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

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利用组合式钢制模具重复使用,工厂化钢筋和盖板预制,现场节段浇筑混凝土制备管廊、沟渠、储水池以及污水处理池,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现场施工人员,降低工程造价,成型的产品不渗漏,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230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康兴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60638.3

  • 发明设计人 陈志宇;陈建军;

    申请日2021-04-27

  • 分类号E02D29/045(20060101);E03F5/10(20060101);E03F3/04(20060101);E03F3/06(20060101);E02D3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蕊

  •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47号6层1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4:2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廊渠包括管廊和沟渠。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沟渠,是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蓄水池,由多个混凝土池依次排列组成,用于蓄水。污水处理池,属于蓄水池,由多个混凝土池依次排列组成,污水在相邻混凝土池之间流动,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此类混凝土容器在施工时,通常采用预制拼接法以及现场浇筑法进行施工,采用预制拼接法时,相邻节段之间的密封性不能保证,采用现场浇筑法时,模具的需求量大,成本较高,同时不便于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混凝土容器不便于施工以及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现场节段浇注式混凝土廊渠、储水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作底板;

S2:施作容器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底板上安装左、右侧模以及前、后端模,形成外模;

(2)在外模的内部设置预制钢筋网;

(3)在外模的内部悬吊设置内芯模,使预制钢筋网位于外模和内芯模之间;

(4)向外模和内芯模之间的区域浇筑混凝土,养护后脱模,形成容器单元;

S3:在底板靠近上一个容器单元的端部位置安装左、右侧模以及后端模,完成下一个容器单元的施作,重复容器单元的施作直到完成所有容器单元的施作;

S4:在每一个容器单元的顶部放置预制盖板。

本发明在通过节段浇筑式浇筑形成多个容器单元,多个容器单元组合形成完整的容器,如管廊或污水处理池,在第二节段及后续节段施工时,不需要设置前端模,使得相邻容器单元之间在浇筑时即能密封配合,密封性能好,同时,在上一个容器单元的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除模具,并在下一节段进行模具的组装,模具的需求量少,施工速度块,同时模具的体积较小,大大降低模具的成本,并且拆装简便。同时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现场施工人员,降低工程造价,成型的产品不渗漏,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此外,将底板作为容器的底模,减少模具的使用,减少施工步骤同时节约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3)中,内芯模的两端分别与外模的前、后端模接触,内芯模的两侧分别与外模的左、右侧模之间具有间隙,步骤S3中,内芯模与外模的后端模接触。

本发明在第一节段施工时,与外模的前、后端模接触,在后续节段施工时,内芯模与外模的后端模接触,使得每一节段浇筑后均呈U型并相连,从而形成连续的U型,放置盖板后,即能形成管廊。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和步骤S3中,预制钢筋网靠近外模的左、右侧模以及底板。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3)中,内芯模的两端和两侧分别与外模的前、后端模以及左、右侧模之间具有间隙,步骤S3中,内芯模与外模的后端模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在第一节段施工时,与外模的前、后端模之间具有间隙,在后续节段施工时,内芯模与外模的后端模之间也具有间隙,使得每一节段浇筑后均呈混凝土池并以此连接,从而形成连续的混凝土池,同时相邻混凝土之间共用池壁,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在放置盖板后,即能形成多池的污水处理池。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和步骤S3中,预制钢筋网靠近外模的左、右侧模,前、后端模以及底板。

进一步地,在安装左、右侧模以及前、后端模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

本发明的左、右侧模以及前、后端模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便于各模板的拆卸即后续的组装,提高脱模和组装的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悬吊内芯模时,在左、右侧模之间放置悬吊杆,将内芯模悬吊在悬吊杆上。

本发明采用悬吊的方式对内芯模进行设置,内芯模的安装方式简单、快捷,确保内芯模的底部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还能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进一步地,上述内芯模的底侧中部设有排气孔和注浆孔。

本发明的排气孔用于排除外模和内芯模之间的空气,便于注浆,同时还便于观察浆液是否注满,在发现未注满时,从注浆孔进行补充注浆确保容器的底部能够注满浆液。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钢筋网的底部设有用于垫高预制钢筋网的垫铁。

本发明采用垫铁将预制钢筋网垫高,确保预制钢筋网处于浆液中,避免预制钢筋网出现露筋的情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截断浇筑式制作混凝土容器,具有密封性能好、模具的需求量少、施工速度块的特点,同时模具的体积较小,大大降低模具的成本,并且拆装简便,同时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现场施工人员,降低工程造价,成型的产品不渗漏,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2)本发明不但能制作用于市政的混凝土管廊,还能制作用于污水处理的多池体污水处理池、用于排水的沟渠以及用于储水的出水池。

(3)本发明的内芯模采用悬吊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确保混凝土浆液浇筑时的连续性,混凝土容器成型后整体质量和密封性能较好,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中:10-底板;20-左侧模;30-右侧模;40-前端模;50-后端模;60-内芯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现场节段浇筑式混凝土管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沟槽,并在沟槽的底部现场施作混凝土底板10;

S2:施作第一节段的管廊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底板10上通过螺栓安装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以及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平行设置,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分别位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两端,并且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的板面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面接触,形成外模;

S22:在外模的内部靠近底板10、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位置设置预制钢筋网,预制钢筋网通过垫铁垫高,使得预制钢筋网与底板10、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之间分别具有间隙;

S23:在外模的顶部放置悬吊杆,将内芯模60悬吊在外模的内部,使内芯模60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之间具有间隙,内芯模60与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之间相互接触,同时,使预制钢筋网与内芯模60之间也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内芯模60的底部设有排气孔和注浆孔;

S24:从外模的顶部向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浇筑混凝土,观察排气孔中是否有浆液流出;若有浆液流出,堵住排气孔和注浆孔,直到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浇筑满混凝土,若没有浆液流出,从注浆孔注入混凝土浆液,直到排气孔中有浆液流出,最后注满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混凝土初凝养护后,拆除内模和外模,形成第一节段的管廊单元;

S3:施作第二节段的管廊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底板10靠近上一个管廊单元的端部位置通过螺栓安装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以及后端模50,由于没有安装前端模,使得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能与上一管廊单元的端部相接,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平行设置,后端模50分别位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部,并且后端模50的板面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面接触,形成外模;

S32:同步骤S22;

S33:在外模的顶部放置悬吊杆,将内芯模60悬吊在外模的内部,使内芯模60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之间具有间隙,内芯模60与上一管廊单元的端部相接并且内芯模60和后端模50之间相互接触,同时,使预制钢筋网与内芯模60之间也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内芯模60的底部设有排气孔和注浆孔;

S34:同步骤S24,形成第二节段的管廊单元;

S4:重复步骤S3,完成其余节段的管廊单元的施工;

S5:在每一个管廊单元的顶部放置预制盖板,完成整个管廊的施工。

实施例2

一种现场节段浇筑式混凝土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施工位置施作混凝土底板10;

S2:施作第一节段的污水处理池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底板10上通过螺栓安装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以及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平行设置,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分别位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两端,并且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的板面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面接触,形成外模;

S22:在外模的内部靠近底板10、左侧模20、右侧模30、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的位置设置预制钢筋网,预制钢筋网通过垫铁垫高,使得预制钢筋网与底板10、左侧模20、右侧模30、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之间分别具有间隙;

S23:在外模的顶部放置悬吊杆,将内芯模60悬吊在外模的内部,使内芯模60与左侧模20、右侧模30、前端模40和后端模50之间具有间隙,同时,使预制钢筋网与内芯模60之间也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内芯模60的底部设有排气孔和注浆孔;

S24:从外模的顶部向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浇筑混凝土,观察排气孔中是否有浆液流出;若有浆液流出,堵住排气孔和注浆孔,直到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浇筑满混凝土,若没有浆液流出,从注浆孔注入混凝土浆液,直到排气孔中有浆液流出,最后注满外模和内芯模60之间的区域;混凝土初凝养护后,拆除内模和外模,形成第一节段的污水处理池单元;

S3:施作第二节段的污水处理池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底板10靠近上一个污水处理池单元的端部位置通过螺栓安装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以及后端模50,由于没有安装前端模40,使得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能与上一管廊单元的端部相接,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平行设置,后端模50分别位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部,并且后端模50的板面与左侧模20和右侧模30的端面接触,形成外模;

S32:同步骤S22;

S33:在外模的顶部放置悬吊杆,将内芯模60悬吊在外模的内部,使内芯模60与左侧模20、右侧模30和后端模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内芯模60与上一管廊单元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同时,使预制钢筋网与内芯模60之间也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内芯模60的底部设有排气孔和注浆孔;

S34:同步骤S24,形成第二节段的污水处理池单元;

S4:重复步骤S3,完成其余节段的污水处理池单元的施工;

S5:在每一个污水处理池单元的顶部放置预制盖板,完成整个污水处理池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