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

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

摘要

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穿刺取样针、取样动力筒以及驱动机构,取样动力筒具有筒体、活塞以及推拉杆,筒体相背于推拉杆一侧的端部与穿刺取样针相连,驱动机构包括主控轮、穿刺动力齿轮以及取样动力齿轮,穿刺动力齿轮与穿刺取样针传动配合,取样动力齿轮与推拉杆传动配合,主控轮外设有驱动主控轮转动的驱动件,主控轮内设有穿刺齿和取样齿,穿刺齿可沿主控轮径向伸出后与穿刺动力齿轮啮合,取样齿可沿主控轮径向伸出后与取样动力齿轮啮合。本发明在简化消化道肿瘤活检步骤的同时,避免穿刺针对于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21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73969.5

  • 申请日2021-10-08

  • 分类号A61B10/02(20060101);A61B10/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56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袁方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3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B10/02 专利申请号:2021111739695 申请公布日:2021122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科诊疗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由于组织活检会给身体其余正常健康组织带来一定的创伤,故通过穿刺针进行组织液穿刺取样的液体活检方式可通过对DNA进行突变位点检测或甲基化检测,从而判断它们是否来自肿瘤细胞,从而推断体内是否患有肿瘤、以及肿瘤的分型,进而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疗中。

CN202010077982.X公开了一种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器,其通过一个动力源同步驱动穿刺针刺入和微型泵抽吸组织液,解决消化道肿瘤活检分布进行,步骤繁琐的问题。但是肿瘤内分泌物或组织液的含量不尽相同,在抽取一定量的分泌物或组织液以满足检测剂量的前提下,通过该活检取样器将穿刺针刺入肿瘤的深度也不相同,从而导致持续取样过程中穿刺针持续扎入非病变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仅扎入肿瘤表层即抽取到足量的分泌物或组织液,未能提取肿瘤深层物质,导致后续检验误差产生误诊。

此外,该肿瘤活检取样器因抽吸取样时取样针持续行进,故无法针对肿瘤表层和深层的组织液进行分别抽取。由于肿瘤虽然大多数位于组织深部,但也有可能处于组织浅部,且穿刺活检属于小标本检查,该肿瘤活检取样器很有可能出现组织液取材位置持续变化而导致肿瘤层部分组织液未被完整取样,进而导致漏检误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在简化消化道肿瘤活检步骤的同时,避免穿刺针对于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穿刺取样针和取样动力筒,穿刺取样针沿竖向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取样动力筒具有筒体、滑动设置在筒体中的活塞以及与活塞固定的推拉杆,筒体相背于推拉杆一侧的端部与穿刺取样针相连,还具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的主控轮、穿刺动力齿轮以及取样动力齿轮,穿刺动力齿轮与穿刺取样针传动配合以驱动穿刺取样针升降,取样动力齿轮与推拉杆传动配合以驱动推拉杆带动活塞沿筒体滑动,主控轮外设有驱动主控轮转动的驱动件,主控轮内设有穿刺齿和取样齿,穿刺齿可沿主控轮径向伸出后与穿刺动力齿轮啮合以使主控轮带动穿刺动力齿轮转动,取样齿可沿主控轮径向伸出后与取样动力齿轮啮合以使主控轮带动取样动力齿轮转动。

优选的,主控轮具有圆柱形的空心轮体和沿轴向滑动设置在空心轮体上的芯轴;

在空心轮体的周面贯穿开设有供穿刺齿和取样齿的外端分别由空心轮体滑动穿出的齿孔,供穿刺齿外端滑动穿出的齿孔和供取样齿外端滑动穿出的齿孔沿轮体的轴向间隔分布,在空心轮体内设有将用于将穿刺齿和取样齿的内端分别牵拉至抵触于芯轴上,并使穿刺齿不与穿刺动力齿轮啮合且取样齿不与取样动力齿轮啮合的的第一复位弹簧;

芯轴为纺锤形,芯轴的大直径段用于与穿刺齿和取样齿的内端配合以分别将穿刺齿和取样齿的外端由齿孔中顶出,在芯轴上套设有将大直径段定位于穿刺齿和取样齿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芯轴的两端分与对应侧的空心轮体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卡扣组件,卡扣组件用于维持芯轴的滑动位置并使大直径段分别将穿刺齿或取样齿的外端顶出对应齿孔中;

卡扣组件为转动设置在芯轴端部的卡接柄,卡接柄的外周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定位凸条,在轮体的端部设有卡接柄滑动且转动配合的轴孔和与轴孔相连并供定位凸条滑动配合的滑槽。

优选的,穿刺齿和取样齿的内端分别设有与芯轴的小直径段或大直径段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槽,穿刺齿和取样齿内端朝向大直径段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小直径段和大直径段之间的过渡段滑动配合的第二弧形槽。

优选的,穿刺齿和取样齿的数量均为多个,所有穿刺齿沿空心轮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有取样齿沿空心轮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优选的,空心轮体的两端朝向外部突出以在轮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过渡段的容纳腔。

优选的,穿刺取样针包括针管和设置在针管前端的针头,针管具有多个腔室,多个腔室分别供穿刺取样针插入肿瘤的不同深度抽取不同层神的组织液,各个腔室与针头之间分别设有可开合的封堵件。

优选的,封堵件为气动式,封堵件通过气管与筒体相连,在气管上设有仅供筒体中的气体通入封堵件中的第一单向阀,在针管和筒体之间的取样导管上设有仅供针管中的内容物进入筒体中的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针管的顶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延伸段,在延伸段的下沿设有与对应腔室相连的取样瓶。

本发明中虽然穿刺取样针下移扎入组织和取样动力筒中活塞移动产生抽取组织液的过程分别进行,但驱动取样针和活塞移动的动力源均来自于一个主控轮,医师仅需对于主控轮进行操作即可。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先操作穿刺设备进行穿刺针穿透,再操作抽吸设备进行活检取样的活检取样方式相比,医师的活检取样操作步骤大幅度简化。与背景技术中涉及专利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因穿刺取样针或取样动力筒中的活塞分别受控运动,使医师可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组织液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扎针并抽取组织液,尽可能的避免因需抽取足够的组织液而扎入过深损伤正常肌肉组织,避免在取样时因取样穿刺针同步移动导致各组织层取样量少导致的误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穿刺取样针具有相互隔绝的腔室,各个腔室分别通过封堵件控制自身与针头的连通状态,可通过不同封堵件的启闭使对应的腔室与针头相连,从而通过不同的腔室供不同扎入深度的针头抽取组织液,避免因穿刺取样针自身具有的较长的长度导致的共用一个腔室取样不同深度的试样产生的组织液样品混乱。进而使穿刺取样针仅刺入组织一次即可完成不同深度的组织液取样,避免为多层取样所需的将活检针插入人体多次导致的操作不便且多次操作对病人产生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主控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芯轴左移并通过卡扣定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穿刺取样针下部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封堵件膨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穿刺取样针的延伸段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支撑机构,101、定夹块,102、动夹块,103、第一条形孔,104、支撑柱,105、螺杆,106、第一手轮,2、主控轮,3、转动柄,4、主动链轮,5、取样动力齿轮,6、链条,7、从动链轮,8、取样从动齿轮,9、取样直线轴承,10、第二齿条,11、取样动力筒,1101、推拉杆,1102、筒体,1103、活塞,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取样导管,15、气管,16、延伸段,17、取样瓶,18、穿刺动力齿轮,19、第一齿条,20、第二条形孔,21、穿刺直线轴承,22、基座,23、穿刺取样针,2301、针管,2302、针头,2303、气道,2304、腔室,2305、封堵件,2306、引流孔,2307、隔层,24、第一复位弹簧,25、穿刺齿,26、弹簧座,27、轴孔,28、第二手轮,29、卡接柄,30、第二复位弹簧,31、定位凸条,32、芯轴,3201、小直径段,3202、过渡段,3203、大直径段,33、容纳腔,34、取样齿,35、齿孔,36、空心轮体,37、轴座,38、第二弧形槽,39、第一弧形槽,4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中去除气管15和第一单向阀12后所展示的技术方案所示,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穿刺及取样的肿瘤内科用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大致水平分布的基座22、设置在基座22下部的支撑机构1以及设置在基座22上部的功能系统。支撑机构1用于将基座22及功能系统固定在病床、诊疗床或诊疗桌等诊疗场所。功能系统中具有穿刺取样针23和取样动力筒11,以及用于驱动穿刺取样针23刺入患者组织和用于驱动取样动力筒11产生负压以将组织液由组织中抽取出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通过一个主控轮2作为控制件,分别驱动穿刺取样针23和取样动力筒11,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避免了常规活检取样中的繁琐操作。

支撑机构1包括固定在基座22右侧下部位置的支撑柱104。支撑柱104沿竖向分布,其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定夹块101,定夹块101的上方设有沿竖向分布的动夹块102,从而在动夹块102和定夹块101之间形成夹持部,并通过夹持部与诊疗场所中的固定件固定配合以支撑基座22和基座22上的功能系统。动夹块102的右端滑动设置在开设于支撑柱104左侧的第一条形孔103中,支撑柱104中还设有空腔以供螺杆105转动配合,螺杆105与动夹块102的右端螺接配合安装,以通过转动螺杆105驱动动夹块102沿第一条形孔103滑动。螺杆105的上端穿过贯穿开设于基座22上的穿孔后连接有第一手轮106,以通过第一手轮106驱动螺杆105转动,进而带动动夹块102升降。为避免螺杆105在支撑柱104内产生轴向方向上的窜动,本实施例在螺杆105和支撑柱104的内孔之间设有台阶限位,此种台阶限位方式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图中并未示出。

功能系统中的穿刺取样针23具有刚性的针管2301和针头2302。针管2301沿竖向分布,针管2301的中部滑动设置在垂直固定于基座22上沿左侧位置的穿刺直线轴承21。穿刺直线轴承21的右侧开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条形孔20,针管2301上位于第二条形孔20中的部分固定设有第一齿条19,第一齿条19与驱动机构相连,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针管2301下沿竖向方向灵活滑动。针头2302设置在针管2301的下端,用于在随针管2301沿竖向下降过程中刺入患者组织中,在针头2302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组织中的组织液或分泌物进入针头2302内的引流孔2306。针管2301的上端通过取样导管14与取样动力筒11相连,取样动力筒11可在外力驱动作用下产生负压,从而将组织液或分泌物由组织中依次经针头2302和针管2301抽出。取样导管14为柔性并具有一定的长度以适应针管2301的升降。取样导管14与取样动力筒11之间还设有第二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3仅容许取样导管14的气体进入取样动力筒11中,阻断取样动力筒11中的气体通过取样导管14进入穿刺取样针23内,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向患者的病变组织位置注入空气。

功能系统中的取样动力筒11包括横置的筒体1102和滑动设置在筒体1102内腔中的活塞1103。筒体1102通过支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基座22上,其左端封闭并与所述取样导管14相连,右端敞口与大气连通。活塞1103的右侧设有推拉杆1101,推拉杆1101由筒体1102的右端敞口部伸出,并在机架上通过支架设有供推拉杆1101沿水平方向滑动的取样直线轴承9。在推拉杆1101上设有第二齿条10,第二齿条10啮合连接有取样从动齿轮8,而取样从动齿轮8转动设置在基座22上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从而由取样从动齿轮8与驱动机构的配合驱动推拉杆1101横向移动,进而在筒体1102的左侧产生抽吸用负压。

功能系统中的驱动机构包括穿刺动力齿轮18、取样动力齿轮5以及主控轮2,在底座上设有供穿刺动力齿轮18、取样动力齿轮5以及主控轮2转动配合的支撑系统(本领域常规技术,为避免遮挡图1中并未示出),以支撑供穿刺动力齿轮18、取样动力齿轮5以及主控轮2分别以水平方向为中心进行转动。其中的穿刺动力齿轮18与第一齿条19相啮合,通过穿刺动力齿轮18的正反向转动即驱动穿刺取样针23升降;取样动力齿轮5的轮轴上设有主动链轮4,主动链轮4与设置在取样从动齿轮8的轮轴上的从动链轮7通过环形的链条6相连,从而通过取样动力齿轮5的正反向转动驱动推拉杆1101沿水平方向左右横移,进而通过活塞1103在筒体1102的左侧形成正负压;主控轮2设置在穿刺动力齿轮18和取样动力齿轮5之间,其轮缘同时与穿刺动力齿轮18和取样动力齿轮5的轮缘靠近。在主控轮2内设有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穿刺齿25可沿主控轮2径向伸出后与穿刺动力齿轮18啮合以使主控轮2带动穿刺动力齿轮18转动,取样齿34可沿主控轮2径向伸出后与取样动力齿轮5啮合以使主控轮2带动取样动力齿轮5转动。在主控轮2上还转动设有转动柄3作为驱动件,以在穿刺齿25与穿刺动力齿轮18啮合或取样齿34与取样动力齿轮5啮合后,由转动柄3驱动主控轮2转动即带动对应的穿刺动力齿轮18或取样动力齿轮5转动,继而控制穿刺取样针23升降或取样动力筒11抽吸,具体的:

如图2所示,主控轮2具有圆柱形的空心轮体36和沿轴向滑动设置在空心轮体36上的芯轴32。

空心轮体36的周部与通过支架固定在基座22上的轴座37配合安装,转动柄3转动设置在空心轮体36的右侧端面上,从而可由医师握持转动柄3并驱动空心轮体36转动。在空心轮体36周部位于轴座37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齿孔35,穿刺动力齿轮18和取样动力齿轮5沿空心轮体36的周向交错分布,其中的取样动力齿轮5设置在空心轮体36的右侧与一组齿孔35相对应,穿刺动力齿轮18设置在空心轮体36的左侧与另一组齿孔35相对应。任一组中的所有齿孔35均沿空心轮体36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数量均与一组齿孔35中齿孔35的数量相同,并一一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齿孔35中,穿刺齿25位于空心轮体36左侧的齿孔35中,取样齿34位于空心轮体36右侧的齿孔35中。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均为条状,在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上靠近内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设有弹簧座26,弹簧座26上设有第一复位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24的一端与弹簧座26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开设于空心轮体36内壁上的弹簧槽内。第一复位弹簧24呈自然伸长或略压缩状态,使所有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外端均隐藏于对应的齿孔35中。

芯轴32为纺锤状,具有位于中部的大直径段3203和位于大直径段3203两侧并通过过渡段3202与大直径段3203相连的小直径段3201。在图2示出的初始状态下,大直径段3203和两个过渡段3202均位于两组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之间,所有的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内端均在第一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抵触于小直径段3201上。在如图4所示的驱动芯轴32左移后,由左侧过渡段3202与穿刺齿34的内端挤压配合,持续压缩第一复位弹簧24使穿刺齿34的内端经过渡段3202移动至大直径段3203并与大直径段3203抵触配合,从而将穿刺齿34的外端由齿孔35中顶出并与穿刺动力齿轮5上的齿相啮合,进而由转动主控轮2带动穿刺动力齿轮5转动,最终驱动针管2301升降。与上述过程相类似的,在驱动芯轴32右移后,取样齿25即由大直径段3203推出对应的齿孔35中与全用动力齿轮18上的齿啮合,从而由转动主控轮2带动取样动力齿轮18转动,最终驱动推拉杆1101右移以产生抽吸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内端分别设有与芯轴32的小直径段3201或大直径段3203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槽39,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内端朝向大直径段3203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小直径段3201和大直径段3203之间的过渡段3202滑动配合的第二弧形槽38。通过第一弧形槽39和第二弧形槽38的设置,在芯轴32的移动过程中使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内端始终与小直径段3201、过渡段3202以及大直径段320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内端处于包覆小直径段3201、过渡段3202以及大直径段3203的效果,增大了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在芯轴32滑动过程中变形甚至断裂。空心轮体36端面内侧的外缘供取样齿34和穿刺齿25滑动配合并提供支撑,空心轮体36端面的中部则向外侧突出并形成用于容纳过渡段3202的容纳腔33,以使芯轴32在被拉动至图4所示状态时,取样齿34内端完全抵触在大直径段3203上,避免其抵触在过渡段3202上产生不稳定的问题。

为进一步增加本系统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两组齿孔35分别开设在于空心轮体36的端面外缘平齐的位置,使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在沿空心轮体36径向滑动过程中分别贴合空心轮体36端面的内侧,通过空心轮体36端面内侧提供支撑导向。为了进一步提高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滑动稳定性,还可在穿刺齿25或取样齿34与对应的空心轮体36端面内侧之间设置卡接式的线轨。

为便于驱动芯轴32沿空心轮体36的轴向方向横移以控制穿刺齿25和取样齿34的伸出状态,本实施例中在芯轴32的两端分别设有可转动的卡接柄29。卡接柄29与小直径段3201的外径相同,其朝向空心轮体36中部的一端与对应侧的小直径段3201转动配合,相背于空心轮体36中部的一端由开设在空心轮体36端部的轴孔27中伸出并固定设有供以使操作的第二手轮28。医师可通过第二手轮28操作芯轴32和两个卡接柄29整体沿空心轮体36的轴向移动,或单独转动对应侧的卡接柄29。结合图3所示,在卡接柄29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定位凸条31,在轴孔27上设有供定位凸条31滑动配合的滑槽40。定位凸条31内端的起始位置设置为:当拉动第二手轮28,使取样齿34和穿刺齿25的内端完全抵触于大直径段3203上,使过渡段3202完全位于容纳腔33中时,定位凸条31的内端恰好脱出空心轮体36的端面。此时通过转动第二手轮28,即如图5所示的使定位凸条31和滑槽40相交错,即可由定位凸条31的内端与空心轮体36端面外侧配合定位卡接由芯轴32和两段卡接柄29组成的整体的位置,维持取样齿34或穿刺齿25外端的伸出状态。

仍如图2所示的,在卡接柄29上位于第二手轮28和空心轮体36端面外侧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4。在图4所示的芯轴32右移使取样齿34外端顶出的状态下,左侧的第一复位弹簧24被拉伸,右侧的第一复位弹簧24被压缩,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4均因形变而积蓄弹性势能。在图5所示状态下转动第二手轮28使定位凸条31重新与滑槽40对应后,由芯轴32和卡接柄29组成的整体即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重新移动至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穿刺齿25或取样齿34随即在第二复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基座22、支撑机构1以及功能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穿刺取样针23的针管2301具有多个腔室2304,各个腔室2304与针头2302之间分别设有可开合的封堵件2305。可在针头2302插入不同组织深度时,通过打开不同的封堵件2305使不同的腔室2304与针头2302相连通,使不同深度的组织液经不同的腔室2304抽出,避免在不同刺入深度的取样过程中,组织液由同一个腔室2304被抽取后产生的污染。且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封堵件2305的动力仍来源于前述驱动机构,从而使本实施例在多层取样过程中不增加额外的功能构件,便于医师操作。具体的:

如图6所示的,在针管2301中同心设有横截面为环形的隔层2307,隔层2307内部以及隔层2307与针管2301之间形成两个相互隔绝的腔室2304,两个腔室2304分别供表层组织液和深层组织液抽取。结合图8所示,针管2301的上端还设有水平分布的延伸段16,延伸段16与前述取样导管14相连,隔层2307及由隔层2307隔绝处的两个腔室2304也同样延伸至延伸段16内,在延伸段16上配合安装有两个取样瓶17,左侧取样瓶17与外层腔室2304相连,右侧取样瓶17与内侧腔室2304相连。

封堵件2305采用硅胶等柔韧性材料制作,大致呈E字形且内部具有空腔。封堵件2305的上端固定在隔层2307下端,且其内部空腔与设置在隔层2307中的气道2303相连。气道2303沿针管2301长度方向分布,图8中所示的气道2303并不延伸至延伸段16,在针管2301顶部即通过接头连接气管15,并由气管15和第一单向阀12与筒体1102相连。在活塞1103左移并于筒体1102中形成正压作用时,筒体1102中的气体即依次通过第一单向阀12和气道2303进入封堵件2305。

封堵件2305成对设置,两个封堵件2305开口相对,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封堵件2305的中下部将隔层2307内部腔室2304与针头2302封堵。在由气道2303向两个封堵件2305中充入空气后,因封堵件2305的顶部受到隔层2307下端的刚性阻挡,故封堵件2305即朝向自身空腔缺失部方向膨胀,即使得封堵件2305的中下部朝向自身背侧方向膨胀如图7所示状态,将内层腔室2304与针头2302连通,同时将外层腔室2304与针头2302隔绝。本实施例中为便于通过封堵件2305实现两个腔室2304的启闭,封堵件2305的横截面为矩形,内层腔室2304的下端形状与两个封堵件2305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外层腔室2304的下端仅在如图6所示的两侧位置预留与封堵件2305形状相同的矩形孔,外层腔室2304的前后部均通过隔板与针头2302完全隔绝即可。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支撑机构1将基座22和功能系统固定在诊疗床上,使患者病变组织创口位于针头2302正下方。

然后通过一个第二手轮28拉动芯轴32移动,使穿刺齿25由空心轮体36中伸出并与穿刺动力齿轮18啮合,通过卡接柄29定位后再通过转动柄3驱动主控轮2转动,由穿刺动力齿轮18的同步转动驱动穿刺取样针23下降并刺入组织中。待插入组织表层后解除对应卡接柄29的定位并拉动另一个第二手轮28使芯轴32反向移动,使取样齿34伸出并与取样动力齿轮5啮合,通过对应卡接柄29转动定位后再通过转动柄3驱动主控轮2转动,驱动推拉杆1101右移以在筒体1102左侧形成负压,通过负压作用将组织液经外层腔室2304抽出,至组织液经延伸段16后随重力落入左侧取样瓶17内。

接着反向转动主控轮2,使筒体1102中的气体压入封堵件2305内,两个封堵件2305反向膨胀解除对于内层腔室2304的封堵并将外层腔室2304封堵。此时重复上述穿刺取样过程,使针头2302刺入深层组织并经内层腔室2304抽取深层组织液,深层组织液在通过延伸段16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右侧取样瓶17内。即在不重复穿刺的情况下完成患者组织表层、深层的取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