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

一种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微小血管缝合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该发明含有壳体、开关、驱动装置、往复顶针、缝合装置,其中缝合装置含有钉盒、定位板、带线绊缝合线和顶推弹簧,其中钉盒内顺序排列有多排带线绊缝合线,带线绊缝合线一侧通过顶推弹簧连接钉盒内表面的一侧边,其另一侧连接钉盒出钉口处的定位板,可吸收绊钉的一端为针尖,该端部设有倒刺,另一端设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之间设有尾线,尾线分为两段,一段带有反向线扣,一段末端为环扣,反向线扣和环扣彼此扣接在一起;弓形钉两钉角的末端内分别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上设有尾线引出槽。该技术带绊缝合线组套采用缝合锚原理快速进钉,缩短手术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038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世保;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32915.4

  • 发明设计人 徐世保;

    申请日2021-06-07

  • 分类号A61B1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73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雯雯

  • 地址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创伤显微骨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2: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其临床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

背景技术

对于大血管的吻合,如股动、静脉的修复,因管腔粗大,管腔的前后壁可清晰的分开,肉眼或辅助放大镜下即可很好的缝合。但对于中小血管的修复,特别是动脉伴行的静脉,因管壁薄,前后壁很容易贴合在一起,引起缝合困难,而且非充盈下缝合的针距很难控制,术后漏血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情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磁管法、吻合夹法、针环法及人工血管吻合法。磁管法可以快速使血管吸在一起,减少了缝合过程,但存在磁力弱、体积大、需永久植入体内等弊端;吻合夹法可以使血管内膜对合更平整,但存在夹持力不易控制,造成血管漏血、狭窄风险,而且不可吸收材质的吻合夹将来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发育;针环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血管吻合器方法,常用品牌为coupler吻合器,吻合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体积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不易翻转,不可吸收等不足。所以目前人工缝合仍为占主流。但常规的人工血管吻合,特别是微小血管吻合时,未充盈状态的血管较细,管腔不容易看到,而且容易缝合血管后壁,费时、费力,针距、边距易控制。因此需要一种容易操作、手术成功率高的的血管缝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微小血管缝合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含有壳体、开关、驱动装置、往复顶针、缝合装置,其中壳体内上半部设有开关,壳体内中部设有驱动装置,壳体下表面处设有彼此对应接触的往复顶针和带绊缝合线装置,其中缝合装置含有钉盒、定位板、带线绊缝合线和顶推弹簧,其中钉盒内顺序排列有多排带线绊缝合线,带线绊缝合线一侧通过顶推弹簧连接钉盒内表面的一侧边,其另一侧连接钉盒出钉口处的定位板,其中带绊缝合线含有弓形钉、可吸收绊钉和伸缩线,其中可吸收绊钉的一端为针尖,该端部设有倒刺,另一端设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之间设有尾线,尾线分为两段,一段带有反向线扣,一段末端为环扣,反向线扣和环扣彼此扣接在一起;弓形钉两钉角的末端内分别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之间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尾线引出槽。

优选地,所述伸缩线均为尼龙缝合线。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绊钉的尾部连接尾线后套接在固定槽内,尾线从尾线引出槽内伸出。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含有微型电动机、驱动轮、皮带和凸轮,其中微型电动机通过其输出端上的驱动轮和皮带连接凸轮驱动轮,凸轮驱动轮和凸轮共轴转动,转动轴套接在壳体内部的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往复顶针含有顶杆、顶推刀片和复位弹簧,其中顶杆的一端套接在壳体内部并设有凸缘,复位弹簧套接在顶杆上,并位于凸缘和壳体之间,顶杆的另一端伸出壳体连接顶推刀片,顶推刀片为匹配单个弓形钉的矩形体。

优选地,所述缝合装置通过滑动卡槽连接壳体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具有以下优点:主要应用于临床外科医疗中,如四肢中小血管断裂修复,颅脑血管搭桥,心血管外科血管搭桥,妇科输卵管再通,男科输精管再通中均可能用到。可以减少血管缝合难度,提高血管修复速度。

明显提高血管修复的速度和标准度,手工血管修复因术者临床经验差异,缝合的边距、力度差异明显,造成临床效果不同,采用订血管机可以明显提升血管修复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初学者的门槛。

带绊缝合线组套采用缝合锚的原理快速进钉,减少常规手工缝合时缝合血管后壁的风险,但必须结合血管支架联合应用。采用卡扣束带的原理可以快速的缝合,缩短手术时间。

带绊缝合线组套中弓形钉的设计,增加了操作的精准度。微血管修时针、线均非常细小,直接操作很困难,采用本弓形钉的设计可以增加操作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带绊缝合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带绊缝合线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弓形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钉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中标号1是开关,2是壳体,3是微型电动机,4是驱动轮,5是皮带,6是凸轮驱动轮,7是凸轮,8是复位弹簧,9是顶推刀片,10是可吸收绊钉,11是伸缩线,12是反向线扣,13是倒刺,14是环扣,15是弓形钉,16是固定槽,17是尾线引出槽,18是顶推弹簧,19是定位板,20是钉盒,21是滑动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带绊缝合线的钉血管机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含有壳体2、开关1、驱动装置、往复顶针、缝合装置,其中壳体2内上半部设有开关1,壳体2内中部设有驱动装置,壳体2下表面处设有彼此对应接触的往复顶针和带绊缝合线装置,其中缝合装置含有钉盒20、定位板19、带线绊缝合线和顶推弹簧18,其中钉盒20内顺序排列有多排带线绊缝合线,带线绊缝合线一侧通过顶推弹簧18连接钉盒20内表面的一侧边,其另一侧连接钉盒20出钉口处的定位板19,其中带绊缝合线含有弓形钉15、可吸收绊钉10和伸缩线11,其中可吸收绊钉10的一端为针尖,该端部设有倒刺13,另一端设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之间设有尾线,尾线分为两段,一段带有反向线扣12,一段末端为环扣14,反向线扣12和环扣14彼此扣接在一起;弓形钉15两钉角的末端内分别设有固定槽16,固定槽16之间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尾线引出槽17。

所述伸缩线11均为尼龙缝合线。

所述可吸收绊钉10的尾部连接尾线后套接在固定槽16内,尾线从尾线引出槽17内伸出。

所述驱动装置含有微型电动机3、驱动轮4、皮带5和凸轮7,其中微型电动机3通过其输出端上的驱动轮4和皮带5连接凸轮驱动轮6,凸轮驱动轮6和凸轮7共轴转动,转动轴套接在壳体2内部的支架上。微型电动机3通过外接电源或微型蓄电池驱动,通过开关1实现工作状态的控制。

所述往复顶针含有顶杆、顶推刀片9和复位弹簧8,其中顶杆的一端套接在壳体2内部并设有凸缘,复位弹簧8套接在顶杆上,并位于凸缘和壳体2之间,顶杆的另一端伸出壳体2连接顶推刀片9,顶推刀片9为匹配单个弓形钉15的矩形体。

采用凸轮7的摆动原理,推动凸轮7降低时引发顶杆下移,推动顶推刀片9下移,顶推刀片9推动弓形钉15下移,穿透血管壁,将带绊缝合线绊留于血管腔内。凸轮7继续旋转,跨过最低点后,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迅速复位,钉盒20内的弓形钉15在顶推弹簧18作用下前移补位,医护助手用镊子取出弓形钉15,用持针器夹持顺向牵拉尾线左半部的反向线扣12,用镊子按压环扣14,此时的锁紧原理类似于塑料扎带的运动原理,通过单向羁绊式收紧来避免缠绕打结的麻烦,将血管两断端靠近,剪断反向线扣12的尾端,完成一次缝合操作。可吸收绊钉10呈“锚状”,末端呈针尖状,有多个倒刺13,弓形钉15的两钉角末端为两个固定槽16,刚好能插入可吸收绊钉10。

所述缝合装置通过滑动卡槽21连接壳体2的下表面。

钉盒20为一长条形小盒子,下方有钉盒20出钉口,多个带绊缝合线并联于钉槽内,绊钉间靠柔性连接,后方有顶推弹簧18同步推进,推进至出钉口时顶推刀片9下放,下压带绊缝合线下移穿过出钉口,穿透血管壁后,助手取出弓形钉15,带绊缝合线中的可吸收绊钉10和伸缩线11留于血管腔内,弹簧推进绊钉前移,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所述固定槽16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