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0~18℃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S2、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海胆的摄食量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大型藻类;S3、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该方法是以中间球海胆为生态适应型品种,高效利用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低温期自然生产力的生态增效养殖技术,可高效利用水体天然饵料,且可提高刺参养殖池塘的经济收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3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海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20724.3

  • 申请日2022-05-13

  • 分类号A01K61/30;A01G31/00;

  • 代理机构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梁静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6: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胆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lus intermnedius)也叫虾夷马粪海胆,具有生殖腺色泽好、味甜等特点,是世界上可食用海胆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因此,很多研究学者对中间球海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中间球海胆的生长发育、营养饲料以及养殖模式等。

近年来,随着对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研究的深入开展,发现中间球海胆的养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苗种培育方式单一,浅海养殖成本投入高、实时监测难、经济效率低,还可能出现海胆苗活力下降、生长缓慢等不利表现。因此,为了解决中间球海胆的苗种抗逆性弱、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养殖方式进行改进,以获得生长快速、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良胆苗,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对刺参养殖研究中发现,池塘水体丰富的营养盐会诱使浒苔、石莼、刚毛藻等大型藻类经常暴发,竞争性抑制底栖微藻的繁殖与生长,这样不仅会减少刺参的活饵料来源,而且还会占据刺参的活动空间,阻碍其正常活动和摄食,甚至会引起刺参的大量死亡。由于中间球海胆喜食浒苔、石莼、刚毛藻等大型藻类,因此,申请人将小规格的中间球海胆苗种投放到刺参养殖池塘中,以减少刺参池塘中的有害藻类,避免大型藻类爆发,并获得了高成活率、较快生长速度的中间球海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是以中间球海胆为生态适应型品种,高效利用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低温期自然生产力的生态增效养殖技术,可高效利用水体天然饵料,在提高刺参养殖池塘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获得高成活率、较快生长速度的中间球海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0~18℃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1~2cm,苗种投放密度为20~60枚/m

S2、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海胆的摄食量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大型藻类;

S3、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4.5cm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球海胆喜食石莼、海带,也可摄食浒苔、刚毛藻等养殖水体中的有害藻类。经海胆消化道粗加工的藻类易于成为刺参的食物。因此中间球海胆非常适合成为刺参健康养殖的生态适应型种类。由于中间球海胆是冷水种,因此不适于夏季水温较高的海水池塘中养殖。

进一步,S2中,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进一步,S1中,所述刺参池塘是投放有刺参苗种的池塘。

更进一步,刺参苗种的投放过程是:

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0~16℃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

更进一步,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180~250kg/h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是以中间球海胆为生态适应型品种,高效利用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低温期自然生产力的生态增效养殖技术,可高效利用水体天然饵料,在提高刺参养殖池塘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获得高成活率、较快生长速度的中间球海胆,提高养殖效率。

2、本发明基于食性、生态位的原理选择营养价值高、生长较快的中间球海胆,在刺参养殖池塘水温不超过25℃的条件下开展小规格苗种生态培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石莼、刚毛藻等大型藻类作为海胆的优质饵料,将塘内高水平的自然生产力转化到高成活率、较快生长速度的海胆苗种中,大幅提高刺参养殖池塘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可以避免大型藻类爆发,降低大量人工除草产生的养殖成本,在不使用除草剂、优化池塘生态环境和水质条件的同时,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成为刺参的重要食物来源,使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良好运转,形成海水池塘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养殖新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6℃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230kg/hm

S2、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8℃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2.0cm,苗种投放密度为20枚/m

S3、中间球海胆摄食刺参池塘中的大型藻类,刺参利用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作为摄食来源,以此形成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投入中间球海胆苗种后,需要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时,投喂大型藻类,保证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而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颗粒状排泄物可为刺参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因此投放刺参苗种后,无需投放其他饵料;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养殖过程中还需监测刺参池塘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且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的指标同现有技术;

S4、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壳径4.5cm左右)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S5、每年春秋两季,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

实施例2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6℃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230kg/hm

S2、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8℃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2.0cm,苗种投放密度为40枚/m

S3、中间球海胆摄食刺参池塘中的大型藻类,刺参利用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作为摄食来源,以此形成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投入中间球海胆苗种后,需要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时,投喂大型藻类,保证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而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颗粒状排泄物可为刺参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因此投放刺参苗种后,无需投放其他饵料;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养殖过程中还需监测刺参池塘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且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的指标同现有技术;

S4、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壳径4.5cm左右)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S5、每年春秋两季,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

实施例3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6℃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230kg/hm

S2、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8℃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2.0cm,苗种投放密度为60枚/m

S3、中间球海胆摄食刺参池塘中的大型藻类,刺参利用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作为摄食来源,以此形成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投入中间球海胆苗种后,需要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时,投喂大型藻类,保证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而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颗粒状排泄物可为刺参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因此投放刺参苗种后,无需投放其他饵料;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养殖过程中还需监测刺参池塘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且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的指标同现有技术;

S4、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壳径4.5cm左右)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S5、每年春秋两季,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

实施例4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0℃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180kg/hm

S2、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0℃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1.5cm,苗种投放密度为30枚/m

S3、中间球海胆摄食刺参池塘中的大型藻类,刺参利用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作为摄食来源,以此形成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投入中间球海胆苗种后,需要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时,投喂大型藻类,保证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而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颗粒状排泄物可为刺参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因此投放刺参苗种后,无需投放其他饵料;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养殖过程中还需监测刺参池塘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且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的指标同现有技术;

S4、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壳径4.5cm左右)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S5、每年春秋两季,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

实施例5

一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4℃时,向刺参池塘投放刺参苗种;所述刺参苗种的规格为300头/500g,投放密度为230kg/hm

S2、每年秋季当水温在15℃时,向刺参池塘投放中间球海胆苗种;中间球海胆苗种的规格为壳径1.0cm,苗种投放密度为50枚/m

S3、中间球海胆摄食刺参池塘中的大型藻类,刺参利用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碎屑作为摄食来源,以此形成刺参池塘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投入中间球海胆苗种后,需要监测并统计刺参池塘中大型藻类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当大型藻类的数量少于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时,投喂大型藻类,保证中间球海胆的摄食量;而中间球海胆摄食大型藻类后的颗粒状排泄物可为刺参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因此投放刺参苗种后,无需投放其他饵料;所述大型藻类为石莼、刚毛藻或浒苔。

养殖过程中还需监测刺参池塘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且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养殖环境的指标同现有技术;

S4、次年春季当水温上升至20~23℃时,采捕中间球海胆,并将壳径小于商品规格(壳径4.5cm左右)的中间球海胆转移至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S5、每年春秋两季,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

实施例1~5的养殖方法在经济指标(海胆的年产量、海胆成活率和壳径增长)和生态服务(藻类摄入量)方面的对比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5的养殖方法的对比结果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相比,实施例1~5收获的刺参年产量以及中间球海胆的年产量均明显高于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而且,收获存活率高、活力好、生长快的中间球海胆苗种,大大提高了刺参养殖池塘的经济产量。同时实施例1~5通过海胆摄食塘内大型藻类转化利用了大量的天然饵料,建立了刺参池塘培育中间球海胆的生态养殖技术,降低了饵料费用、人工打捞除草费用等刺参养殖投入,减轻了对环境的输入性污染,实现刺参池塘不投饵零用药的清洁生产,大大提高了养殖池塘的生态服务功能。

实施例1~5中,随着中间球海胆投放密度的增加,虽然成活率有所降低,但是会加大海胆摄食大型藻类的数量,且年产量也有所增加。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通过适当增加中间球海胆幼苗的生态养殖密度(40枚/m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