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

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

摘要

本申请属于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包括: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确定各个起落架支柱中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以该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将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施加至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得到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212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69287.2

  • 发明设计人 尤莹;赵英健;付刚;潘文廷;

    申请日2021-04-28

  • 分类号G06F30/15(20200101);

  • 代理机构11526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鹏鹏

  • 地址 710089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东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7: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中,单侧主起落架等距排列多个起落架支柱,各起落架支柱具有相同的结构,且相互独立,采用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构型的飞机,各起落架支柱谱载荷多点静不定分配。

当前,采用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构型的飞机,各个起落架支柱载荷的分配规律多是结合飞机详细设计阶段中的载荷实测数据进行确定,使飞机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的编制工作很难在飞机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开展,致使基于此的飞机疲劳设计滞后于飞机静强度设计,需要在后期进行多次迭代,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飞机的设计周期。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包括:

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确定各个起落架支柱中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以该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

将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施加至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得到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对具有类似起落架构型飞机的设计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参照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包括:

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构建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构建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着陆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进行飞机起落架地面落震试验,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提供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以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将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施加至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以此能够快速得到可在飞机方案设计任务段片疲劳设计输入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使飞机疲劳设计能够同步于飞机静强度设计,减少后期的迭代次数,提高设计效率,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类似起落架构型飞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建飞机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构建的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垂直、航向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构建的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着陆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支柱在一个起落的地面载荷谱。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8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包括:

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根据疲劳载荷分配特性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

确定各个起落架支柱中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以该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

将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施加至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得到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基于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以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将各个飞机任务段中各个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施加至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以此能够快速得到可在飞机方案设计阶段作为疲劳设计输入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基于增强各支柱的维护性、互换性及等强度设计的原则,进行包容设计,使飞机疲劳设计能够同步于飞机静强度设计,可减少后期的迭代次数,提高设计效率,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对具有类似起落架构型飞机的设计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参照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包括:

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构建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构建飞机仿真模型,对飞机着陆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地面载荷谱编制方法中,所述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具体为:

进行飞机起落架地面落震试验,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

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的布局如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n=2,可按照如图3所示过程对其进行地面载荷谱的编制,具体过程如下:

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可对如图4所示具有类似起落架构型飞机的设计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参照确定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或者,

通过构建飞机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对飞机着陆任务段、地面滑行任务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飞机着陆任务段、地面滑行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得到飞机地面滑行任务段垂直、航向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如图6所示,飞机着陆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如图7所示;

按照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的设计原则,选取承载最严重的起落架支柱进行包容设计,以选取的起落架支柱作为编谱对象;

基于各个飞机任务段疲劳载荷在各个起落架支柱间的分配特性,求得不同飞机任务段中各飞机起落架支柱谱载荷的最大值,将飞机任务段的谱载荷的最大值组成载荷谱,施加在作为编谱对象的起落架支柱上,得到起落架支柱在一个起落的地面载荷谱,如图8所示。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