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

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包括步骤1、已建管廊底板下方土方开挖;步骤2、底板钢筋绑扎;步骤3、底板模板安装;步骤4、底板混凝土浇筑;步骤5、侧墙钢筋绑扎;步骤6、侧墙、顶板模板安装;步骤7、顶板钢筋绑扎;步骤8、顶板连接处模板安装;(9)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本发明通过在新旧管廊连接处采用硬接的方式,将连接处的新旧管廊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减少新旧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目的。相比于简单的通过在施工缝处设置钢边止水带的方法,在减少不均匀沉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84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876938.X

  • 申请日2021-07-31

  • 分类号E02D29/045(20060101);E02D29/16(20060101);E02D31/02(20060101);E02D1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16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吴立斐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铁力路24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8: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建设。随着综合管廊的普及,会逐渐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管廊网。然而由于管廊建设的先后时间差,先建管廊经过一年甚至以上时间的自然沉降已趋于稳定,而新建管廊的沉降量却难以控制。如何减少新旧管廊连接位置的不均匀沉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新旧管廊的连接方法,现有一种采用可延伸端井实现管廊连接的方法(CN201710407764.6 一种综合管廊可延伸端井及其施工方法,在综合管廊分期建设的情况下,可以克服传统的管廊端井无法与远期管廊衔接的问题。在可延伸端井待延伸一面设有可拆除壁板,并在可拆除壁板外侧四周设置闭合矩形挑板,并在闭合矩形挑板内预埋一圈橡胶止水带。)该方法并未考虑新旧管廊连接后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且操作较为繁琐,对橡胶止水带的保护效果不可控。在考虑不均匀沉降方面,有一种防止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固定结构(CN202020746908.8 一种防止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两个管廊节段的连接处,包括垫层和微型桩;所述垫层设置于两个管廊节段的连接处的底部,所述垫层对两个管廊节段的连接处的下部进行限制防止两个管廊节段沉降),采用微型桩不仅增加成本,且施工繁琐。现浇管廊的连接则是通过在伸缩缝处设置钢边止水带(CN202011355026.X 一种现浇管廊伸缩缝中埋式钢边止水带结构及施工方法),也未考虑新旧管廊连接不均匀沉降问题,且若止水带保护不当不具有可逆性,影响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1、已建管廊底板下方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加人工的方式,在已建管廊底板下方进行土方开挖。挖深400mm,从已建管廊断面向里挖进1000mm,在已建管廊外墙两侧多挖1500mm,作为预留作业空间;

步骤2、底板钢筋绑扎

根据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配筋图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3、底板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进行模板安装;

步骤4、底板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毕后,在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侧墙中心线位置焊接止水钢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将底板连接处与新建管廊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底板连接处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留设与底板相同,施工缝设置在距离底板表面500mm处;

步骤5、侧墙钢筋绑扎

根据侧墙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侧墙配筋图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6、侧墙、顶板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侧墙连接处、侧墙以及顶板模板安装;

步骤7、顶板钢筋绑扎

顶板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顶板及顶板连接处钢筋绑扎;

步骤8、顶板连接处模板安装

顶板连接处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模板安装;

(9)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毕后,将侧墙与顶板(含连接处)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通过在新旧管廊连接处采用硬接的方式,将连接处的新旧管廊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减少新旧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目的。相比于简单的通过在施工缝处设置钢边止水带的方法,在减少不均匀沉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本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成本且效果较好,相比于在连接处设置微型桩的方法优点更为明显,且本方法可适用于新旧管廊的连接,而设置微型桩的结构仅针对新建管廊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新旧管廊顶板、底板连接处示意图。

图2为新旧管廊侧墙连接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新旧管廊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1、已建管廊底板下方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加人工的方式,在已建管廊底板下方进行土方开挖。挖深400mm,从已建管廊断面向里挖进1000mm,在已建管廊外墙两侧多挖1500mm,作为预留作业空间;

步骤2、底板钢筋绑扎

根据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配筋图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3、底板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进行模板安装;

步骤4、底板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毕后,在底板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底板侧墙中心线位置焊接止水钢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将底板连接处与新建管廊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底板连接处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留设与底板相同,施工缝设置在距离底板表面500mm处;

步骤5、侧墙钢筋绑扎

根据侧墙连接处以及新建管廊侧墙配筋图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6、侧墙、顶板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侧墙连接处、侧墙以及顶板模板安装;

步骤7、顶板钢筋绑扎

顶板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顶板及顶板连接处钢筋绑扎;

步骤8、顶板连接处模板安装

顶板连接处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模板安装;

(9)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毕后,将侧墙与顶板(含连接处)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通过在新旧管廊连接处采用硬接的方式,将连接处的新旧管廊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减少新旧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目的。相比于简单的通过在施工缝处设置钢边止水带的方法,在减少不均匀沉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本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成本且效果较好,相比于在连接处设置微型桩的方法优点更为明显,且本方法可适用于新旧管廊的连接,而设置微型桩的结构仅针对新建管廊的连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