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将金盏花油树脂微胶囊溶液按体积比5:1与水混匀,加入黑果枸杞超微粉4~6g/L、菊粉4~6g/L、木糖醇150~200g/L、柠檬酸6~8g/L,均质10~15min,杀菌;其中,金盏花油树脂微胶囊溶液是将金盏花油树脂乳化后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微胶囊包埋。通过本发明方法制作的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具有金盏花油树脂和黑果枸杞特有香气,营养价值高,有显著的抗疲劳和抗氧化功能,热稳定性强,长期存放后无异物,无分层,无沉淀,液体状态均匀且稳定,是一种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高品质液态饮料,极具市场开发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12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42651.8

  • 发明设计人 高庆超;梁颖;李亚辉;张志勇;

    申请日2022-05-18

  • 分类号A23L2/38(2021.01);A23L33/105(2016.01);A23L33/10(2016.01);A23L33/125(2016.01);A23L2/60(2006.01);A23P10/30(2016.01);B01J13/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高爽

  •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11-07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 2/38 专利申请号:2022105426518 申请日:2022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金盏花(Calendula officinalis L.),又名金盏菊,为菊科金盏菊属植物,其原产欧洲,18世纪后期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重要草本花卉之一。金盏花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等成分,而且含有类胡萝卜素、三萜皂甙和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其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维生素A原)为金盏花的主要成分,能够在人机体内通过转化产生可直接吸收的维生素A,可有效地预防和改善现代人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电视所造成的眼疲劳。

油树脂是指采用一些压榨、溶剂浸提、超声提取、微波提取或超临界CO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已获得世界认可的新型技术,而且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可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是将芯材(添加剂、油脂等)与乳化剂进行结合,再与适宜的壁材进行组合得到理想的微胶囊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微胶囊技术已较为成熟,因其工艺、设备、材料的不断完善,使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近年来,虽然金盏花和黑果枸杞因其极具营养和功能价值而备受关注,但也存在加工方式单一、精深加工难、系列产品少等问题,尤其是在液态饮料产业中加工利用率较低,难以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同时,现今市场上关于含有金盏花油树脂的复合饮料产品鲜有出现,且油脂型复合饮料产品的制备工艺还不是很完美,易出现油水分层,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同时液态饮料大多因含糖量高,导致众多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选用金盏花油树脂、黑果枸杞超微粉、菊粉为原料,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β-环糊精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木糖醇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开发一款含金盏花油树脂的水乳交融稳定的新型高品质液态复合饮料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市场鲜有看到关于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产品,且油脂型复合饮料产品制备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按此方法可获得具有较好稳定性和保健功能的高品质液态饮料。

本发明主要是以金盏花油树脂、黑果枸杞超微粉、菊粉为原料,以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以β-环糊精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以木糖醇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利用超临界CO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将金盏花油树脂微胶囊溶液按体积比5:1与水混匀,加入黑果枸杞超微粉4~6g/L、菊粉4~6g/L、木糖醇150~200g/L、柠檬酸6~8g/L,均质10~15min,杀菌;其中,金盏花油树脂微胶囊溶液是将金盏花油树脂乳化后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微胶囊包埋。

所述的金盏花油树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含水率在15%以内的金盏花粉碎,过40目筛,通过超临界CO

所述的金盏花油树脂乳化是将金盏花油树脂按与乳化剂重量比1:0.75~0.80混合,磁力搅拌20~30min。

优选所述的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优选溶于水中质量分数为0.60%~0.64%的蔗糖脂肪酸酯溶液。

所述的微胶囊包埋是向金盏花油树脂乳化后得到的乳化液中按体积比1:4加入水,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包埋剂A和包埋剂B;其中,包埋剂A为β-环糊精,包埋剂B为海藻酸钠。优选所述金盏花油树脂、包埋剂A和包埋剂B质量比为1:10:5。优选所述的包埋剂添加方法为先加入包埋剂A搅拌均匀后,静置5~10min,然后加入包埋剂B,慢慢搅拌5~10min,静置10~15min;

所述金盏花油树脂中叶黄素含量为55%以上。

优选所述木糖醇与柠檬酸质量比例为25:1。

优选所述杀菌方法为72~75℃水浴10~15min或135~150℃持续2~8s。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方法制作的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热稳定性强,长期存放后无异物,无分层,无沉淀,液体状态均匀且稳定,极具市场开发前景。同时本发明利用超临界CO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洁净、含水率在15%的金盏花粉碎,过40目筛,通过超临界CO

取0.64g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溶于100mL水中,加入金盏花油树脂0.8g,磁力搅拌20min,得到乳化液,按乳化液与水的体积比1:4加水,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β-环糊精和海藻酸钠(先加入β-环糊精8g,搅拌均匀后,静置5min,再加入海藻酸钠4g,慢慢搅拌5min,静置15min),磁力搅拌30min,得到微胶囊溶液,按微胶囊溶液与水的体积比5:1与水混匀,搅拌均匀,并按照每1L溶液中加入4g黑果枸杞超微粉、6g菊粉、150g木糖醇、6g柠檬酸,磁力搅拌均质10min,得到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经72~75℃水浴杀菌10~15min,冷却后按规格需求采用袋装25~30mL,得到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

上述实施例饮料的测试指标如下:

1、感官指标

色泽:色泽均一,呈紫红色;

滋味:酸甜适口、口味丰满,且有金盏花油树脂和黑果枸杞特有香气;

口感:柔和、细腻、光滑、饱满;

组织状态:均匀、无异物、热稳定好,常温(20~25℃)放置12~14个月后无分层、无沉淀。

2.特色营养品质指标

叶黄素含量40.31±1.23mg/30mL,花青素含量3.65±0.15mg/30mL。

3.安全指标

大肠菌群/(MPN/100mL)、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检出。

实施例2:

将洁净、含水率在15%的金盏花粉碎,过40目筛,通过超临界CO

取0.6kg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溶于100L水中,加入金盏花油树脂0.8kg,磁力搅拌30min,得到乳化液,按乳化液与水的体积比1:4加水,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β-环糊精和海藻酸钠(先加入β-环糊精8g,搅拌均匀后,静置5min,再加入海藻酸钠4g,慢慢搅拌5min,静置15min),磁力搅拌35min,得到微胶囊溶液,按微胶囊溶液与水的体积比5:1加水,搅拌均匀,并按照每100L溶液中加入0.6kg黑果枸杞超微粉、0.4kg菊粉、20kg木糖醇、0.8kg柠檬酸,磁力搅拌均质15min,得到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经135~150℃持续杀菌2~8s,冷却后按规格需求采用瓶装100~250mL,得到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

上述实施例饮料的测试指标如下:

1、感官指标

色泽:色泽均一,呈紫红色;

滋味:酸甜适口、口味丰满,且有金盏花油树脂和黑果枸杞特有香气;

口感:柔和、细腻、光滑、饱满;

组织状态:均匀、无异物、热稳定好,常温(20~25℃)放置12~14个月后无分层、无沉淀。

2.特色营养品质指标

叶黄素含量357.78±10.36mg/250mL,花青素含量40.46±3.84mg/250mL。

3.安全指标

大肠菌群/(MPN/100mL)、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检出。

以下通过试验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试验例1:

本发明在制作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时,对乳化剂进行了大量预实验后筛选出如下7种,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蒸馏单甘酯、吐温-60、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蔗糖脂肪酸酯,再通过目测观察法,对选用每种乳化剂制作的饮料稳定状态(包括100℃水浴加热30min和室温存放3个月)进行了描述,方法中工艺参数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表1 乳化剂比较结果

由表1可知,在选用蔗糖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时,经过100℃水浴加热30min和室温存放3个月后,饮料无分层、无沉淀,均匀稳定。因此,优选蔗糖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

试验例2:

对金盏花油树脂与乳化剂的比例进行实验筛选,其余步骤按实例1中工艺方法制作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实验设置6个比例水平,即1:0.65、1:0.70、1:0.75、1:0.80、1:0.85、1:0.90,通过目测观察法,对每种比例水平制作的乳化液状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见表2。

表2 金盏花油树脂与乳化剂比例比较结果

由表2可知,金盏花油树脂与乳化剂重量比为1:0.75~0.80时,乳化效果较好,乳化液状态稳定,口感柔和;而乳化剂比例过少,乳化效果较差,会出现水油分层现象;乳化剂比例过多,虽无水油分层,但乳化剂气味严重,口感较差,且不符合节约材料经济成本原则。因此,选用金盏花油树脂与乳化剂重量比为1:0.75~0.80为最佳比例范围。

试验例3:

本发明在制作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时,分别对包埋剂添加比例(包埋剂A β-环糊精:包埋剂B海藻酸钠)、金盏花油树脂(芯材)与包埋剂(壁材)比例和包埋剂A、包埋剂B添加顺序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设计见表3、4和5所示,方法中工艺参数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利用包埋率(%)表示微胶囊包埋效果。包埋率计算方法参考文献(苗欣月等,2021年9月,中国粮油学报)中的方法,测定微胶囊总油和表面油含量,通过包埋率(%)=(1-表面油含量/总油含量)*100进行计算。同时对不同存放时间下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与描述,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表3 包埋剂A与B添加量比例对微胶囊溶液包埋率的影响结果

表4金盏花油树脂和包埋剂重量比对微胶囊溶液包埋率的影响结果

表5包埋剂A、包埋剂B添加顺序对微胶囊溶液包埋率的影响结果

由表3可知,当包埋剂Aβ-环糊精:包埋剂B海藻酸钠为2:1时,微胶囊溶液包埋率可达93.68%,达到了较好的微胶囊包埋效果,且在存放12个月后,饮料仍保持均匀稳定状态。

由表4可知,随着壁材比例加大,微胶囊溶液包埋率逐渐增高。当金盏花油树脂(芯材)与包埋剂(壁材)比例为1:15时,包埋率可达94.36%,且随着壁材比例加大,包埋率不再明显增加,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且在存放12个月后,饮料仍保持均匀稳定状态。

由表5可知,在先添加包埋剂Aβ-环糊精,后添加包埋剂B海藻酸钠的条件下,微胶囊溶液包埋率可达95.47%,且在存放12个月后,饮料仍保持均匀稳定状态。

因此,本发明选择了包埋剂Aβ-环糊精:包埋剂B海藻酸钠为2:1,金盏花油树脂(芯材):包埋剂(壁材)为1:15及先添加包埋剂Aβ-环糊精,后添加包埋剂B海藻酸钠的顺序为微胶囊包埋的最佳工艺条件。

试验例4:

以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制作含金盏花油树脂复合微胶囊液态饮料,对其进行抗疲劳和抗氧化功能功能性评价,试验方法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将40只体重20±2g的健康SPF级BALB/c纯系小鼠在试验条件下进行7d适应期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剂量(饮料样品,0.1mL/d·只)、高剂量(饮料样品,0.2mL/d·只)、空白对照(蒸馏水,0.2mL/d·只)和阳性对照(0.16%枸杞多糖溶液,0.2mL/d·只)4个试验组,每组各10只,每日定时灌胃,连续灌胃30d。30d后解剖试验小鼠取血清和脏器组织,测定肝糖原、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此评价抗疲劳和抗氧化功能效果。结果见表6和表7。

表6本发明饮料对试验小鼠肝糖原含量和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的影响

注:*表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示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由表6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剂量组中试验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均上升,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饮料对维持试验小鼠体内肝糖原的高水平含量有一定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剂量组中试验小鼠的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分别显著下降(p<0.01)。表明本发明饮料能够明显地降低试验小鼠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水平。两项抗疲劳评价指标显示:本发明饮料具有提高试验小鼠抗疲劳的功能作用。

表7本发明饮料对试验小鼠血清/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的影响

注:*表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示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由表7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剂量组中试验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由此可知,本发明饮料具有提高试验小鼠的抗氧化功能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