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地胆草中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地胆草中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地胆草中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从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中提取分离的六个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scaberxone A,scaberxone B,scaberxone C,scaberxone D,scaberxone E,scaberxone F。上述6种化合物均具有相同的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母核。本发明还提供所述6种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比较好,纯度较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1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1213685.4

  • 发明设计人 宋少江;黄肖霄;白明;徐伟;

    申请日2021-10-19

  • 分类号C07D493/06(20060101);C07H17/04(20060101);C07H1/08(20060101);A61K31/7048(20060101);A61K31/343(20060101);A61P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21109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珉

  • 地址 117004 辽宁省本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5: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 493/06 专利申请号:2021112136854 申请日:2021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地胆草中的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及其制备方法和这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地胆草: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又名苦地胆,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美洲、亚洲、非洲各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地胆草属约有30余种,我国仅有两种,即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地胆草主要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黄疽等。另外,地胆草亦作为煲汤食材广泛使用。近年来从地胆草中已分离得到多种化学成分,如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三萜类、木脂素、芳香类化合物等。

炎症是高等动物对损伤性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然而过度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慢性疾病如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都属于炎症性疾病范畴,这些疾病正在全球范围蔓延并且已演变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来自植物的天然抗炎化合物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注意,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六种从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中分离得到的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

本发明的利用地胆草制备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干燥的地胆草全草以70-80%乙醇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浸膏采用正丁醇萃取,并将所得组分经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系统50:1-1:2进行等度梯度洗脱,共收集到5个馏分(I-V)。

(2)馏分I经HP20柱色谱,以乙醇-水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得3个馏分A1、A2、A3。

(3)所得馏分A2经开放式ODS柱色谱上用乙醇-水系统进行洗脱,得到4个馏分Fr.1-Fr.4。

(4)Fr.2经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系统50:1-0:1洗脱,在TLC分析的基础上得到5个亚馏分Fr.21-Fr.25。

(5)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使用甲醇-水的流动相来分离Fr.23得到馏分Fr.231-Fr.236。

(6)在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使用乙腈-水的流动相来分离Fr.233得到化合物1-6。

上述利用地胆草制备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中:

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为70-80%,所述提取为乙醇回流提取,提取3-4次,每次2-3小时。使用地胆草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L.)。

步骤(2)中,所述乙醇-水系统为10-50%的乙醇-水系统。

步骤(3)中,所述乙醇-水系统为20-60%的乙醇-水系统。

步骤(5)中,所述甲醇-水的流动相中甲醇含量为33%。

步骤(6)中,所述乙腈-水的流动相中乙腈含量为15-35%。

所得化合物1-6经过系统结构鉴定结果如下:

利用高分辨质谱、NMR、计算ECD、X-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6进行结构鉴定,相应谱图见附图1-30。

Scaberxone A(1):白色无定形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 A(1)。

化合物1的

ScaberxoneB(2):白色无定型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B(2)。

化合物2的

Scaberxone C(3):白色无定型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 C(3)。

化合物3的

Scaberxone D(4):白色无定型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D(4)。

化合物4的

ScaberxoneE(5):白色无定型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E(5)。

化合物5的

ScaberxoneF(6):白色无定型粉末;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了该化合物结构,为scaberxoneF(6)。

化合物6的

对发明中所述的六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考察,六个化合物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6效果最突出。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开发抗炎药物的前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结构新颖,且均为立体构型确定的光学纯化合物,同时具有抗炎活性,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吉马烷型倍半萜内酯的结构多样性,而且为开发新药提供了线索,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1的

图2化合物1的

图3化合物1的HSQC谱(600MHz,DMSO-d

图4化合物1的HMBC谱(600MHz,DMSO-d

图5化合物1的NOESY谱(600MHz,DMSO-d

图6化合物2的

图7化合物2的

图8化合物2的HSQC谱(600MHz,DMSO-d

图9化合物2的HMBC谱(600MHz,DMSO-d

图10化合物2的NOESY谱(600MHz,DMSO-d

图11化合物3的

图12化合物3的

图13化合物3的HSQC谱(600MHz,CDCl

图14化合物3的HMBC谱(600MHz,CDCl

图15化合物3的NOESY谱(600MHz,CDCl

图16化合物4的

图17化合物4的

图18化合物4的HSQC谱(600MHz,DMSO-d

图19化合物4的HMBC谱(600MHz,DMSO-d

图20化合物4的NOESY谱(600MHz,DMSO-d

图21化合物5的

图22化合物5的

图23化合物5的HSQC谱(600MHz,DMSO-d

图24化合物5的HMBC谱(600MHz,DMSO-d

图25化合物5的NOESY谱(600MHz,DMSO-d

图26化合物6的

图27化合物6的

图28化合物6的HSQC谱(600MHz,DMSO-d

图29化合物6的HMBC谱(600MHz,DMSO-d

图30化合物6的NOESY谱(600MHz,DMSO-d

图31化合物1-6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产生NO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所列实施例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地胆草中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1-6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干燥的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全草以70-80%工业乙醇回流提取3-4次,每次2-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浸膏采用正丁醇萃取并将所得组分经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系统50:0-1:2(50:1,30:1,20:1,10:1,5:1,3:1,1:1,1:2,v/v)进行等度梯度洗脱,共收集到5个馏分(I-V)。

(2)馏分I经HP20柱色谱,以10%、30%、50%的乙醇(乙醇-水系统)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得3个馏分A1、A2、A3。

(3)所得馏分A2经开放式ODS柱色谱上用20%、40%、50%、60%的乙醇(乙醇-水系统)依次进行洗脱,得到4个馏分Fr.1-Fr.4。

(4)Fr.2经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系统50:1-0:1(50:1,30:1,20:1,10:1,5:1,3:1,1:1,0:1,v/v)洗脱,在TLC分析的基础上得到5个亚馏分Fr.21-Fr.25。

(5)在制备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使用甲醇-水(甲醇33%,v/v)的流动相来分离Fr.23得到了Fr.231-Fr.236。

(6)在半制备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使用乙腈-水(乙腈15-35%,v/v)的流动相来分离Fr.233得到了化合物1-6。

实施例2:

地胆草中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1-6的抗炎的活性考察。

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活力试验:

将BV-2细胞接种在96孔板中,并与化合物1-6一起培养24小时。完全去除培养基后,向每个孔内添加四唑蓝(MTT),然后在37℃的培养箱中再培养2-4小时。小心地去除MTT溶液,并添加DMSO在室温条件下适当振荡,使形成的结晶充分溶解。最后,使用酶标仪在490nm处读取吸光度。

抑制NO生成的生物测定:

将BV-2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并在存在与不存在样品的情况下用LPS分别处理24小时。通过Griess反应对上清液中的NO生成进行定量。用酶标仪在490nm处读取吸光度。使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分析,以此评估在BV-2小胶质细胞中化合物1-6抑制LPS诱导的NO产生的能力。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具体结果如图31所示。所述的6个化合物均具备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产生NO的能力,其中化合物6效果最突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