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

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包括: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升降件上,所述第一支撑框顶底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体,所述第二支撑框的顶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床体,所述第二支撑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铰接杆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框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床体上,所述防护机构用于对施救人员进行保护,利用担架快速将患者抬向床体上,利用动力件带动升降件使得床体和担架改变高度,便于担架放置于床体上,床体的高度调节便于救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18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广杰;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46613.8

  • 发明设计人 王广杰;

    申请日2022-03-14

  • 分类号A61G13/06(2006.01);A61G13/10(2006.01);A61G1/052(2006.01);A61G1/04(2006.01);A61G1/02(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寒武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杨桂柳

  • 地址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交通路东段东阳新村第五排西一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2: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4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G13/06 专利申请号:2022102466138 申请公布日:20220802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13/06 专利申请号:2022102466138 申请日:2022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

背景技术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中风急性期,若前循环形成血栓,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堵塞,发病3-4.5小时内就诊,可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因此静脉溶栓的时间性非常关键。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时候,往往由救护车送往医院的途中就会因为缺血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且可能会伴随有呼吸障碍等表现,这就需要跟车抢救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操作,且同时做持续性的胸压,以维持患者呼吸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所述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利用担架快速将患者抬向床体上,利用动力件带动升降件使得床体和担架改变高度,便于担架放置于床体上,床体的高度调节便于救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

本申请提出了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包括:抢救床,所述抢救床包括担架、底座、升降件、床体和动力件,所述担架设置于所述床体上,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升降件上,所述升降件包含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和铰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框顶底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框的顶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床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铰接杆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框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所述动力件包含螺纹筒、螺杆和摇把,所述螺纹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框的顶部,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床体底部,所述螺杆和所述螺纹筒螺纹配合,所述摇把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螺纹筒的一端;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施救人员提供承载位置;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床体上,所述防护机构用于对施救人员进行保护。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担架包含框架、支撑布、支撑杆和限位柱,所述支撑布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周侧,所述限位柱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含底框、第一万向轮、底部滑槽和滑道,所述第一万向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框底部,所述底部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框内侧一端,所述滑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框两端的底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框和所述第二支撑框通过所述铰接杆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框的宽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框和所述第二支撑框上均均匀固定连接有横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框的顶底两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框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所述滑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包含床框、限位框、顶部滑槽、扶手和转动座,所述限位框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框两侧,所述顶部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床框两侧内壁上,所述扶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框的一端,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框远离所述扶手的一端底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框和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滑槽和所述第一支撑框及所述第二支撑框顶端的所述滑块限位滑动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螺杆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含限位件和脚踏件,所述限位件包含限位杆、定位块、支杆、支座、活动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框两侧内壁上,所述限位杆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框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底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框的内壁,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件上表面,所述支杆滑动贯穿所述支座,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块,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以所述支杆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支杆上,所述定位块和所述活动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所述脚踏件包含踏板、第二万向轮、拉杆、限位块、第二弹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限位销和第一限位环,所述踏板和所述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万向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底侧,所述拉杆滑动设置于所述踏板内,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踏板内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拉杆上,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上,所述限位销对称设置于所述踏板内,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分别铰接有所述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于所述踏板内,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限位块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包含伸缩件和防护件,所述伸缩件对称设置,所述伸缩件包含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滑杆和定位座,所述第一套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上,所述第二套杆限位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杆远离所述踏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套杆限位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杆远离所述第一套杆的一端,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套杆的顶端,所述滑杆的另一端滑动贯穿所述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框上,所述防护件包含第一防护杆、第二防护杆、限定套、第三弹簧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防护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套杆,所述第二防护杆的一端铰接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套杆上,所述限定套滑动套接于所述第二防护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防护杆设置于所述限定套内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护杆设置于所述限定套内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利用担架快速将患者抬向床体上,利用动力件带动升降件使得床体和担架改变高度,便于担架放置于床体上,床体的高度调节便于救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抢救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抢救床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6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脚踏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脚踏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伸缩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件的剖视图。

图标:100-抢救床;110-担架;111-框架;112-支撑布;113-支撑杆;114-限位柱;120-底座;121-底框;122-第一万向轮;123-底部滑槽;124-滑道;130-升降件;131-第一支撑框;132-第二支撑框;133-铰接杆;134-横梁;135-滑块;140-床体;141-床框;142-限位框;143-顶部滑槽;144-扶手;145-转动座;150-动力件;151-螺纹筒;152-螺杆;153-摇把;200-支撑机构;210-限位件;211-限位杆;212-定位块;213-支杆;214-支座;215-活动块;216-第一连杆;217-第二连杆;218-第一弹簧;220-脚踏件;221-踏板;222-第二万向轮;223-拉杆;224-限位块;225-第二弹簧;226-第三连杆;227-第四连杆;228-限位销;229-第一限位环;300-防护机构;310-伸缩件;311-第一套杆;312-第二套杆;313-第三套杆;314-滑杆;315-定位座;320-防护件;321-第一防护杆;322-第二防护杆;323-限定套;324-第三弹簧;325-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包括:抢救床100、支撑机构200和防护机构300。

支撑机构200设置在抢救床100上,防护机构300设置在抢救床100和支撑机构200上,防护机构300和支撑机构200配合,抢救床100用于对患者进行支撑并快速移动,同时通过可调节高度便于施救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支撑机构200对施救人员提供支撑平台,便于施救人员在快速移动的抢救床100上对患者施救,防护机构300对施救人员提供防护,便于施救人员在支撑机构200上受到防护,避免从快速移动的抢救床100上跌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12所示,抢救床100包括担架110、底座120、升降件130、床体140和动力件150,担架110设置于床体140上,底座120设置于升降件130上,升降件130包含第一支撑框131、第二支撑框132和铰接杆133,第一支撑框131顶底两端滑动设置于底座120和床体140上,第二支撑框132的顶端滑动设置于床体140上,第二支撑框132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20,铰接杆133贯穿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动力件150包含螺纹筒151、螺杆152和摇把153,螺纹筒151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框132的顶部,螺杆152贯穿床体140底部,螺杆152和螺纹筒151螺纹配合,摇把153固定连接于螺杆152远离螺纹筒151的一端,通过转动摇把153将带动螺杆152在螺纹筒151内转动,担架110包含框架111、支撑布112、支撑杆113和限位柱114,支撑布112设置于框架111上,支撑杆113对称设置于框架111周侧,限位柱114对称设置于框架111的两侧,底座120包含底框121、第一万向轮122、底部滑槽123和滑道124,第一万向轮122固定连接于底框121底部,便于抢救床100的移动,底部滑槽123对称设置于底框121内侧一端,滑道124固定连接于底框121两端的底部,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通过铰接杆133铰接,第一支撑框131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框132的宽度,使得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之间互不干扰,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上均均匀固定连接有横梁134,对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框131的顶底两端均设置有滑块135,第二支撑框132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块135,床体140包含床框141、限位框142、顶部滑槽143、扶手144和转动座145,限位框142对称固定连接于床框141两侧,顶部滑槽143对称设置于床框141两侧内壁上,扶手144固定连接于床框141的一端,转动座145固定连接于床框141远离扶手144的一端底侧,限位框142和限位柱114限位配合,便于担架110在床体140上进行快速的固定及拆卸,顶部滑槽143和第一支撑框131及第二支撑框132顶端的滑块135限位滑动配合,便于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通过铰接杆133进行形变,转动座145和螺杆152固定连接,对螺杆152进行限位,便于通过螺杆152在螺纹筒151内的转动,迫使两个支撑框进行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113的长度不小于限位柱114的长度,便于担架110直接放置于地面上的时候对担架110进行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旋转摇把153,将使得螺杆152在转动座145上转动,因为螺杆152和螺纹筒151螺纹配合,且螺纹筒151铰接于第二支撑框132上,而第二支撑框132顶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床框141一侧的顶部滑槽143上,第二支撑框132底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底框121上的底部滑槽123内,又因第一支撑框131顶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床框141上,且第一支撑框131底端固定连接于底框121内壁上,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又通过铰接杆133铰接,故,当螺杆152转动促使螺纹筒151和螺杆152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时候,此时的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之间竖直反向的夹角变小,即此时的床框141和底框121之间的距离变大(床体140相对于底座120升高),反之,螺纹筒151和螺杆152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时候,床体140相对于底座120降低,此种设计,使得床体140的高度可调,便于担架110放置在床体140上,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担架110通过其上的限位柱114和床体140上的限位框142限位配合,故可以理解的是,担架110可以通过上下移动来迅速的从床体140上拆卸或者固定,便于在抢救过程中节省宝贵的时间。

在相关技术中,对机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时间是弥足珍贵的,而在患者到达抢救室之前,休要施救者一直对患者进行心肺按压,以维持患者心肺功能,而在这一过程中,普通的抢救床100,使得施救者要么跟着抢救床100飞速移动,要么跪在抢救床100上,使得施救者对患者进行心肺按压的操作极为不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9所示,支撑机构200包含限位件210和脚踏件220,限位件210包含限位杆211、定位块212、支杆213、支座214、活动块215、第一连杆216、第二连杆217和第一弹簧218,限位杆211固定连接于底框121两侧内壁上,限位杆211对称设置,定位块212固定连接于底框121的一侧内壁上,定位块212远离底框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杆213,支杆213远离定位块2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框121的内壁,支座214固定连接于脚踏件220上表面,支杆213滑动贯穿支座214,活动块215滑动设置于支杆213上,第一连杆216的一端铰接于活动块215,第一连杆216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217,第二连杆217远离第一连杆216的一端铰接于定位块212,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以支杆213为轴对称设置,第一弹簧218套接于支杆213上,定位块212和活动块215分别位于第一弹簧218的两端,脚踏件220包含踏板221、第二万向轮222、拉杆223、限位块224、第二弹簧225、第三连杆226、第四连杆227、限位销228和第一限位环229,踏板221和滑道124滑动配合,第二万向轮222固定连接于踏板221底侧,拉杆223滑动设置于踏板221内,限位块224固定连接于拉杆223设置于踏板221内的一端,第二弹簧225套接于拉杆223上,第三连杆226的一端铰接于限位块224上,第四连杆227的一端铰接于限位块224上,限位销228对称设置于踏板221内,第三连杆226和第四连杆227远离限位块224的一端分别铰接有限位销228,第一限位环229设置于踏板221内,第二弹簧225位于第一限位环229和限位块22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踏板221内设置有供第三连杆226、第四连杆227、限位销228和第一限位环229足够移动的空腔。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踏板221远离支杆213的一侧两端凸起设计,且此侧底部设计有凸起。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踏板221未从滑道124内拽出的时候,第二弹簧225为受挤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扣住踏板221远离支杆213一侧底部的凸起,将踏板221向底座120的外侧拽动,此过程中,因踏板221向外移动,支座214固定连接于踏板221上表面,故支座214将挤压第一弹簧218,同时因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分别铰接于活动块215和定位块212上,且两个连杆自身铰接,故,当支座214向着定位块212反向移动的时候,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两者铰接处的夹角变小,即两者铰接处此时向着限位杆211靠近,直至抵住限位杆211,而同时,因为第二弹簧225设置在第一限位环229和限位块224之间,且限位销228未从滑道124内滑出的时候,第二弹簧225为受挤压状态,故,当限位销228从滑道124内滑出后,此时第二弹簧225的弹力将施加给和限位块224铰接的第三连杆226以及第四连杆227,而第三连杆226和第四连杆227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限位销228,故,此时第三连杆226和第四连杆227将推动两个限位销228伸出踏板221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的位移量设计为足够使得限位销228从滑道124内滑出的长度),此时两个限位销228将使得踏板221卡在底框121上,使踏板221的位置受限,不会自动收回向底座120内,故,为施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站立的平台,同时因为踏板221底部设计有第二万向轮22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万向轮222和第一万向轮122两者底端齐平),故使得踏板221得到支撑的同时可以跟随抢救床100移动,使得站立于其上的施救者和躺在担架110上的患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由此,该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在患者通过担架110放置在床体140上后,工作人员迅速拉动踏板221底侧的凸起,将踏板221从底座120内的滑道124上拉出,通过踏板221两侧设计的限位销228受第二弹簧225的弹力作用弹出,将使得踏板221被卡在底座120上,使得踏板221此时不会受第一弹簧218的弹力作用自动收回向底座120内,故为施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站立的平台,施救者站在踏板221上,和担架110上的患者之间保持相对的静止,此时,施救者可以很方便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措施,而后其他的工作人员通过扶手144推拽抢救床100,飞速移动向抢救室或者救护车,此过程中不耽误施救人员进行应急抢救工作。

相关技术中,在飞速移动的抢救床100上,施救人员通过站立在踏板221上对患者进行应急抢救,但是,抢救床100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惯性,导致施救人员因为惯性导致重心不稳,可能会使得施救人员从踏板221上跌落,影响对患者的应急抢救,同时还极易使得施救人员自身受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图12所示,防护机构300包含伸缩件310和防护件320,伸缩件310对称设置,伸缩件310包含第一套杆311、第二套杆312、第三套杆313、滑杆314和定位座315,第一套杆311固定连接于踏板221上,第二套杆312限位滑动设置于第一套杆311远离踏板221的一端,第三套杆313限位滑动设置于第二套杆312远离第一套杆311的一端,滑杆3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套杆313的顶端,滑杆314的另一端滑动贯穿定位座315,定位座315固定连接于床框141上,使得第三套杆313跟随床框141通过自身在第二套杆312以及第二套杆312在第一套杆311上的限位滑动而实现同步升降,防护件320包含第一防护杆321、第二防护杆322、限定套323、第三弹簧324和第二限位环325,第一防护杆32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套杆311,第二防护杆322的一端铰接于对称设置的第一套杆311上,限定套323滑动套接于第二防护杆322的另一端,第三弹簧324套接于第二防护杆322设置于限定套323内的一端,第二限位环325固定连接于第二防护杆322设置于限定套323内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的总长度小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套杆31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状态下的限定套323受第三弹簧324的弹性作用,将有一部分延伸出第二防护杆322,且限定套323中空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分别从竖直状态转动成即将水平状态的时候,此时通过限定套323挤压第三弹簧324,即使得限定套323向着远离第一防护杆3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能够转动成水平状态,而后通过第三弹簧324的弹性作用,限定套323开始复位,此过程中将限定套323远离第二防护杆322一端的开口对准第一防护杆321,使得限定套323套在第一防护杆321上,受第二限位环325作用,限定套323并不会脱离第二防护杆322,故此时限定套323将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两者连接在一起。

由此,在旋转摇把153使得床体140相对于底座120升高的过程中,因为滑杆314一端固定在第三套杆313顶部,另一端横向滑动于定位座315上,定位座315又固定连接在床框141上,且第一套杆311、第二套杆312、第三套杆313之间互相限位滑动设置,第一套杆311固定连接在踏板221上,故可以理解是,当床体140升高时,将通过横向设置的滑杆314带动第三套杆313、第二套杆312分别在第二套杆312和第一套杆311内滑动伸长,而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分别铰接在对称设置的第三套杆313上,故此时的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将跟随第三套杆313同步升高,滑杆314滑动于定位座315的设计,使得踏板221在滑道124内移动的时候,第一套杆311、第二套杆312以及第三套杆313不会迫使踏板221移动受限,而通过限定套323挤压第三弹簧324,即使得限定套323向着远离第一防护杆3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能够转动成水平状态,而后通过第三弹簧324的弹性作用,限定套323开始复位,此过程中将限定套323远离第二防护杆322一端的开口对准第一防护杆321,使得限定套323套在第一防护杆321上,受第二限位环325作用,限定套323并不会脱离第二防护杆322,故此时限定套323将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两者连接在一起,如此则为站立在踏板221上的施救人员提供了三面(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杆314以及连接在一起保持水平的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使得施救人员在踏板221上可以得到保护,在惯性作用不会跌落踏板221。

具体的,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用抢救床的工作原理: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因为担架110通过其上的限位柱114和床体140上的限位框142限位配合,故可以理解的是,担架110可以通过上下移动来迅速的从床体140上拆卸或者固定,便于在抢救过程中节省宝贵的时间,当患者躺于担架110上且通过限位柱114和床体140固定后,通过旋转摇把153,将使得螺杆152在转动座145上转动,因为螺杆152和螺纹筒151螺纹配合,且螺纹筒151铰接于第二支撑框132上,而第二支撑框132顶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床框141一侧的顶部滑槽143上,第二支撑框132底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底框121上的底部滑槽123内,又因第一支撑框131顶端通过滑块135限位滑动于床框141上,且第一支撑框131底端固定连接于底框121内壁上,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又通过铰接杆133铰接,故,当螺杆152转动促使螺纹筒151和螺杆152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时候,此时的第一支撑框131和第二支撑框132之间竖直反向的夹角变小,即此时的床框141和底框121之间的距离变大(床体140相对于底座120升高),反之,螺纹筒151和螺杆152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时候,床体140相对于底座120降低,此种设计,使得床体140的高度可调,便于担架110放置在床体140上,同时,便于适合救护人员的具体身高来对患者进行急救操作,而在担架110固定于床体140上之后,通过扣住踏板221远离支杆213一侧底部的凸起,将踏板221向底座120的外侧拽动,此过程中,因踏板221向外移动,支座214固定连接于踏板221上表面,故支座214将挤压第一弹簧218,同时因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分别铰接于活动块215和定位块212上,且两个连杆自身铰接,故,当支座214向着定位块212反向移动的时候,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两者铰接处的夹角变小,即两者铰接处此时向着限位杆211靠近,直至抵住限位杆211,而同时,因为第二弹簧225设置在第一限位环229和限位块224之间,且限位销228未从滑道124内滑出的时候,第二弹簧225为受挤压状态,故,当限位销228从滑道124内滑出后,此时第二弹簧225的弹力将施加给和限位块224铰接的第三连杆226以及第四连杆227,而第三连杆226和第四连杆227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限位销228,故,此时第三连杆226和第四连杆227将推动两个限位销228伸出踏板221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216和第二连杆217的位移量设计为足够使得限位销228从滑道124内滑出的长度),此时两个限位销228将使得踏板221卡在底框121上,使踏板221的位置受限,不会自动收回向底座120内,故,为施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站立的平台,同时因为踏板221底部设计有第二万向轮22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万向轮222和第一万向轮122两者底端齐平),故使得踏板221得到支撑的同时可以跟随抢救床100移动,使得站立于其上的施救者和躺在担架110上的患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同时,在转动摇把153的时候,因为定位座315固定连接在床框141上,故,当床体140升高时,将通过横向设置的滑杆314带动第三套杆313、第二套杆312分别在第二套杆312和第一套杆311内滑动伸长,使得第三套杆313跟随床体140升高而升高,又因为滑杆314滑动于定位座315的设计,使得踏板221在滑道124内移动的时候,第一套杆311、第二套杆312以及第三套杆313不会迫使踏板221移动受限,在第三套杆313跟随床体140升高而升高的时候,因为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分别铰接在对称设置的第三套杆313上(具体的,可以在使用之前就通过将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分别从下垂状态转动成即将水平状态的时候,通过限定套323挤压第三弹簧324,即使得限定套323向着远离第一防护杆3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能够转动成水平状态,而后通过第三弹簧324的弹性作用,限定套323开始复位,此过程中将限定套323远离第二防护杆322一端的开口对准第一防护杆321,使得限定套323套在第一防护杆321上,受第二限位环325作用,限定套323并不会脱离第二防护杆322,故此时限定套323将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两者连接在一起),故此时连接在一起成水平状态的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跟随第三套杆313上升(此过程之前,救护人员已站立在从滑道124中拽拉出且通过两个限位销228限位的踏板221上),如此则为站立在踏板221上的施救人员提供了三面(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杆314以及连接在一起保持水平的第一防护杆321和第二防护杆322),使得施救人员在踏板221上可以得到保护,在惯性作用不会跌落踏板221,而后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的推拉抢救床100进行移动,此种设计为患者的急救提供了一定保障的同时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万向轮122、摇把153、第一弹簧218、第二万向轮222、第二弹簧225和第三弹簧324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的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而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