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组合物中包括:20‑30重量份的丙酸氟替卡松,5‑9重量份的聚山梨酯20,0.5‑1.5重量份的月桂山梨坦,以及注射用水。本发明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组合物,可以缩短灭菌的时长,降低杂质的增长幅度,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88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8317.0

  • 发明设计人 张熹;赵紫见;朱静文;

    申请日2021-06-25

  • 分类号A61K9/12(20060101);A61K47/26(20060101);A61K47/22(20060101);A61K47/02(20060101);A61K47/12(20060101);A61K47/10(20060101);A61K31/56(20060101);A61P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30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为;涂荣昌

  •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长江南路1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1:1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入给药通过口腔吸入方式将药物递送至肺部,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重要给药方式;相较于全身性给药方式(如口服、注射等)相比,吸入给药可将药物直接递送至作用部位,可以提高呼吸道或肺部的给药浓度;具有起效迅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口服给药),降低副作用(注射给药),减少药物的给药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优点。

吸入液体制剂通过雾化器配合雾化杯给药,患者顺应性较好、毒副作用小、适用于长期治疗、尤其对于儿童或老人给药较为友好。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推荐其为哮喘、祛痰、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疗法。

肺脏是人体非常脆弱的器官,作为将药物直接递送至肺部的吸入液体制剂必须符合无菌要求。

丙酸氟替卡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特别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障碍、特不饿时哮喘。使用人肺细胞溶胶制备物的体外试验已经确定丙酸氟替卡松为人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超过地塞米松18倍的亲和力及几乎两倍于倍氯米松-17-单丙酸酯(BMP)(布地奈德的活性代谢物)的亲和力。

丙酸氟替卡松不溶于水,对于混悬液形式的液体制剂,除菌过滤的方式是不适用的。现有制备无菌制剂的工艺有两种:1)最终灭菌和2)无菌原料药+无菌辅料配制。

其中,第一种工艺(最终灭菌;专利号:CN201510089916.3)需要将药液灌封至玻璃安瓿瓶中(低密度聚乙烯安瓿瓶无法承受湿热灭菌)后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此方式与吸入液体制剂生产的一般生产方式相差较大(一般生产方式为:无菌产品使用吹灌封一体机灌装至低密度聚乙烯安瓿瓶中);实施例2先制备灭菌后的混悬液,然后吹灌封制备成品,工业生产时混悬液体积较大,灭菌所需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产品杂质的增长,导致产品安全性的隐患。第二种工艺(无菌原料药+无菌辅料配制;专利号:CN201210214814.6)无菌原料药较难获得且成本较高;无菌辅料的制备方式为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20、月桂山梨坦(司盘20))和盐类辅料(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无水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钠)溶解后进行0.22μm滤膜除菌过滤,无菌辅料中含有的月桂山梨坦(司盘20)不溶于水,除菌过滤时会被过滤掉,因此此专利的所有实施例都去除了原研(辅舒酮)处方中的月桂山梨坦(司盘20)导致处方与原研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产品的稳定性降低,造成产品结块(混悬型液体制剂最常见的稳定性问题)。

因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的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在利用现有技术中最终灭菌(如专利号:CN201510089916.3中的方法,即先均质后灭菌)的制备工艺进行工艺放大时,存在灭菌时间较长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100kg混悬液灭菌需要3h,20kg混悬液灭菌需要1.5h,而灭菌时间较长会导致产品杂质的增长,导致产品安全性的隐患。基于上述问题的发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制备方法,发明人通过引用一种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缩短了灭菌的时长,降低了杂质的增长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且将灭菌后的混悬液吹灌封制备成品符合吸入液体制剂的一般生产方式,该方法适合工业化大生产,能大大降低能耗,环境友好,且制备得到的产品安全有效。

本发明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是先制备一种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然后将该组合物进一步加入辅料成份,配制成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液,再罐装制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包括:丙酸氟替卡松20-30重量份;聚山梨酯20 5-9重量份;月桂山梨坦0.5-1.5重量份;注射用水加至18000-27000重量份。发明人在制备处方量100000重量份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时,通过在引入1/5左右注射用水含量的中间体组合物,可以缩短灭菌的时长,降低杂质的增长幅度,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最终制备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安全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发明人发现,在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时,利用该中间体组合物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更短,杂质更低,产品更安全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丙酸氟替卡松25重量份;聚山梨酯20 7重量份;月桂山梨坦0.9重量份;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发明人发现,在这个整体处方量下,在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时,利用该中间体组合物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更短,杂质更低,产品更安全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丙酸氟替卡松25重量份;聚山梨酯20 7重量份;月桂山梨坦0.9重量份;注射用水加至20000重量份。发明人发现,在这个整体处方量下,在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时,利用该中间体组合物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更短,杂质更低,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将丙酸氟替卡松、聚山梨酯20、月桂山梨坦、第一注射用水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悬液;2)向步骤1)制得的混悬液中加第二注射用水,并在温度为121℃-125℃的条件下进行至少15分钟的灭菌处理;3)将步骤2)中灭菌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均质处理,得到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其中,所述丙酸氟替卡松的用量为20-30重量份,所述聚山梨酯20的用量为5-9重量份,所述月桂山梨坦的用量为0.5-1.5重量份,所述第一注射用水的用量为300-600重量份,所述第二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为先对混悬液进行均质处理,再进行灭菌处理,该方法中进行工艺放大时,100kg混悬液灭菌需要3h,20kg混悬液灭菌需要1.5h,而灭菌时间较长会导致产品杂质的增长,导致产品安全性的隐患。发明人通过改进操作步骤,对混悬液先进行灭菌处理再进行均质处理,同时通过调整注射用水的加入量,使得该方法所需要的灭菌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更短,能耗更低,产生杂质更低,根据该方法制备获得的中间体组合物最终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将5-9重量份的聚山梨酯20、0.5-1.5重量份的月桂山梨坦与300-600重量份的第一注射用水进行溶解处理,向所述溶解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20-30重量份的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悬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液转移至灭菌罐中,加注射用水至20000-25000重量份,并在温度为121℃-125℃的条件下进行至少15分钟实罐灭菌处理;3)将步骤2)中灭菌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均质处理,所述均质处理是在压力为800-1100bar,进料速度120L/h的条件下进行的,得到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发明人通过改进现有技术中先均质再灭菌的操作步骤,对混悬液先进行灭菌处理再进行均质处理,同时通过调整注射用水的加入量,使得该方法所需要的灭菌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更短,能耗更低,产生杂质更低,根据该方法制备获得的中间体组合物最终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将7重量份的聚山梨酯20、0.9重量份的月桂山梨坦与500重量份的第一注射用水进行溶解处理,向所述溶解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25重量份的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悬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液转移至灭菌罐中,加注射用水至20000重量份,并在温度为121℃-125℃的条件下进行15分钟实罐灭菌处理;3)将步骤2)中灭菌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均质处理,所述均质处理是在压力为800-1100bar,进料速度120L/h的条件下进行的,以便得到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发明人通过改进现有技术中先均质再灭菌的操作步骤,对混悬液先进行灭菌处理再进行均质处理,同时通过调整注射用水的加入量,使得该方法所需要的灭菌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更短,能耗更低,产生杂质更低,根据该方法制备获得的中间体组合物最终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液,由前面所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缓冲溶液,渗透压调节剂,注射用水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缓冲溶液选自,磷酸缓冲溶液,乙酸缓冲溶液,柠檬酸缓冲溶液、碳酸缓冲溶液、其中所述渗透压调节剂,选自: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甘油。所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前面所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缓冲溶液,渗透压调节剂,注射用水混合的步骤,其中,所述缓冲溶液以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为缓冲对,渗透压调节剂为氯化钠,将它们混合后,加注射用水至100000重量份,即得。发明人发现,利用该方法能耗低,环境友好,且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液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1)制备根据前面所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或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2)向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中加入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无水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钠进行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000重量份,得到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3)将步骤2)制得的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进行无菌灌装,得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发明人发现,利用该方法能耗低,环境友好,且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将丙酸氟替卡松、聚山梨酯20、月桂山梨坦、第一注射用水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悬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悬液中加第二注射用水,并在温度为121℃-125℃的条件下进行至少15分钟灭菌处理;3)将步骤2)中灭菌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4)将步骤3)制得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与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无水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钠进行混合,加入第三注射用水,得到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5)将所述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进行无菌灌装,得到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其中,所述第一注射用水、第二注射用水和第三注射用水总用量是所述第一注射用水和第二注射用水的总用量的4-5倍。发明人发现,利用该方法能耗低,环境友好,且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丙酸氟替卡松的用量为20-30重量份,所述聚山梨酯20的用量为5-9重量份,所述月桂山梨坦的用量为0.5-1.5重量份,所述第一注射用水的用量为300-600重量份,所述第二注射用水加至20000-25000重量份,所述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的用量为900-1000重量份,所述无水磷酸氢二钠的用量为150-200重量份,所述氯化钠的用量为400-600重量份,所述第三注射用水加至10000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均质处理是在压力为800-1100bar,进料速度120L/h的条件下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均质处理后得到的颗粒的X90小于3μm。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将7重量份的聚山梨酯20、0.9重量份的月桂山梨坦与500重量份的第一注射用水进行溶解处理,向所述溶解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25重量份的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悬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液转移至灭菌罐中,加注射用水至20000重量份,进行实罐灭菌处理,灭菌处理是在温度为121℃-125℃的条件下进行15分钟;3)将步骤2)中灭菌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均质处理,所述均质处理是在压力为800-1100bar,进料速度120L/h的条件下进行的,得到X90小于3μm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4)向步骤3)制得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间体组合物中加入940重量份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175重量份无水磷酸氢二钠和480重量份氯化钠进行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000重量份,得到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5)将步骤4)制得的待封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进行无菌灌装,得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发明人发现,利用该方法能耗更低,环境更友好,且制备得到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定义和说明

本发明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并不指代顺序,而只是对名词进行区分的形容词。

本发明中的步骤,未进行特殊限定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方法来操作。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当使用或者无论是否使用“大约”或“约”等字眼时,表示在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以内,适当地在5%以内,特别是在1%以内。或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术语“大约”或“约”表示在平均值的可接受的标准误差范围内。每当公开一个具有N值的数字时,任何具有N+/-1%,N+/-2%,N+/-3%,N+/-5%,N+/-7%,N+/-8%或N+/-10%值以内的数字会被明确地公开,其中“+/-”是指加或减。

Xn表示第n百分数的体积直径(单位为μm)。体积直径是本领公知的术语,表示当球体具有所属颗粒体积时的直径。

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粒径测定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在本发明中,空气动力学粒度分布(APSD)分析方法则参考欧洲药典EP8.0,美国药典USP35<[601]aerosols,nasal sprays,metered-dose inhalers,and dry powderinhalers>,以及中国药典2015版<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具体参数如下所示。

色谱条件如下表2所示。

表2

溶液配制

流动相配制:同含量均匀度项下流动相配制。

稀释剂配制:同含量均匀度项下稀释剂配制。

对照品溶液配制:同含量均匀度项下对照品溶液配制

供试品溶液:

本试验采用NGI粒径测定仪装置测定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样品的APSD,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规定测定。NGI装置中无需加装预分离器,MOC下(撞击器内部)无需放入滤纸。

试验设计如下:

(a)试验准备

装置搭建与冷却——将组装好的撞击器NGI与L型连接管(人工喉管)置Cooler冷冻箱中,将撞击器出口与真空泵连接,预冷至少90分钟,并测定撞击器内收集盘温度T。

(b)流速测定——开启真空泵,将COPLEY流量计与L型连接管相连,调节玻璃转子流量计使L型连接管进口的气体流速为V,取下COPLEY流量计。气体流速设置一般为15L/min(±5%)。

(c)样品测定——称量组装好空雾化杯的重量M0。取本品1支,振摇均匀,将内容物全部转移至空雾化杯中,并准确称量加入内容的量,记为M1;按实际使用方向放置雾化杯,将雾化杯通过适配器与L型连接管相连接,雾化杯另一端连接雾化器。同时开启雾化器与真空泵,雾化10min后关闭雾化器,关闭真空泵,将雾化杯从L型连接管上取下。称量此时雾化杯的重量M2。

(d)部件清洗——拆除NGI撞击器,用稀释液分别清洗雾化杯、L型连接管、各层级收集的活性物质。将雾化杯内部机构拆开置于可密封的玻璃盒中,并准确加入200ml稀释剂,密封玻璃盒,振摇清洗雾化杯。用活塞密封L型连接管其中一个端口后,从另一口中加入25ml稀释剂,并在将端口密封,检查两侧端口密封效果,将其置于旋转架,以100rpm的转速渐转5min,进行清洗L型连接管。在S1级至S6级的收集盘中分别加入25ml清稀释剂,S7-MOC级收集盘中分别加入10ml稀释剂,置于摇床上,以100的频率振摇10min进行清洗。分别取上述清洗液检测含量。

进样序列表如下表3所示。

表3

系统适用性要求

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对照品溶液1连续测定6次,所得丙酸氟替卡松色谱峰峰面积的RSD应不大于2.0%;理论塔板数按丙酸氟替卡松计算不低于3000;主峰拖尾因子应不大于1.6。用6针对照品溶液1的峰面积平均值计算对照品溶液2和控制对照溶液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之间。

数据处理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各部位丙酸氟替卡松含量

其中:Qi为各部位的药物含量;

A

A

V

C

报告数据包括:FPF(小于5μm),FPF(小于5μm),MMAD,GSD。

FPF(小于5μm)=Q

FPF(小于5μm)=(Q

MMAD,GSD使用软件COPLEY inhaler testing data analysis计算。

其中:Q

M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3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4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5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6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7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8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研制剂(辅舒酮)的粒径测定图谱;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并不意味着存在对本申请而言任何不利的限制。本文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申请,其中也公开了其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针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将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如无特别说明均可从市售渠道获得。辅舒酮购买的厂家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产品批号GM6756。

实施例1-8

以制备100kg处方量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为例,其配方如下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

步骤1:制备混悬液:称取聚山梨酯20和月桂山梨坦,加第一注射用水搅拌溶解,加入丙酸氟替卡松搅拌混合均匀;得混悬液。

步骤2:混悬液灭菌:混悬液转移至灭菌罐中,加第二注射用水,进行实罐灭菌(灭菌温度:121℃~125℃;灭菌时间15min),后续DEF均采用无菌操作。

步骤3:高压均质:调节均质压力至800~1100bar,进料速度120L/h,将灭菌后的混悬液均质到所需粒径(X50=1.38;X90=2.41μm)。

步骤4:配制终产品:均质后的混悬液加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940.0g、无水磷酸氢二钠175.0g和氯化钠(供注射用)480.0g,加入其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加第三注射用水定重至批处方量(100kg),混合均匀,得终产品。

步骤5:吹灌封:产品使用BFS(吹灌封一体机)进行无菌灌装,包装后得成品。

实施例6

步骤1:制备混悬液:称取聚山梨酯20 7.00g和月桂山梨坦(司盘20)0.90g,加注射用水500g搅拌溶解,加入丙酸氟替卡松25.00g搅拌混合均匀,得混悬液;

步骤2:高压均质化:混悬液经高压均质机均质至粒径分布为X50=1.42μm;X90=2.49μm;

步骤3:实罐灭菌:将步骤2所得混悬加入液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940.0g、无水磷酸氢二钠175.0g和氯化钠(供注射用)480.0g,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定重至100kg,进行实罐灭菌(121℃-15min);

步骤4:吹灌封:将步骤3灭菌后的混悬液灌封至安瓿瓶。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的配方一致,方法一致,区别在于步骤2中灭菌时间为30分钟。

实施例8

与实施例4的配方一致,方法一致,区别在于步骤2中灭菌温度为115℃,灭菌时间为40分钟。

A)生产可行性

车间的生产批量是100kg,浓配罐配液至少15kg才能满足搅拌,所以100倍、50倍和10倍的浓缩倍数均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即实施例1-3);

实施例4混悬液灭菌时是20kg,实施例5混悬液灭菌时是25kg,实施例6灭菌时是100kg,在产线上进行生产时,20kg-25kg混悬液从开始灭菌到温度降至40℃以下所需时间大约是1.5小时,100kg混悬液从开始灭菌到温度降至40℃以下所需时间是3小时,两者功耗差距较大,随着生产批量继续放大,则两者功耗差距会更大。

B)粒径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固体颗粒的粒径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其不仅会影响到颗粒在体内的分布,也会影响到颗粒在体内的溶出速度。采用新帕泰克激光粒度仪湿法模块通过激光衍射法分析混悬液样品的粒度分布,考虑的参数是X10、X50、X90,其中Xn表示第n百分数的体积直径(单位为μm)。体积直径是本领公知的术语,表示当球体具有所属颗粒体积时的直径,实施例1-8以及原研制剂辅舒酮的粒径参数见下表5。

表5

结果分析:粒径结果显示实施例4(见图4)和实施例5(见图5)样品粒径与原研制剂(辅舒酮)(见图9)较为接近;实施例1(见图1)、实施例3(见图3)和实施例6(见图6)样品X50和X90均比原研制剂(辅舒酮)大,而实施例2(见图2)的X90比原研制剂(辅舒酮)小。

实施例7(见图7)与实施例4相比,与原研制剂(辅舒酮)均较为接近,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下,15分钟就能达到30分钟的效果,可见本发明的能耗可以降低。而实施例8(见图8)与实施例4相比,与原研制剂(辅舒酮)均较为接近,但所需要的能耗更高,可见本发明的能耗可以降低。

C)空气动力学粒度分布(APSD)

对于吸入产品来说,其体外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PSD)是决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参数,仿制产品与被仿产品相似的体外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提示相似的临床效果。级联撞击器(CI)是测定APSD最常用的仪器,其中尤以新一代撞击器(NGI)的分离度最高、层级间重叠最小、适用范围最广。对于吸入液体制剂,液滴在雾化后会蒸发,因此需要先将NGI放入5℃的环境中使之冷却,确保NGI体系内相对湿度接近于100%,从而减少吸入溶液剂和撞击器的液滴蒸发。测定数据中尤以微细粒子质量分数(Fine Particle Fraction;简称FPF(≤5μm);用以预估可能进入肺部的药物粒子的质量分数)最为重要。

实施例1-6以及原研制剂(辅舒酮)的结果如下表6和图8所示。

表6

由上表6可知,实施例4、实施例5样品与原研制剂(辅舒酮)FPF(≤5μm)基本相同;而其他浓缩倍数的制剂FPF(≤5μm)均低于原研制剂(辅舒酮)。

由图8可知,实施例4、实施例5样品各层级分布曲线与原研制剂(辅舒酮)((辅舒酮)几乎完全重合;而其他浓缩倍数的制剂则与原研制剂(辅舒酮)的分布曲线相差较大。

综上,实施例4和5相对于实施例1-3、6生产可行性更好,功耗更低,体外评价测定结果与原研制剂(辅舒酮)更接近,推测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与原研制剂(辅舒酮)更为一致。

D)样品稳定性对比

对于吸入混悬液,性状和APSD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生了变化;

其中,性状的变化最为明显,颗粒漂浮于液体表面和结块是研究过程中最常见的性状改变,这两种性状的改变都会导致APSD测定时FPF的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有效性。

而APSD的变化能较为直接的提示产品的有效性产生了变化,实施例4、6和原研制剂(辅舒酮)的相关参数见下表7。

表7

结果分析:0天时,实施例4在性状和FPF(≤5μm)的初始值和原研制剂(辅舒酮)基本相同;而实施例4和原研制剂(辅舒酮)的FPF(≤5μm)均高于实施例6,推测实施例4的有效性与原研制剂(辅舒酮)基本相同,而优于实施例6。

加速条件下,实施例4性状和FPF(≤5μm)的稳定性均与原研制剂(辅舒酮)基本相同,而远远优于实施例6;推测在整个产品的货架期中实施例4更能表现出与原研制剂(辅舒酮)一致的有效性,而实施例5则无法持续保持有效性。

E)杂质增长情况对比

药物中的杂质大多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有的甚至与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效能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产生毒性作用。作为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对产品杂质的监控和控制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实施例4和实施例6进行了杂质增长情况对比杂质测定方法如下。

有关物质检测色谱条件见下表8

表8 HPLC色谱条件

溶液配制(以下溶液可以等比例调整体积/重量)

流动相的配制:

流动相A:准确量取30ml甲醇置流动相瓶中,准确加入970ml超纯水,再准确加入0.05ml磷酸,混匀,超声脱气即得。

流动相B:准确量取30ml甲醇置流动相瓶中,准确加入970ml乙腈,再准确加入0.05ml磷酸,混匀,超声脱气即得。

稀释剂配制:

稀释剂:临用时将上述两溶液按50:50混合摇匀即可。

具体杂质信息见下表9。

表9

杂质增长情况如见下表10所示。

表10

分析:

1)、0天时实施例4的样品杂质A、杂质H、总杂均低于实施例6的样品。

2)、加速1个月和加速3个月时,实施例6的杂质A和总杂均有所增长,但实施例4的样品杂质A和总杂基本无变化;推测在整个产品的货架期中实施例4比实施例6能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