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调节结构、绑定结构以及限位结构;所述绑定结构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两端上,所述限位结构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上;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根据实际受伤情况,可以借助调节结构调整绑定结构中的两个托板的位置,可以相对翻转角度,实现固定患者受伤部位两侧,同时还可借助限位结构对调整后的调节结构进行辅助限位;也可通过本装置对患者康复部位两端进行固定限位,实现对患者受伤部位处的保护;整体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携带针对紧急治疗使用,不仅可以在术前进行受伤位置的固定,也可对术后受伤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在术前固定可以多角度以及位置进行变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0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71798.2

  • 发明设计人 张洪磊;肖红;叶欣;

    申请日2021-06-17

  • 分类号A61F5/05(20060101);A61F5/05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82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邢江峰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7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为紧急救治和抢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

而特别是在患者收到意外伤害时,普遍常见腿部以及手臂部位的骨折状况,其患者受伤部位不能自行驱使移动或自理,而为了更好的治疗,在急诊中需要对此类患者受伤部位进行术前固定,用于检查以及防止受外力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术后也需要对患者受伤部位处进行固定,以助于骨头断裂处康复,但是由于术前因为受伤程度不同,患者四肢可能存在变形,因此,现设计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以解决患者术前针对不同受伤程度导致四肢受损变形的固定,以及术后康复过程的护理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调节结构、绑定结构以及限位结构;所述绑定结构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两端上,所述限位结构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上;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卡件、调节螺母、调节球以及两组结构相同的调节组件;

所述调节卡件为无左侧壁管状结构,且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一斜螺纹,并一端等距开设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豁口,所述调节螺母左侧壁通孔直径小于右侧壁,所述调节螺母活动旋接于调节卡件一端上,所述调节球可拆卸活动嵌装于调节卡件内,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调节球左侧壁中心部位处以及调接卡件右侧壁中心部位处,且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外管、调节套管以及调节内杆;

所述调节外管一端活动贯穿于调节螺母内,且固定焊接于调节球左侧壁中心部位处,所述调节外管另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二斜螺纹,且左侧壁沿等圆周距开设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豁口,所述调节套管活动套装于调节外管另一端上,且内侧倾斜递增开设有不同直径大小的内斜螺纹,并与调节外管相旋接,所述调节内杆一端活动贯穿于调接套管内,且活动插装于调节外管另一端内,并调节内杆另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三斜螺纹。

优选的,所述绑定结构包括托板、转接管、绑带以及带卡;

所述托板分别可拆卸安置于调节内杆另一端上,且分别位于调节螺母两侧相互对称,所述转接管分别固定焊接于拖板下壁,且分别位于相对圆下壁中心线上相互对称,并分别活动旋接于调接内杆另一端上,所述绑带一端分别定安置于托板两端上壁沿上,且分别位于中心部位处相互对称,所述带卡分别固定安装于托板其中一端绑带另一端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杆、限位管、限位座、转接杆、套环以及调节螺栓;

所述限位螺杆为圆杆结构,且中心部位处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并两端外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四斜螺纹,所述限位管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内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五斜螺纹,其中一端外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六斜螺纹,所述限位管另一端分别活动旋接于限位螺杆两端上,且相互对称,所述限位座一端侧壁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对接螺纹孔,所述限位座分别活动旋接于限位管一端上相互对称,所述转接杆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嵌装于限位座另一端内,所述套环分别固定套装于转接杆另一端上,且相互对称并上壁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贯通的调节螺纹孔,并分别活动套装于调节外管上,所述调节螺栓一端分别互动旋接于套环调即螺纹孔内,且分别贴合于调节外管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杆中心部位处直径与限位管外环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转接杆长度大于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卡件直径。

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管为锥台型管状结构,且左端内直径与调节内杆直径相同,并右端内直径与调节外管外环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两调节外管相对反转角度最大为90度,且调节外管一端需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豁口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根据实际受伤情况,可以借助调节结构调整绑定结构中的两个托板的位置,可以相对翻转角度,最大程度至90度,实现固定患者受伤部位两侧,同时还可借助限位结构对调整后的调节结构进行辅助限位;

2、本发明,也可通过本装置对患者康复部位两端进行固定限位,实现对患者受伤部位处的保护;

3、本发明,整体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携带针对紧急治疗使用,不仅可以在术前进行受伤位置的固定,也可对术后受伤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在术前固定可以多角度以及位置进行变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结构,11、调节卡件,12、调节螺母,13、调节球,14、调节组件,141、调节外管,142、调节套管,142、调节内杆,2、绑定结构,21、托板,22、转接管,23、绑带,24、带卡,3、限位结构,31、限位螺杆,32、限位管,33、限位座,34、转接杆,35、套环,36、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调节结构1、绑定结构2以及限位结构3;绑定结构2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1两端上,限位结构3可拆卸安置于调节结构1上;调节结构1包括调节卡件11、调节螺母12、调节球13以及两组结构相同的调节组件14;调节卡件11为无左侧壁管状结构,且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一斜螺纹,并一端等距开设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豁口,调节螺母12左侧壁通孔直径小于右侧壁,调节螺母12活动旋接于调节卡件11一端上,调节球13可拆卸活动嵌装于调节卡件11内,两组调节组件14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调节球13左侧壁中心部位处以及调接卡件右侧壁中心部位处,且相互对称;通过调节结构1可以调整固定位置以及固定方向。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节组件14包括调节外管141、调节套管142以及调节内杆143;

调节外管141一端活动贯穿于调节螺母12内,且固定焊接于调节球13左侧壁中心部位处,调节外管141另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二斜螺纹,且左侧壁沿等圆周距开设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豁口,调节套管142活动套装于调节外管141另一端上,且内侧倾斜递增开设有不同直径大小的内斜螺纹,并与调节外管141相旋接,调节内杆143一端活动贯穿于调接套管内,且活动插装于调节外管141另一端内,并调节内杆143另一端外侧壁圆周开设有第三斜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绑定结构2包括托板21、转接管22、绑带23以及带卡24;

托板21分别可拆卸安置于调节内杆143另一端上,且分别位于调节螺母12两侧相互对称,转接管22分别固定焊接于拖板下壁,且分别位于相对圆下壁中心线上相互对称,并分别活动旋接于调接内杆另一端上,绑带23一端分别定安置于托板21两端上壁沿上,且分别位于中心部位处相互对称,带卡24分别固定安装于托板21其中一端绑带23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限位结构3包括限位螺杆31、限位管32、限位座33、转接杆34、套环35以及调节螺栓36;

限位螺杆31为圆杆结构,且中心部位处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并两端外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四斜螺纹,限位管32均为空心管状结构,且内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五斜螺纹,其中一端外侧壁均圆周开设有第六斜螺纹,限位管32另一端分别活动旋接于限位螺杆31两端上,且相互对称,限位座33一端侧壁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对接螺纹孔,限位座33分别活动旋接于限位管32一端上相互对称,转接杆34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嵌装于限位座33另一端内,套环35分别固定套装于转接杆34另一端上,且相互对称并上壁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贯通的调节螺纹孔,并分别活动套装于调节外管141上,调节螺栓36一端分别互动旋接于套环35调即螺纹孔内,且分别贴合于调节外管141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限位螺杆31中心部位处直径与限位管32外环直径相同,用于设计全部收纳对接平整需求。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接杆34长度大于调节螺母12以及调节卡件11直径,防止限位螺杆31与调节螺母12接触造成档位。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节套管142为锥台型管状结构,且左端内直径与调节内杆143直径相同,并右端内直径与调节外管141外环直径相同,用于设计对接需求。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调节外管141相对反转角度最大为90度,且调节外管141一端需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豁口内,其根据本设计所能达到最大反转需求。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首先,根据患者受伤情况,例如患者膝盖部位受伤,导致小腿与大腿变形弯折,进而可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母12,使调节球13在调节卡件11内转动,进而调整两个调节组件14相对翻转一定角度,即调整两个调节外管141相对翻转一定角度,并再转动调节螺母12对调节球13进行夹紧固定;

其次,调整两个调节外管141相对翻转的同时,分别握住限位结构3中限位螺杆31两端的限位管32,且分别转动限位螺杆31,使限位螺杆31两端分别从两个限位管32内伸长或者缩短,进而可以使套环35在调节外管141上滑动至一定位置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栓36进行固定;同时会使转接杆34受力在限位座33上翻转一定角度,以满足套环35移动以及限位管32相对于限位螺杆31的调整变换;

然后,还可根据患者腿部长度,转动调节套管142进行调整调节内杆143在调节外管141内的伸缩距离,实现调整两端通过转接管22安装的托板2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使托板21分别通过绑带23以及带卡24的配合固定在患者小腿部位处以及大腿部位处,即固定在患者受伤部位两侧,且将调节外管141与身体保持水平,使固定更加稳定,进而借助限位结构3的辅助限位固定,使患者受伤部位巩固,也可在术后同上述原理相同进行调整固定。

最后,还可以进行拆卸托板21、调节组件14、限位结构3进行拆卸清洗或者修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