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袋制作;S2.菌袋接种;S3.菌丝培养;S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S5.菌棒覆土;S6.出芝管理;S7.病虫害防治;S8.采收;S9.二潮孢子粉管理。本发明灵芝的栽培方法灵芝孢子粉产量高,并且有利于提高出芝率,提高灵芝子实体产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7962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79909.4

  • 申请日2021-10-11

  • 分类号A01G18/00(20180101);A01G18/40(20180101);A01G18/20(20180101);

  • 代理机构45128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雨丝;张丽媛

  •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6: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8/00 专利申请号:2021111799094 申请日:202110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孢子粉因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而深受广大人们喜爱,其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灵芝孢子粉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灵芝及灵芝孢子粉有着丰富的活性营养成分,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表明灵芝及灵芝孢子粉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甾醇、生物碱、香豆精和有机酸等成分。我国民间传说将灵芝称之仙草,能治百病,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证明,灵芝及其灵芝孢子粉能起到防治疾病、抗肿瘤及抗放射、抗心血管系统疾病、调节免疫细胞、激活循环抗体、提高系统免疫能力、抗衰老、保肝解毒、调节神经系统、调节血糖等功能。因此,提高灵芝孢子粉和灵芝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该灵芝的栽培方法灵芝孢子粉产量高,并且有利于提高出芝率,提高灵芝子实体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袋制作:选取直径为10cm~20cm木材按照长度为18~20cm截段,截段后放置2-3天,在段木含水量为55%-65%,段木段面出现细微裂纹时,将所述段木和改良型米糠进行装袋,对于直径18cm以上的段木,每段连同米糠装1个袋,对于直径10cm-17cm的段木,把两根以上段木扎在一起连同米糠装成1袋,装袋完成后扎紧袋口,进行常压升温灭菌;所述改良型米糠是由普通米糠经喷上茶多酚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后混合而成;所述装袋采用聚乙烯袋;

S2.菌袋接种:灭菌完成后,待料温降至35℃以下后,进行常规接种,接种后菌棒两头用绳子扎紧,塑料袋如有破损,用胶带贴补密封;

S3.菌丝培养:接种完成的菌棒在35℃条件下进行避光培养,菌棒接种面全部变白、菌丝萌芽后降至28℃发菌,发菌期间通风换气1~2次/天,间隔7~10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有杂菌污染的菌棒,培养45~60天后,将菌棒移至林下阴凉处放置;

S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芝场采用搭建大棚方式搭建,整个大棚框架用遮阳率90%的遮阳网覆盖,大棚框架内做畦,每畦之间留走道,畦面和走道面上撒一层石灰粉;

S5.菌棒覆土:放置的菌棒有原基出现后进行炼菌5-7天,将炼菌完成的菌棒割去菌袋,无间距横置排列在已做好的栽培畦面,用覆土材料将菌棒间隙填满和菌棒覆盖,使菌棒不露出表面,然后在畦面排列好的菌棒上搭盖薄膜小拱棚,并挖好栽培畦沟,沟内灌水并维持至采粉结束;

S6.出芝管理:控制芝场环境温度23~32℃,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在芝蕾5cm高之前,保持薄膜拱棚密闭,在菌柄5cm后,揭开畦两头塑料薄膜进行通风,1次/日,0.5h/次;芝蕾期及时疏芝,每个菌棒的两头各保留一个健壮的芝蕾;

S7.病虫害防治: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或使用生石灰对绿霉进行防治;所述物理防治包括使用杀虫灯、使用黄板或人工捕捉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是其中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防治。

S8.采收:灵芝菌盖开始喷发孢子粉后进行孢子粉收集,产粉45-50天,待灵芝菌盖背面菌管层变成暗红色之后,进行灵芝子实体采收和孢子粉采收;

S9.二潮孢子粉管理:将采收后的畦面整理平整,畦沟内水分控干,新长出的芝蕾全部抹掉,保留第二年3月份以后长出来的芝蕾,重复步骤S6出芝管理、步骤S7病虫害防治和步骤S8采收,收获二潮孢子粉和子实体。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改良型米糠中按质量分数计茶多酚的含量为0.001%~0.01%,磷酸二氢钾含量为0.7%~0.8%,含水量为55~60%。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用于装袋的改良型米糠和段木质量比为10~15:85~90。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木材为不含芳香酊类物质的阔叶树种;所述截段过程还包括刨去段面周边菱角和毛刺;所述聚乙烯袋厚度为0.07cm以上;所述把两根以上段木扎在一起所用的绳为棉轮绳;所述常压升温灭菌方法包括将温度升至100℃开始灭菌,并保持48h,停火后将菌棒继续留在灭菌锅闷24h后,冷却出锅。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常规接种使用的是栽培种,所述栽培种的培养基组分包括:杂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1%、熟石灰2%,所述栽培种接种量为每袋菌袋接种50~70g。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菌丝培养在培养室中培养,所述的培养室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4中:所述大棚框架长度为80m~100m,宽度小于或等于10m,两侧高度2m~2.5m,中间高度3m~3.5m,所述畦深20cm,宽80~100cm,长度10~15m,所述走道宽60cm。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5中所述的覆土材料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15~20份、药渣10~15份和细土70份混合后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颗粒状,调节其含水量为30%-35%;所述药渣为经过挤压膨化处理的药渣。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5中:覆土材料覆盖菌棒3cm厚;沟内灌水至水深为20cm。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所述孢子粉收集方法为:将畦面整理平整,用薄膜铺设在畦面上,在长出灵芝的对应薄膜位置开口,让灵芝朵从薄膜露出,开口露出泥面的缝隙用薄膜片铺盖,确保喷发的孢子粉与泥面隔离,畦面四周用竹棍搭成高32cm框架,框架四周及顶部用无纺布覆盖成一个封闭式的孢子散粉空间,收集子实体弹射出的孢子粉;

所述步骤S8中所述产粉期的管理包括不掀开拱棚薄膜,拱棚两端薄膜斜开口60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灵芝的栽培方法通过在制备菌袋过程中将由普通米糠经喷上茶多酚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后混合而成的改良型米糠连同段木一起进行装袋用于接种,一方面为灵芝的栽培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为灵芝栽培过程中菌丝的生长、芝蕾生长、产粉等过程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缓解一些对灵芝生长有毒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菌丝以及生长所需的生理酶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出芝率,灵芝子实体产量以及孢子粉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品质,减少了杂菌对灵芝生长的影响。

2.本发明灵芝的栽培方法在菌棒覆土过程中对覆土材料进行了改进,在覆土用细土加有蛭石粉和膨化药渣等物质,使得覆土材料形成疏松结构和良好的保水性能,细土不易板结,并且包含有充足易于利用的有机质,从而有利于灵芝子实体产量以及孢子粉产量的提高。同时,含有膨化药渣覆土材料还有利于减少灵芝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节省灵芝的栽培过程时间、劳动量以及经济成本等,提高栽培收益。

3.本发明灵芝的栽培方法二潮孢子粉和子实体产量较前一年度下降幅度小,较普通的栽培方法改善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1.菌袋制作:

选取直径为10cm~20cm木材按照长度为18~20cm截段,刨去周边菱角和毛刺,保证段面平整,截段后放置3天,在段木含水量为55%~65%,段木段面出现细微裂纹时,将所述段木和改良型米糠进行装袋,袋采用厚度为0.07cm以上的聚乙烯袋,对于直径18cm以上的段木,每段连同米糠装1个袋,对于直径10cm-17cm的段木,把两根以上段木扎在一起连同米糠装成1袋,用的绳为棉轮绳,每袋重量大概在9kg左右,捆扎时保证四周平整,以免刺破袋子,装袋完成后扎紧袋口,采用常压升温灭菌,灭菌温度升至100℃开始计时,100℃维持48h,停火后将菌棒继续留在灭菌锅闷24h才可冷却出锅;改良型米糠是由普通米糠经喷上茶多酚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后混合而成;改良型米糠中按质量分数计茶多酚的含量为0.01%,磷酸二氢钾含量为0.8%,含水量为60%;用于装袋的改良型米糠和段木质量比为10:90。

2.菌袋接种:

菌种制备:按照NY/T 528要求常规制备,质量要求符合GB/T 23599的要求。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1%,熟石灰2%。

接种室:接种室为可密闭空间,接种前3天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清洁,并保持干燥。

接种操作:将灭菌好的菌棒搬至接种室,待料温降至35℃后,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接种,每袋菌棒接种量为50~70g,接种后菌棒两头用绳子扎紧。塑料袋如有破损,需胶带贴补密封。

3.菌丝培养:

培养室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将接种完成的菌棒搬至培养室避光培养,前3天,维持室温35℃,进行抢温发菌。待菌棒接种面全部变白、菌丝萌芽后,室温降至28℃发菌。发菌期间通风换气1~2次/天,间隔7~10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清理有杂菌污染的菌棒。培养45天后,菌木表面变成淡黄色,菌丝生理成熟,菌丝即长满椴木。将长满菌丝菌棒移至林下阴凉处放置,促进菌丝快速生长,放置10天有原基出现时可进行覆土。

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

芝场搭建:芝场采用搭建大棚方式搭建,首先用杉木、竹子,铁丝固定好大棚框架,每隔2m左右,要打桩固定,大棚框架长度为100m,宽度10m,两侧高度2m~2.5m,中间高度3m~3.5m,以满足灵芝的通风要求,整个框架固定后用遮阳率90%的遮阳网覆盖,围合成封闭式。

整地作畦:大棚框架内做畦,每畦之间留走道,畦面和走道面上撒一层石灰粉;畦深20cm,宽80~100cm,长度15m,走道宽60cm。

5.菌棒覆土:

放置的菌棒有原基出现后进行炼菌5天,将炼菌完成的菌棒割去菌袋,无间距横置排列在已做好的栽培畦面,用覆土材料将菌棒间隙填满和菌棒覆盖,使菌棒不露出表面,覆土材料覆盖菌棒3cm厚,然后在畦面排列好的菌棒上搭盖薄膜小拱棚,并挖好栽培畦沟,沟内灌水至水深为20cm并维持至采粉结束;覆土材料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20份、药渣15份和细土70份混合后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颗粒状,调节其含水量为35%;药渣为经过挤压膨化处理的药渣。

6.出芝管理:

控制芝场环境温度23~32℃,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覆土后约经10天便出现蕾,在芝蕾5cm高之前,保持薄膜拱棚密闭,在菌柄5cm后,揭开畦两头塑料薄膜进行通风,1次/日,0.5h/次;芝蕾期及时疏芝,每个菌棒的两头各保留一个健壮的芝蕾,将多余的芝蕾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掉;

7.病虫害防治:

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或使用生石灰对绿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使用杀虫灯、使用黄板或人工捕捉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是其中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防治。

8.采收:

灵芝菌盖开始喷发孢子粉后进行孢子粉收集,孢子粉收集方法为:将畦面整理平整,用用3m宽长7m厚6C薄膜铺设在畦面上,在长出灵芝的对应薄膜位置开口,让灵芝朵从薄膜露出,开口露出泥面的缝隙用用25*25cm的6C薄膜片铺盖,确保喷发的孢子粉与泥面隔离,畦面四周用竹棍搭成高32cm框架,框架四周及顶部用无纺布覆盖成一个封闭式的孢子散粉空间,收集子实体弹射出的孢子粉,产粉期不掀开拱棚薄膜,拱棚两端薄膜斜开口60度;

产粉45天,灵芝菌盖背面菌管层变成暗红色之后,进行灵芝子实体采收和孢子粉采收,采收时,用果树剪从灵芝柄基部剪下,不要带动根部薄膜,以免把泥土带进薄膜粉层,然后把灵芝菌盖孢子粉扫进收集桶内,同时把地膜里面的孢子粉全部收集起来,收集时注意不要带动薄膜,避免在孢子粉里混进杂质;

9.二潮孢子粉管理:将采收后的畦面整理平整,畦沟内水分控干,新长出的芝蕾全部抹掉,保留第二年3月份以后长出来的芝蕾,重复步骤6出芝管理、步骤7病虫害防治和步骤8采收,收获二潮孢子粉和子实体。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20份、药渣15份和细土70份混合后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颗粒状,调节其含水量为35%;药渣没有经过挤压膨化。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0%-35%。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5%;步骤1中改良型米糠不喷有茶多酚水溶液。其他均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5%;步骤1中仅用段木装袋,装袋不使用改良型米糠。其他均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以下为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以及对比例1方法进行灵芝栽培试验,结果如下表1,其中的出芝率为出芝的菌棒数/覆土栽培的菌棒总数*100%,子实体单产量为1000kg菌棒当年可以采收灵芝子实体的质量(kg),孢子粉单位产量为孢子粉与灵芝子实体产量的比,即1kg灵芝子实体对应的孢子粉的产量(kg)。

表1.不同灵芝栽培方法的出芝率、子实体单产量和孢子粉单位产量

由表1可知,采用实施例1~3方法孢子粉单位产量分别为1.68kg、1.63kg和1.57kg,第二年孢子粉单位产量分别为1.71kg、1.59kg和1.58kg,较对比例1增加明显,并且子实体单产量较对比例1也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出芝率也明显高于对比例1,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3灵芝栽培方法表现出明显优势。

实施例5

1.菌袋制作:

选取直径为10cm~20cm木材按照长度为18~20cm截段,刨去周边菱角和毛刺,保证段面平整,截段后放置2天,在段木含水量为55%~65%,段木段面出现细微裂纹时,将所述段木和改良型米糠进行装袋,袋采用厚度为0.07cm以上的聚乙烯袋,对于直径18cm以上的段木,每段连同米糠装1个袋,对于直径10cm-17cm的段木,把两根以上段木扎在一起连同米糠装成1袋,用的绳为棉轮绳,每袋重量大概在9kg左右,捆扎时保证四周平整,以免刺破袋子,装袋完成后扎紧袋口,采用常压升温灭菌,灭菌温度升至100℃开始计时,100℃维持48h,停火后将菌棒继续留在灭菌锅闷24h才可冷却出锅;改良型米糠是由普通米糠经喷上茶多酚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后混合而成;改良型米糠中按质量分数计茶多酚的含量为0.001%,磷酸二氢钾含量为0.7%,含水量为55%;用于装袋的改良型米糠和段木质量比为15:85。

2.菌袋接种:

菌种制备:按照NY/T 528要求常规制备,质量要求符合GB/T 23599的要求。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1%,熟石灰2%。

接种室:接种室为可密闭空间,接种前2天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清洁,并保持干燥。

接种操作:将灭菌好的菌棒搬至接种室,待料温降至35℃后,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接种,每袋菌棒接种量为50~70g,接种后菌棒两头用绳子扎紧。塑料袋如有破损,需胶带贴补密封。

3.菌丝培养:

培养室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将接种完成的菌棒搬至培养室避光培养,前3天,维持室温35℃,进行抢温发菌。待菌棒接种面全部变白、菌丝萌芽后,室温降至28℃发菌。发菌期间通风换气1~2次/天,间隔7~10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清理有杂菌污染的菌棒。培养60天后,菌木表面变成淡黄色,菌丝生理成熟,菌丝即长满椴木。将长满菌丝菌棒移至林下阴凉处放置,促进菌丝快速生长,放置10天有原基出现时进行覆土。

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

芝场搭建:芝场采用搭建大棚方式搭建,首先用杉木、竹子,铁丝固定好大棚框架,每隔2m左右,要打桩固定,大棚框架长度为80m,宽度8m,两侧高度2m~2.5m,中间高度3m~3.5m,以满足灵芝的通风要求,整个框架固定后用遮阳率90%的遮阳网覆盖,围合成封闭式。

整地作畦:大棚框架内做畦,每畦之间留走道,畦面和走道面上撒一层石灰粉;畦深20cm,宽80~100cm,长度10m,走道宽60cm。

5.菌棒覆土:

放置的菌棒有原基出现后进行炼菌7天,将炼菌完成的菌棒割去菌袋,无间距横置排列在已做好的栽培畦面,用覆土材料将菌棒间隙填满和菌棒覆盖,使菌棒不露出表面,覆土材料覆盖菌棒3cm厚,然后在畦面排列好的菌棒上搭盖薄膜小拱棚,并挖好栽培畦沟,沟内灌水至水深为20cm并维持至采粉结束;覆土材料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15份、药渣10份和细土70份混合后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颗粒状,调节其含水量为30%%;药渣为经过挤压膨化处理的药渣。

6.出芝管理:

控制芝场环境温度23~32℃,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覆土后约经15天便出现蕾,在芝蕾5cm高之前,保持薄膜拱棚密闭,在菌柄5cm后,揭开畦两头塑料薄膜进行通风,1次/日,0.5h/次;芝蕾期及时疏芝,每个菌棒的两头各保留一个健壮的芝蕾,将多余的芝蕾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掉;

7.病虫害防治:

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或使用生石灰对绿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使用杀虫灯、使用黄板或人工捕捉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是其中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防治。

8.采收:

灵芝菌盖开始喷发孢子粉后进行孢子粉收集,孢子粉收集方法为:将畦面整理平整,用用3m宽长7m厚6C薄膜铺设在畦面上,在长出灵芝的对应薄膜位置开口,让灵芝朵从薄膜露出,开口露出泥面的缝隙用用25*25cm的6C薄膜片铺盖,确保喷发的孢子粉与泥面隔离,畦面四周用竹棍搭成高32cm框架,框架四周及顶部用无纺布覆盖成一个封闭式的孢子散粉空间,收集子实体弹射出的孢子粉,产粉期不掀开拱棚薄膜,拱棚两端薄膜斜开口60度;

产粉50天,灵芝菌盖背面菌管层变成暗红色之后,进行灵芝子实体采收和孢子粉采收,采收时,用果树剪从灵芝柄基部剪下,不要带动根部薄膜,以免把泥土带进薄膜粉层,然后把灵芝菌盖孢子粉扫进收集桶内,同时把地膜里面的孢子粉全部收集起来,收集时注意不要带动薄膜,避免在孢子粉里混进杂质;

9.二潮孢子粉管理:将采收后的畦面整理平整,畦沟内水分控干,新长出的芝蕾全部抹掉,保留第二年3月份以后长出来的芝蕾,重复步骤6出芝管理、步骤7病虫害防治和步骤8采收,收获二潮孢子粉和子实体。

实施例6: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15份、药渣10份和细土70份混合后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颗粒状,调节其含水量为30%;药渣没有经过挤压膨化。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0%。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0%;步骤1中改良型米糠不喷有茶多酚水溶液。其他均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对比例2: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步骤5菌棒覆土中,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为普通粉碎成直径为0.5-2cm的土壤颗粒,调节其含水量为30%;步骤1中仅用段木装袋,装袋不使用改良型米糠。其他均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以下为按照实施例5~实施例8以及对比例2方法进行灵芝栽培试验,结果如下表2,其中的出芝率为出芝的菌棒数/覆土栽培的菌棒总数*100%,子实体单产量为1000kg菌棒当年可以采收灵芝子实体的质量(kg),孢子粉单位产量为孢子粉与灵芝子实体产量的比,即1kg灵芝子实体对应的孢子粉的产量(kg)。

表2.不同灵芝栽培方法的出芝率、子实体单产量和孢子粉单位产量

由表2可知,采用实施例5~7方法第一年孢子粉单位产量分别为1.71kg、1.62kg和1.59kg,第二年孢子粉单位产量分别为1.74kg、1.63kg和1.61kg,较对比例2增加明显,并且子实体单产量较对比例2也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出芝率也明显高于对比例2,与对比例2相比实施例5~7灵芝栽培方法表现出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本发明灵芝栽培方法有利于提高出芝率,提高灵芝子实体产量,实现栽培材料的充分使用,有利于提高单位子实体产孢子粉的量。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