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

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支撑基座、机动车托持机构和油液防漏抽吸机构,升降支撑基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油液防漏抽吸机构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泵吸驱动机构,伸展臂的一端嵌入安装于托持架的内部,且托持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托块;油液防漏抽吸机构包括抽吸泵壳和泵吸管;泵吸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压盘和滚轮压块。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新型油液抽吸结构,通过低速蠕动的方式在泵吸管内部产生负压抽吸效果,解决传统叶轮泵高速爆冲的现象,防止油液飞溅弄脏工作环境,且蠕动式抽吸可对各种类型油液进行抽吸,抽吸力强可有效进行皂化等粘稠液体的抽吸,提高设备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206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凯金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79731.0

  • 发明设计人 陈龙友;

    申请日2021-07-09

  • 分类号B62D6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777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慧敏

  • 地址 221700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A栋F420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5: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废汽车拆解技术领域,具体为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报废汽车主要由钢铁材料制成,同时发动机内存大量的油液,一旦泄漏将造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报废汽车拆解过程中,其第一道工序需要对汽车内部的各种残留液体排出,其中包括:转向液、玻璃水、刹车油、冷却液、机油(含发动机油、变速箱油、差速器油)。由于不同的液体储存的位置不同,而且排出的方式也不同,就需要设计相应的预处理平台,同时满足不同类液体的排出。

现有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台仍采用传统叶轮泵抽吸回收各种油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报废机动车的长期废置,导致内部残余油液部分皂化,从而使其粘稠度大大提高,叶轮泵主要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而产生负压抽吸效果,无法处理粘性较大流动性慢的液体,且在叶轮泵抽吸一些如玻璃水、刹车油等流动性大的液体时,其抽吸过程中无防护机构易因叶轮泵的高速旋转产生爆冲,油液飞溅弄脏工作工位,且在抽吸完成后,进液管内部残余油液通过重力或虹吸的方式回流,导致清理不彻底出现泄漏。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油液泄漏以及抽吸不彻底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支撑基座、机动车托持机构和油液防漏抽吸机构,所述升降支撑基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所述机动车托持机构通过与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的顶端活动连接安装于升降支撑基座的正上方,所述油液防漏抽吸机构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泵吸驱动机构;所述机动车托持机构包括托持架和位于托持架四角的伸展臂,所述伸展臂的一端嵌入安装于托持架的内部,且托持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托块,所述托持架的表面设有分别与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相铰接的偏转耳板和偏转铰耳,所述托持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锚链固定座;所述油液防漏抽吸机构包括抽吸泵壳和泵吸管,所述抽吸泵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泵吸管两端相连通的进液端头和出液端头,所述泵吸管包括泵吸歧管和分别位于泵吸歧管两端的出液总管和进液总管,所述出液总管和进液总管的端部分别与出液端头和进液端头的端口相连通;

所述泵吸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压盘和滚轮压块,所述旋转压盘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弧形槽,且所述滚轮压块转动安装于所述弧形槽的内部,所述滚轮压块的外侧与泵吸管的表面相互抵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油液防漏抽吸机构的底面和回收油液箱的一侧设有磁块并通过磁吸连接与升降支撑基座表面贴合连接,所述出液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回收油液箱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进液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吸管,形成各中油液的抽吸系统,进行自动抽吸和分流储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为液压缸结构,且倾角调节缸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泵,所述倾角调节缸呈倾斜方向布置,所述托持架呈工字形结构,且伸展臂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托持架的四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拆解机动车进行托持定位,并通过主液压升降缸和倾角调节缸的铰接便于调节角度,使内部液体聚集便于排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吸管为硅胶或橡胶材质构件,所述泵吸管通过胶粘黏贴于抽吸泵壳的内壁,且泵吸管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抽吸泵壳的圆周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泵吸管的挤压形变推出液流并通过泵吸管的弹性复原在内部产生负压进行液体的抽吸运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轮压块的数量为九个且均分为三组并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旋转压盘的表面,每组所述滚轮压块的相邻夹角为1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滚轮压块始终与泵吸管的表面接触抵接,在使用或停工状态下保持泵吸管的封闭。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轮压块的外周与抽吸泵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小于或等于两倍的泵吸歧管的管壁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轮压块的抵接实现泵吸歧管的完全封闭,避免液体回流运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轮压块包括静压块和偏转压套,所述偏转压套转动套接于静压块的外侧,所述偏转压套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棘齿槽,所述静压块的表面活动安装有与棘齿槽相适配的防护棘块,所述静压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防护棘块一侧相抵接的外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棘齿槽和防护棘块组成棘轮结构,防止泵吸管内部液体回流推动偏转压套反向转动,且在滚轮压块绕旋转压盘的做圆周运动时,偏转压套转动运动减小与泵吸管表面摩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静压块的两侧与抽吸泵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偏转压套的外侧为圆滑光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偏转压套抵压泵吸歧管表面且通过圆滑光面避免对泵吸歧管造成磨损破坏。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新型油液抽吸结构,利用油液防漏抽吸机构作为废油液抽吸防护结构,通过低速蠕动的方式在泵吸管内部产生负压抽吸效果,解决传统叶轮泵高速爆冲的现象,防止油液飞溅弄脏工作环境,且蠕动式抽吸可对各种类型油液进行抽吸,抽吸力强可有效进行皂化等粘稠液体的抽吸,提高设备实用性。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可调角度式工字机动车托持机构结构,能够对报废汽车进行有效的支撑,而且在其支撑过程中,可实现角度调节,使油液偏置于一侧便于进行彻底排空,且本拆解台还可配套增加多个油液防漏抽吸机构进行燃油、冷媒、油液回收,组成完整的预处理作业装置。

3.本发明中,通过在旋转压盘表面设置具有棘轮防倒转的滚轮压块结构,并通过滚轮压块与泵吸管的抵接对泵吸管进行封闭密封,实现防倒吸功能,避免抽吸液管内部残余油液回流,进一步保证油液彻底排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动车托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油液防漏抽吸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油液防漏抽吸机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泵吸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泵吸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滚轮压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升降支撑基座;110、主液压升降缸;120、倾角调节缸;130、回收油液箱;

200、机动车托持机构;210、托持架;220、伸展臂;230、托块;211、偏转耳板;212、偏转铰耳;213、锚链固定座;

300、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10、抽吸泵壳;320、进液端头;330、泵吸管;340、出液端头;331、泵吸歧管;332、出液总管;333、进液总管;

400、泵吸驱动机构;410、旋转压盘;420、滚轮压块;421、静压块;422、偏转压套;423、棘齿槽;424、防护棘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

结合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台及其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支撑基座100、机动车托持机构200和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00,升降支撑基座10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主液压升降缸110和倾角调节缸120,机动车托持机构200通过与主液压升降缸110和倾角调节缸120的顶端活动连接安装于升降支撑基座100的正上方,便于机动车托持机构200的高度升降,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0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泵吸驱动机构400;机动车托持机构200包括托持架210和位于托持架210四角的伸展臂220,对机动车的各支撑点进行稳定支撑,伸展臂220的一端嵌入安装于托持架210的内部,且托持架21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托块230,托持架210的表面设有分别与主液压升降缸110和倾角调节缸120相铰接的偏转耳板211和偏转铰耳212,托持架210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锚链固定座213;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00包括抽吸泵壳310和泵吸管330,抽吸泵壳3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泵吸管330两端相连通的进液端头320和出液端头340,泵吸管330包括泵吸歧管331和分别位于泵吸歧管331两端的出液总管332和进液总管333,出液总管332和进液总管333的端部分别与出液端头340和进液端头320的端口相连通;

泵吸驱动机构400包括旋转压盘410和滚轮压块420,旋转压盘41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弧形槽,且滚轮压块420转动安装于弧形槽的内部,滚轮压块420的外侧与泵吸管330的表面相互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00的底面和回收油液箱130的一侧设有磁块并通过磁吸连接与升降支撑基座100表面贴合连接,便于各个抽吸系统的安装,磁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出液端头34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回收油液箱130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进液端头3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吸管,通过各个抽吸管伸入机车的油液箱内部进行抽吸,形成各中油液的抽吸系统,进行自动抽吸和分流储存。

在该实施例中,主液压升降缸110和倾角调节缸120为液压缸结构,用于电动升降和调节机动车托持机构200与机车的高度和倾角,且倾角调节缸12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泵,倾角调节缸120呈倾斜方向布置,托持架210呈工字形结构,且伸展臂220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托持架210的四角。

具体的,对待拆解机动车进行托持定位,并通过主液压升降缸110和倾角调节缸120的铰接便于调节角度,使内部液体聚集便于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泵吸管330为硅胶或橡胶材质构件,使用材料本身的弹性,进行形变压缩和复原,产生负压,泵吸管330通过胶粘黏贴于抽吸泵壳310的内壁,且泵吸管330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抽吸泵壳310的圆周长度。

具体的,利用泵吸管330的挤压形变推出液流并通过泵吸管330的弹性复原在内部产生负压进行液体的抽吸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压块420的数量为九个且均分为三组并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旋转压盘410的表面,每组滚轮压块420的相邻夹角为120°,保持滚轮压块420始终与泵吸管330的表面接触抵接,在使用或停工状态下保持泵吸管330的封闭,且通过各个滚轮压块420的连续抵压滑动实现液流的持续抽吸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压块420的外周与抽吸泵壳31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距,且间距小于或等于两倍的泵吸歧管331的管壁厚度,滚轮压块420抵压泵吸歧管331表面后泵吸歧管331的两侧管壁相互抵接进行管体的封闭。

具体的,通过滚轮压块420的抵接实现泵吸歧管331的完全封闭,避免液体回流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压块420包括静压块421和偏转压套422,偏转压套422转动套接于静压块421的外侧,偏转压套422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棘齿槽423,静压块421的表面活动安装有与棘齿槽423相适配的防护棘块424,静压块42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防护棘块424一侧相抵接的外扩弹簧,在偏转压套422反向转动时,外扩弹簧推动防护棘块424嵌入棘齿槽423内部,阻止偏转压套422反向转动。

具体的,利用棘齿槽423和防护棘块424组成棘轮结构,防止泵吸管330内部液体回流推动偏转压套422反向转动,且在滚轮压块420绕旋转压盘410的做圆周运动时,偏转压套422转动运动减小与泵吸管330表面摩擦。

在该实施例中,静压块421的两侧与抽吸泵壳310的表面固定连接,偏转压套422的外侧为圆滑光面结构,利用偏转压套422抵压泵吸歧管331表面且通过圆滑光面避免对泵吸歧管331造成磨损破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使用该拆解台时,将报废待拆解激动车通过吊装或叉车运装的方式放置于机动车托持机构200表面,放置过程中,保持托持架210表面水平,并可通过抽拉伸展臂220使得各个托块230位于汽车支撑点下方,之后通过保险带或钢索固定于锚链固定座213表面,对机动车进行固定;

利用油液防漏抽吸机构300底面的磁吸作用将各种油液抽吸管路以及回收油液箱130固定于升降支撑基座100表面,油液包括但不仅限于转向液、玻璃水、刹车油、冷却液、机油含发动机油、变速箱油、差速器油,在进液端头320的一端连接抽吸管路,并插入对应的机动车油液机箱内部,开启抽吸,通过泵吸驱动机构400的主动旋转运动,滚轮压块420在泵吸管330的表面滑动抵接,并在滚轮压块420行进后的泵吸管330弹性复原内部形成负压进行油液抽吸,并通过滚轮压块420的二次抵接滑动推动泵吸管330内部油液通过出液端头340进入回收油液箱130进行回收,泵吸驱动机构400重复旋转,直至出液端头340端口无油液输出,即可通过倾角调节缸120调节机动车倾角,并调整抽吸管位置,对机动车内部油液彻底排空。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