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与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

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与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与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该系统包括脱水机构、输送机构以及卸泥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可将所述脱水机构脱水后的污泥转移输送至所述卸泥机构上。其中,卸泥机构为翻转式卸泥机构,可进行翻转以实现完全卸泥。进一步的,储泥小车上设置前门门锁组件,卸泥机构上设置止回组件、顶门定位件以及定位缓冲件,还设置连杆开门组件、滑轮关门组件,且各结构组件均基于机械结构实现相应功能,构思精巧、结构精简、维护成本低,可实现高程度自动化。另外,储泥小车的顶门以及前门与车体之间均设置密封条,可避免污泥散发的气味弥散至空气中。该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可实现污泥的快速、自动化存储装车,提高污泥处理工作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7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立行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86933.0

  • 申请日2021-06-21

  • 分类号C02F11/122(20190101);

  • 代理机构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晁永升;李远星

  • 地址 516003 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昌一路11号铂金府华贸大厦3号楼1单元37层0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8:4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与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使得污泥处理处置的形势十分严峻,当前用于污泥存储和装运的技术较少,因此需要根据现状科学、合理的选择,并开发出处置高效、成本较低的污泥处置装运技术,用于解决污水处理行业产生的污泥处理存储及快速装运难题。

污泥脱水设备是污泥处理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污泥脱水设备出来的污泥往往需要用货车运输到别的场所进行再次处理。就目前行业设备状况而言,对于污泥从污泥脱水设备出来到进入到货车的这个过程中,所运用的设备和方式都很单一,主要以螺旋输送、传送带输送、刮板输送等方式为主,此类设备在使用中发现其效率极低,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很高。此外,在输送储存过程中,污泥都处于完全裸露在空气中的状态,污泥散发的味道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效率低、处理过程容易污染空气而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该作业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包括脱水机构、输送机构以及卸泥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衔接设置在所述脱水机构与所述卸泥机构之间,并可将所述脱水机构脱水后的污泥转移输送至所述卸泥机构上;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储泥小车以及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轨道衔接所述脱水机构与所述卸泥机构;所述储泥小车设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并由所述输送驱动件驱动可在所述脱水机构与所述卸泥机构之间来回滑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脱水机架上的脱水机;所述脱水机架上开设有倾斜的下料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车系统,所述卸泥机构为翻转式卸泥机构,包括翻转架;

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靠近所述脱水机构处并与所述脱水机构衔接,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且所述第二轨道在所述翻转架处于未翻转状态时与所述第二轨道衔接;

所述储泥小车上设置有前门,所述前门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开启。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由翻转液压缸进行驱动翻转。所述翻转架为龙门架结构,翻转上升到位后,底部可容纳运泥货车驶入穿过。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活动接头,所述储泥小车上设置有活动卡件;

在所述储泥小车随所述翻转架翻转下降到位时,所述活动卡件与所述活动接头卡接,所述输送驱动件的输出端进行伸缩即可驱使所述储泥小车在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上滑动;在所述储泥小车随所述翻转架翻转上升时,所述活动卡件与所述活动接头自动脱离卡接。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泥小车上设置有前门门锁组件;所述前门门锁组件包括第一锁杆、锁芯以及第二锁杆,所述第一锁杆可自由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储泥小车的车体上,所述锁芯焊接在所述第一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固接在所述前门上;

所述锁芯具有卡口,所述锁芯可对卡入至所述卡口的所述第二锁杆进行卡接锁紧;所述第一锁杆旋转时,可对卡入所述卡口的所述第二锁杆进行解锁。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重量检测传感器。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卸泥机构还包括连杆开门组件以及滑轮关门组件;所述连杆开门组件包括连杆驱动件及传动连杆;所述滑轮关门组件包括弯形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弯形架上的滑轮;

所述连杆开门组件可驱使所述第一锁杆旋转;所述滑轮关门组件固定设置在基面,并与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前门对应,在所述翻转架翻转下降过程中,所述滑轮关门组件可相对向上顶推所述前门并使所述前门关闭。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门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储泥小车的车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条。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储泥小车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储泥小车转移至所述翻转架上时,所述卡条可滑入卡接至所述卡槽内并防止所述储泥小车在所述翻转架翻转时脱离所述翻转架。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设置有止回组件;

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气体弹簧以及止回板;所述止回板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在所述翻转架上;所述气体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回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气体弹簧在伸出状态时可使所述止回板的两端均转动至凸出于所述翻转架所在平面外,且所述止回板的远离所述气体弹簧的一端对所述储泥小车进行止回阻挡。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上还设置有限位固定板及限位柱,所述止回板由所述限位固定板限位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并由所述限位柱进行行程限位。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泥小车上设置有顶门,所述顶门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脱水机构的方向进行启闭的设置在所述储泥小车上;

且所述顶门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脱水机构的靠近所述卸泥机构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卸泥机构突出的顶杆,所述顶杆上具有卡套;在所述储泥小车朝向所述脱水机构滑入过程中,所述顶杆伸入至所述顶门的把手内,且所述卡套与所述把手卡接并使所述顶门开启。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的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设置有顶门定位件,可对所述顶门的进行定位。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泥小车的车体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顶门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条。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的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缓冲件,所述储泥小车转移至所述翻转架上时,所述定位缓冲件可对所述储泥小车进行定位缓冲。

一种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系统处于待机状态,翻转架处于原点位置并与地基基面贴合,储泥小车位于第二轨道上;

(2)系统进入装泥状态,输送驱动件牵引储泥小车转移至第一轨道上;当储泥小车转移到位后,脱水机构开始工作,脱水产出的污泥下料装泥至储泥小车;

(3)装泥完毕后,输送驱动件驱使储泥小车转移至第二轨道上;

(4)货车进入至地基基面上划定的装泥区域就位,开始卸泥作业,系统进入卸泥状态;翻转架带动储泥小车一起翻转,储泥小车内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在货车的车厢里,完成卸泥装车;

(5)当卸泥装车完毕后,翻转架翻转回复至初始状态并与地基基面贴合,系统再次进入待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设置工作相互衔接的脱水机构、输送机构以及卸泥机构,在脱水机构对污泥脱水后可由输送机构转移输送至卸泥机构上,并由卸泥机构进行卸载装车,实现高效快捷的污泥存储装车,解决污泥临时储存的问题,极大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其中,卸泥机构为翻转式卸泥机构,输送机构的储泥小车转移至卸泥机构上后,可由卸泥机构进行带动翻转以实现完全卸泥,避免卸泥残留。进一步的,根据卸泥机构为翻转式卸泥机构的设置,储泥小车上设置前门门锁组件,卸泥机构上设置止回组件、顶门定位件以及定位缓冲件,还设置连杆开门组件、滑轮关门组件,且各结构组件均基于机械结构实现相应功能,构思精巧、结构精简、维护成本低,可实现高程度自动化。

另外,储泥小车的顶门与车体之间以及前门与车体之间均设置密封条,在储泥小车进行污泥的转移输送过程中,顶门及前门与车体之间均可实现密封闭合,从而避免污泥散发的气味弥散至空气中,有效保障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作业方法,基于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进行作业,可实现污泥的快速、自动化存储装车,减少人工参与,降低成本,减少污泥处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污泥处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储泥小车进入至脱水机构进行装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泥小车转移至翻转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脱水机架的沿不同方向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脱水机安装在脱水机架上的沿不同方向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动卡件与活动接头的卡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止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储泥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前门门锁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a和图9b分别为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在进行污泥处理工作时沿不同方向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脱水机构,11-脱水机,12-脱水机架,121-下料口,13-顶杆,14-卡套,15-顶棚,2-输送机构,21-第一轨道,22-第二轨道,23-储泥小车,231-前门,232-顶门,233-把手,24-输送驱动件,25-活动卡件,26-活动接头,27-前门门锁组件,271-第一锁杆,272-锁芯,273-第二锁杆,28-密封条,29-卡槽,3-卸泥机构,31-翻转架,32-翻转液压缸,33-连杆开门组件,34-滑轮关门组件,35-卡条,36-止回组件,361-气体弹簧,362-止回板,363-限位固定板,364-限位柱,37-顶门定位件,38-定位缓冲件,4-基面,5-货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便于区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脱水机构1、输送机构2以及卸泥机构3。脱水机构1、输送机构2以及卸泥机构3在工作上相互衔接,其中,所述输送机构2衔接设置在所述脱水机构1与所述卸泥机构3之间。进行污泥处理存储装车作业时,由脱水机构1对污泥进行脱水,并由输送机构2将所述脱水机构1脱水后的污泥转移输送至所述卸泥机构3上,再由卸泥机构3进行卸载装车至货车5上,最后货车5将污泥进行运载转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机构1包括脱水机架12,以及安装设置在所述脱水机架12上的脱水机11,可选的,脱水机11具体包括如可对污泥进行压滤脱水的压滤机等。

其中,请参见图3a和图3b所示,脱水机架12为开放式架体,脱水机架1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地基基面4上,且脱水机架12上具有悬空设置的脱水机安装平台;并且,在脱水机安装平台的底部开设有向一侧倾斜的下料口121,污泥落在下料口121上时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至出口处进行下料。可选的,脱水机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脱水机架12上,请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脱水机11具体安装在脱水机架12的脱水机安装平台上,且脱水机11的出口与下料口121连通,使脱水机11脱水后的污泥可直接下料至下料口121进行出料。

此外,在脱水机架12的顶部设置有顶棚15,可对设置在脱水机架12的脱水机安装平台上的脱水机11进行遮挡保护,避免室外环境进行污泥处理作业时脱水机11受到暴晒或风雨侵袭,保障脱水机12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而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轨道、储泥小车23以及输送驱动件24。其中,所述输送轨道衔接所述脱水机构1与所述卸泥机构3,输送轨道的一端衔接脱水机构1具体衔接至脱水机架12的下料口121下方,输送轨道的另一端衔接卸泥机构3上。所述储泥小车23设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并由所述输送驱动件24驱动可在所述脱水机构1与所述卸泥机构3之间来回滑动。

当进行污泥处理存储装车作业时,输送驱动件24驱使储泥小车23移动至下料口121的下方,脱水机11脱水后的污泥直接从下料口121下落并掉落至储泥小车23上;而后,输送驱动件24再反向驱使储泥小车23滑动转移至卸泥机构3上,以进行卸泥装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中,所述卸泥机构3为翻转式卸泥机构。当载有污泥的储泥小车23滑动转移至卸泥机构3上后,该翻转式的卸泥机构3可带动储泥小车23进行翻转,使储泥小车23上的污泥倾倒而出,实现完全卸泥。

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翻转式的卸泥机构3包括翻转架31。具体的,所述翻转架31为龙门架结构,其底部活动设置在地基基面4上,顶部由翻转液压缸32进行驱动可绕活动设置的支点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翻转架31实现翻转。储泥小车23在转移至卸泥机构3上时具体转移至翻转架31的顶部一端,储泥小车23随翻转架31翻转时可进行倾倒污泥。而且,可选的,翻转架31的龙门架体在翻转上升到位后,底部可容纳运泥货车5驶入穿过,以使货车5可直接驶入进行装载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1设置在靠近所述脱水机构1处并与所述脱水机构1衔接,具体伸入脱水机架12的底部并至对应于下料口121处;而所述第二轨道22设置在所述翻转架31上,且所述第二轨道22在所述翻转架31处于未翻转状态时与所述第二轨道22衔接。如此,储泥小车23从脱水机构1装泥后,可由输送驱动件24驱动,从第一轨道21滑动转移至第二轨道22,从而实现转移至卸泥机构3上。

具体的,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在衔接后形成为沿左右完整对接的直线轨道。可选的,输送驱动件24具体为直线液压缸,其输出为直线伸缩传动,并具体设置在脱水机架12的下方。并请参见图5所示,在所述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活动接头26,所述储泥小车23上、具体位于靠近脱水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卡件25,活动卡件25可从径向卡接入活动接头26内,活动卡件25与活动接头26卡接后在轴向为相对固定。

如此,在所述储泥小车23随所述翻转架31翻转下降到位时,所述活动卡件25与所述活动接头26卡接,所述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进行伸缩即可驱使所述储泥小车23在所述第一轨道21与所述第二轨道22上滑动,从而可拖动储泥小车23滑动移动至对应下料口121处或推动储泥小车23滑动转移至翻转架31上;而在所述储泥小车23随所述翻转架31翻转上升时,所述活动卡件25与所述活动接头26自动脱离卡接,使储泥小车23的翻转卸泥不受影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翻转架31上设置有卡条35,所述储泥小车23上设置有卡槽29,所述储泥小车23转移至所述翻转架31上时,所述卡条35可滑入卡接至所述卡槽29内并防止所述储泥小车23在所述翻转架31翻转时脱离所述翻转架31。

具体的,卡条35为与第二轨道22具有相同走向的长条形卡条并位于第二轨道22的外侧,而卡槽29为与卡条35适配的槽,且卡槽29分布在储泥小车23的前后侧,卡条35对应分布在储泥小车23的前后侧。如此,当储泥小车23在转移至翻转架31过程中,卡条35与卡槽29即进行卡接,使储泥小车23不能相对翻转架31向上脱离;在储泥小车23随翻转架31进行翻转时,前后侧卡接配合的卡槽29与卡条35使储泥小车23稳定在翻转架31上而不会脱离。

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31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21的一侧设置有止回组件36。在储泥小车23转移至第一轨道21上并位于翻转架31上时,随翻转架31进入至翻转过程中,止回组件36可对储泥小车23的靠近第一轨道21的一侧进行限位止回,避免储泥小车23脱离翻转架31。

具体的,请参见图6所示,所述止回组件36包括气体弹簧361以及止回板362。其中,所述止回板362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在所述翻转架31上;所述气体弹簧361在自然状态处于伸长状态,气体弹簧361的一端与所述翻转架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回板362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气体弹簧361在伸出状态时可使所述止回板362的两端均转动至凸出于所述翻转架31所在平面外,且所述止回板362的远离所述气体弹簧361的一端对所述储泥小车23进行止回阻挡。

污泥处理作业过程中,装泥及转移输送状态时,翻转架31平放在地基基面4上并与地基基面4的表面贴合,止回板362的与气体弹簧361连接的一端抵接在地基基面4上,并驱使气体弹簧361回缩,且止回板362的另一端回缩至翻转架31所在的平面内,储泥小车23可在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之间往返滑动而不受限制;而进入翻转卸泥状态时,翻转架31进入翻转过程,止回板362的与气体弹簧361连接的一端回复自由状态,此时气体弹簧361正常伸出并驱使止回板362的两端旋转突出至翻转架31所在平面,其远离气体弹簧361的一端对储泥小车23滑出第二轨道22的动作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对储泥小车23在第二轨道22上的止回作用。

进一步的,请再参见图6所示,在所述翻转架31上还设置有限位固定板363及限位柱364,所述止回板362由所述限位固定板363限位设置在所述翻转架31上,并由所述限位柱364进行行程限位。

请参见图7所示,在所述储泥小车23上设置有前门231,所述前门231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开启,从而在翻转架31进行翻转时可实现自动倾泻污泥。

具体的,前门231为斗式重力自开门,储泥小车23上开设有与前门231适配的前门口,门的下端活动连接储泥小车23的前门口两侧,而门的上端在不受限制状态下可自由活动。如此,当储泥小车23进行翻转过程中,前门231的上端不受限制的状态下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其下端的活动支点进行转动,即实现自动开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和图8所示,所述储泥小车23上设置有前门门锁组件27。所述前门门锁组件27包括第一锁杆271、锁芯272以及第二锁杆273,其中,所述第一锁杆271可自由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储泥小车23的车体上,所述锁芯272焊接在所述第一锁杆271上,所述第二锁杆273固接在所述前门231上。而且,所述锁芯272具有卡口,所述锁芯272可对卡入至所述卡口的所述第二锁杆273进行卡接锁紧;所述第一锁杆271旋转时,可对卡入所述卡口的所述第二锁杆273进行解锁。

当前门231进行关闭时,第二锁杆273先顶起锁芯272并使锁芯272与第一锁杆271同步转动,在第二锁杆273进入至锁芯272的卡口后,锁芯27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锁杆271同步回旋,将第二锁杆273卡紧,从而使前门231被锁紧。而当前门231进行开启时,将第一锁杆271顶起旋转进而带动锁芯272同步旋转,即可使锁芯272的卡口脱离第二锁杆273,从而使第二锁杆273可自由活动,即完成前门231的开锁。

进一步的,在所述卸泥机构3上还设置有连杆开门组件33以及滑轮关门组件34。其中,所述连杆开门组件33可与所述第一锁杆271传动连接,并可驱使所述第一锁杆271旋转,从而使前门门锁组件27完成开锁;而所述滑轮关门组件34固定设置在地基基面4上,并与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前门231对应,在所述翻转架31翻转下降过程中,所述滑轮关门组件34可相对向上顶推所述前门231,使所述前门231向储泥小车23的前门口闭合,并最终使前门门锁组件27完成上锁。

其中,所述连杆开门组件33包括连杆驱动件及传动连杆,连杆驱动件可选为油缸,传动连杆为线型的三连杆,中间段连杆活动设置在翻转架31上,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段连杆,在连杆驱动件的驱动下,与第一锁杆271靠近的连杆可拨动第一锁杆271旋转,从而实现前门门锁组件27解锁。而所述滑轮关门组件34包括弯形架,弯形架的上部向前弯曲,下部为竖直,并且在所述弯形架上设置有多个滑轮,多个滑轮沿弯形架的弯形结构由上至下排布,储泥小车23在随翻转架31翻转下降时,前门231可随弯形架的结构趋势并在滑轮滚动接触下进行缓慢向后上方的转动,从而实现前门231的闭合。

请再参见图7所示,在所述储泥小车23上设置有顶门232,所述顶门232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脱水机构1的方向进行启闭的设置在所述储泥小车23上。当储泥小车23进入至脱水机构1进行污泥装载时,可将顶门232打开,以从顶部下料进行装料;装料完毕转移至卸泥机构3进行卸泥过程中,可将顶门232进行关闭,实现封闭式转移输送。

并且,在所述前门231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储泥小车23的车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条28,而所述储泥小车23的车体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顶门232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条28。从而,在转移输送污泥过程中,前门231及顶门232关闭后,即可使储泥小车23进行较好密封性能的封闭式转移输送,避免污泥散发的气味弥散至空气中,有效保障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所示,所述顶门232的顶部设置有把手233;且再参见图1所示,在所述脱水机构1的脱水机架12的靠近所述卸泥机构3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卸泥机构3突出的顶杆13,所述顶杆13上具有卡套14。在所述储泥小车23由右向左朝向所述脱水机构1滑入过程中,所述顶杆13可伸入至所述顶门232的把手233内,且所述卡套14与所述把手233卡接并使所述顶门232开启。

另外,在所述翻转架31的远离所述第一轨道21的一侧设置有顶门定位件37,可对所述顶门232的进行定位。当储泥小车23由左向右转移至卸泥机构3过程中,顶门定位件37可对顶门232进行定位顶紧,并使顶门232自动关闭。

从而,通过机械结构设计实现顶门232的自动开启和自动闭合,构思精巧、结构精简,可实现稳定、高效的自动化作业。

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翻转架31的远离所述第一轨道2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缓冲件38。当所述储泥小车23转移至所述翻转架31上时,由所述定位缓冲件38可对所述储泥小车23进行定位缓冲,避免储泥下车23冲出至第二轨道22外。并且,基于定位缓冲件38的定位缓冲,在储泥小车23随翻转架31的翻转过程中,可对储泥小车23进行右侧进行限位固定,与止回组件36一同配合防止储泥小车23在翻转卸泥过程出现滑动脱离翻转架31的情况。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31上设置有重量检测传感器。储泥小车23转移至第二轨道22上时,重量检测传感器可对储泥小车23的重量进行自动测量,以计算确定其容量剩余量。当重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储泥小车23的容量剩余量不足时,可发出警报提示音并在操作屏幕上字幕提示。

可选的实施例中,脱水机构1、输送机构2以及卸泥机构3分别单独控制作业;或者,脱水机构1、输送机构2以及卸泥机构3之间可通过PLC控制器连接,由PLC系统实现联动控制。

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轨道21上设置有到位传感器,可对储泥小车23的转移到第一轨道21的到位状态(具体对应下料口121的位置处)进行检测感应,以实现精准装泥工作。且到位传感器可将检测系统反馈至脱水机11,脱水机11收到到位信号后开始工作,否则不工作。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车系统进行污泥处理时,作业过程包括待机状态、装泥状态以及卸泥状态,处理作业步骤如下。

(1)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卸泥机构3的翻转架31处于原点位置并与地基基面4平行贴合,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伸出,储泥小车23位于第二轨道22上;储泥小车23的前门231以及顶门232皆关闭,并对储泥小车23内的污泥气味和污泥析出的水分实现完全密封,以确保车间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2)系统进入装泥状态;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缩回,储泥小车23倍牵引向左运行,储泥小车23的顶门232通过顶杆13及卡套14的作用在向左运动过程中自动打开;当储泥小车23转移到位后,脱水机构1的脱水机11开始工作,脱水机11脱水产出的污泥经过下料口121下料装泥至储泥小车23上。

(3)装泥完毕后,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伸出,将储泥小车23推出至第二轨道22,储泥小车23通过定位缓冲件38稳定停在翻转架31上,且顶门232通过顶门定位件37完全关闭。

(4)此时,请参见图9a和图9b所示,货车5进入至地基基面4上划定的装泥区域就位,开始卸泥作业,系统进入卸泥状态;翻转液压缸32的输出端伸出,翻转架31带动储泥小车23一起翻转,卡槽29及卡条35相互卡接确保储泥小车23不会脱离翻转架31,同时储泥小车23上的活动卡件25脱离输送驱动件24上的活动接头26,且止回组件36的气体弹簧361伸出并驱使止回板362旋转对储泥小车23的左侧进行止回阻挡;

翻转架31翻转到位(如翻转架31与地基基面4的夹角60°)后,由连杆开门组件33将储泥小车23的前门门锁组件27进行解锁,使前门231打开;储泥小车23内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在货车5的车厢里,完成卸泥装车。

(5)当卸泥装车完毕后,翻转液压缸32的输出端缩回,使翻转架31翻转回复至初始状态并与地基基面4贴合;此时,止回组件36的止回板362与气体弹簧361连接的一端在地面压力作用下旋转,使气体弹簧361自动回缩关闭;而储泥小车23的前门231通过滑轮关门组件34自动关闭,储泥小车23上的活动卡件25重新与输送驱动件24的输出端上的活动接头26再次卡接,系统再次进入待机状态。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