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

一种利用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进行大孔道诊断,确定油藏中存在优势大孔道;S2、根据所述步骤S1中的诊断结果,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拟合实际油藏的渗透率分布,最终确定大孔道的渗透率;S3、当大孔道的渗透率与实际油藏渗透率级差符合一定数值范围时,对所述大孔道上的生产井关井或转注,使得所述大孔道形成为次生柔性微水平井,以进行开发利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孔道变“堵”为“疏”的大孔道利用新方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技术最优化,为下一步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上油田储层多为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沉积,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注水开发,疏松砂岩油藏中大孔道发育普遍,井间示踪剂测试结果解释的大孔道渗透率远高于储层平均渗透率及岩心分析渗透率。长期注水发育大孔道导致注入水单向推进,沿物性较好路径上部分生产井见水快,并且大孔道渗透率随生产时间延长呈现逐渐增大趋势。

大多数学者从油藏生产动态分析中揭示了大孔道发育现象,现有的认识也多是从油藏工程角度,分析大孔道发育对井网部署调整、油田采收率的影响,这些研究工作虽对开发中后期、已发育大孔道的油藏后期动态调整以及采取调剖堵水措施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于形成的大孔道,大都采用封堵的方式,无大孔道利用方面的报道。

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孔道利用的难题提出解决的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以突破传统以“堵”为目的的大孔道治理策略,变“堵”为“疏”,充分发挥大孔道的优势,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进行大孔道诊断,确定油藏中存在优势大孔道;

S2、根据所述步骤S1中的诊断结果,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拟合实际油藏的渗透率分布,最终确定大孔道的渗透率;

S3、当大孔道的渗透率与实际油藏渗透率级差符合一定数值范围时,对所述大孔道上的生产井关井或转注,使得所述大孔道形成为次生柔性微水平井,以进行开发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S4、针对实际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不同的含水时机,通过对比不同措施方式的开发效果,确定最终对所述大孔道进行调堵或开发利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中,不同井网条件包括五点井网、七点井网、九点井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大孔道的诊断方法包括示踪剂检测方法、压力脉冲试验法、试井方法、生产动态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中,又包括:

S21、利用插值软件,得出油田的初始渗透率场、压力场分布;

S22、利用流线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流线的生产数据;

S23、将模拟得到的所述生产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调整各流线的渗透率分布,使得步骤S22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在可控的误差范围内;

S24、将所述步骤S23拟合得到的各流线的渗透率分布映射到数值模拟网格中,通过大孔道所在网格,得出大孔道的渗透率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值软件为SUFER。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流线数值模拟软件为ECLIPSE。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2中,各流线的生产数据包括示踪剂浓度、流量、压力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大孔道的渗透率与实际油藏渗透率级差大于等于50时,对所述大孔道上的生产井关井或转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3中,使得所述大孔道形成为次生柔性微水平井时,持续形成垂直于大孔道的流场,实现大孔道在油层中的延伸,使得流体延着大孔道方向流动类似于水平井。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克服了常规只采用堵水方法造成成本高、有效期短的问题;解决了部分老油田大孔道过大,常规调剖堵水工艺无法封堵的问题。

总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孔道变“堵”为“疏”的大孔道利用新方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技术最优化,为下一步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简化的五点井网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五点井网模型大孔道不同处理方式采收率对比;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简化的反九点井网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反九点井网模型大孔道不同处理方式采收率对比;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育有大孔道的五点井网模型投产时流线分布;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育有大孔道的五点井网模型投产2年时流线分布;

图5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育有大孔道的五点井网模型投产4年时流线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油井大孔道进行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进行大孔道诊断,确定油藏中存在优势大孔道;优势大孔道是指储层由于注入水长期冲刷、渗透率的差异加上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孔隙度较大的高渗条带,造成油田开发中注入水优先沿此条带向油井突进,逐渐形成油水井间相互连通的高渗透强水洗通道,孔道半径一般在30μm-5mm之间;

2)根据所述步骤1)中的示踪剂结果,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拟合实际油藏的渗透率分布,最终确定大孔道的渗透率;

3)当大孔道的渗透率与实际油藏渗透率级差大于等于50时,对大孔道上的生产井关井或转注,持续形成垂直于大孔道的流场,实现大孔道在油层中延伸,此时流体延着大孔道方向流动类似水平井,这种大孔道被称为“次生柔性微水平井”,与常规水平井不同的是,这种水平井窄且小,形状可能不规则;

4)针对实际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不同的含水时机,通过对比不同措施方式的开发效果,确定最终大孔道调堵或利用模式。

所述步骤1)中,大孔道诊断方法包括示踪剂检测方法、压力脉冲试验法、试井方法、生产动态法等方法,该实施方式所用的是示踪剂检测方法,所述示踪剂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同位素示踪剂进行井下测量,通过检测结果找到优势通道方向和层位。

所述步骤2)中,主要包括:

①利用插值软件,得出初始渗透率场、压力场分布,所述插值软件一般为SUFER;

②利用流线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流线的生产数据,包括示踪剂浓度、流量、压力等数据,所述流线数值模拟软件一般为ECLIPSE;

③将所述步骤②中得到的生产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调整各流线的渗透率分布,使得步骤②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在可控的误差范围内。

④将所述步骤③拟合得到的各流线的渗透率分布映射到数值模拟网格中,得出最终各网格的渗透率分布。

所述步骤3)中,次生柔性微水平井可能是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引起的,也可能是人工或者天然裂缝,广泛存在于单井附近或者两井之间,影响次生柔性微水平井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孔道的渗透率与油层渗透率级差,同时也受原油粘度、大孔道的位置、长度的影响。

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拟合,计算得到大孔道渗透率,通过下面公式计算渗透率级差,通过数值模拟不同级差敏感性分析得到级差大于50的时候,利用大孔道开发才具有明显效果。

式中,K

所述步骤4)中,不同井网条件可以是五点井网、七点井网、九点井网等常规油藏布井方式。所述不同措施方式主要考虑生产井关井或者转注形成次生柔性微水平井、调剖堵水。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克服了常规只采用堵水方法造成成本高、有效期短的问题;解决了部分老油田大孔道过大,常规调剖堵水工艺无法封堵的问题。

总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孔道变“堵”为“疏”的大孔道利用新方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技术最优化,为下一步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五点井网中次生柔性微水平井的开发方法,简化的五点井网模型如图1所示,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一个存在大孔道的五点井网机理模型,如图1所示;

2)模型纵向均质,储层渗透率为2000mD,大孔道位于生产井P2、注入井I1、生产井P4的连线上,模型中设置大孔道的渗透率为200D;

3)采用ECLIPSE流线模拟模块,设置对生产井P2进行转注、关井,注入井I1进行调剖三种方式,调剖后大孔道的渗透率为储层渗透率(2000mD),模型其他参数参考渤海A油田D区块实际情况;

4)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的大孔道处理方式,分别模拟生产井P2在不同含水时机(98%、95%、85%)条件下的开发效果,模拟结果见图2和表1。

表1五点井网模型大孔道不同处理方式采收率对比

经过对比分析,可发现相较于基础方案,进行调剖、关井、转注都可提高采收率幅度,而通过转注形成拟水平井的处理方式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并且通过优化实施时机,最终确定采用在含水率为85%时,采用转注形成拟水平井的模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九点井网中次生柔性微水平井的开发方法,简化的反九点井网模型,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一个存在大孔道的反九点井网机理模型,如图3所示;

2)模型纵向3层,各层渗透率分别为1000mD、3000mD、5000mD,大孔道位于生产井P2、注入井I1、生产井P8的连线上,模型中设置大孔道的渗透率为500D;

3)采用ECLIPSE流线模拟模块,设置对生产井P1进行转注、关井、堵水三种方式,堵水后大孔道的渗透率为储层平均渗透率(3000mD),模型其他参数参考渤海A油田F区块实际情况;

4)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的大孔道处理方式,分别模拟生产井P2在不同含水时机(98%、90%、80%)条件下的开发效果,模拟结果见图4和表2。

表2反九点井网模型大孔道不同处理方式采收率对比

经过对比分析,可发现相较于基础方案,进行调剖、关井、转注都可提高采收率幅度,而通过转注形成拟水平井的处理方式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并且通过优化实施时机,最终确定采用在含水率为80%时,采用转注形成拟水平井的模式。

图5a、5b、5c的几幅图分别对应发育有大孔道的五点井网在投产初期、投产2年、投产4年的流线分布情况,流线分布的变化体现了通过关井/转注后以前未动用到的区域也在措施之后得以动用,提高了波及体积,进而提高了采收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