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

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属于黄颡鱼繁育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浅水升温,通过新水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S2:诱导繁殖,于池塘四周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黄颡鱼雌雄交配繁殖;S3:剔除未受精鱼卵,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剔除未受精鱼卵。通过亲鱼池塘浅水升温,注入新水来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促进亲本鱼排卵期集中,排卵率提高,并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雌雄交配繁殖,剔除未受精鱼卵,设置黄颡鱼幼苗栖息床,提高池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70%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71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和县铭月水产品养殖家庭农场;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43145.3

  • 申请日2021-06-09

  • 分类号A01K61/10(20170101);

  • 代理机构11621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照

  • 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石杨社区古陈村3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7: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喜栖息于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少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欢迎。黄颡鱼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2.3g、钙154mg、磷504mg,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医学上称黄颡鱼有消炎,镇痛等疗效,黄颡鱼生长速度较快,1冬龄即可达到性成熟,食性较杂,是一种良好的养殖对象,其中,优质的苗种是黄颡鱼养殖的种质基础,如何培育优质黄颡鱼鱼苗,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通过亲鱼池塘浅水升温,注入新水来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促进亲本鱼排卵期集中,排卵率提高,并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雌雄交配繁殖,剔除未受精鱼卵,设置黄颡鱼幼苗栖息床,提高池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70%以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浅水升温,春季4月份检查亲本性腺发育情况,若性腺发育情况达到第四期,则通过新水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

S2:诱导繁殖,于池塘四周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黄颡鱼雌雄交配繁殖,每亩池塘投放鱼巢50~70个;

S3:剔除未受精鱼卵,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后,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剔除未受精鱼卵并将附着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

S4:集中驯食,平游苗在室内集中孵化,鱼苗卵黄囊吸收后,投喂开口粉状饲料并进行集中驯食训练,让鱼苗适应集中投喂饲料;

S5:清除敌害,室内培育的鱼苗平游后转入池塘培育,在投放前用不同规格网具拉空网3次,清除黄颡鱼苗种敌害;

S6:设置栖息床,采用规格30目聚乙烯网片固定在池塘边形成黄颡鱼幼苗栖息床;

S7:苗种投喂,苗种进入池塘培育阶段,黄颡鱼硬棘开始发育,采取小型无人机大面积投饵防止苗种互相之间碰伤。

进一步地,浅水升温包括以下步骤:

S101:春季4月份于黄颡鱼摄食区用台网捕获亲本,检查其性腺发育状况,若性腺发育达到第四期,则进行以下操作;

S102:于晴天10︰30~16︰30降低池塘水位至50~60cm,利用太阳光照升温并刺激亲本性腺发育;

S103:17︰30~18︰30加注新鲜水10~20cm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

S104:重复上述S102和S103的操作8~12天。

进一步地,诱导繁殖中鱼巢组成物如下:0.2kg棕榈片、0.1kg柳树须、0.2kg带穗的大麦秸秆、0.1kg枫树枝,鱼巢由棕榈绳子将上述组成物捆扎在一起所构成。

进一步地,剔除未受精鱼卵包括以下步骤:

S301:鱼巢投放7天后,观察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状况;

S302:观察到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后,再每天检查鱼巢受精卵附着状况,并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20~30次,抖动鱼巢的频率为每分钟30次左右,剔除未受精鱼卵;

S303:抖动鱼巢无鱼卵掉落后,将附着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

进一步地,清除敌害中拉空网3次,第一次用网目3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清除体型较大的敌害,第二次用网目1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清除体型较小的敌害,第三次用网目1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确认敌害生物被除尽。

进一步地,设置栖息床中栖息床长8m、宽3m,栖息床上部距水面40-50cm,底部离池塘底20-30cm,每亩池塘设置栖息床10~12个。

进一步地,设置栖息床中栖息床上方2m的位置设置面积3倍于栖息床的防鸟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通过亲鱼池塘浅水升温,注入新水来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促进亲本鱼排卵期集中,排卵率提高,并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雌雄交配繁殖,自制鱼巢可预防水霉病。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可在水中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剔除未受精鱼卵,筛选操作方便,提高鱼卵孵化率。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苗种池塘边设置黄颡鱼幼苗栖息床,让摄食后的鱼苗均有机会栖息在栖息床上,可以解决饱食黄颡鱼苗在池塘底部集聚因底部水质差而大量死亡的情况发生,显著提高池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并利用无人机大面积投饵防止苗种互相之间碰伤,令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7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中浅水升温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中剔除未受精鱼卵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浅水升温,春季4月份检查亲本性腺发育情况,若性腺发育情况达到第四期,则通过新水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

S2:诱导繁殖,于池塘四周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黄颡鱼雌雄交配繁殖,每亩池塘投放鱼巢50~70个;其中,鱼巢组成物如下:0.2kg棕榈片、0.1kg柳树须、0.2kg带穗的大麦秸秆、0.1kg枫树枝,鱼巢由棕榈绳子将上述组成物捆扎在一起所构成,由以上材料组成的鱼巢能够吸引黄颡鱼前来交配产卵,并且可以预防受精卵爆发水霉病;

S3:剔除未受精鱼卵,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后,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剔除未受精鱼卵并将附着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

S4:集中驯食,平游苗在室内集中孵化,鱼苗卵黄囊吸收后,投喂开口粉状饲料并进行集中驯食训练,让鱼苗适应集中投喂饲料;提高进入池塘后的培育成活率;

S5:清除敌害,室内培育的鱼苗平游后转入池塘培育,在投放前用不同规格网具拉空网3次,清除黄颡鱼苗种敌害;其中,拉空网3次中第一次用网目3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清除体型较大的敌害,第二次用网目1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清除体型较小的敌害,第三次用网目1cm的底拖网具拉空网确认敌害生物被除尽,为黄颡鱼苗创造一个没有敌害生物的环境;

S6:设置栖息床,采用规格30目聚乙烯网片固定在池塘边形成黄颡鱼幼苗栖息床;栖息床长8m、宽3m,栖息床上部距水面40-50cm,底部离池塘底20-30cm,每亩池塘设置栖息床10~12个,并在栖息床上方2m的位置设置面积3倍于栖息床的防鸟网;让摄食后的鱼苗均有机会栖息在栖息床上,可以解决饱食黄颡鱼苗在池塘底部集聚因底部水质差而大量死亡的情况发生,显著提高池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

S7:苗种投喂,苗种进入池塘培育阶段,黄颡鱼硬棘开始发育,如果集中投喂饲料,苗种在集中摄食时容易互相碰撞受伤,本实施例中采取小型无人机大面积投饵防止苗种互相之间碰伤。

参阅图2,浅水升温包括以下步骤:

S101:春季4月份于黄颡鱼摄食区用台网捕获亲本,检查其性腺发育状况,若性腺发育达到第四期,则进行以下操作;

S102:于晴天10︰30~16︰30降低池塘水位至50~60cm,利用太阳光照升温并刺激亲本性腺发育;

S103:17︰30~18︰30加注新鲜水10~20cm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

S104:重复上述S102和S103的操作8~12天。

参阅图3,剔除未受精鱼卵包括以下步骤:

S301:鱼巢投放7天后,观察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状况;

S302:观察到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后,再每天检查鱼巢受精卵附着状况,并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20~30次,抖动鱼巢的频率为每分钟30次左右,剔除未受精鱼卵;

S303:抖动鱼巢无鱼卵掉落后,将附着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该移动通过水盆浸入水下将鱼巢整体捞起,移动则将附着受精卵的鱼巢以及部分池水一同移动,减少移动过程对鱼卵的损伤。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进行如下操作:

刺激性腺发育前检查性腺发育情况:2018年至2020年春季4月20日均于黄颡鱼摄食区用台网捕获120尾亲本,检查性腺发育情况,获得如下数据表1:

表1 2018年至2020年4月20日捕获黄颡鱼亲本的性腺发育情况

其中,120尾亲本中具有110尾以上亲本的性腺为成熟期(四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该期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模甚薄;120尾亲本中有2~5只亲本的性腺发育为三期,该周期的亲本卵巢体积处于逐渐增大状态,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够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刺激性腺发育后检查性腺发育情况:2018年至2020年的春季4月21日至5月10日中均选取晴天,在10︰30~16︰30降低池塘水位到50cm,17︰30~18︰30加注新鲜水15cm操作,该操作重复11天完成刺激性腺发育,完成后于黄颡鱼摄食区用台网捕获120尾亲本,检查性腺发育情况,获得如下数据表2:

表2 2018年至2020年5月10日捕获黄颡鱼亲本的性腺发育情况

其中,120尾亲本中具有115尾以上亲本的性腺达到产卵期(五期),该周期中卵巢已经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本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承受卵排出;120尾亲本中有2~3只亲本的性腺发育为成熟期,0~2只亲本的处于产卵结束状态,是产完卵的卵巢。

交配繁殖:在池塘四周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黄颡鱼雌雄交配繁殖,每亩池塘投放鱼巢66个,每个鱼巢组成如下0.2kg棕榈片、0.1kg柳树须、0.2kg带穗的大麦秸秆、0.1kg枫树枝,用棕榈绳子捆扎在一起,鱼巢投放7天后,发现黄颡鱼群体发情产卵后,每天检查鱼巢受精卵附着情况,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28次,抖动鱼巢的频率为每分钟30次,而后将附着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并在孵化的鱼苗卵黄囊吸收后,投喂开口粉状饲料,并进行集中驯食训练;

池塘设置:在交配繁育期间清除池塘内的黄颡鱼苗种的敌害,并用规格30目聚乙烯网片固定在池塘边,栖息床长8m、宽3m,栖息床上部距水面45cm,底部离池塘底25cm,每亩池塘设置黄颡鱼幼苗栖息床12个,并在栖息床上方2m的位置设置面积3倍于栖息床的防鸟网,将集中驯食训练后的鱼苗投入池塘,采取小型无人机大面积投饵;其中,受精卵鱼巢移至室内孵化前对鱼卵数量进行统计,再对投入池塘15天后的鱼苗数量进行统计,经过计算获得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获得数据如下表3。

表3 2018年至2020年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数据统计

经统计,2018年至2020年份关于黄颡鱼苗种培育中,通过抖落未受精的鱼卵、室内孵化、集中驯食训练和无人机大面积投饵等培育措施,可排除无孵化可能性的鱼卵,提高鱼卵质量,鱼苗培育的存活率达到70%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黄颡鱼生态繁育及苗种培育方法,通过亲鱼池塘浅水升温,注入新水来刺激黄颡鱼亲本性腺发育,促进亲本鱼排卵期集中,排卵率提高,并投放小型鱼巢诱导雌雄交配繁殖,自制鱼巢可预防水霉病;可在水中抖动附着鱼卵的鱼巢,剔除未受精鱼卵,筛选操作方便,提高鱼卵孵化率;苗种池塘边设置黄颡鱼幼苗栖息床,让摄食后的鱼苗均有机会栖息在栖息床上,可以解决饱食黄颡鱼苗在池塘底部集聚因底部水质差而大量死亡的情况发生,显著提高池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并利用无人机大面积投饵防止苗种互相之间碰伤,令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7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