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

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远程庭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包括若干个庭审子系统,所述庭审子系统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相关信息;服务器,用于获取各个庭审子系统对应的庭审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庭审相关信息实现各个庭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交互。本发明中的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能够实现异地法庭联合庭审,从而能够提升庭审的审理效率,降低庭审的审理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564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94502.1

  • 发明设计人 李亮;应大鑫;

    申请日2021-05-28

  • 分类号G06Q50/18(20120101);G06F21/32(20130101);H04L9/32(20060101);H04L29/06(20060101);H04L29/08(20060101);H04N7/18(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12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河

  • 地址 409099 重庆市黔江区西沙步行街5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庭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

背景技术

法院庭审是人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法院庭审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法院管理的细化,当前的法庭审判设备及操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审判的需求,难以体现审判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因此必须加快庭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法院审判工作的公信力。例如,公开号为CN105979226A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人民法院数字化庭审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台主交换机,以及连接在主交换机上的现场庭审系统和远程庭审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庭审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完整地记录庭审的相关人员、视音频录像、电子笔录等信息。

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数字化庭审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庭审、判决过程的全记录,但是其仍未脱离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性,使得公诉人和法官仍需耗费大量时间往返审判法庭和等候开庭,原告、被告和证人还需耗费大量往返时间和金钱成本,导致庭审的审理效率、审理成本高。因此,申请人想到在现有数字化庭审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以能够实现异地法庭之间的联合庭审,通过网络交互实现对异地原告、被告、证人、法官、陪审员和书记员进行多方可视化的“面对面”庭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异地法庭联合庭审的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从而能够提升庭审的审理效率,降低庭审的审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包括:

若干个庭审子系统,所述庭审子系统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相关信息;

服务器,用于获取各个庭审子系统对应的庭审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庭审相关信息实现各个庭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交互。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录音录像模块,所述录音录像模块用于获取其所在法庭的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各个庭审子系统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显示,并能够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以及对应的庭审案件信息、庭审时间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记录。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身份验证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身份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参庭人员身份信息与对应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做对比,以核验各个参庭人员的身份并生成对应的身份核验结果;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身份核验结果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参庭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面部特征信息;所述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先存储在服务器中的面部特征验证信息,所述服务器通过面部特征对比的方式核验参庭人员的身份。

优选的,所述预设身份验证信息还包括预先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庭审身份信息;参庭人员的身份核验通过后,所述服务器能够生成包含参庭人员庭审身份的身份核验结果。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信息记录模块,所述信息记录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记录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记录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笔录;然后将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电子签名模块,所述电子签名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签名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参庭人员签名信息生成各个参庭人员对应的电子签名;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电子签名对应合成到庭审笔录上;最后将含有电子签名的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指纹按捺模块,所述指纹按捺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指纹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参庭人员指纹信息生成各个参庭人员对应的指纹按捺;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指纹按捺对应合成到庭审笔录上;最后将含有指纹按捺的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庭审子系统包括证据展示模块,所述证据展示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证据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将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证据信息同步显示到对应的庭审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庭审证据信息包括纸质证据、视频证据、录音证据、图片证据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本发明中的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在参与庭审的每个法庭中设置了能够获取该法庭的庭审相关信息的庭审子系统,进而通过服务器实现各个庭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交互,使得异地的参庭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原告、被告、证人、法官、陪审员、书记员)能够在就近的法院实现远程跨域庭审,这打破了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性,能够节省公诉人和法官往返审判法庭和等候开庭的时间,能够节省原告、被告和证人大量的往返时间和金钱成本,能够保证庭审效果和证人的出庭率,从而能够提升庭审的审理效率,降低庭审的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

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包括:

若干个庭审子系统,庭审子系统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相关信息;

服务器,用于获取各个庭审子系统对应的庭审相关信息,并根据庭审相关信息实现各个庭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交互。具体的,数字化远程跨域庭审系统采用BS/CS架构。各个庭审子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网络通信连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的庭审相关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本发明中,在参与庭审的每个法庭中设置了能够获取该法庭的庭审相关信息的庭审子系统,进而通过服务器实现各个庭审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交互,使得异地的参庭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原告、被告、证人、法官、陪审员、书记员)能够在就近的法院实现远程跨域庭审,这打破了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性,能够节省公诉人和法官往返审判法庭和等候开庭的时间,能够节省原告、被告和证人大量的往返时间和金钱成本,能够保证庭审效果和证人的出庭率,从而能够提升庭审的审理效率,降低庭审的审理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身份验证模块,身份验证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身份信息;服务器用于将参庭人员身份信息与对应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做对比,以核验各个参庭人员的身份并生成对应的身份核验结果;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身份核验结果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具体的,参庭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面部特征信息;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先存储在服务器中的面部特征验证信息,服务器通过面部特征对比的方式核验参庭人员的身份。预设身份验证信息还包括预先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庭审身份信息;参庭人员的身份核验通过后,服务器能够生成包含参庭人员庭审身份的身份核验结果。

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庭审子系统和服务器核验参庭人员的身份,进而能够避免“代替出庭”、“案件审理错误”等问题的出现,从而能够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同时,脸面部识别的方式,具有核验效率高和识别准确性高的优势。此外,本发明能够生成包含参庭人员庭审身份的身份核验结果,使得能够结合参庭人员的庭审身份实现参庭人员的远程跨域身份核验,以能够进一步避免“代替出庭”、“案件审理错误”等问题的出现,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录音录像模块,录音录像模块用于获取其所在法庭的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服务器用于将各个庭审子系统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显示,并能够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以及对应的庭审案件信息、庭审时间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记录。具体的,录音录像模块包括高清摄像设备、话筒、录音设备等。

本发明中,能够将各个庭审子系统庭审全过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显示,并结合庭审案件信息、庭审时间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记录,使得能够有效的展示并保存庭审过程信息,有利于后续回顾和审查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信息记录模块,信息记录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记录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记录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笔录;然后将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实际庭审过程中,庭审笔录是法院裁判案件不可缺少的书面材料,它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书记员制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的文字记载。因此,本发明采集并整合各个法庭的庭审记录信息生成对应的庭审笔录,即能够实现远程跨域生成庭审笔录,进而能够通过庭审笔录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能够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电子签名模块,电子签名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签名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参庭人员签名信息生成各个参庭人员对应的电子签名;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电子签名对应合成到庭审笔录上;最后将含有电子签名的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实际庭审过程中,需要部分参庭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审判长和书记员)在庭审笔录上签名,以保证庭审笔录的公信力。因此,本发明采集对应参庭人员的签名信息,并能够生成对应的电子签名合成到庭审笔录上,即能够实现远程跨域签名,进而能够通过含有电子签名的庭审笔录保证庭审笔录的公信力,从而能够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指纹按捺模块,指纹按捺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参庭人员指纹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参庭人员指纹信息生成各个参庭人员对应的指纹按捺;然后将各个参庭人员的指纹按捺对应合成到庭审笔录上;最后将含有指纹按捺的庭审笔录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

实际庭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参庭人员在庭审笔录上按捺,以保证庭审笔录的公信力。因此,本发明采集对应参庭人员的指纹信息,并能够生成对应的指纹按捺合成到庭审笔录上,即能够实现远程跨域指纹按捺,进而能够通过含有指纹按捺的庭审笔录保证庭审笔录的公信力,从而能够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庭审子系统包括证据展示模块,证据展示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法庭的庭审证据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各个庭审子系统的庭审证据信息生成对应的电子证据;然后将电子证据同步显示到各个庭审子系统。具体的,庭审证据信息包括纸质证据、视频证据、录音证据、图片证据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本发明中,能够采集各个法庭的庭审证据信息并向各个法庭展示,从而能够保证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远程跨域庭审的庭审流程。

本实施例中完善了远程跨域庭审的庭审流程,能够保证庭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效果。

具体地:

服务器端包括存储模块、平台入口模块、案件组建模块、立案模块、远程跨域庭审分案模块、反证据接收模块、反证据发送模块以及远程跨域审理模块。

存储模块内存储有使用该远程跨域庭审系统的所有庭审人员信息,庭审人员信息包括原告、被告、证人、法官、陪审员、书记员、请求方代理人、被请求方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和唯一标识信息。请求方代理人包括原告代理人、上诉人代理人、再审申请人的代理人,被请求方代理人包括被告代理人、被上诉人代理人、再审被申请人的代理人。服务器还以为不同的庭审人员分配不同的管理查阅权限,例如陪审员、书记员等可以查看庭审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而原告、被告等仅能查看庭审过程中的部分信息。

平台入口模块用于庭审人员注册账号和登录账号,根据注册账号时的信息在存储模块中匹配相关联的庭审人员信息,以此判定该注册的账号属于对应的庭审人员,进而为该注册的账号提供相应的管理权限。

案件组建模块,用于当所有庭审人员账号通过对应的庭审子系统登录后,根据法官或院长的请求组建对应的远程跨域庭审。

立案模块包括案件诉求书录入子模块、证据接收子模块、公开评判模块以及立案子模块。案件诉求书录入子模块用于在远程跨域庭审组建成功之后,供远程跨域庭审中的请求方代理人通过对应的庭审子系统录入案件诉求书;证据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请求方代理人通过庭审子系统上传的对应证据;立案子模块用于接收录入的案件诉求书以及对应证据,并供远程跨域庭审中的法官审批,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进行立案。其中,案件诉求书包括起诉状、上诉状以及再审申请书。

案件诉求书公开评判模块包括案件诉求书接收子模块、公开子模块、评判子模块、评判意见反馈子模块、公开时间监控子模块以及案件诉求书发送子模块。案件诉求书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案件诉求书录入子模块发送的案件诉求书;公开子模块用于公布案件诉求书内容以及证据内容,以供登录至远程跨域庭审系统的庭审人员查看该案件诉求书内容;评判子模块用于供登录至远程跨域庭审系统的陪审员输入对该案件诉求书的评判意见;评判意见反馈子模块用于将陪审员输入的评判意见发送至该案件诉求书对应的请求方代理人的庭审子系统以供其查看评判意见;公开时间监控子模块用于监控案件诉求书的公开时间,当案件诉求书的公开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时,通过案件诉求书发送子模块将案件诉求书发送至立案子模块。

案件诉求书公开评判模块的案件诉求书接收子模块还用于接收经过起诉方代理人根据评判意见进行修正的修正诉求书;公开子模块还用于公开经过修正诉求书;评判子模块还用于供登录至远程跨域庭审系统的陪审员输入该经过修正诉求书的评判意见;评判意见反馈子模块还用于将对该修正诉求书的评判意见反馈至该修正诉求书对应的请求方代理人的庭审子系统;公开时间监控子模块还用于监控公开子模块公开第一次案件诉求书至当前修正诉求书的公开时间,当第一次案件诉求书至当前修正诉求书的公开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时,通过案件诉求书发送子模块将当前修正诉求书发送至立案子模块,以供立案子模块进行立案。

第一时间为预设的时间,在该时间内起诉人代理人可以根据评判意见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起诉状再次公开,若公开后的修正起诉状还有缺陷,再次根据对修正起诉状的评判意见进行修改,第二次修改后的修证起诉状再次公开,只要第一次至当前次修正起诉状的公开时间在第一时间内,并且起诉人代理人接受评判意见,可以无限次修改后公开,直至公开时间到达预设的第一时间。

本实施例中,具有一个文书发送模块,用于将远程跨域庭审中产生的各种文书发送至远程跨域庭审中的相关当事人,例如当在予以受理之后,法官可通过其庭审子系统提出一个文书送达请求,本系统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可以列出法官需要送达的文书,法官可以选择受理通知书然后发送至起诉人代理人对应的庭审子系统中。

远程跨域庭审分案模块用于当立案成功后,根据案件诉求书的案由进行分案至远程跨域庭审中的法官,并将远程跨域庭审的开庭传票以及和该远程跨域庭审相关的材料发送至该远程跨域庭审中对应的庭审人员。远程跨域庭审相关的材料可以包括案件诉求书副本、证据材料副本、举证通知书、诉讼须知等。该相关材料同样通过上述文书发送模块发送至远程跨域庭审中相关当事人的庭审子系统。

本实施例中,在立案后,系统根据案件性质进行分案,这一过程包括案件排期,文书送达两个步骤。案件排期:民事一审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六十日内开庭审理,三个月内审结;立案庭在开庭日期确定后,将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等内容,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并予以公告。这一过程均可由法官自行在系统上操作实现,或者通过写入程序使系统自动实现。

反证据接收模块,用于远程跨域庭审中被请求方代理人在收到开庭传票后,供被请求方代理人在预设的期限内通过其对应的庭审子系统上传对应反证据;所述反证据发送模块,用于将该对应反证据传输至该远程跨域庭审中其它庭审人员的庭审子系统。

远程跨域审理模块,用于供远程跨域庭审所有庭审人员在该远程跨域庭审的开庭时间内进行该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其中,各个庭审人员通过各自的庭审子系统登录各自的账号后通过该案件审理模块进入,从而进行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并由法官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以及陈述查清案件事实,进而据此录入判决书,并将该判决书发送至远程跨域庭审中的请求方代理人的庭审子系统、被告代理人对应的庭审子系统,以结束该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存储模块,还用于在远程跨域庭审的审理结束后,存储该远程跨域庭审对应的卷宗。

具体实例中,该远程跨域审理模块的呈现可以采用与真实法庭中的布局体现在远程跨域庭审参与庭审人员的庭审子系统显示屏上,例如法官席位位于显示屏的中上端,证人、起诉人代理人、被起诉人代理人等均可按照实际法庭的位置进行布置。

各个参与庭审人员进入该远程跨域审理模块后,其通过各自庭审子系统进行文字发言、语音输入等进行线上远程跨域的审理,线上制作各类文书并保存至本系统中,各个庭审人员可以利用其庭审子系统所附带的打印机进行打印。

本远程跨域庭审系统,能够根据各类案件不同提示应当结案的规定期限,即本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具有一个流程时间监控模块,当一件案件即将到规定时间还未结案时,本系统则发出通知到该案件对应的庭审人员。本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在案件审结或执结后二日内将法律文书和审判流程管理监督卡填写完毕送立案法庭报结,立案法庭应进行审查。系统根据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本系统作为软件系统平台,本身具有传统法庭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系统本身包容兼蓄的功能,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远程跨域庭审。系统囊括了各种不同的案件审理流程,拥有各种法律文书模板,通过系统平台对接,可以连通异地的法庭实现远程跨域庭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同时,实施例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最后,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