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倍速箱、前轮增速转向系统以及转向方法

一种倍速箱、前轮增速转向系统以及转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速箱、前轮增速转向系统以及转向方法。倍速箱包括:倍速箱壳体、差速器、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启停机构,差速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均转动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第一输入轴的一侧、第二输入轴的一侧均与差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轴转动套在第一输入轴的外侧壁上,启停机构滑动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启停机构与第二输入轴的中部传动连接,第二输入轴的另一侧与第一输入轴的另一侧传动连接,输出轴的一侧与差速器的输出端连接。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倍速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倍速箱、前轮增速转向系统以及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拖拉机都是两驱或者四轮驱动,两驱拖拉机前轮没有驱动力的约束,转向比较灵活,但是不适用于需要大牵引力的工况;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力大,爬坡能力强,发动机制动效果好,但是因为前轮驱动是强制的,前轮转速并不会随着转角增大而加快,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导致转弯半径增大,转向时间增长,转弯痕迹破坏土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倍速箱、前轮增速转向系统以及转向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倍速箱,其包括:倍速箱壳体、差速器、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用于启停第二输入轴转动的启停机构,所述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侧均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转动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启停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启停机构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中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侧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连接。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倍速箱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启停机构包括:摩擦部件、用于推动摩擦部件与凸起抵接的推动部件、第一牙嵌、第二牙嵌、用于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的弹簧,所述摩擦部件、所述第一牙嵌以及所述第二牙嵌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摩擦部件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中部,所述摩擦部件的内圈与第二输入轴的外侧壁通过径向花键啮合,以实现对第二输入轴的周向限位,所述第一牙嵌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牙嵌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中部,所述第二牙嵌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外侧壁通过径向花键啮合,以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所述摩擦部件的一侧端面与凸起的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牙嵌的一侧端面与所述摩擦部件的另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推动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推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牙嵌的另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部件和所述第二牙嵌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起的设置,便于推动部件将摩擦部件推送后与凸起抵接,使得摩擦部件与凸起摩擦停止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并通过差速器实现倍速模式工作。弹簧用于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使得第一输入轴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实现非倍速模式工作,实现第二牙嵌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部件包括:摩擦片合件、滑动花键套,所述摩擦片合件通过所述滑动花键套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中部,摩擦片合件通过所述滑动花键套与第二输入轴的外侧壁径向啮合,以实现对第二输入轴的周向限位,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花键套和所述第二牙嵌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摩擦片合件的设置,便于推动部件将摩擦片合件推至凸起并使得摩擦片合件与凸起抵接后停止转动。滑动花键套的设置,使得摩擦片合件既能与第二输入轴啮合,同时又能沿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滑动,便于推动部件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弹簧用于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使得第一输入轴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实现非倍速模式工作,实现第二牙嵌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牙嵌的内圈沿第二牙嵌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花键,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中部沿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与花键适配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滑动安装在所述花键槽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花键和花键槽的设置,使得第二牙嵌既能与第二输入轴啮合,又能沿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便于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嵌的内圈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牙嵌的外圈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推动部件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液压杆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牙嵌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牙嵌的外圈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提高第一牙嵌的稳定性,便于倍速箱壳体对第一牙嵌以及第一输入轴进行支撑,提高倍速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推动部件为液压缸,便于推动第二牙嵌,使得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分离,便于第二牙嵌推动摩擦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行星轮轴、一对差速行星轮,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行星轮轴以及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所述行星轮轴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行星轮轴上,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并与所述行星轮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侧位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之间,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并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并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非倍速模式时,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传动连接并同时转动,第二输入轴带动一对差速行星轮转动,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倍速模式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进行差速,输出轴的转速差速为第一输入轴的两倍。差速器壳体、行星轮轴、一对差速行星轮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输入轴进行增速,结构紧凑,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一侧,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倍速箱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端盖,所述输出轴的另一侧贯穿所述端盖并裸露在倍速箱壳体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差速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便于第一输入轴通过行星轮轴带动差速器壳体转动,便于第一输入轴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端盖的设置,提高倍速箱的密封性,防止倍速箱漏油,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倍速箱。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侧以及所述输出轴的一侧均安装有螺旋伞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侧以及所述输出轴的一侧分别通过螺旋伞齿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传动连接,所述倍速箱壳体上设置有螺塞,螺塞与行星轮轴位置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旋伞齿轮的设置,便于第二输入轴以及输出轴分别与一对差速行星轮啮合,提高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螺塞的设置,便于通过螺塞对倍速箱内部器件进行检查以及维护,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轮增速转向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倍速箱,还包括:分动箱输入轴以及前桥输入轴,分动箱输入轴与第一输入轴连接,前桥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切换到前轮增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轮增速转向方法,基于上述一种前轮增速转向系统,前轮增速转向方法包括:

前轮增速转向工作时,启停机构开启,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

前轮非增速转向工作时,启停机构关闭,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带动前桥输入轴转动。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切换到前轮增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倍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轮增速转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倍速箱壳体;2、差速器;3、输出轴;4、第一输入轴;5、第二输入轴;6、启停机构;7、凸起;8、摩擦部件;9、推动部件;10、第一牙嵌;11、第二牙嵌;12、弹簧;13、摩擦片合件;14、滑动花键套;15、第一轴承;16、差速器壳体;17、行星轮轴;18、差速行星轮;19、第二轴承;20、端盖;22、螺塞;23、分动箱输入轴;24、前桥输入轴;25、第一花键套;26、第一销轴;27、第二花键套;28、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倍速箱,其包括:倍速箱壳体1、差速器2、输出轴3、第一输入轴4、第二输入轴5以及用于启停第二输入轴5转动的启停机构6,所述差速器2、所述第一输入轴4、所述第二输入轴5和所述输出轴3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第一输入轴4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一侧均与所述差速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5转动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4的外侧壁上,所述启停机构6滑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启停机构6与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中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输入轴4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与所述差速器2的输出端连接。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

图1中,第一输入轴上方为推动部件非工作部分,弹簧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摩擦部件与凸起分离,摩擦部件为非制动状态,第二输入轴为转动状态,实现非倍速状态。

第一输入轴下方为推动部件工作部分,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分离,摩擦部件与凸起抵接,摩擦部件为制动状态,第二输入轴为制动状态,实现倍速状态。图1中下方的单向箭头代表倍速箱动力传递方向。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倍速箱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7,所述启停机构6包括:摩擦部件8、用于推动摩擦部件8与凸起7抵接的推动部件9、第一牙嵌10、第二牙嵌11、用于推动第二牙嵌11与第一牙嵌10啮合的弹簧12,所述摩擦部件8、所述第一牙嵌10以及所述第二牙嵌11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摩擦部件8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中部,所述摩擦部件8的内圈与第二输入轴5的外侧壁通过径向花键啮合,以实现对第二输入轴的周向限位,所述第一牙嵌10与所述第一输入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牙嵌11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中部,所述第二牙嵌11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外侧壁通过径向花键啮合,以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所述摩擦部件8的一侧端面与凸起7的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牙嵌11的一侧端面与所述摩擦部件8的另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推动部件9滑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推动部件9与所述第二牙嵌11的另一侧端面相邻设置,所述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部件8和所述第二牙嵌11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起的设置,便于推动部件将摩擦部件推送后与凸起抵接,使得摩擦部件与凸起摩擦停止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并通过差速器实现倍速模式工作。弹簧用于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使得第一输入轴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实现非倍速模式工作,实现第二牙嵌的自动复位。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部件8包括:摩擦片合件13、滑动花键套14,所述摩擦片合件13通过所述滑动花键套14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套在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中部,摩擦片合件13通过所述滑动花键套14与第二输入轴5的外侧壁径向啮合,以实现对第二输入轴的周向限位,所述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花键套14和所述第二牙嵌11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摩擦片合件的设置,便于推动部件将摩擦片合件推至凸起并使得摩擦片合件与凸起抵接后停止转动。滑动花键套的设置,使得摩擦片合件既能与第二输入轴啮合,同时又能沿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滑动,便于推动部件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弹簧用于推动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使得第一输入轴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实现非倍速模式工作,实现第二牙嵌的自动复位。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牙嵌11的内圈沿第二牙嵌1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花键,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中部沿第二输入轴5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与花键适配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滑动安装在所述花键槽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花键和花键槽的设置,使得第二牙嵌既能与第二输入轴啮合,又能沿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便于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或分离。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嵌10的内圈与第二输入轴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牙嵌10的外圈通过第一轴承15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推动部件9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液压杆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牙嵌11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牙嵌的外圈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提高第一牙嵌的稳定性,便于倍速箱壳体对第一牙嵌以及第一输入轴进行支撑,提高倍速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推动部件为液压缸,便于推动第二牙嵌,使得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分离,便于第二牙嵌推动摩擦部件。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2包括:差速器壳体16、行星轮轴17、一对差速行星轮18,所述差速器壳体16转动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行星轮轴17以及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6中,所述行星轮轴17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6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转动安装在所述行星轮轴17上,所述第一输入轴4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16并与所述行星轮轴1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4的一侧位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之间,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16并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16并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非倍速模式时,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传动连接并同时转动,第二输入轴带动一对差速行星轮转动,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倍速模式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进行差速,输出轴的转速差速为第一输入轴的两倍。差速器壳体、行星轮轴、一对差速行星轮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输入轴进行增速,结构紧凑,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差速器壳体随着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读者正对图1所示结构,差速器壳体由外向内转动,以图1所示结构为正视图,在图中所示结构的右侧看去,差速器壳体逆时针转动,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16通过第二轴承19安装在所述倍速箱壳体1中,所述第一输入轴4和所述第二输入轴5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6的一侧,所述输出轴3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6的另一侧,所述倍速箱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端盖20,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侧贯穿所述端盖20并裸露在倍速箱壳体1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差速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倍速箱壳体中,便于第一输入轴通过行星轮轴带动差速器壳体转动,便于第一输入轴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端盖的设置,提高倍速箱的密封性,防止倍速箱漏油,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倍速箱。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一侧以及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均安装有螺旋伞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5的一侧以及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分别通过螺旋伞齿与一对所述差速行星轮18传动连接,所述倍速箱壳体1上设置有螺塞22,螺塞22与行星轮轴17位置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旋伞齿轮的设置,便于第二输入轴以及输出轴分别与一对差速行星轮啮合,提高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螺塞的设置,便于通过螺塞对倍速箱内部器件进行检查以及维护,提高用户体验。

倍速状态:推动部件将第二牙嵌向左推出,将摩擦片合件压缩,使滑动花键套制动,然后第二输入轴制动,差速器完全差速,进入倍速状态。

非倍速状态:推动部件没有被推出,此时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第二牙嵌处于转动状态,带动第二输入轴转动,差速器不差速,进入非倍速状态。

对第二输入轴制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差速器进行完全差速。通过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倍速变化。

如图1所示,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轮增速转向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倍速箱,还包括:分动箱输入轴23以及前桥输入轴24,分动箱输入轴23与第一输入轴4连接,前桥输入轴24与输出轴3连接。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切换到前轮增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在两驱和四驱拖拉机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驱动方式,当拖拉机直线行驶正常作业时,可以由驾驶员自己选择两驱或者四驱,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自己切换到前轮增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转向性能,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包括拖拉机电子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和传动系统,通过分动箱操纵杆,用来切换拖拉机两驱与四驱模式。在驾驶室中布置有电控开关,用来切换拖拉机前轮增速转向功能的启停。

两驱模式:将驾驶室中的分动箱操纵杆推下,倍速开关不开启,在该模式下,前桥转角和车速都不会影响拖拉机的驱动状态,车辆会一直保持在两驱状态。

四驱模式:将驾驶室中的分动箱操纵杆拉起,倍速开关不开启,在该模式下,前桥转角不会影响拖拉机的驱动状态,车辆会一直保持在四驱状态。

四驱/倍速模式:将驾驶室中的分动箱操纵杆拉起,倍速开关开启,在该模式下正常行驶时,车辆为四驱状态,拖拉机切换到前轮增速模式,此时拖拉机前轮线速度约为后轮线速度的一倍。

分动箱动力输出后,通过倍速箱进行倍速,将转速提升一倍,转速传递给前驱动桥,前驱动桥的转速提升一倍,前桥轮边的线速度也就提升了一倍。

分动箱操纵杆与分动箱连接,控制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的相互切换。倍速开关与液压控制阀连接,液压油箱通过油泵与液压控制阀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与推动部件管路连接,控制液压的开关,达到让倍速处的推动部件运动,然后使第二牙嵌进行结合和分离,实现倍速切换功能。

两轮驱动转换为四轮驱动以及四轮操纵,倍速开关开启或关闭,倍速开关开启时,电源为液压控制阀供电,在四轮驱动状态下,倍速开关控制液压控制阀开启,进入倍速模式。

其中,倍速模式只在四驱模式下进行。原因:倍速的目的是为了使前驱动桥的转速提升,而前驱动桥的动力来源为分动箱,四驱模式时扭矩传递路线为由分动箱传递至前驱动桥,而倍速箱是放置在分动箱与前桥之间进行工作的。两驱状态下分动箱是不输出动力给前驱动桥的,前驱动在两驱状态下仅作为导向轮使用。倍速模式最终目的是前驱动桥加速转动,轮边转速提升。对第二输入轴制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差速器进行完全差速。通过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倍速变化,即利用差速器的公转和自转原理进行倍速变化。

传动系统设计两档式的倍速箱,采用湿式离合器换档。整个倍速箱布置在变速箱下方,在输入轴外侧通过花键连接第二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可以为主动螺伞输入轴,通过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输出轴可以为被动螺伞输出轴,差速器两端用轴承支撑,通过推动部件推动第二牙嵌沿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运动,实现第二牙嵌和第一牙嵌的分离,通弹簧自动将第二牙嵌复位,使得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啮合,实现倍速与非倍速的切换。

差速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与倍速箱壳体连接。端盖通过卡簧与油封与倍速箱壳体以及输出轴配合。摩擦片合件与滑动花键套通过花键啮合。第一牙嵌通过花键与第一输入轴啮合,并通过第一轴承与倍速箱壳体连接。分动箱输入轴与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花键套25、第一销轴26连接。输出轴与前桥输入轴通过第二花键套27、第二销轴28连接。花键套的为两端开设腔体,输入轴或输出轴对应插入腔体中,销轴贯穿花键套中部。

前轮非倍速模式:分动箱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动箱输入轴进入倍速箱,分动箱输入轴通过花键与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连接,差速行星轮与输出轴进行差速,将分动箱输出扭矩传递至前桥输入轴。推动部件处于初始位置,第二牙嵌与第一牙嵌通过弹簧推动处于长啮合状态。此时差速器不进行差速,转速正常传递。

前轮倍速模式:分动箱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动箱输入轴进入倍速箱,分动箱输入轴通过花键与第一输入轴连接,差速行星轮与输出轴进行差速,通过液压油将推动部件推出,将第二牙嵌向左推动,摩擦片合件进行压缩。摩擦片合件压缩后与凸起抵接进行制动,摩擦片合件制动带动滑动花键套制动,滑动花键套制动后,通过花键啮合的第二输入轴也进行制动。此时差速器进行差速,输出轴的转速差速为第一输入轴转速的两倍。通过前桥输入轴使前轮转速进行倍速。

本发明在两驱和四驱拖拉机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驱动方式,当拖拉机直线行驶正常作业时,可以由驾驶员自己选择两驱或者四驱,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自己换到前轮倍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2所示,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轮增速转向方法,基于上述一种前轮增速转向系统,前轮增速转向方法包括:

S1、前轮增速转向工作时,启停机构开启,

S2、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

S3、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

S4、前轮非增速转向工作时,启停机构关闭,

S5、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带动前桥输入轴转动。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非倍速模式下,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转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增速时,通过启停机构控制第二输入轴停止转动,差速器将第一输入轴的转速进行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输出轴的增速工作。当需要转向时,拖拉机驾驶员切换到前轮增速状态,前轮速度增加,实现快速转向,减小转向圆半径,减轻对土地的碾压,提高作业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