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包括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以及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其优点表现在:本系统通过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筛查,跟进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进一步诊疗、健康促进、健康咨询和随访干预与管理,为亚健康人群解决全方位、全流程、全健康的预防和治疗问题,从而实现健康管理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全方位、全周期、全健康闭环管理,充分加强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实质效果,并及时的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预防,医疗与健康管理,提高了亚健康的管理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2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98131.1

  • 发明设计人 杨明珠;柴双;严彩霞;瞿冬;冯皓;

    申请日2021-10-14

  • 分类号G16H40/20(20180101);G16H50/20(20180101);

  • 代理机构31262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周春洪

  • 地址 200080 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6: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G16H40/20 专利申请号:2021111981311 申请公布日:2021122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率和致死率高,耗费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现有的医疗行业缺乏一个全方位、全流程有效的健康医疗管理系统,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侧重于疾病的诊治,对于亚健康人群的随访监测与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且传统的医疗服务系统信息不连续,不全面,无法为后期的精准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亚健康患者在医院专科就诊测量的健康数据储存在医院HIS系统供专科医生使用;在社区中心就诊测量的数据储存在社区诊疗系统供全科医生使用;在家中自我检测的健康数据,自我记录后下次就诊时口头报给医生;而现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在诊疗同一病人的时候,均无法获取该病人既往在院本部专科、社康中心和家中监测的健康数据,导致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均不能整体和连续地评估病情,并可能造成重复检验,增加病人负担;同时对于一些患者由于健康体检筛查出异常指标后续并没有及时随访监控和管理,直至发病住院时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急危重症时再到医院急诊救治,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与疾病愈后。

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现寻求一种有效而系统的健康管理手段,以期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危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并通过创建与应用“从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家庭)”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与方法,针对不同慢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健康需求探索全健康闭环管理方法,实现从疾病预防到诊治再到随访的全方位服务,实现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全方位、全流程、智能信息全健康闭环管理,而关于这种新型的全方位、全周期、智能信息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全健康数字化闭环管理平台,进而来降低慢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此特提供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包括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以及医院终端管理系统;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通过健康体检中心筛查,并对各人群终极健康体检报告提出预判,最终筛选出亚健康人群信息并传送至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用于进行门诊分诊诊疗与管理,并进一步的将亚健康人群信息递送至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用于进行住院进一步的完善诊断与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最终将治疗后的亚健康人群信息递送至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用于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常规监测,并连接与门诊管理系统与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将最终监测数据上传医院终端管理系统,由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数据存储及备份、数据中转交换及数据分析处理。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亚健康人群信息:S1.进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筛查;S2.二次筛选入组;S3:系统平台预问诊+预约挂号;S4.患教平台推送科普患教信息;S5.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专科团队完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S2.疑难病例各科室协调流转,必要时可进入绿色通道;S3.建随访平台,并根据AI随访提醒;S4.门诊(线上和线下)个性化随访管理;S5.推送患教信息;S6.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并推送至社区管理平台。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各科进一步完善诊断;S2.按诊疗常规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手术+非手术);S3.进行随访管理;S4.推送患教信息;S5.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并推送至社区平台。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住院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利用血常规、胸片、CT等检查及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监测;S2.上传监测信息数据,并完善个人健康档案;S3.预判异常+危急值预警,并以短信或AI语音提醒医院急重症绿色通道就诊;S4.推送患教信息;S5.进行随访管理。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档案管理系统,所述的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接收健康体检记录、门诊诊疗记录、住院医疗记录以及社区(家庭)随访记录的健康档案信息,并上传至医院终端管理系统。

在上述所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该系统能够通过浏览器和公众号进入医院终端管理系统进行查看和下载个人健康档案。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以全健康管理为中心,建立了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全方位、全周期、全健康闭环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健康管理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充分加强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实质效果,及时的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预防,医疗与健康管理,提高了亚健康管理效果。

2、本发明可以使用现在的智能手机上的浏览器通过网页进入医院官微健康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现在常用的公众号进行查看,降低了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极大的方便了亚健康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的部分框架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请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附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的部分框架实施图。

本系统以全健康管理为中心,提供一种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家庭)全方位、全流程、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健康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系统,对慢病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促进,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实现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周期、全方位的全健康闭环管理,降低慢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建立和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库,建立全健康数字化闭环管理平台;该系统包括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以及医院终端管理系统;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通过健康体检中心筛查,并对各人群终极健康体检报告提出预判,最终筛选出亚健康人群信息并传送至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优选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亚健康人群信息:S1.进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筛查;S2.二次筛选入组;S3:系统平台预问诊+预约挂号;S4.患教平台推送科普患教信息;S5.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其具体为:先进入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进行筛查,在体检患者终检报告中,进行二次筛查入组,亚健康人群诊断处标注建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亚健康人群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扫描体检单上二维码,医生邀请入组,短消息提醒并推送链接,AI智能语音电话或人工拨打电话入组);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用于预问诊系统链接(对接本院HIS电子病历)、9个重要简洁问题进行预问诊(AI智能预问诊或电话人工预问诊等);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还可以用于预约XX疾病内科普通/专家/特需门诊,外科普通/专家/特需门诊挂号,并附科室简介,专家介绍,开诊时间等;其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内患教平台推送科普患教信息(科普视屏和图片文字材料),推送至患者的手机平台上,供患者学习和了解;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还用于对患者初步健康信息的个人档案建立。

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用于进行门诊分诊诊疗与管理,并进一步的将亚健康人群信息递送至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优选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所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专科团队完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S2.疑难病例各科室协调流转,必要时可进入绿色通道;S3.建随访平台,并根据AI随访提醒;S4.门诊(线上和线下)个性化随访管理;S5.推送患教信息;S6.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并推送至社区管理平台;其具体为:以门诊作为窗口,根据肺结节大小和性质流转相应科室,专家团队完善诊断,按诊疗常规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并执行(电子化结构病例):经门诊管理系统进入门诊相应科室,如肺结节直径<0.8,到呼吸内科门诊就诊,肺结节直径>0.8,就诊于胸外科门诊(包含或不包含);疑难病例转诊进入诊疗通道诊治(电子化结构病例):如疑难病例可流转到(内科、外科、多学科,完成2日内就诊,3日内住院),并进一步完善患者诊断,按照目前”肺结节诊疗常规”制定和执行诊疗方案,各科室建立符合要求的HIS电子病历结构化模板(呼吸内科、胸外科)等,收集结构化医疗健康信息;并进行随访管理,完善患者个人健康档案,由门诊患教平台推送科普教育内容,并推送至社区健康档案。

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用于进行住院进一步的完善诊断与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最终将治疗后的亚健康人群信息递送至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优选所述的住院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所述的门诊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各科进一步完善诊断;S2.按诊疗常规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手术+非手术);S3.进行随访管理;S4.推送患教信息;S5.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并推送至社区平台;其具体为:进入住院管理系统,依据XX疾病诊疗常规分科住院,并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诊疗方案,如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药物)or化疗or放疗or免疫综合治疗等],制定随访管理方案(住院、门诊、社区随访);如外地患者随访于“XX疾病互联网门诊”,上传影像学数据信息,使其能够进入不同随访流程管理,具体可包括良性病变内科随访、恶性病变外科随访(治疗期内联合随访和后期的内科长期随访),访问期间可由AI系统进行随访提醒功能,患教平台及推送科普教育内容,并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将其推送至社区健康档案。

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用于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常规监测,并连接与门诊管理系统与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将最终监测数据上传医院终端管理系统,由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数据存储及备份、数据中转交换及数据分析处理。优选所述的社区(家庭)管理系统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处理住院管理系统递送来的亚健康人群信息:S1.利用血常规、胸片、CT等检查及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监测;S2.上传监测信息数据,并完善个人健康档案;S3.预判异常+危急值预警,并以短信或AI语音提醒医院急重症绿色通道就诊;S4.推送患教信息;S5.进行随访管理;具体为:住院治疗出院后继续在社区进行随访管理,在社区进行后续健康管理与常规监测,如社区进行血常规、胸片、心电图检查及可穿戴设备等常规监测,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通过蓝牙通信协议与所述患者端和/或医生端所配置的智能移动终端连接,进而将最终数据信息传输至医院终端管理系统,除佩戴的穿戴设备外,血常规、胸片、心电图检测到的数据也可通过信息上传到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中,并再次传输至医院终端管理系统,并在社区(家庭)管理系统中进行个人健康档案的完善,同时将测量后的健康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由系统提前设置的危急值和异常值进行对比预警,如有特殊紧急情况将以短信或AI语音提醒,使其快速进入绿色通道立即到医院就诊;若不存在该风险则按时推送科普教育信息,并进行定期随访。

在本实施案例中,还包括档案管理系统,所述的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接收健康体检记录、门诊诊疗记录、住院医疗记录以及社区(家庭)随访记录的健康档案信息,并上传至医院终端管理系统;且所述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将亚健康人群的在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家庭)健康信息及其报告展现在亚健康人群的智能终端上,亚健康人群对自己的健康信息掌控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和了解自己的健康档案,得到动态、连续、全程、全方位、全周期关于亚健康问题及其它健康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医疗健康管理方案;与此同时,可通过可穿戴设备自动上传监测数据,亚健康人群也可以使用现在的智能手机上的浏览器通过网页进入医院官微健康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现在常用的公众号进行查看,降低了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极大的方便了亚健康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使用。

实施例2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系统通过医院体检中心筛查,跟进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进一步诊疗、健康促进、健康咨询和随访干预与管理,为亚健康人群解决全方位、全流程、全健康的预防和治疗问题,进而可以实现亚健康人群的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流程、全方位的全健康闭环管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建立健康体检记录、门诊诊疗记录、住院医疗记录、社区(家庭)随访记录搭建全健康数字化闭环管理平台。所有的记录在该人群的健康档案信息内,均可查询。实现所有人群的医疗治疗与全健康管理过程具体量化,动态、连续、周而复始闭环管理。即本发明中的健康档案更加完善全面,连续、智能系统、有利于后期更精准的分析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态,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全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为亚健康人群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数据,从亚健康人群的角度也可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更科学。亚健康人群的家属通过绑定健康监护人可以随时了解和查看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档案和相关医疗信息。

同时本系统还通过结合线上诊疗与管理(互联网门诊)和线下诊疗与管理(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服务,可以更好为亚健康人群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全健康闭环管理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于此同时,通过市民开放日活动、患者体验空间、官微科普平台系列科普教育视屏等多元、多方位的活动,进行疾病的预防、诊疗、健康促进与管理有效管理,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实施例3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方法,通过以亚健康人群为洞线,从而建立了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门诊-住院-社区(家庭)全方位的健康闭环管理与监控,同时也建立和完善个人完整的健康档案库,最终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全方位、全流程、全健康闭环管理,同时也充分加强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实质效果,及时的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预防,医疗与健康管理,提高了亚健康管理效果。

实施例4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全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一位肺癌患者就诊经过:1.患者A至体检中心,经放射检查发现结节,形态可疑,于平台发送进入我院全程管理系统进行二次筛查,筛查确认后入组(患者通过终检报告的二维码链接扫描、医生邀请、电话或AI智能入组),并进行预问诊和肺结节内科或外科普通或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推送相关的科普知识,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环节一)。2.门诊就诊当天,以肺结节诊疗常规’可疑肺结节”诊疗规范,完善检查(包括胸外增强CT),于第二次就诊时给出诊断——肺结节内科或是外科完善诊断并按诊疗常规规范治疗,,进入相应的管理平台(电子化结构病历),疑难病例转诊胸外科绿色通道(三日内完成入院手术治疗);进行门诊随访,推送相关的科普知识,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推送至社区平台(环节二)。3.门诊流转到住院,各科按诊疗常规进一步完善诊断,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或化疗或放疗或免疫治疗,MDT联合诊疗(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多发,符合复发人群,转诊至肿瘤科治疗,期间由三个科室制定完整方案,进行MDT诊疗),进住院管理平台(电子化结构病历),随访管理(2周胸外科复诊,预约入院同位素治疗,治疗后3个月内,三个科室MDT随访复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推送患者信息,推送至社区平台(环节三)。4.住院出院到社区随访管理,完成血常规、胸片,CT、心电图及可穿戴设备常规监测,上传数据,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异常值和危急值预警,短信或AI语音提醒急重症绿色通道就诊或门诊就诊,推送科普患教信息(环节四)。5.整合以上四个环节,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最终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环节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