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

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属于房建施工技术的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搭设满堂卸荷支撑架;S2:在上层楼面内与承重墙相对处设置钢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位于建筑两侧的梁柱上;S3:在承重墙的顶部两侧与预制板连接处开设有槽体,在预制板的下板面上且位于所述槽体内均设置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钢板与钢梁相连接;S4:逐段拆除承重墙,在两块所述钢板之间设置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用于连接两块钢板;S5:重复上述S3‑S4步骤,逐步拆除楼面内的承重墙。本申请能够改善将承重墙承重改变为钢梁承重后楼层净高度变低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2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36473.5

  • 申请日2022-06-07

  • 分类号E04G23/02(2006.01);E04G23/08(2006.01);E04C3/06(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徐辛庄大街1号46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3/02 专利申请号:2022106364735 申请日:202206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建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建施工中,老旧建筑因结构强度或使用功能不能满足现需求,需要进行改造。砖混预制板结构建筑,受预制板受力特点以及预制板尺寸限制,承重墙可改动的范围小,很难改出大空间布局。

在传统老旧预制板建筑改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将建筑顶层改动为大空间布局的情况,在传统施工方法中,通常将顶层的预制板支撑好后,拆除承重墙,并在原承重墙处安装跨度钢梁,钢梁安装完成后拆除预制板支撑。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原承重墙处安装钢梁后,导致楼层净高度变低,不能有效利用楼层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将建筑承重墙承重改变为钢梁承重后楼层净高度变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满堂卸荷支撑架;

S2:在上层楼面内与承重墙相对处设置钢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位于建筑两侧的梁柱上;

S3:在承重墙的顶部两侧与预制板连接处开设有槽体,在预制板的下板面上且位于所述槽体内均设置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钢板与钢梁相连接;

S4:逐段拆除承重墙,在两块所述钢板之间设置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用于连接两块钢板;

S5:重复上述S3-S4步骤,逐步拆除楼面内的承重墙。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楼层内搭设好满堂卸荷支撑架后,在上层楼面层上安装好钢梁,在预制板底部且位于承重墙两侧安装钢板,通过连接件将预制板底部的钢板与钢梁相连接,从而将预制板夹在钢梁与钢板之间,形成新的预制板支座,实现预制板受力体系的转换;从而将预制板的承重墙承重改变为上返钢梁承重,将预制板结构的小开间建筑布局改为大开间建筑布局,同时钢梁位于上层楼面内,增加了楼层的净高度;钢梁设置在上层楼面层上,不需要在满是支撑架的楼面层内进行钢梁运输安装,从而便于房建改造施工。

可选的,所述钢梁由多根短钢梁拼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梁由多根短钢梁拼接而成,便于对钢梁进行运输安装。

可选的,所述钢梁为工字钢,所述钢梁上设置有多块加劲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劲板上设置有多块加劲板,加劲板能够增强钢梁的强度,使得钢梁能够承担预制板的重量。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上端穿过钢板以及预制板后与加劲板焊接,所述螺栓下端套设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钢梁上,达到便于将钢板固定在钢梁上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与两侧钢板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重墙拆除之后,利用加固钢板填充承重墙拆除后的空洞,同时将加固钢板将两侧的钢板连接固定,起到加固整体结构的效果,提升了建筑拆除承重墙后的强度。

可选的,每块所述钢板由三部分组成,所述钢板每一部分逐一安装在预制板下方,所述钢板的各部分之间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由三部分组成,便于根据实际的施工尺寸,选取合适的钢板长度进行安装,同时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可选的,所述钢梁腹板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钢梁上且位于排水孔周边设置有环形补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梁安装在建筑顶层楼板上时,钢梁上的排水孔便于建筑顶层进行排水,环形补强板对钢梁的结构进行加强,提升了钢梁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钢梁底部与预制板结合面打磨平整,并采用高强度灌浆料灌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梁底部与预制板之间通过高强度灌浆料灌实,避免雨水等浸入至钢梁与预制板之间,同时提升了钢梁与预制板之间的整体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上层楼面安装钢梁,在预制板的底部安装钢板,将钢板与钢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再拆除称重量,将预制板处的墙体承重,转换为上返钢梁承重,可将预制板建筑结构由于承重墙而形成的小开间的建筑布局,改变为没有承重墙遮挡的大开间建筑布局,实现了预制板建筑结构布置大空间用房的可能性;

2.钢梁安装在承重墙的上层楼面,上返钢梁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楼层的净高度,提升了楼层空间使用率,同时提升了楼层空间的适用范围;

3.预制板上侧的钢梁与预制板下侧的钢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施工方便,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

4.钢板分段施工,提高了老旧预制板结构建筑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短钢梁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承重墙未拆除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承重墙拆除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形补强板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形补强板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重墙;11、槽体;2、预制板;3、钢梁;31、短钢梁;32、加劲板;33、排水孔;34、环形补强板;4、钢板;5、连接件;51、螺栓;52、螺母;53、垫片;6、加固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老旧建筑因结构强度或使用功能不能满足现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在实际施工中,会与到将老旧建筑的顶楼改造为大空间布局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需拆除承重墙1的楼层中搭设满堂卸荷支撑架,通过满堂支撑架对预制板2进行支撑;

S2:在建筑天台的女儿墙上开设孔洞,吊装钢梁3,将钢梁3安装在需拆除承重墙1楼层的上一层楼层中,即楼顶天台上,钢梁3的位置与顶层的承重墙1相正对,钢梁3的两端分别位于建筑两侧的女儿墙内,将钢梁3固定连接在建筑外墙上;

S3:在承重墙1的顶部两侧与预制板2连接处开设槽体11,槽体11的长度方向沿承重墙1的长度方向;开设槽体11时为避免影响承重墙1的支撑效果,只将承重墙1表面的保护层剔除,不影响承重墙1的内部结构;

S4:在预制板2的下板面上沿槽体11的长度方向安装钢板4,钢板4宽140mm,厚16mm,钢板4在承重墙1的两侧均有安装,钢板4的下板面与预制板2的下板面相贴合,且钢板4靠近承重墙1的部分位于槽体11内,在钢板4上连接安装有连接件5,连接件5将钢板4连接在钢梁3上;

S5:从承重墙1的一侧开始对承重墙1进行逐段拆除,承重墙1拆除后将楼层顶部预制板2的下板面清理平整,在逐段拆除承重墙1的同时在两块钢板4之间安装加固件,加固件与两块钢板4均相连接,加固件将两块钢板4连接为整体,提升承重构件的整体强度;

S6:重复上述步骤S3-步骤S5,将楼层内部的承重墙1进行逐段拆除。

参照图1和图2,钢梁3为工字钢,为增强钢梁3的结构强度与承载能力,在钢梁3的两侧均安装有多块加劲板32,加劲板32与钢梁3的顶部翼板、底壁翼板以及腹板均焊接。钢梁3由多根短钢梁31拼接而成,短钢梁31的一侧翼板短于腹板、另一侧的翼板延伸至腹板外,相邻两根短钢梁31之间拼接,在短钢梁31的翼板上开设有供焊接的双面坡口,在短钢梁31的腹板上开设有供焊接的单面坡口,两根相邻的短钢梁31之间紧密贴合后沿拼接缝焊接。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短钢梁31的翼板与腹板的坡口两边100mm内不喷漆。

参照图3和图4,连接件5包括M24螺栓51,在承重墙1两侧的钢板4上均开设有供螺栓51穿设的穿板孔,在预制板2上也开设有穿板孔。在预制板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承重墙1的顶部两侧分别搭接有两块不同的预制板2,承重墙1两侧的钢板4分别与承重墙1两侧的预制板2相对应,预制板2的穿孔部位位于预制板2的端头处,为了增强预制板2的固定效果,在预制板2的端头处灌注CGM灌浆料,将螺栓51浇筑在预制板2的端头处,提升连接效果。螺栓51上端朝向钢梁3弯曲处理,螺栓51位于预制板2上端的部分与钢梁3上的加劲板32焊接,螺栓51位于预制板2下端的部分螺纹穿设与螺栓51相适配的螺母52并拧紧,螺母52与钢板4的下板面之间垫设有金属垫片53,螺母52与垫片53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参照图4,加固件包括加固钢板6,加固钢板6为厚度16mm的钢板4,加固钢板6的两侧分别与两块钢板4相抵触。在施工时逐段拆除原结构承重墙1,同时逐段将加固钢板6焊接在两块钢板4之间,加固钢板6有多块且每块长度为3m,加固钢板6与两侧钢板4之间采用单面坡口焊接,相邻两块加固钢板6之间采用单面坡口拼接焊。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形,每块钢板4均由三部分组成,钢板4的三部分逐一拼接安装在预制板2的下方并焊接为整体,便于在施工现场加工出适应于建筑尺寸的钢板4。

参照图5和图6,由于钢梁3安装在建筑的顶部天台上,钢梁3之间的空间会导致雨水的蓄积。为便于及时排出钢梁3之间蓄积的水,在钢梁3的腹板上开设有排水孔33。为了对开设有排水孔33的钢梁3进行加固,在钢梁3腹板的两侧且位于排水孔33的周边安装有环形补强板34,环形补强板34焊接在钢梁3的腹板上。

参照图1,在钢梁3安装之前,需要将钢梁3的底部与预制板2的上表面打磨平整,在钢梁3安装完成之后,在钢梁3与预制板2之间灌注高强灌浆料。高强灌浆料将钢梁3与预制板2连接为整体,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避免雨水渗入至钢梁3与预制板2之间,进而从预制板2的缝隙之间渗入建筑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预制板结构承重构件转换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上一层楼面与下一层楼面的承重墙1相对处安装钢梁3,在预制板2的下表面上且位于承重墙1的两侧安装钢板4,通过螺栓51将钢板4与钢梁3连接起来,将预制板2夹在钢梁3与钢板4之间,对预制板2进行支撑,再将承重墙1拆除,实现建筑受力体系的转换;从而将预制板2的承重墙1承重改变为上返钢梁3承重,将预制板2结构建筑的小开间建筑布局改为没有承重墙1遮挡的大开间建筑布局,同时钢梁3位于上层楼面内,增加了楼层的净高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