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穿颧种植体及口腔种植体

穿颧种植体及口腔种植体

摘要

本申请涉及牙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穿颧种植体及口腔种植体。穿颧种植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体头部、种植体过渡部和种植体颈部,种植体头部为锥形体,种植体头部包括连接的引导部和安装部,引导部的表面为光滑表面、且引导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为球面,过渡部包括连接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和牙槽骨螺纹部,安装部与上颌窦光滑表面部连接,牙槽骨螺纹部与种植体颈部连接;安装部的外周依次设有多个螺纹段,安装部上设有排屑槽。本申请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位于骨性上颌窦内侧或外侧部,为机械加工无螺纹光滑表面,利于保护上颌窦粘膜,避免生物学并发症。牙槽骨螺纹部位于牙槽骨部分,可以与牙槽骨进行很好的骨结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81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64352.0

  • 发明设计人 邹多宏;

    申请日2021-02-05

  • 分类号A61C8/0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沈攀攀;许亦琳

  •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C 8/00 专利申请号:2021101643520 专利号: 合同备案号:X2022310000170 让与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受让人:高峰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穿颧种植体及口腔种植体 申请日:20210205 申请公布日:20220805 授权公告日: 许可种类:排他许可 备案日期:2022121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C 8/00 专利申请号:2021101643520 申请日:2021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牙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颧种植体及口腔种植体。

背景技术

穿颧种植术是上颌骨骨量严重缺损或萎缩,患者不愿接受植骨及骨牵张等骨增量手术,又期望牙种植修复时采用的一种牙种植修复方式。穿颧种植术指将牙种植体植入颧骨内,借助颧骨这一致密的骨块,同时在前牙区植入2~4枚常规牙种植体,以共同完成上颌牙列的修复。穿颧种植体长度一般为30.0~60mm。穿颧种植术从牙槽脊进入上颌窦,经过上颌窦黏膜外或外侧骨壁进入颧骨,种植体中间大部分暴露在上颌窦窦粘膜外侧及软组织下。穿颧植体长度与患者颌面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一般穿颧植体植入点在后牙区萎缩的牙槽嵴腭侧,严重骨萎缩患者此处牙槽骨的皮质骨较少,种植修复完成后,容易发生穿颧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最终导致植体颈部螺纹暴露,进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及口鼻上颌窦瘘等并发症。有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使用的全螺纹粗糙表面颧种植体存在种植体周围炎、上颌窦刺激性炎症及颧骨颊面无菌性炎症等并发症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改良术式以减少相关并发症产生,同时新的术式迫切需要对颧种植体进行符合临床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改良设计。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颧种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穿颧种植体,所述穿颧种植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体头部、种植体过渡部和种植体颈部,所述种植体头部为锥形体,所述种植体头部的外径自远种植体过渡部端至其近种植体过渡部端逐渐增大,所述种植体头部包括连接的引导部和安装部,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为光滑表面、且引导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为球面,所述过渡部包括连接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和牙槽骨螺纹部,所述安装部与上颌窦光滑表面部连接,所述牙槽骨螺纹部与种植体颈部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外周依次设有多个螺纹段,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排屑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自靠近引导部的一端至其远离引导部的一端设有连接的自攻式螺纹段和双线螺纹段;所述自攻式螺纹段与引导部连接;双线螺纹段与种植体过渡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的螺纹厚度小于双线螺纹段的螺纹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的螺纹深度大于双线螺纹段的螺纹深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的螺距大于双线螺纹段的螺距。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体颈部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体颈部的表面为粗糙表面,粗糙表面的粗糙度为0.1~1.0u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屑槽沿所述安装部的轴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体头部和种植体颈部的长度比例为6:1~3: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和安装部沿种植体头部轴向的长度比例为1:12~1:6。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体过渡部的长度为10~4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颌窦光滑表面部的长度8~40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螺纹部的长度2~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螺纹部的螺距为0.3~0.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螺纹部的螺纹深度为0.3~0.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螺纹部的螺纹厚度为0.3~0.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螺纹部中螺纹的工作面与所述种植体过渡部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体过渡部和种植体颈部的外径均为4.0~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的外径为1~3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的外径为3~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中螺纹的工作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线螺纹段中螺纹的工作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和双线螺纹段的螺距比例为12:7~7: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和双线螺纹段的长度比例为1:1~1:2。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口腔种植体,所述口腔种植体包括本发明所述的穿颧种植体,还包括与所述穿颧种植体连接的基桩。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颧种植体和口腔种植体,具有以下优点:

1、引导部为小直径光滑引导区,呈机械加工光滑无螺纹表面,避免引导部致使皮肤颊瘘等炎症反应的发生。

2、安装部为锥形设计、植入颧骨螺纹段包括两段螺纹设计,大螺距自攻螺纹设计,便于植入,降低植入时骨损伤,获得较好初期稳定性。

3、种植体过渡部包括连接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和牙槽骨螺纹部,上颌窦光滑表面部避免上颌窦膜刺激性创伤,保护其完整性,并可有效避免多种生物学并发症。牙槽骨螺纹部位于牙槽骨部分,可以与牙槽骨进行很好的骨结合。

4、安装时位于牙槽嵴段的种植体颈部为无螺纹,低粗糙度面,在利于骨结合的同时,降低植体颈部生物学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穿颧种植体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穿颧种植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穿颧种植体的局部放大图。

本申请图中的元件标号:

1 种植体头部

11 引导部

12 安装部

2 种植体过渡部

21 上颌窦光滑表面部

22 牙槽骨螺纹部

3 种植体颈部

41 自攻式螺纹段

42 双线螺纹段

5 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穿颧种植体,所述穿颧种植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体头部1、种植体过渡部2和种植体颈部3,所述种植体头部1为锥形体,所述种植体头部1的外径自远种植体过渡部端至其近种植体过渡部端逐渐增大,所述种植体头部1自包括连接的引导部11和安装部12,所述引导部11的表面为光滑表面、且引导部11远离安装部12的一端为球面,所述过渡部2包括连接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和牙槽骨螺纹部22,所述安装部12与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连接,所述牙槽骨螺纹部22与种植体颈部3连接;所述安装部12的外周依次设有多个螺纹段,所述安装部12上设有排屑槽5。其中,本申请的引导部11为呈机械加工光滑无螺纹表面,避免了种植体头部1皮肤颊瘘等炎症反应的发生。穿颧骨种植应用时,本申请的种植体过渡部2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位于骨性上颌窦内侧或外侧部,为机械加工无螺纹光滑表面,利于保护上颌窦粘膜,避免生物学并发症。牙槽骨螺纹部22位于牙槽骨部分,可以与牙槽骨进行很好的骨结合。本申请的种植体具有多种不同的螺纹,在旋入颌骨时对皮质骨和松质骨产生不同的侧向压力,有利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优质的初期稳定性有利于骨整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种植体头部1的远种植体过渡部端是指远离种植体过渡部2的一端,所述种植体的近种植体过渡部端是指靠近种植体过渡部2的一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所述安装部12自靠近引导部11的一端至其远离引导部11的一端设有连接的自攻式螺纹段41和双线螺纹段42。所述自攻式螺纹段41与引导部11连接。双线螺纹段42与种植体过渡部2连接,双线螺纹段2在靠近种植体过渡部2的一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纹厚度d小于双线螺纹段2的螺纹厚度d。所述螺纹厚度d是指自攻式螺纹段41或双线螺纹段42中的每个螺纹沿安装部12的轴向方向的每个螺纹的外侧面的高度。这样的设计使得螺纹具有自攻和切割的功能,便于植体的植入,减小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纹厚度为0.1~0.5mm,所述双线螺纹段2的螺纹厚度为0.5~1.5mm。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各所述螺纹段的螺纹深度自安装部12的近端至安装部12的远端逐渐减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纹深度h大于双线螺纹段2的螺纹深度h。所述螺纹深度h是指自攻式螺纹段41或双线螺纹段42中的每个螺纹的螺牙高度。这样的设计使得植体在植入过程中对松质骨具有一定挤压作用,获得理想初期稳定性,同时利于血管化骨形成。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纹深度为0.5~2mm,所述双线螺纹段2的螺纹深度为0.2~1.5mm。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距L大于等于双线螺纹段2的螺距L。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和双线螺纹段2的螺距比例为12:7~7:5。所述螺距L是指相邻2个螺纹沿安装部12的轴向方向的之间的间距,这样的设计使得便于植体的植入及对牙槽骨起到挤压作用,利于获得牙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减少产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的螺距为1~1.5mm;所述双线螺纹段2的螺距为0.5~1mm。

进一步的,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双线螺纹段2的长度比例为1:1~1:2。所述长度是指沿安装部12的轴向方向的螺纹段长度。这样的设计使得便于植体的植入及对牙槽骨起到挤压作用,利于获得牙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减少产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所述自攻式螺纹段1的长度为4~6mm;所述双线螺纹段2的长度为6~8mm。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自攻式螺纹段41中螺纹的工作面与安装部12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这样的设计使便于植体的植入和减小摩擦产热。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双线螺纹段42中螺纹的工作面与其安装部12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20°。这样的设计使得植体植入过程中便于对窝洞侧壁挤压,利于获得初期稳定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所述排屑槽5沿所述安装部12的轴向延伸。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收集松质骨,减小压力,避免产热,利于学管化骨形成,同时具有一定的抗逆旋转作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种植体头部1为锥体,种植体过渡部2为柱体,种植体颈部3为柱体,种植体头部1、种植体过渡部2和种植体颈部3在其连接处的外径相等。种植体过渡部2和种植体颈部3在其连接处的外径相等。具体地,所述种植体过渡部2和种植体颈部3的外径均为4~5mm;所述种植体头部1的外径为1~5mm。所述种引导部11的外径为1~3mm;所述安装部12的外径为3~5mm。

进一步的,种植体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可以是30mm~60mm。更例如可以是30mm、35mm、40mm、42.5mm、45mm、47.5mm、50mm、52.5mm、55mm、60mm等型号。不同长度种植体头部1和种植体颈部3长度不变,种植体过渡部2长度发生变化。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根据临床患者不同骨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牙种植体。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种植体头部1和种植体颈部3的长度比例为6:1~3:1,例如,所述种植体头部1的长度范围是12~18mm。所述种植体颈部3的长度范围是4~6mm。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11和安装部12沿种植体头部1轴向的长度比例为1:12~1:6。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种植体过渡部2的长度为10~45mm,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的长度可以为8~40mm;8~15mm;15~30mm;或30~40mm等。牙槽骨螺纹部22的长度可以为2~5mm;2~3mm;3~4mm;4~5mm;2~5mm;或3~5mm等。

所述牙槽骨螺纹部22的螺距为0.3~0.5mm。牙槽骨螺纹部22的螺距是指相邻2个螺纹沿种植体过渡部2的轴向方向的之间的间距。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增加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有效分散颈部及腭侧骨板的应力,减少骨吸收。

所述牙槽骨螺纹部22的螺纹深度为0.3~0.5mm。牙槽骨螺纹部22的螺纹深度是指牙槽骨螺纹部22中的每个螺纹的螺牙高度。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增加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有效分散颈部及腭侧骨板的应力,减少骨吸收。

所述牙槽骨螺纹部22的螺纹厚度为0.3~0.5mm。所述螺纹厚度是指牙槽骨螺纹部22中的每个螺纹沿种植体过渡部2的轴向方向的每个螺纹的外侧面的高度。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增加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有效分散颈部及腭侧骨板的应力,减少骨吸收。

所述牙槽骨螺纹部22中螺纹的工作面与所述种植体过渡部2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20°;5°~10°;10°~15°;或15°~20°等。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增加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有效分散颈部及腭侧骨板的应力,减少骨吸收。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穿颧种植体中,如图1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种植体颈部3为无螺纹机械加工光滑表面。这样在牙种植修复完成后如果发生牙槽嵴顶部分牙槽骨吸收后,可以有效避免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如图2所示,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种植体颈部3包括粗糙表面,粗糙表面的粗糙度可以为0.1~1um;0.1~0.3um;0.3~0.5um;0.5~0.8um;0.8~1um;0.1~0.6um;或0.7~1um等。由于种植体颈部3位于牙槽嵴部分,进行低粗糙表面处理后,利于骨结合和表面清洁。

本申请实施例中,种植体颈部3远离种植体过渡部2的一端为中空的内六角结构,出厂包装时,种植体颈部3装有植入的携带体,携带体为外六方结构,且携带体外六方结构与种植体颈部3内六角结构相配合。携带体为一次性使用医用不锈钢制成,其尾部有覆盖螺丝。由于种植体颈部3为中空结构,为了安装及携带方便,本申请的种植体与携带体配合使用,安装种植体后,会将携带体取下。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口腔种植体,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用穿颧种植体,还可以包括与穿颧种植体连接的基桩。所述基桩通常是口腔种植体(例如,牙种植体)暴露于粘膜外的部分,为其上部结构的人工义齿提供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所述基桩和穿颧种植体之间通常可以通过种植体颈部3连接。其中,所述基桩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基桩。

穿颧种植体出厂为三层独立包装,最内层为无菌钛管包装;第二层包装为无菌塑封包,外包装为封塑纸盒。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植体,种植窝洞备好后,植入植体。本申请穿颧种植体的临床具体使用说明如下:

1、按穿颧骨种植流程,麻醉、翻瓣、上颌窦开窗,按术前设计和ZAGA解剖分类,完成定点、定位及三维方向确定,用穿颧种植扩孔钻备孔完成,冲洗孔道内骨屑及软组织碎屑等;

2、穿颧种植体植入:(1)使用颧种植深度测量尺精确测量种植孔道深度,选择适合长度穿颧骨种植体;(2)确认种植体长度,打开穿颧种植体外包装,取出并小心打开无菌塑封包装,将装有无菌内层包装的穿颧骨种植体小心倒在无菌手术台上,避免接触无菌内包装和内层包装脱落污染;(3)口内充分暴露术区,稳定患者开口位,术者手持种植体携带体,退去无菌钛管包装,将穿颧种植体小心由种植位点,经上颌窦区手指旋入颧上颌基底部定位孔内,改用手动植入扳手将穿颧骨种植体完全植入,调整内六角平面与颊面相一致;安装封闭螺丝或安装复合基台及愈合帽暴露口腔内愈合,初期稳定性较好情况下,可配合其他种植体即可修复;(4)注意:植入时,若种植体螺纹段植入骨內不足1/3,即扭力较大,建议退出放无菌钛套管内,根据骨质情况做近一部预备后即可重新植入种植体;植入扭力控制在55Ncm左右,不建议过大扭力植入。

3、按颧种植流程完成其他种植植入,缝合等工作流程。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颧种植体和口腔种植体,具有以下优点:

1、引导部11为小直径光滑引导区,呈机械加工光滑无螺纹表面,避免引导部11致使皮肤颊瘘等炎症反应的发生。

2、安装部12为锥形设计、植入颧骨螺纹段包括两段螺纹设计,大螺距自攻螺纹设计,便于植入,降低植入时骨损伤,获得较好初期稳定性。

3、种植体过渡部2包括连接的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和牙槽骨螺纹部22,上颌窦光滑表面部21避免上颌窦膜刺激性创伤,保护其完整性,并可有效避免多种生物学并发症。牙槽骨螺纹部22位于牙槽骨部分,可以与牙槽骨进行很好的骨结合。

4、安装时位于牙槽嵴段的种植体颈部3为无螺纹,低粗糙度面,在利于骨结合的同时,降低植体颈部生物学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