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为由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交织形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主体上设置有花部,且花部为基础暗花加局部妆花的组合。通过本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作基本掌握了该类产品生产的各种技术难点,不仅生产出近年来望而却步的色织花塔夫产品,使传统产品继续以优良的性能得以呈现,而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妆花系列,填补了国内真丝绸品种的空白,在花型、密度、组织结构等方面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系列化的产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628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吴江同欣丝绸织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80371.9

  • 发明设计人 张国权;仇建缨;张匡宇;

    申请日2021-10-11

  • 分类号D03D21/00(20060101);D03D13/00(20060101);D03D15/233(20210101);D03D15/54(2021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兴桥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9: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

背景技术

塔夫绸为平纹底高密色全真丝熟织物,是色织物中最高档的丝织品,塔夫绸的特点是绸面细腻光滑、平挺、织品紧密、手感硬挺是我国闻名于世界的传统丝绸产品,也是苏杭的特色产品,其中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塔夫绸曾获得“塔王”的美誉,它曾经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女王,现在是主要用于婚纱、礼服及各类时装面料,由于其属于丝织品中最紧密的平纹织物,织造难度极大,特别是白色的塔夫绸很少有国内厂家敢于涉足,所以真丝塔夫绸现在已成稀有产品,基本只出现在高端定制领域,而真丝大提花塔夫绸多年来已市场绝迹,作为一个丝织品中的皇冠级产品,对该产品的开发、拯救和创新应用有很大的必要性。

传统的真丝色织大提花塔夫绸为平纹底熟织单层纹织物,花部为8枚经面缎花,底部组织为平纹,经线密度为105.5根/厘米、纬密为47根/厘米,26号筘4穿入,统一品号为12302,采用单造双巴吊制织,门幅为92 厘米,厚度为16.5M/M,经线组合为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纬线组合为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织造,由于织造时一般采用1480号复动式提花龙头,在织造花塔夫时都采用棒刀和纹针配合的方法来实现4花的效果。

现在市场上常规的素色塔夫绸一般厚度在17-19姆米左右,也有较为细密的12-13姆米的塔夫绸品种,但由于织造难度更高,几乎很少有厂家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通过本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作基本掌握了该类产品生产的各种技术难点,不仅生产出近年来望而却步的色织花塔夫产品,使传统产品继续以优良的性能得以呈现,而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妆花系列,填补了国内真丝绸品种的空白,在花型、密度、组织结构等方面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系列化的产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为由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交织形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主体上设置有花部,且花部为基础暗花加局部妆花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整体厚度为13.5-15姆米,克重为58-62克/平方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门幅为140-150厘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经密为75-80根/厘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上机纬密为44-46根/厘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染色经纱为 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染色纬纱为 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通过剑杆织机和电子提花龙头进行织造,得到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剑杆织机的车速为 240梭/分钟,上机经丝张力为30克/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优选的,所述电子提花龙头的提花装造回综弹簧为40克/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作基本掌握了该类产品生产的各种技术难点,不仅生产出近年来望而却步的色织花塔夫产品,使传统产品继续以优良的性能得以呈现,而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妆花系列,填补了国内真丝绸品种的空白,在花型、密度、组织结构等方面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系列化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面料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色织真丝修花塔夫成品示意图;

图3为织机装造及机械的实际装造规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为由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交织形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主体上设置有花部,且花部为基础暗花加局部妆花的组合。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整体厚度为13.5姆米,克重为58克/平方米,使得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厚薄适中,适宜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穿着时舒适度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门幅为140厘米,便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进行裁剪。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经密为75根/厘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上机纬密为44根/厘米。

所述染色经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的组合,所述染色纬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的组合。

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通过 K88-190剑杆织机和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进行织造,得到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通过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减少震轴现象,利用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尽量满足大花型及服装设计的定位花需要,所述剑杆织机的车速为240梭/分钟,上机经丝张力为30克/根,所述电子提花龙头的提花装造回综弹簧为40克/综。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为由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交织形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主体上设置有花部,且花部为基础暗花加局部妆花的组合。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整体厚度为14姆米,克重为60克/平方米,使得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厚薄适中,适宜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穿着时舒适度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门幅为145厘米,便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进行裁剪。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经密为78根/厘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上机纬密为45根/厘米。

所述染色经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的组合,所述染色纬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的组合。

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通过 K88-190剑杆织机和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进行织造,得到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通过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减少震轴现象,利用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尽量满足大花型及服装设计的定位花需要,所述剑杆织机的车速为240梭/分钟,上机经丝张力为30克/根,所述电子提花龙头的提花装造回综弹簧为40克/综。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为由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交织形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主体上设置有花部,且花部为基础暗花加局部妆花的组合。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整体厚度为15姆米,克重为62克/平方米,使得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厚薄适中,适宜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穿着时舒适度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门幅为150厘米,便于生产各类服装服饰进行裁剪。

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经密为80根/厘米,所述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上机纬密为46根/厘米。

所述染色经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的组合,所述染色纬纱为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的组合。

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染色经纱和染色纬纱通过 K88-190剑杆织机和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进行织造,得到该色织真丝修花塔夫,通过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减少震轴现象,利用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尽量满足大花型及服装设计的定位花需要,所述剑杆织机的车速为240梭/分钟,上机经丝张力为30克/根,所述电子提花龙头的提花装造回综弹簧为40克/综。

综上所述,通过本色织真丝修花塔夫的制作基本掌握了该类产品生产的各种技术难点,不仅生产出近年来望而却步的色织花塔夫产品,使传统产品继续以优良的性能得以呈现,而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妆花系列,填补了国内真丝绸品种的空白,在花型、密度、组织结构等方面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系列化的产品。

以下为本申请的色织真丝修花塔夫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类参数:

一、本产品织造工艺参数如下表:

二、织机装造及机械:

在实际准备时,选用了K88-190剑杆织机,配备宋和宋5376针电子提花龙头,考虑到现在装造的成本因素,在装造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织机装造的兼容性,在最大限度利用纹针的前提下,实现装造的多样化、多品种织造的可能性,实际装造规格如图3;

另外1-8针为选纬针;

第9针为停纬针;

第10针为空位针。

三、成品技术要求如下表:

四、上机工艺参数设定:

车速:240梭/分钟

上机经丝张力;30克/根上机纬密:45根/厘米

经线规格:1/20/22D桑蚕丝8T/CM*2 6T/CM熟色丝

纬线规格:地纬: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

抛纬:1/20/22D桑蚕丝8T/CM*3 6T/CM熟色丝

提花装造回综弹簧:40克/综。

五、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本产品的织造过程中,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大量的预案措施,综合下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织物经密大,容易产生毛丝,因此采用了26号筘3穿入的办法,如果选用40号筘2穿,织造基本无法进行,从落机绸缎的效果看织物细密效果良好。

2)原料选择:由于采用平纹组织织造高纬密的产品,对经丝耐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选择抱合力90以上、洁净和毛丝在97以上的6A级厂丝作为原料,由于春茧和秋茧丝的丝身上由老嫩的差别,根据经验选用庄口地区丝胶含量相对较低的秋茧丝作为原料。

3)经线加捻:经线加捻时,专门制订了加捻方法,将正常两根线形丝原料的内捻从原来的8T/厘米增加到9T/厘米,外捻保持不变,这样增加了丝线的抱合力和耐磨性能,有效防止了丝线的起毛,从织造效果看,增加了内捻对绸面光泽的影响较小。

4)染色:染色是本品种织造的关键,特别是炼白工艺的掌握,是本产品织造的关键,对正常的桑蚕丝经线熟丝染色工艺进行了改进,先在染色前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以充分保持丝线吸湿的均匀,用1%的纯碱、1%的丝绸精炼剂,低温开始,延长精炼时间,保证脱胶均匀,又防止熟度过头,同时在上油时采用进口L-600硅油上油,保证丝线充分润滑,以减小织造时的摩擦系数。

5)抛花:抛花时采用停撬的方法,以保证织物底部的密度稳定,但是在实际织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由于抛花后在实际织造时纬线密度达到100根/厘米以上,单位距离内经线和钢筘的摩擦成倍增加,局部的起毛可能会影响周边经纱,其次,抛花的纬线由于其大量在浮在经面上,在卷取时容易缠绕,从而影响妆花部分的质量。第三,由于绸面上部分地方有妆花效果,因此在织造时容易引起绸面经向的张力不均。为此通过多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一是在花型结构上尽量选用小块面的花型,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抛花纬数,特别是减小每朵花中抛花的颜色,以减少实际织造纬数。二是在织物的废边中加装绞边装置专门用于抛花的固结,同时方便在下机后清除。三是在妆花花型中比较均匀的分布在门幅中,以保证抛花织造造成的抛花周边经丝张力的波动。

剪花:剪花的好坏决定了本品种最终效果,在花型设计时兼顾了修剪的方便性,特别时在妆花部分背衬平纹组织,以实现和底部平纹的完美统一,同时在修剪时不容易破坏需要保留的丝线。

六、成品质量分析

成品质量方面本文只针对除常规色织塔夫绸常见病疵以外的作下分析:

1)色挡:在抛花和未抛花分界处,会有隐约的横档,主要是织物在停撬时密度过大造成,我们后来通过为抛花部分空纬的方法,实际成品看基本解决。

2)经柳:在织物下机时可以看到轻度的色柳产生,主要是因为经向未抛花部分纬纱织造次数不同造成,我们通过改变底部纬纱颜色,避免做闪色时经纬纱颜色对比强烈的配色,同时在花型上排布均匀。

3)发疵:我们采用在底部提花时采用8枚缎纹组织,实际在当前经纬密度配置下8枚组织结构过于疏松,后在底部花型中采用破四枚组织,正好匹配妆花部分的8枚缎组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