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在执行过程中,首先接收目标指纹信息;然后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判断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若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然后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若鉴权成功,表示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匹配,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可以防止用户在对目标车辆超出使用期限后,通过伪造目标识别代码,继续利用该指纹信息为其它车辆充电。因此,可以提高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54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车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562428.0

  • 发明设计人 王圣慧;宋正宇;王石峰;

    申请日2020-06-18

  • 分类号B60L53/60(20190101);B60L53/31(20190101);G06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70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朝锐

  •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1号院8号楼38层3805-3815单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0L53/60 专利申请号:2020105624280 登记生效日:20220629 变更事项:申请人 变更前权利人:车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浙江安吉智电控股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1号院8号楼38层3805-3815单元 变更后权利人: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灵峰街道灵岩路236号1幢101室-27(自主申报)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对于电动车或者插电式混动汽车来说,充电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大厂商都进行了各自充电桩的布局,以有偿为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但现有技术中,在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指纹信息;

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判断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

若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

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有效期为租车期限或借车期限。

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连接有车云端;

所述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车云端采集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具体包括:

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

可选的,在接收用户在充电桩录入的目标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端采集的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

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具体包括:

对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设置所述有效期;

在所述有效期内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可选的,所述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具体包括:

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使所述充电桩在预设时间段内处于充电待命状态;

若在所述充电桩处于所述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基于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指纹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指纹信息;

指纹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若匹配成功,判断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

代码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代码鉴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

充电启动模块,用于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连接有车云端;

所述代码获取模块,包括:

代码获取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云端采集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可选的,所述代码鉴权模块,包括:

绑定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采集的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可选的,所述信息绑定模块,包括:

有效期设置模块,用于对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设置所述有效期;

指纹有效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期内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可选的,所述充电启动模块,包括:

启动信号发送模块,用于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使所述充电桩在预设时间段内处于充电待命状态;

启动充电模块,用于若在所述充电桩处于所述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在执行过程中,首先接收目标指纹信息;然后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先采集的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该目标指纹信息在服务器内存在,此时,再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若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表示指纹信息有效,此时,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然后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若鉴权成功,表示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匹配,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由此可见,由于不仅在充电前进行指纹验证,且对指纹信息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验证,针对用户在对目标车辆超出使用期限后伪造的目标识别代码,无法通过其目标指纹信息为其它车辆充电。因此,可以提高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属于充电系统,在该充电系统中,该服务器可通过控制连接车载终端的车云端、连接充电桩的桩云端以及用户端,来实现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首先介绍一下用于实现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的充电系统。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包括:车载终端、车云端、充电桩、服务器、桩云端以及用户端。

其中,充电桩可以与桩云端建立通信,以将充电桩的数据传输给桩云端;充电桩还可以包括充电枪,充电枪上可以设置指纹识别模块,并通过指纹采集设备采集充电用户的指纹信息后,将指纹信传输给桩云端;服务器通过与桩云端通信,获取桩云端的数据。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厂家拥有各自的桩云端,同一厂家的桩云端连接同一厂家设置的充电桩。

车载终端安装在车辆上,可以与车云端建立通信,以获取车辆的识别代码(例如,VIN码,英文全称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也叫车架号码);车云端可以理解为车联网平台,例如,大众汽车使用的SEAT Connect,丰田汽车使用的微软车联网平台(Microsoft Connected VehiclePlatform)。

用户端可以安装应用程序(APP),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身份信息以及其车辆的识别代码等。此外,用户端可以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服务器进行储存以及将各信息之间进行绑定。此外,服务器还可以根据桩云端的数据生成充电订单,并传输给用户端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桩云端与服务器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一套设备,例如,称为桩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桩云端和服务器分开设置,之间通过建立通信连接传输数据。图1中示出的是桩云端和服务器分开设置的情况。

以上便是本实施中用于实现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的充电系统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介绍。

下面结合前述充电系统,具体介绍如何基于指纹验证对充电进行控制,以提高充电认证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S102、接收目标指纹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目标指纹信息是指用户为了开启充电服务,在充电桩录入的指纹信息。具体的,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用户可以通过集成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上的指纹采集设备录入目标指纹信息。当充电枪采集到目标指纹信息后,传输给上桩云端,服务器则可从桩云端接收目标指纹信息。当然,服务器也可以直接从指纹采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直接接收目标指纹信息,因此,对于获取目标指纹信息的方式,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制。

S104、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采集指纹信息是指服务器预先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用户端预先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在匹配过程中,可以利用指纹比对的方法进行匹配。例如,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指纹图形相似度比较,从而获得是否匹配的结论。

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的是为了校验该用户是否为注册或认证用户,只有注册或认证的用户才能预先采集到指纹信息。如果匹配成功,则代表该用户是被认证的充电用户,可以进行后续充电步骤;否则并非充电认证用户,不能继续充电步骤,以保障充电认证的安全性。

S106、若匹配成功,判断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有效期是指对指纹信息设置的有效期,有效期可以是用户对目标车辆有效使用期限,示例性的,有效期可以为租车期限或借车期限。若匹配成功,则代表该用户是被认证的充电用户,此时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若在有效期内,代表该指纹信息有效,可以设置该指纹信息处于有效状态,当指纹信息处于有效状态,可以继续后续步骤;反之,该指纹信息超出有效期,代表该指纹信息失效,可以停止充电步骤,并向用户端发出信号,以在用户端显示异常信息,提醒用户指纹信息已过期,无法进行充电操作。

以租车期限为例,由于租客可能没有汽车,或者没有电动汽车,因此,一般情况下租客都没有自己的充电账户。对于租车商家来说,在租车给租客时,还需要为租客提供充电账户。由于在为租的目标车辆充电时需要指纹验证,因此,需要首先采集租客的指纹信息,以便在充电时进行目标指纹信息与指纹信息的匹配认证。但租车都有协议的租车期限,对指纹信息设置有效期为租车期限后,一方面,超出租车期限后,租客录入的目标指纹信息所匹配的预采集指纹信息失效,不能继续充电过程,因此,可以防止租客恶意霸占目标车辆;另一方面,超出租车期限后,防止租客利用自己的指纹信息继续为其它车辆进行充电,损害商家的利益。

S108、若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目标车辆时指当前准备充电的电动或混动车;车辆的识别代码即为车辆的唯一性的识别代码,例如,VIN码,英文全称Vehicle IdentificationNumber,也叫车架号码。目标识别代码是指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

具体的,指纹信息在有效期内,代表该指纹信息有效,可以继续后续步骤。此时,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目标车辆连接有车云端;所述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具体包括:接收所述车云端采集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汽车厂商拥有自己的车云端,车云端与自己厂商汽车的车载系统通过各自的安全协议进行通信。因此,目标车辆可以通过其独有的安全协议与其所属厂家所使用的车云端互相通信,以获得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相对于在目标车辆上安装识别代码发送模块,并通过代码发送模块与服务器通信,获取目标识别代码的方式,本实施例通过服务器与车云端建立通信连接,接收车云端采集的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由于车载系统与车云端的传输协议安全性较高,被破解的难度大,因此,可防止伪造车辆识别代码后(车辆识别代码处于车辆暴露位置,例如车架号在前挡风处,很容易被复制后伪造)传输给服务器,以盗用充电账户,从而提高充电认证的安全性。

S110、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是指验证用户是否拥有利用其指纹信息对目标车辆充电的权利。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具体包括: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充电认证的安全性,在服务器中会预先将用户的指纹信息与用户所属的(或用户获得授权而租用或借用的)目标车辆进行绑定认证,以赋予用户对目标车辆充电的权利。因此,若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则表示用户拥有利用其指纹信息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的权利,即对用户鉴权成功;反之,若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处于解绑状态,则表示用户没有利用其指纹信息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的权利,即对用户鉴权失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还可以包括:校验目标车辆的车牌号码是否与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目标车辆的车牌号码可以预先与指纹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车辆识别代码进行绑定。在鉴权时,在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的基础上,再校验目标车辆的车牌号码是否与预采集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由于车辆的识别代码仍然是可以被伪造的,而识别代码和车牌号被同时伪造的概率则非常低,因此,本实施例的鉴权方法可以防止恶意伪造识别代码,具有相同识别代码的“克隆”汽车盗用充电账户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充电认证的安全性。

S112、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启动充电信号可以控制充电桩进行如充电待命状态,在充电桩处于充电待命状态时,只要充电桩的充电枪与目标车辆的充电接口连接,则充电桩可以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具体包括:

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使所述充电桩在预设时间段内处于充电待命状态;

若在所述充电桩处于所述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为了督促用户尽快进充电连接,开始充电,防止用户过久占用充电枪,可以将预设时间段设置较短的30S、40S或60S等;充电待命状态表示充电桩处于可充电状态,在充电桩处于充电待命状态时,只要充电桩的充电枪与目标车辆的充电接口连接,则充电桩可以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充电连接信号是充电枪与目标车辆的充电口连接(例如充电枪头插入目标车辆的充电口)产生的信号。

具体的,鉴权成功表示用户拥有利用其指纹信息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的权利,此时,表示充电的认证过程结束。服务器可以直接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使所述充电桩在预设时间段内处于充电待命状态;若在所述充电桩处于所述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当充电枪与目标车辆充电口连接后,可以产生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通过桩云端传输给服务器,或者直接无线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该电信号后,判定充电连接成功,于是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从而开始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其中,在本实施中,由于在充电桩处于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才能启动充电;即,在鉴权成功后,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充电连接,才能启动充电,而超过预设时间段,则需要返回执行本实施例的S102-S112,迫使用户进行重新认证,从而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督促用户对充电枪即插即用,提高充电效率。

以上便是本申请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认证实施过程,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采集用户和车辆信息的过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接收用户在充电桩录入的目标指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端采集的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

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端可以是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用户端内安装的应用程序(App)提供的用户界面,采集用户操作,同时,通过用户端的指纹识别按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接收用户在用户界面输入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与指纹信息进行绑定,以提高指纹信息的可识别性。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可以通过车云端获取,也可以通过用户在用户界面的输入获得,甚至通过用户端通过摄像头现场扫描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获得,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后续充电认证的安全性,保证用户只能对其所属的(或用户获得授权而租用或借用的)目标车辆进行充电认证,可以预先将指纹信息与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绑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具体包括:

对所述指纹信息设置所述有效期;

在所述有效期内将所述预采集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进行绑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有效期可以与前述充电认证过程中的有效期一致。当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可以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绑定状态;当所述指纹信息过期,可以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解绑状态。同样以租车为例,前述已经说明,一方面,对指纹信息设置有效期,超出有效期后,租客不能继续利用自己的指纹信息对该目标车辆进行充电使用,防止租客恶意霸占目标车辆;另一方面,超出租车期限后,防止租客利用自己的指纹信息继续为其它车辆进行充电,损害商家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当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绑定状态;当所述指纹信息过期,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解绑状态。由于指纹信息匹配成功后,还要利用目标识别代码对目标车辆,对用户进行鉴权,即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所述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因此,一方面,针对指纹信息的有效和过期状态分别设置指纹信息与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的绑定状态,如果指纹信息过期,则指纹信息与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解绑状态,该种情况下,对用户的鉴权失败。因此,可以在认证过程中提高安全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用户在充电认证过程中,伪造了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只要指纹信息过期,指纹信息与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解绑状态,伪造的识别代码也不能通过鉴权,进而不能通过充电认证,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充电认证的安全性。

下面以一个完整的场景实例,来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的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全过程进行展示。

假设用户为一个没有充电账户的租客B,目标车辆为租借商家A所属的电动车C。

租借商家A与租客B签订租车合同,合同约定租借商家A将电动车C租借给租客B,租车期限为10天。为此,A利用手机为B采集了指纹信息以及C的VIN码,并将VIN码与B的指纹信息绑定,设置B的指纹信息在10天内有效,VIN码与B的指纹信息在10天内处于绑定状态,否则处于解绑状态。B在10天内按照S102-S112,利用自己的指纹信息为C充电两次,均成功。到租车的第11天,指纹信息过期,且VIN码与B的指纹信息处于解绑状态,B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将C归还给A,并试图用自己的指纹信息再次为C充电,结果在指纹信息是否在有效期的验证过程中失败,充电认证失败,导致C无法充电,无法使用。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假如指纹信息有效期验证出现错误,B认为指纹过期了也可以使用,于是试图利用伪造的C的是被代码对其他的电动车D进行充电,但此时指纹信息与C的VIN码已经处于解绑状态,鉴权失败,因此,无法实现对D的充电。充分保障了A的充电账户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在执行过程中,首先接收目标指纹信息;然后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采集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该目标指纹信息在服务器内存在,此时,再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若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表示指纹信息有效,此时,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然后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若鉴权成功,表示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匹配,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由此可见,由于不仅在充电前进行指纹验证,且对指纹信息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验证,针对用户在对目标车辆超出使用期限后伪造的目标识别代码,无法通过其目标指纹信息为其它车辆充电。因此,可以提高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基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验证的充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参见图3,所述装置包括:

指纹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充电桩录入的目标指纹信息;

指纹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先采集的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若匹配成功,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

代码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代码鉴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

充电启动模块,用于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连接有车云端;

所述代码获取模块,包括:

代码获取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云端采集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

可选的,所述代码鉴权模块,包括:

绑定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目标识别代码是否与所述指纹信息处于绑定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采集的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绑定。

可选的,所述信息绑定模块,包括:

有效期设置模块,用于对所述指纹信息设置所述有效期;

指纹有效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绑定状态;

指纹过期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指纹信息过期,设置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识别代码处于解绑状态。

可选的,所述充电启动模块,包括:

启动信号发送模块,用于若鉴权成功,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使所述充电桩在预设时间段内处于充电待命状态;

启动充电模块,用于若在所述充电桩处于所述充电待命状态时,接收到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连接信号,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的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在执行过程中,首先利用指纹接收模块接收目标指纹信息;然后利用指纹匹配模块将所述目标指纹信息与预先采集的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该目标指纹信息在服务器内存在,此时,再利用有效性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指纹信息是否在预设的有效期内;若所述指纹信息在所述有效期内,表示指纹信息有效,此时,利用代码获取模块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代码;然后利用代码鉴权模块基于所述目标识别代码,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若鉴权成功,表示目标识别代码与指纹信息匹配,利用充电启动模块向所述充电桩发送启动充电信号,以启动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由此可见,由于不仅在充电前进行指纹验证,且对指纹信息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验证,针对用户在对目标车辆超出使用期限后伪造的目标识别代码,无法通过其目标指纹信息为其它车辆充电。因此,可以提高充电时认证的安全性。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装置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装置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装置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读储存介质、服务器、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