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

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封堵板包括肋板和肋板两端面所设的翼板,翼板垂直于肋板,肋板的两侧分别形成卡槽;上下相邻的KSC预制板分别插入并夹紧在横向放置的封堵板的上下卡槽中;在竖向放置的封堵板上,每个翼板上对应于两个卡槽的位置分别开设钢箍孔,2个翼板上共有4个钢箍孔位于同一层;左右相邻的KSC预制板分别插入并夹紧在竖向封堵板的左右卡槽;钢箍通过同一层的4个钢箍孔,并穿过左右卡槽内的左右两个KSC预制板上分别开设的洞;张拉钢丝绳上端的上挂钩与钢箍钩住连接,下端的下挂钩与插在地面上的地钩住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工序少,不需要进行板缝处抹灰处理,装配式砖胎模加固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025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44539.0

  • 申请日2021-09-28

  • 分类号E02D27/01(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17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凤姣

  • 地址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石化路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5: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工艺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浇混凝土结构,无论是住宅或者公建等业态,大多数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在基础周边均需设置砖胎模。常规的砖胎模多采用木模板支设浇筑混凝土、小砖砌筑等方式,但采用此类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缓慢,工序繁多,且小砖砌筑需进行抹灰作业。采用此类施工工艺将造成人工成本增加,质量通病隐患增多,抹灰更是会对现场扬尘管控带来过多负面影响,不符合当今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环保、节能高效的绿色施工理念。采用何种新型材料符合节能环保的施工理念,采用何种施工工艺能优化施工措施,达到经济与高质量并行是目前砖胎模施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结构简单,施工工序少,不需要进行板缝处抹灰处理,装配式砖胎模加固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封堵板包括肋板和肋板两端面所设的翼板,翼板垂直于肋板,肋板的两侧分别形成卡槽,卡槽由肋板作为底面、相对的翼板作为侧面构成;

上下相邻的KSC预制板分别插入并夹紧在横向放置的封堵板的上下卡槽中;

在竖向放置的封堵板上,每个翼板上对应于两个卡槽的位置分别开设钢箍孔, 2个翼板上共有4个钢箍孔位于同一层;

左右相邻的KSC预制板分别插入并夹紧在竖向封堵板的左右卡槽;

钢箍通过同一层的4个钢箍孔,并穿过左右卡槽内的左右两个KSC预制板上分别开设的洞,从而将左右两个KSC预制板和位于中间的竖向封堵板整体箍紧;

张拉钢丝绳上端的上挂钩与钢箍钩住连接,下端的下挂钩与插在地面上的地钩住连接,张拉钢丝绳整体绷紧起到张拉KSC预制板作用。

上挂钩的内圆轴线为水平,下挂钩的内圆轴线为垂直。

一个竖向封堵板上开设有两层以上的钢箍孔,设有两根以上的钢箍,连接有两根以上的张拉钢丝绳。

竖向木枋靠在竖向放置的封堵条位置上,在竖向木枋上套上U型件,地上放置地垫;螺杆插入顶撑钢管,并且与顶撑钢管的内螺纹螺合,螺杆的上端部固连在U型件上,顶撑钢管的下端部固连在地垫上;上述竖向木枋、顶撑钢管、地垫、螺杆、U型件构成的顶撑件支撑顶住KSC预制板。

两块垂直的KSC预制板的相邻端部均插入并紧密卡在U型卡内,从而连接并加固。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采用装配式预制板作为砖胎模的主要材料,预制板规格可按照施工要求定制较为灵活,装配式构件结构简单,施工工序较少,施工便利且成本低廉。

2、本加固体系中预制板拼缝采用封堵板对预制板板缝进行加固处理,提高预制板拼接的整体性,保证砖胎模的稳固;同时采用封堵板加固拼缝,封堵板构件结构平整,不需要进行板缝处抹灰处理。

3、本加固体系中预制板整体平整度与垂直度较高,同时拼缝施工封堵板加固,可做到完全免抹灰,确保砖胎模成型质量且节能环保。

4、本发明中预制板两侧支撑,分别采用张拉与顶撑将KSC预制板牢牢固定,起到结实稳定的加固作用,有效避免了装配式砖胎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置错动等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槽内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操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横向封堵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竖向封堵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基槽内支撑加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KSC预制板在转角位置加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 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 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 “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本发明用于装配式KSC板砖胎模加固体系,由KSC预制板1固定在垫层上,由加固体系包括横向封堵板2、竖向封堵板3、张拉钢丝绳7、顶撑件9及U型卡10等组成;竖向木枋、顶撑钢管、地垫9、螺杆、U型件构成的撑件支撑顶住KSC预制板。

KSC预制板1为一种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制作的轻质隔墙板材,规格可按照施工要求定制。

横向封堵板2、竖向封堵板3的材质采用塑料或橡胶。

如图3所示 :

横向封堵板2包括肋板21和肋板21两端面所设的翼板22,翼板22垂直于肋板21,肋板21的两侧分别形成卡槽24,卡槽24由肋板21作为底面、相对的翼板22作为侧面构成。

卡槽24宽度与KSC预制板1相同,KSC预制板1可以插入卡槽24后被紧密地夹住。

如图4所示 :

竖向封堵板3包括肋板31和肋板31两端面所设的翼板32,翼板32垂直于肋板31,肋板31的两侧分别形成卡槽34,卡槽34由肋板31作为底面、相对的翼板32作为侧面构成。

卡槽34宽度与KSC预制板1相同,KSC预制板1可以插入卡槽34后被紧密地夹住。

在同一个高度,每个翼板32上对应于两个卡槽34的位置分别开设钢箍孔5,也即,2个翼板32上共有4个钢箍孔5位于同一层,这样一个钢箍6可以环形穿过4个钢箍孔5。

如图1、图5所示:

上下相邻的KSC预制板1分别插入并夹紧在横向封堵板2的上下卡槽24中。

提前对左右相邻的KSC预制板1插入竖向封堵板3的左右卡槽34中进行预拼,对应拼接后的钢箍孔5位置在KSC预制板1上开洞;开洞后将KSC预制板1分别插入并夹紧在竖向封堵板3的左右卡槽34进行拼装,然后钢箍6通过同一层的4个钢箍孔5,并穿过左右卡槽34内的左右两个KSC预制板1上分别开设的洞,从而将左右两个KSC预制板1和位于中间的竖向封堵板3整体箍紧。

然后将张拉钢丝绳71两端弯折形成上端的上挂钩72和下端的下挂钩73,上挂钩72和下挂钩73方向互相垂直,也即,上挂钩72的内圆轴线为水平,下挂钩73的内圆轴线为垂直,上挂钩72与钢箍6钩住连接,下挂钩73与竖直插在地面上的地锚8钩住连接,在两端挂钩连接完成后,调节钢丝绳长度使张拉钢丝绳71整体绷紧(例如移动地锚8或者将钢丝绳71继续缠绕在地锚8上),起到张拉KSC预制板1作用。

一个竖向封堵板3上开设有两层以上的钢箍孔5,设有两根以上的钢箍6,连接有两根以上的张拉钢丝绳7。

如图2所示,:

当基槽内进行土方回填,除张拉钢丝绳8作为砖胎模的支撑体系外,在基坑外侧增加由竖向木枋91、顶撑钢管92、地垫93、螺杆94、U型件95构成的顶撑件9。

在竖向封堵条3位置设置竖向木枋91,竖向木枋91靠住竖向封堵条3,在竖向木枋91上套上U型件95以使螺杆94不会左右滑脱,地上放置地垫93。

螺杆94插入顶撑钢管92,并且与顶撑钢管92的内螺纹螺合,螺杆94的上端部顶住U型件95并焊在上面,顶撑钢管92的下端部顶住地垫93并焊在上面,固定住顶撑钢管92,旋转螺杆94,螺杆94旋出,螺杆94和顶撑钢管92的组合的长度增加,从而竖向木枋91、顶撑钢管92、地垫93、螺杆94、U型件95构成的顶撑件9支撑顶住KSC预制板1,承受土方回填的对KSC预制板1的侧向冲击力。

如图6所示:

U型卡10在KSC预制板1转角拼接位置,卡接在两块KSC预制板1拼接位置,两块垂直的KSC预制板1的相邻端部均插入并紧密卡在U型卡10内,从而连接并加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