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烟叶加料回潮机及其设置方法

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烟叶加料回潮机及其设置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包括筒体和若干连接在筒体内壁上的耙钉单元组,各个耙钉单元组在筒体的内壁上均呈螺旋结构且相互间隔设置;还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上的加料回潮组件、入料室、出料室、上述的滚筒以及用于带动滚筒转动的动力机构;还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滚筒内的耙钉设置为呈螺旋结构分布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耙钉组;S2.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电机频率设置为36HZ。本发明将耙钉单元组的设置方式改进成螺旋结构,使得烟叶在筒内的充盈程度增加,进而增加与雾化料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料液的有效附着率,一定程度上提升料液的有效利用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175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60766.2

  • 申请日2021-06-15

  • 分类号A24B3/04(20060101);A24B3/12(20060101);B65G31/00(20060101);B65G47/7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戴涛

  • 地址 510385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沙环翠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5: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烟叶加料回潮机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在烟叶上施加料液,有助于改善卷烟的吸味,以提高卷烟的质量。现代随着滤嘴卷烟的普及和焦油的降低以及叶组配方上的变革,中式卷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加料是针对烟叶或叶组配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饰,其目的是减轻烟气的刺激性,通过加料,可以达到改善烟草的韧性和燃烧性,同时提高烟草的防腐能力。

例如中国专利CN212994364U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烟叶回潮加料设备,在加料过程中,通过喷嘴喷出的雾化料液充盈在整个滚筒里,当烟叶在滚筒中运动时,只有充分接触料液才能实现烟叶本身吸收料液,通过用相机捕捉图像的方法可以看到,随着烟叶在滚筒内的运动,其在滚筒腔内不能完全充盈整个滚筒,烟叶容易堆积,分散程度低,烟叶与料液接触的表面积小,但是雾化的料液在滚筒腔内的完全充盈状态的,在加料过程中,烟叶由于开始掉落的时间过早,使得烟叶的抛洒角度过大,烟叶在筒内的充盈程度低,所以烟叶停留时间短与料液的接触时间短,由于过早抛洒,烟叶分散程度低,与料液接触面积小,导致料液的有效附着率不高,从而影响料液有效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所述的在加料过程中,烟叶由于开始掉落的时间过早,使得烟叶的抛洒角度过大,烟叶在筒内的充盈程度低,所以烟叶停留时间短与料液的接触时间短,由于过早抛洒,烟叶分散程度低,与料液接触面积小,导致料液的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供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烟叶加料回潮机及其设置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烟叶与料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包括筒体和若干连接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耙钉单元组,各个所述耙钉单元组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均呈螺旋结构且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耙钉单元组中包括若干能够形成螺旋结构的耙钉,各个耙钉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耙钉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且沿所述筒体的径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耙钉单元组的数量为6个。

优选的,所述耙钉的长度与所述筒体的内径之比为1:4~1:12。

还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上的加料回潮组件、入料室、出料室、上述的滚筒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滚筒绕其轴线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入料室连接在所述滚筒的一端,所述出料室连接在所述滚筒的另一端,所述加料回潮组件连接在所述入料室远离所述滚筒的一端,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用于托住并带动所述滚筒转动的托轮,所述电机的机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托轮连接,所述托轮承托在所述滚筒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转动频率范围为32~40HZ。

还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滚筒内的耙钉设置为呈螺旋结构分布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耙钉组;

S2.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电机频率设置为36HZ。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耙钉单元组的设置方式改进成螺旋结构,能够增加烟叶抛洒和停留的时间,使得烟叶在筒内的充盈程度增加,进而增加与雾化料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料液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烟叶抛洒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烟叶抛洒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烟叶加料回潮的滚筒,包括筒体1和若干连接在筒体1内壁上的耙钉单元组2,各个耙钉单元组2在筒体1的内壁上均呈螺旋结构且相互间隔设置。

具体的,每个耙钉单元组2中包括若干能够形成螺旋结构的耙钉3,各个耙钉3之间间隔设置。每个耙钉3连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且沿筒体1的径向设置。筒体1为圆柱形结构。耙钉单元组2的数量一般为6个,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设计成其他数量;耙钉3的长度与筒体1的内径之比为1:8,也可以是其他比例,一般在1:4~1:12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相当于在筒体1的内壁形成6道相互间隔的螺旋线,每条螺旋线就是一个耙钉单元组2,由于耙钉单元组2的的螺旋结构作用,在实际使用时,能够增加烟叶抛洒和停留的时间,增加与雾化料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料液的有效附着率。

实际操作时,对滚筒中的耙钉3设置方式进行改进,将原来的“品”字形耙钉3改为螺旋形耙钉单元组2,把耙钉3的“品”字形结构改造成螺旋形结构,在实际操作时,只需要在原来的“品”字形结构上添加耙钉3,安装起来非常方便。由于把耙钉3改造成螺旋形都,耙钉3把烟叶往出料口送的同时,烟叶开始从筒壁掉落的时间延长,如图2和图3所示,改造前烟叶在两点钟方向开始下落,改造后烟叶从一点钟方向开始下落,改造后的烟叶到筒壁时所需的时间比改造前长,即可以在筒腔内漂浮更长的时间,能够与雾化的料液接触的时间更长。耙钉单元组2设计成螺旋结构后,在控制最优参数的情况下,对10个批次的经典HDT叶丝进行料液有效附着率测试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进行耙钉3改造后,料液的有效附着率为85.94%,提高了8.6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如图4所示,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上的加料回潮组件、入料室11、出料室17、实施例1中的滚筒15以及用于带动滚筒15绕其轴线转动的动力机构,入料室11连接在滚筒15的一端,出料室 17连接在滚筒15的另一端,加料回潮组件连接在入料室11远离滚筒15的一端,动力机构安装在机架上。

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图中被加热罩14遮住,未显示出)和用于托住并带动滚筒15转动的托轮(图中被加热罩14遮住,未显示出),电机的机座安装在机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托轮连接,托轮承托在滚筒15的底部;电机的转动频率大小为36HZ。

本实施例中的烟叶加料回潮机与一般的回潮机类似,例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SJ1525型加料机或者其他同等效果的加料回潮机;其中的加料回潮组件主要包括汽路系统12、热风循环管道16、排潮罩18、排潮风机19等等;加料回潮组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热风循环以及蒸汽回潮,热风循环主要通过汽路系统中的风机将加热的气体输送到滚筒15外壁对滚筒15进行加热,蒸汽回潮主要是汽路系统产生的蒸汽对料液进行雾化并输送到滚筒15中;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而不同之处仅在于滚筒15的内部结构和电机的频率设置;在前期实验中发现,影响烟叶在滚筒15内停留时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滚筒15电机频率设置过低

滚筒15具有一定的倾角,烟叶会沿着滚筒15轴向向前运动,滚筒15电机频率越大,则转速越大,单位时间内烟叶被耙钉抄起的次数越多,烟叶运动频率增加,停留时间也随之增加。

2.滚筒15内耙钉设计不合理

烟叶在滚筒15内的滞留时间T与转速,烟叶抛射终止角度

其中第2个问题通过实施例1中耙钉的设置方式已经解决。

而第1个问题,在滚筒15内耙钉等设备硬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滚筒 15电机频率过小时,烟叶抛撒高度和分散程度低,烟叶与料液的有效接触降低;当滚筒15电机频率过大时,物料在滚筒15内滞留时间少,与料液的接触时间短,因此料液的有效附着率低。经过最终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发现最佳的电机频率为36Hz。一般在32HZ~40HZ的范围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叶加料回潮机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滚筒内的耙钉设置为呈螺旋结构分布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耙钉组;

S2.将烟叶加料回潮机的电机频率设置为36HZ。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