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及急救方法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及急救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急救车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及急救方法,包括车厢,还包括:互联模块,用于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远程传输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表征信息传输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显示模块,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显示医疗设备接收表征信息后处理得到的监测数据,以方便车厢内抢救人员进行查看;远程投射模块,用于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投射到车厢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远程获取急救车内的病人的表征信息并进行监控,进而方便医生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指导车厢内的抢救人员进行及时、专业抢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9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卫东;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32318.1

  • 发明设计人 王卫东;

    申请日2022-04-22

  • 分类号H04L67/12(2022.01);H04L67/75(2022.01);A61G3/00(2006.01);A61B5/00(2006.01);A61B5/0205(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庄露露

  • 地址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杨州街5-6-8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3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H04L67/12 专利申请号:2022104323181 申请公布日:20220802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67/12 专利申请号:2022104323181 申请日:2022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急救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及急救方法。

背景技术

每年有20%以上的人因为急救不当而失去生命,传统的急救车里边只有氧气,但是做不了任何监测,更无法监测出来的结果进行处理。很多人是因为来不及监测而死亡,传统的急救车车厢内装不下那么多设备,很多时候因为设备不到位而导致急救不及时,最终导致讲究抢救时机耽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旨在解决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包括车厢,还包括:

互联模块,用于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

远程传输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表征信息传输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

显示模块,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显示医疗设备接收表征信息后处理得到的监测数据,以方便车厢内抢救人员进行查看;以及

远程投射模块,用于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投射到车厢内,以实现对车厢内器抢救人员进行急救指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互联模块包括:

互联网连接单元,用于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大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经过互联网连接后医疗设备之间进行大数据的相互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远程扫描单元,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扫描待急救的病人与发病症状相关的身体部位,以获得发病症状信息;

远程监测单元,设置在车厢内,用于监测待急救的病人的基本生命指标,以获得基本生命指标数据;以及

网络信息传输单元,用于将远程扫描单元和远程监控单元所获取的发病症状信息和基本生命指标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给医疗设备的操作终端,以实现远程数据获取。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远程扫描单元至少包括:

远程CT单元,用于对病人进行远程CT扫描;

远程胸透单元,用于对病人进行远程胸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远程监测单元至少包括:

远程呼吸监测单元,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呼吸监测;

远程心跳监测单元,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心跳监测:

远程血压检测单元,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血压监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远程投射模块包括:

急救指导影像录制模块,用于录制医生根据医疗设备显示的病人表征信息而做出的急救指导示范;

远程全息投影器,用于将录制的急救指导影像投射到车厢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语音控制模块,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用于对数据获取模块以及远程投射模块进行声控启停;

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分别对数据获取模块以及远程投射模块进行启停控制;

声控转换单元,用于将车厢内抢救人员的声音指令转化为控制单元工作的启停信号。

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急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

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

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

显示经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

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进行投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以及方法,通过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以及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通过获取模块通过收集患者信息之后,直接通过互联模块和远程传输模块对接到医院里的所有设备进行急救监测,专家依据监测数据,通过远程投射模块进行指导,相当于现场进行指导,抢救人员据此模仿可以迅速做出专业的抢救动作,不会因为时间贻误以及设备的短缺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在一台抢救车内抢救人员抢救病人的时间间隙中,专家甚至能够同时对多个急救车进行指导,起到及时抢救的作用,能够争分夺秒节约抢救时间,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主结构图。

图2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中互联模块100的内部的结构图。

图3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中数据获取模块200的内部的结构图。

图4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中远程投射模块500的内部的结构图。

图5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急救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以及系统,解决了能实现用户学习行为的纠正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的主流程图,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包括车厢,还包括:

互联模块100,用于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

数据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

远程传输模块300,用于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表征信息传输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

显示模块400,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显示医疗设备接收表征信息后处理得到的监测数据,以方便车厢内抢救人员进行查看;

远程投射模块500,用于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投射到车厢内,以实现对车厢内器抢救人员进行急救指导。

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急救车不是无人的,里边有抢救人员(医生和护士),不是专家来进行急救,通过获取模块通过收集患者信息之后,直接通过互联模块100和远程传输模块300对接到医院里的所有设备进行急救监测,专家依据监测数据,通过远程投射模块500进行指导,相当于现场进行指导,抢救人员据此模仿可以迅速做出专业的抢救动作,不会因为时间贻误以及设备的短缺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在一台抢救车内抢救人员抢救病人的时间间隙中,专家甚至能够同时对多个急救车进行指导,起到及时抢救的作用,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互联模块100的内部的结构图,所述互联模块100包括:

互联网连接单元101,用于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大数据传输单元102,用于将经过互联网连接后医疗设备之间进行大数据的相互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互联模块100可以将医院的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达到小范围内的“万物互联”,通过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等,多台设备可以同时远程配合工作,实现了抢救设备功能的同时的,对急救车内空间无过多的空间要求,不会因为设备无法放置在车厢内而导致抢救贻误。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200的内部的结构图,所述数据获取模块200包括:

远程扫描单元201,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扫描待急救的病人与发病症状相关的身体部位,以获得发病症状信息;

远程监测单元202,设置在车厢内,用于监测待急救的病人的基本生命指标,以获得基本生命指标数据;以及

网络信息传输单元203,用于将远程扫描单元201和远程监控单元所获取的发病症状信息和基本生命指标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给医疗设备的操作终端,以实现远程数据获取。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远程扫描单元201至少包括:

远程CT子单元2011,用于对病人进行远程CT扫描;

远程胸透子单元2012,用于对病人进行远程胸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情况中,所述远程监测单元202至少包括:

远程呼吸监测子单元2021,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呼吸监测;

远程心跳监测子单元2022,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心跳监测:

远程血压检测子单元2023,用于对待急救病人进行远程血压监测。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数据获取模块200可以进行远程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便于医院内的专家通过病人表征信息进行急诊,这里的远程扫描以及远程监测的含义是,扫描单元作为一个医疗设备一个很小的部分,只具有扫描的作用,但是其成像以及分析均医院的医疗设备上,二者可以通过5G网络进行传输,在医院的专业通过医疗设备的操作终端可以远程控制扫描单元进行扫描,例如远程操控CT,由于5G网络的先进行以及独有的低延时性,能够满足才能够医院到车厢里的实时远程操控,有效节省人力和物力。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投射模块500内部的结构图,所述远程投射模块500包括:

急救指导影像录制单元501,用于录制医生根据医疗设备显示的病人表征信息而做出的急救指导示范;

远程全息投影器502,用于将录制的急救指导影像投射到车厢内。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远程投射单元可以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投射到车厢内,以实现对车厢内器抢救人员进行急救指导。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语音控制模块600,所述语音控制模块600用于对数据获取模块200以及远程投射模块500进行声控启停;

所述语音控制模块600包括:

控制单元601,用于分别对数据获取模块200以及远程投射模块500进行启停控制;

声控转换单元602,用于将车厢内抢救人员的声音指令转化为控制单元601工作的启停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语音控制模块600实现对数据获取模块200以及远程投射模块500的启停控制更加迅速,能够争分夺秒节约抢救时间。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急救方法的步骤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

S11: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

S12: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

S13:显示经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

S14:将医生急救指导影像通过全息投影远程进行投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急救车以及方法,通过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抢救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获取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以及将获取的待急救病人的实时表征信息到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医疗设备上,通过获取模块通过收集患者信息之后,直接通过互联模块100和远程传输模块300对接到医院里的所有设备进行急救监测,专家依据监测数据,通过远程投射模块500进行指导,相当于现场进行指导,抢救人员据此模仿可以迅速做出专业的抢救动作,不会因为时间贻误以及设备的短缺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在一台抢救车内抢救人员抢救病人的时间间隙中,专家甚至能够同时对多个急救车进行指导,起到及时抢救的作用,能够争分夺秒节约抢救时间,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