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

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它包括床板、诊断装置和药物涂抹装置,床板的右端部设置有两个腿部伸展装置,位于前侧的腿部伸展装置包括第一电缸、大腿支撑板、第二电缸和脚部支撑板,第一电缸固设于床板的底表面上,脚部支撑板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脚部支撑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凹槽;药物涂抹装置包括第三电缸、步进电机、丝杆螺母副、涂抹机构、药物盛装容器和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远程诊断皮肤性性病、减轻医生工作强度、提高药物涂抹效率、避免患者大腿应机性闭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7970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18638.1

  • 发明设计人 宋佳威;

    申请日2021-09-24

  • 分类号A61G13/08(20060101);A61G13/10(20060101);A61G13/12(20060101);A61B90/14(20160101);A61B5/00(20060101);A61M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广业路585号1幢2楼(杭州湾北岸文创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6: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13/08 专利申请号:2021111186381 申请日:2021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性性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性传播疾病或性传染疾病,又称性病,指主要借由性行为(包括口交及肛交等)为传染途径的传染病。性病可能有很多起因:病毒、病菌、真菌和寄生虫等。近年也开始用性传播感染来代替性传染疾病,前者的范围较广,一个人可能受到感染,甚至有可能感染给其他人,但本身没有任何疾病的症状。有些性传播疾病也会借由注射药品时的针头共用,感染给其他人,或是经由生产、哺乳而传播给下一代。性传播疾病广为人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性病学则是医学中有关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研究。

性病主要病变发生在生殖器部位,性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五种。性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组常见传染病,并呈现流行范围扩大、发病年龄降低、耐药菌株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艾滋病的大幅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性病的防治工作将是一个十分艰巨而长期的任务。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性病的范围从过去的五种疾病扩展到各种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目前性传播疾病的涵盖范围已扩展至包括最少50种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疾病,其中包括传统的五种性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和乙型肝炎等。

目前,我国要求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艾滋病,还有一种常见性病,其统称为皮肤性性病,其主要表征为:在大腿的内侧均出现有呈带状的皮肤癣,这种皮肤癣使患者相当瘙痒,而患者又羞于去医院检查,因此只能自己去药店购买皮肤性药物,以涂抹在长有皮肤癣的地方,这种办法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瘙痒的目的,但是根本不能除根,因为并不是医生诊断后所使用的药物。也有患者直接去医院做诊断,当医生诊断后,医生先戴上隔离手套,再在棉签上浸润相应药物,然后医生将棉签涂抹在大腿内侧长有皮肤癣的地方,从而将浸润在棉签上的药物涂抹在皮肤癣上,从而最终达到给患者治疗的目的。然而,在医院医生虽然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主治医生仍然能够发现出如下技术缺陷:1、在诊断皮肤癣的类型过程中,需要医生近距离观察,这无疑使患者羞于检查,只好中断检查,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2、当在给患者涂抹药物时,患者会应机性的将大腿闭笼,导致医生无法诊断这种皮肤癣的类型,进而导致无法对正用药,给医生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3、皮肤癣呈带状,面积大,造成医生需要涂抹很长时间,才能将药物全部涂抹在相对应的内侧,这无疑是增加了涂抹时间,进而降低了治疗效率,此外,人工涂抹药物并不均匀,有些区域根本没有有效涂抹到,存在治疗不能断根的技术缺陷。4、在患者大腿内侧涂抹药物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向棉花上浸润后续的药物,这无疑是增加了医生的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远程诊断皮肤性性病、减轻医生工作强度、提高药物涂抹效率、避免患者大腿应机性闭笼的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远程诊断皮肤性性病、减轻医生工作强度、提高药物涂抹效率、避免患者大腿应机性闭笼的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它包括床板、诊断装置和药物涂抹装置,所述床板的右端部设置有两个腿部伸展装置,位于前侧的腿部伸展装置包括第一电缸、大腿支撑板、第二电缸和脚部支撑板,大腿支撑板经销轴铰接于床板的下方,第二电缸固设于大腿支撑板的底表面上,第二电缸的活塞杆向右延伸,脚部支撑板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脚部支撑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凹槽,第一电缸固设于床板的前端面上,第一电缸活塞杆的作用端上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脚部支撑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床板的底部固设有两根支架,两个支架之间焊接有位于大腿支撑板下方的纵向板;

所述药物涂抹装置包括第三电缸、步进电机、丝杆螺母副、涂抹机构、药物盛装容器和泵,第三电缸固设于纵向板的底表面上,第三电缸的活塞杆贯穿纵向板设置,步进电机的机壳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丝杆螺母副的机架固设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丝杆螺母副的螺母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涂抹机构,位于后侧的涂抹机构包括第四电缸和容纳盒,第四电缸固设于螺母的顶表面上且朝后设置,容纳盒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容纳盒的后侧封闭且固设于第四电缸的活塞杆上,容纳盒的前侧嵌入有海绵垫,海绵垫延伸于容纳盒的外部,容纳盒的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嵌入于海绵垫内,另一端延伸于容纳盒的外部且与泵连接。

两个腿部伸展装置前后对称设置。

两个涂抹机构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出液管上位于容纳盒内设置有多个出液孔,出液管与泵之间连接有软管,软管上连接有电磁阀。

所述床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臀部的弧形槽。

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机架、伺服电机、丝杆和螺母,机架的底表面焊接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丝杆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旋转安装于机架上,螺母螺纹连接于丝杆上,伺服电机固设于机架的端面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一端经联轴器连接。

所述药物盛装容器和泵均设置于地面上。

所述诊断装置包括架设于两个支架之间的龙门架,龙门架的横梁上固设有第五电缸,第五电缸垂向设置,第五电缸的活塞杆贯穿横梁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立板,立板的前后端面上均设置有摄像头。

该系统还包括室内控制器,所述室内控制器与第一电缸、第二电缸、第三电缸、第四电缸、第五电缸、电磁阀、泵电连接,所述室内控制器还与两个摄像头电连接,第一电缸、第二电缸、第三电缸、第四电缸、第五电缸、电磁阀、泵均通过互联网与室内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缸和第二电缸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三电缸垂向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大腿支撑板经销轴铰接于床板的下方,第二电缸固设于大腿支撑板的底表面上,第二电缸的活塞杆向右延伸,脚部支撑板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脚部支撑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凹槽,第一电缸固设于床板的前端面上,第一电缸活塞杆的作用端上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脚部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床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臀部的弧形槽;在诊断的过程中,患者的两个臀部分别限制于两个弧形槽内,且两个脚后跟分别限制于两个凹槽内,且大腿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均保持不动,因此避免了在诊断过程中患者的大腿应机性闭笼,确保了诊断的顺利进行。

2、在诊断过程中,实现了远程对患者的皮肤性性病问题进行诊断,无需医生近距离观测,避免了患者羞于检查,确保了诊断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了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时间阶段。

3、本发明的药物涂抹装置包括第三电缸、步进电机、丝杆螺母副、涂抹机构、药物盛装容器和泵,第三电缸固设于纵向板的底表面上,第三电缸的活塞杆贯穿纵向板设置,步进电机的机壳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丝杆螺母副的机架固设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丝杆螺母副的螺母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涂抹机构;控制泵启动,泵将药物盛装容器内的药液抽出,抽出的药液顺次经后侧的软管、电磁阀、涂抹机构上的出液管最后从出液孔处流出,流出的药液浸润海绵垫;因此,实现了自动补给药物,相比传统的手动浸润棉花,该系统无需频繁的向棉花上浸润后续的药物,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4、本发明的涂抹机构包括第四电缸和容纳盒,第四电缸固设于螺母的顶表面上且朝后设置,容纳盒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容纳盒的后侧封闭且固设于第四电缸的活塞杆上,容纳盒的前侧嵌入有海绵垫,海绵垫延伸于容纳盒的外部,容纳盒的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嵌入于海绵垫内,另一端延伸于容纳盒的外部且与泵连接;无需人工带上隔离手套擦拭大面积条状的皮肤癣,而是沿着大腿内侧用海绵垫均匀涂抹,不仅确保了涂抹药物的均匀性,使治疗更加彻底,而且缩短了涂抹时间,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诊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药物涂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容纳盒与海绵垫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两个腿部伸展装置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给病人左大腿内侧涂抹药物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床板,2-诊断装置,3-药物涂抹装置,4-腿部伸展装置,5-第一电缸,6-大腿支撑板,7-第二电缸,8-脚部支撑板,9-销轴,10-凹槽,12-连杆,13-支架,14-纵向板,15-第三电缸,16-步进电机,17-丝杆螺母副,18-药物盛装容器,19-泵,20-第四电缸,21-容纳盒,22-海绵垫,23-出液管,24-出液孔,25-软管,26-电磁阀,27-弧形槽,28-机架,29-伺服电机,30-丝杆,31-螺母,32-龙门架,33-第五电缸,34-立板,35-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7所示,基于互联网的性病用智能化诊断治疗系统,它包括床板1、诊断装置2和药物涂抹装置3,所述床板1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臀部的弧形槽27,所述床板1的右端部设置有两个腿部伸展装置4,两个腿部伸展装置4前后对称设置,位于前侧的腿部伸展装置4包括第一电缸5、大腿支撑板6、第二电缸7和脚部支撑板8,大腿支撑板6经销轴9铰接于床板1的下方,第二电缸7固设于大腿支撑板6的底表面上,第二电缸7的活塞杆向右延伸,脚部支撑板8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脚部支撑板8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0,第一电缸5固设于床板1的前端面上,第一电缸5活塞杆的作用端上铰接有连杆12,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于脚部支撑板8的外侧面上,所述床板1的底部固设有两根支架13,两个支架13之间焊接有位于大腿支撑板6下方的纵向板14。

所述药物涂抹装置3包括第三电缸15、步进电机16、丝杆螺母副17、涂抹机构、药物盛装容器18和泵19,第三电缸15固设于纵向板14的底表面上,第三电缸15的活塞杆贯穿纵向板14设置,步进电机16的机壳固设于活塞杆的延伸端上,丝杆螺母副17的机架28固设于步进电机16的输出轴上,丝杆螺母副17的螺母31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涂抹机构,两个涂抹机构前后对称设置,位于后侧的涂抹机构包括第四电缸20和容纳盒21,第四电缸20固设于螺母31的顶表面上且朝后设置,容纳盒21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容纳盒21的后侧封闭且固设于第四电缸20的活塞杆上,容纳盒21的前侧嵌入有海绵垫22,海绵垫22延伸于容纳盒21的外部,容纳盒21的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出液管23,出液管23的一端嵌入于海绵垫22内,另一端延伸于容纳盒21的外部且与泵19连接,药物盛装容器18和泵19均设置于地面上。所述丝杆螺母副17包括机架28、伺服电机29、丝杆30和螺母31,机架28的底表面焊接于步进电机16的输出轴上,丝杆30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旋转安装于机架28上,螺母31螺纹连接于丝杆30上,伺服电机29固设于机架28的端面上,伺服电机29的输出轴与丝杆30的一端经联轴器连接。第一电缸5和第二电缸7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三电缸15垂向设置。

所述出液管23上位于容纳盒21内设置有多个出液孔24,出液管23与泵19之间连接有软管25,软管25上连接有电磁阀26。所述诊断装置2包括架设于两个支架13之间的龙门架32,龙门架32的横梁上固设有第五电缸33,第五电缸33垂向设置,第五电缸33的活塞杆贯穿横梁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立板34,立板34的前后端面上均设置有摄像头35。

该系统还包括室内控制器,所述室内控制器与第一电缸5、第二电缸7、第三电缸15、第四电缸20、第五电缸33、电磁阀26、泵19电连接,所述室内控制器还与两个摄像头35电连接,第一电缸5、第二电缸7、第三电缸15、第四电缸20、第五电缸33、电磁阀26、泵19均通过互联网与室内控制器连接,通过室内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电缸5、第二电缸7、第三电缸15、第四电缸20、第五电缸33、电磁阀26、泵19启动或关闭,方便了医生在室内远程操控,极大的方便了医生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S1、患者脱掉裤子并平躺在床板1的顶表面上;医生协助患者使其两个臀部分别进入到两个弧形槽27内;协助患者使其两个脚后跟分别进入到两个凹槽10内,此时患者的两个大腿分别支撑于两个大腿支撑板6上,两个脚部分别支撑于两个脚部支撑板8上;当患者的脚部无法够到脚部支撑板8时,医生可在室内控制器上控制第二电缸7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脚部支撑板8向右运动,从而增大脚部支撑板8与大腿支撑板6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

S2、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性性病的诊断,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S21、医生在室内控制器内控制两个第一电缸5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拉动连杆12运动,连杆12带动大腿支撑板6绕着销轴9朝外运动,大腿支撑板6带动脚部支撑板8朝外运动,进而带动患者的大腿同步朝外运动,当第一电缸5的活塞杆完全缩回后,患者的两个大腿处于张开状态,如图8所示;

S21、医生在室内控制器上控制第五电缸33活塞杆的伸出,活塞杆带动立板34向下运动,立板34带动摄像头35向下运动,摄像头35进入到患者的两个大腿之间的区域内,摄像头35拍摄患者位于大腿内侧的条状皮肤癣,并将拍摄的图像信息反馈给室内控制器上的显示屏上,医生根据在显示屏上即可远程看到患者皮肤癣的图像,医生选择治疗该皮肤癣所使用的药液,从而最终实现了患者皮肤性性病的诊断;其中,在诊断的过程中,患者的两个臀部分别限制于两个弧形槽27内,且两个脚后跟分别限制于两个凹槽10内,且大腿支撑板6和脚部支撑板8均保持不动,因此避免了在诊断过程中患者的大腿应机性闭笼,确保了诊断的顺利进行;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实现了远程对患者的皮肤性性病问题进行诊断,无需医生近距离观测,避免了患者羞于检查,确保了诊断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了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时间阶段;

S23、当诊断结束后,控制第五电缸33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摄像头35复位,医生在药物盛装容器18内装入治疗患者皮肤性性病的药液;

S3、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性性病的治疗,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S31、医生在室内控制器上控制两个电磁阀26打开,并控制泵19启动,泵19将药物盛装容器18内的药液抽出,抽出的药液顺次经后侧的软管25、电磁阀26、涂抹机构上的出液管23最后从出液孔24处流出,流出的药液浸润海绵垫22;因此,实现了自动补给药物,相比传统的手动浸润棉花,该系统无需频繁的向棉花上浸润后续的药物,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S32、医生控制第三电缸15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步进电机16和丝杆螺母副17同步向上运动,当观察到后侧海绵垫22对着患者左大腿的内侧时,医生控制第三电缸15关闭,随后控制步进电机16转动一定角度,步进电机16带动丝杆螺母副17转动一定角度,丝杆螺母副17带动涂抹机构转动一定角度,当观察到丝杆30与左大腿大致平行时,控制步进电机16关闭,然后控制后侧的涂抹机构的第四电缸20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容纳盒21向后运动,当医生观察到后侧涂抹机构的海绵垫22接触到左大腿内侧的条状皮肤癣时,控制第四电缸20关闭并控制伺服电机29启动,伺服电机29带动丝杆30转动,螺母31沿着丝杆30长度方向向左运动,螺母31带动后侧的涂抹机构同步运动,此时其上的海绵垫22沿着条形皮肤癣的长度方向对其进行擦拭,以将药物擦拭在位于左大腿处的皮肤癣上,如图9~10所示,其中擦拭方向如图10中箭头所示;

S33、医生控制步进电机16反转,步进电机16带动丝杆螺母副17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当医生观察到丝杆30与右大腿大致平行时,控制步进电机16关闭,然后控制前侧的涂抹机构的第四电缸20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容纳盒21向前运动,当医生观察到前侧涂抹机构的海绵垫22接触到右大腿内侧的条形皮肤癣时,控制第四电缸20关闭并控制伺服电机29反转,伺服电机29带动丝杆30反转,螺母31沿着丝杆30长度方向向右运动,螺母31带动前侧的涂抹机构同步运动,此时其上的海绵垫22沿着条形皮肤癣的长度方向对其进行擦拭,以将药物擦拭在位于右大腿处的皮肤癣上,从而最终实现了对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性性病的治疗;在步骤S3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无需人工带上隔离手套擦拭大面积条状的皮肤癣,而是沿着大腿内侧用海绵垫均匀涂抹,不仅确保了涂抹药物的均匀性,使治疗更加彻底,而且缩短了涂抹时间,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率。

S4、治疗结束后,控制第一电缸5、第三电缸15、第四电缸20、第一电缸5、伺服电机29和步进电机16复位,医生更换掉海绵垫22,并倾倒掉药物盛装容器18内的药物,以为下一个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准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