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

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各船舶的配载以及坞内水深的配置,能够保证待试验船舶起浮进行船舶倾斜试验,同时保证其他在建船舶不起浮,从而使得其他在建船舶无需起浮、落墩等操作,实现了不出坞即可完成船舶的倾斜试验,解决了常规操作下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和工期的问题,即节省了坞门开启次数和其他船舶的定位落墩步骤,减少了工作量和工期。而且坞内进行倾斜试验船舶不受水流、潮汐、风浪的影响,降低了试验失败率,且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由于坞内设施较码头更为完善,船舶在倾斜试验后在坞内进行收尾建造工作更为顺利,更加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302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871004.7

  • 发明设计人 雷杼致;

    申请日2021-07-30

  • 分类号B63B73/00(20200101);B63B71/20(20200101);B63C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13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秀琴

  • 地址 350500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船政大道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9: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73/00 专利申请号:2021108710047 申请日:2021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船坞是船舶建造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船舶坞内建造周期是整个建造周期的重中之重。提高船坞的年船舶下水批次,合理统筹进行船坞利用规划是提升船厂整体产能的关键。

在一个船坞内可同时在建多艘船舶,船舶建造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倾斜试验,其试验目的是确定空船实际重量及重心实际位置,以便完成船舶的完工完整稳性计算和破舱稳性计算。若其中一船舶需要进行倾斜试验时,需要进行坞内各船进行压载配载(调整浮态)–坞内注水–开启坞门–试验船舶出坞及其他船舶的起浮–关闭坞门抽水–其他船舶定位落墩,如此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和工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能够节省坞门开启次数,减少了工作量和工期。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在船坞内有多只在建的船舶,将待船舶倾斜试验的船舶设为船舶a,其他未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船舶设为船舶b,各船舶b的总数量≥1,对船舶a进行船舶倾斜试验包括如下准备步骤:

S1、对船舶b进行配载使船舶b的船舶重量G的重心与船舶b所受水的浮力B的浮心在同一纵向位置,配置浮力B<船舶重量G;

S2、查询潮汐表获取船舶倾斜试验当天以及未来十天的潮汐水位,其中所查询的潮汐的最低水位为H

S3、计算船舶b配载后的起浮水深H

S4、计算船舶a的起浮水深H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各船舶的配载以及坞内水深的配置,能够保证待试验船舶起浮进行船舶倾斜试验,同时保证其他在建船舶不起浮,从而使得其他在建船舶无需起浮、落墩等操作,实现了不出坞即可完成船舶的倾斜试验,解决了常规操作下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和工期的问题,即节省了坞门开启次数和其他船舶的定位落墩步骤,减少了工作量和工期。而且坞内进行倾斜试验船舶不受水流、潮汐、风浪的影响,降低了试验失败率,且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由于坞内设施较码头更为完善,船舶在倾斜试验后在坞内进行收尾建造工作更为顺利,更加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船舶b的船舶重量G的重心与浮力B的浮心不在同一纵向位置的受力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船舶b的液舱示意图;

图3为计算图2船舶b的船舶重量G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船舶b为艉半船时进行配载的液舱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三号压载水舱左/右的正面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四号压载水舱左/右的正面剖视图;

图7为图4的五号压载水舱左/右的正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端部坞墩;2、第一压载水舱;3、第二压载水舱;4、第三压载水舱;5、第四压载水舱;6、艉垂线;

7、三号压载水舱左/右;71、三号压载水舱左;72、三号压载水舱右;

8、四号压载水舱左/右;81、四号压载水舱左;82、四号压载水舱右;

9、五号压载水舱左/右;91、五号压载水舱左;92、五号压载水舱右;

10、三号货油舱左/右;101、三号货油舱左;102、三号货油舱右;

11、四号货油舱左/右;111、四号货油舱左;112、四号货油舱右;

12、五号货油舱左/右;121、五号货油舱左;122、五号货油舱右;

13、坞内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在船坞内有多只在建的船舶,将待船舶倾斜试验的船舶设为船舶a,其他未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船舶设为船舶b,各船舶b的总数量≥1,对船舶a进行船舶倾斜试验包括如下准备步骤:

S1、对船舶b进行配载使船舶b的船舶重量G的重心与船舶b所受水的浮力B的浮心在同一纵向位置,配置浮力B<船舶重量G;

S2、为统一计量标尺,本发明中水深计量为水面高出平底坞墩上表面的高度,即船舶未起浮时水面高出船舶平底外板的高度。查询潮汐表获取船舶倾斜试验当天以及未来十天的潮汐水位,其中所查询的潮汐的最低水位为H

S3、计算船舶b配载后的起浮水深H

S4、计算船舶a的起浮水深H

其中,若船舶b进行配载后船舶重量G的重心与浮力B的浮心不在同一纵向位置,即使浮力B<船舶重量G,船舶b也可能会出现艏部起浮或者艉部起浮。

其中,设M

LCB为浮力B以端部坞墩1为支点对船舶b的力臂;

M

LCG为船舶重量G以端部坞墩1为支点对船舶b的力臂;

所述S1还包括:

浮力B以端部坞墩1为支点对船舶b的力矩M

通过图2和图3来解释船舶重量G的算法,图2中的船舶b设有4个压载水舱,由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第三压载水舱4和第四压载水舱5,在第一、第三和第四压载水舱5中分别配载压载水,其中:

G1--船舶b的空船重量;

G2--第一压载水舱2配载压载水重量;

G3--第三压载水舱4配载压载水重量;

G4--第四压载水舱5配载压载水重量;

G--船舶压载后的总重量;

L1--船舶b的空船重心到艉垂线6的纵向距离;

L2--第一压载水舱2配载压载水到艉垂线6的纵向距离;

L3--第三压载水舱4配载压载水到艉垂线6的纵向距离;

L4--第四压载水舱5配载压载水到艉垂线6的纵向距离;

L--船舶压载后总重心到艉垂线6的纵向距离;

参照图3所示,G=G1+G2+G3+G4;

G*L=G1*L1+G2*L2+G3*L3+G4*L4;

上述L为LCG=LCB。

其中,对船舶b配载的方式包括在船舶b的液舱内进行加水压载。

其中,所述S2中配置H

如上所述,考虑到潮汐表的数据误差,因而要考虑到H

其中,所述S3中配置H

如上所述,考虑到H

其中,所述S4中H

如上所述,考虑到H

其中,若存在船舶b为艉半船,由于艉半船的艏部切面为敞开状态,则对船舶b配载过程中,不采取封堵措施,让船舶b的艏部液舱自然进水进行局部配载。由于艉半船的主机等设备位于艉部,半船的重心偏于艉部,且艉部水线面面积较小导致半船浮心偏于艏部。参考图4至图7所示,艏部三号压载水舱左/右7和三号压载货油舱左/右10自然进水,四号压载水舱左/右8部分加水压载,五号压载水舱左/右9满水压载,以满足配载要求。让艏部三号压载水舱左/右7和三号压载货油舱左/右10自然进水好处是:

1.无需人力加水配载,可以让艏部增加压载重量,使艉半船的起浮吃水增大,且缩减重心与浮心纵向位置距离,避免艉倾;

2.此处自然进水在坞内放入水前(艏部液舱未发生自然进水)和坞内抽水后(艏部液舱内的水也随之抽走),也不存在有额外的压载力压载船舶的情况,船舶下方墩木受力较轻,坞内放入水时由于水本身浮力作用也不对下方墩木产生压力作用,整个过程均能减轻船舶下方墩木受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坞内多船建造并进行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各船舶的配载以及坞内水深的配置,能够保证待试验船舶起浮进行船舶倾斜试验,同时保证其他在建船舶不起浮,从而使得其他在建船舶无需起浮、落墩等操作,实现了不出坞即可完成船舶的倾斜试验,解决了常规操作下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和工期的问题,即节省了坞门开启次数和其他船舶的定位落墩步骤,减少了工作量和工期。而且坞内进行倾斜试验船舶不受水流、潮汐、风浪的影响,降低了试验失败率,且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由于坞内设施较码头更为完善,船舶在倾斜试验后在坞内进行收尾建造工作更为顺利,更加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