳头、 如图11B所示的锯齿状的钳头、如图11C所示的用于夹取异物的钳头, 或是如图11D所示的剪刀,可依操作者的需求任意更换所述夹取件 111的样式,但不以此为限。举凡可应用于人体内脏或内部组织进行 抓取、剥离或切割的所述工作器械10皆可。此外,所述推杆113顶 端的形状可为长方形、盾形、尖形或锯齿型状,但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说明各所述夹取件111的所述容置空间 114的长度F,及所述推杆113的长度D的相对关系,当D介于0.5F 和F之间时,所述推杆113适用于刺入并取出较硬的组织或是推动医 材或药物;当D小于0.5F时,所述推杆113适用于将长度介于0.5F和F之间的药物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4;当D不小于0.5F时,所 述推杆113适用于将长度不大于0.5F的药物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4。

参阅图8至图10,所述钳具结构11可在一如图8所示的中间状 态、一如图9所示的撑开状态,及一如图10所示的夹取状态之间变 化。附图中的箭头代表所述夹取件111和所述推杆113的移动方向。 当所述钳具结构11由所述夹取状态变换成所述撑开状态,所述夹取 件111的末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夹取件111彼此间隔而 能撑开生物组织,并且带动各所述横杆116以所述转轴115为轴心朝 所述连接杆12枢转,进而让所述推杆113朝远离所述连接杆12的方 向移动,以推动原先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4内的医材或药物至特定 位置,或是使所述推杆113伸入生物组织中。当所述钳具结构11由 所述撑开状态变换成所述夹取状态,所述夹取件111的末端相向移动, 使各所述横杆116以所述转轴115为轴心相向枢转,而能让所述横杆 116并拢使所述连杆组件112对折,并带动所述推杆113朝所述连接 杆12移动,以由所述推杆113仍显露于所述夹取件111的中间状态, 变换成所述推杆113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4内且受到所述夹取件 111包覆遮避的夹取状态,同时也可以使所述推杆113所刺入取得的 生物组织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4内而取样成功。另外,如图8所示, 所述横杆116之间界定一反向于所述连接杆12的夹角Θ。在如图9 所示的所述撑开状态,所述横杆116之间的所述夹角Θ不大于180度, 较佳为150度,如此,可使所述连杆组件112较容易朝所述连接杆12 弯折。

参阅图2与图3,在刺入组织前,操作者可先将所述内视镜装置 20调整成如图2所示的所述穿刺状态。接着,让所述钳具结构11处 于所述夹取状态,以容置于所述注射针管24内,避免所述钳具结构 11突出于所述注射针管24而影响所述注射针管24刺入皮肤。另一方 面,手术进行时,操作者可先透过所述镜头211确认病源处。接着, 将所述内视镜装置20调整成如图3所示的所述注射状态,以便于药 剂注入。同时,让所述钳具结构11自所述针孔243伸出,并可透过 操纵所述操作握把,使所述钳具结构11在所述中间状态、所述撑开 状态及所述夹取状态之间变化,以利手术进行。

参阅图1与图13,所述输出装置231连接于所述输出端23,并 具有一电连接所述镜头211的通信装置2311、一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装 置2311的控制装置2312,及一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312的显示装置 2313。所述通信装置2311用于发送所述镜头211撷取的影像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2312(例如为CPU)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装置2311发送的 影像信号,并进行影像处理。所述显示装置2313用于显示所述控制 装置2312处理后的影像信号。其中,医师可透过所述镜头211撷取 影像信号,用以对体内进行观察。并且,通过所述通信装置2311将所述镜头211所撷取的影像信号回传至所述显示装置2313,以利于医 师进行更进一步地影像处理,协助诊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装 置231是以无线连接方式(例如:蓝牙、ZigBee、Wi-Fi或RF等)连接 于所述输出端23,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所述输出装置231可以为显 示屏幕、携带式电子装置或VR眼镜。举例来说:医师可通过配戴例 如为VR眼镜的所述输出装置231来观看所述镜头211所取得的影像, 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夹取件111可受控由并拢状态变换成间隔状 态,使所述推杆113能朝远离所述连接杆12的方向移动,进而让操 作者可操控所述工作器械10将医材或药物微调推移至病源处,达到 便于使用的目的。此外,通过所述第一工作端口312与所述第二工作 端口331分别供所述基部40与所述工作器械10装设使用,使得所述 基部40与所述操作握柄13彼此分隔,增加所述操作握柄13的操作 空间,也能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另外,通过所述通道空间50可导 引药剂自所述针孔243流出,使得所述具有工作器械的内视镜套组1 能直接将药剂注射于邻近所述镜头211的病源处,而不需要重复固定 所述结合注射针头的内视镜的位置,同样能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并 且,通过所述工作器械10已装设于所述内视镜装置20,在手术进行 时可直接操作所述工作器械10使用,而免去植入导管以插入外科器 械等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亦可避免扩大伤口,达到术后恢复期短 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所述注射针头处于所述穿刺状态时,可使穿 刺处的皮肤伤口周围平整;并且,所述注射针头处于所述注射状态时, 所述通道空间50可供手术器械装置穿至病源处,而不需要扩大伤口 或是二次穿刺皮肤,使伤口易于复原,故能达到术后恢复期短的目的, 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 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 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