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该方法为: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1000ml水中,加热煮沸后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和松针粉,然后加水至1000ml,再分装到锥形瓶中,用封口膜封口,然后灭菌,得到发酵培养基;将珊瑚菌菌种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得到珊瑚菌菌丝体。本发明得到的菌丝体和孢外多糖产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且培养基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加工成本低,能够适应工厂化生产与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0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21532.4

  • 申请日2022-05-13

  • 分类号C12N1/38;C12N1/14;C12R1/645;

  • 代理机构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毕波

  • 地址 725021 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恒口大道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9: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珊瑚菌(Ramaria botrytoides),又名扫把菌、扫帚菌,因外表形似珊瑚而名,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珊瑚菌科(Clavariaceae),生于腐木上,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之一。《滇南本草》记载珊瑚菌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和胃气,祛风、破血、缓中等。研究表明,珊瑚菌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关于珊瑚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资源调查、鉴定分类和化学成分研究上,就如何提高珊瑚菌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研究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得到的菌丝体和孢外多糖产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且培养基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加工成本低,能够适应工厂化生产与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基制备: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1000ml 水中后,加热煮沸保持20min,然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5~10g和松针粉4~10g,加水补齐至1000ml,然后分装到锥形瓶中,每瓶分装100ml,用封口膜封住锥形瓶的口部,然后在温度为 121℃的条件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培养基;

S2、将珊瑚菌菌种接种至S1中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所述珊瑚菌菌种在所述发酵培养基上的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22±2℃,得到珊瑚菌菌丝体。

优选地,S1中所述松针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松针提前晒干并粉碎,过80目筛。

优选地,S1中所述锥形瓶的体积为250ml。

优选地,S2中所述发酵为摇床培养发酵,摇床的转速为150rpm/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培养基中加入红平菇菌粉是因为红平菇菌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矿物质,为珊瑚菌菌丝生长提供了营养元素;添加松针粉的原因为野生珊瑚菌大部分都生长在松针林下,所以添加松针粉的原因也是给珊瑚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2、本发明培养方法得到的菌丝体和孢外多糖产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且培养基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加工成本低,能够适应工厂化生产与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培养基制备: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 1000ml水中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保持20min,然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5g和松针粉4g,加水补齐至1000ml,然后分装到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分装100ml,用封口膜封住锥形瓶的口部,然后在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红平菇菌粉的浓度均为5-10g/L,松针发酵液的浓度均为4-10g/L;

所述松针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松针提前晒干并粉碎,过80目筛;

S2、将珊瑚菌菌种接种至S1中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所述珊瑚菌菌种接种的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20℃,得到珊瑚菌菌丝体;

所述发酵为摇床培养发酵,摇床的转速为150rpm/min。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天数为3~7d,相比于现有的培养方法提前4~6d。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培养基制备: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 1000ml水中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保持20min,然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10g和松针粉10g,加水补齐至1000ml,然后分装到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分装100ml,用封口膜封住锥形瓶的口部,然后在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培养基;

所述松针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松针提前晒干并粉碎,过80目筛;

S2、将珊瑚菌菌种接种至S1中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所述珊瑚菌菌种接种的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24℃,得到珊瑚菌菌丝体;所述发酵为摇床培养发酵,摇床的转速为150rpm/min。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天数为3~7d,相比于现有的培养方法提前4~6d。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培养基制备: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 1000ml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保持20min,然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7g和松针粉5g,加水补齐至1000ml,然后分装到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分装100ml,用封口膜封住锥形瓶的口部,然后在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培养基;

所述松针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松针提前晒干并粉碎,过80目筛;

S2、将珊瑚菌菌种接种至S1中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所述珊瑚菌菌种接种的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21℃,得到珊瑚菌菌丝体;所述发酵为摇床培养发酵,摇床的转速为180rpm/min。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天数为3~7d,相比于现有的培养方法提前4~6d。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培养基制备:将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和红糖10g加入 1000ml水中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保持20min,然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红平菇菌粉5g和松针粉7.5g,加水补齐至1000ml,然后分装到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分装100ml,用封口膜封住锥形瓶的口部,然后在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培养基;

所述松针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松针提前晒干并粉碎,过80目筛;

S2、将珊瑚菌菌种接种至S1中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所述珊瑚菌菌种接种的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22℃,得到珊瑚菌菌丝体;所述发酵为摇床培养发酵,摇床的转速为150rpm/min。

经检测:测得珊瑚菌菌丝体产量为1.56g,孢外多糖含量为1.86mg/mL。本实施例珊瑚菌菌丝体的培养天数为3~7d,相比于现有的培养方法提前 4~6d。

在相同条件下,本发明对基础培养基中的红平菇粉和松针粉对珊瑚菌菌丝体和孢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松针粉对珊瑚菌菌丝体和孢外多糖的影响

表2红平菇粉对珊瑚菌菌丝体和孢外多糖的影响

由上表可得,本发明培养基进行珊瑚菌的液体发酵,在相同条件下,与不加红平菇粉和松针粉的相比,菌丝体和孢外多糖的产量分别提升了 0.92倍和1.58倍。

孢外多糖的检测方法:在S1中所述滤液中加4倍体积的95%的酒精醇沉过夜,离心后去除上清液,沉淀中加去离子水溶解,采用苯酚—硫酸法对珊瑚菌孢外多糖进行测定。

菌丝体产量的测定:过滤除去滤液,收集菌丝体,将菌丝体置于温度为50℃的条件下烘干,称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