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分为接骨板近端和接骨板远端,所述接骨板远端两边向内侧弯曲,所述接骨板近端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近端克氏针孔、近端锁定孔、近端滑动孔、近端下锁定孔和近端滑动孔Ⅰ,所述近端下锁定孔设有多个,相邻近端下锁定孔之间开有近端下克氏针孔,所述接骨板远端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远端锁定孔、远端克氏针孔、远端上锁定孔、远端上氏针孔和远端下锁定孔,所述远端下锁定孔呈环形结构分布,所述环形结构的中部开有远端中锁定孔,所述远端下锁定孔的周边开有远端下克氏针孔。本接骨板的接骨板近端右端为斜面设计,以便接骨板插入,方便术者操作,减少软组织损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76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11943.8

  • 发明设计人 刘立峰;高硕;彭青;方楠;武乐;

    申请日2021-06-01

  • 分类号A61B17/8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942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俊华

  •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7: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胫骨远端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胫骨的远端,受机体胫骨远端软组织数量过少及血运障碍的影响,易出现软组织坏死、愈合延迟和感染等并发症,预后较差。胫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折处理的难点,由于该部位缺乏肌肉覆盖,软组织也较薄,骨折发生时容易发生软组织坏死、骨折不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目前对于此类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现有接骨板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切开复位时,接骨板会进一步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固定强度不足,易造成负重后骨折端再移位;接骨板体积较大,对软组织及血运破坏太多,影响骨折愈合;接骨板远端和近端易翘起,易激惹软组织,造成患者术后不适等。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符合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形态特点,所述接骨板分为接骨板近端和接骨板远端,所述接骨板远端相对于接骨板近端整体向上弯曲,两者之间平滑过渡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接骨板远端两边向内侧弯曲,为弧面结构,所述接骨板近端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近端克氏针孔、近端锁定孔、近端滑动孔、近端下锁定孔和近端滑动孔Ⅰ,所述近端下锁定孔设有多个,相邻近端下锁定孔之间开有近端下克氏针孔,所述接骨板远端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远端锁定孔、远端克氏针孔、远端上锁定孔、远端上氏针孔和远端下锁定孔,所述远端下锁定孔设有5个,且呈环形结构分布,所述环形结构的中部开有远端中锁定孔,所述远端下锁定孔的周边开有远端下克氏针孔,所述远端下克氏针孔沿接骨板远端边沿分布。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背面开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位于近端下克氏针孔两侧、近端滑动孔两端两侧和近端滑动孔Ⅰ右端两侧。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远端背面的边缘至远端下克氏针孔之间开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远端下克氏针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近端下锁定孔设有9个,且等距分布。

优选地,所述近端锁定孔、近端下锁定孔、远端锁定孔、远端上锁定孔和远端下锁定孔的直径为3.5mm,所述近端滑动孔和近端滑动孔Ⅰ对应螺钉的直径为3.5mm。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近端的右端为斜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厚度为0.15-0.4cm,长度为15-25cm,宽度为1.2-2.0c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接骨板的接骨板近端右端为斜面设计,以便接骨板插入,方便术者操作,减少软组织损伤;接骨板近端设近端克氏针孔,可用于接骨板的临时固定,便于调整接骨板近端的位置;接骨板远端设远端下克氏针孔用于接骨板的临时固定和预判螺钉是否进入踝关节腔;接骨板背面开有弧形凹槽,减少对骨膜的压迫,保护骨折端血运;接骨板远端背面的边缘至远端下克氏针孔之间开有引线槽,便于缝线穿过,术中缝合修复关节囊和韧带;接骨板近端无结合孔,采用锁定孔,锁定螺钉尾部与锁定孔360°紧密结合,增加了接骨板近端锁定螺钉的把持力,用最少数量的锁定螺钉达到所需要的固定强度,符合骨折内固定长板少钉的原则,由于固定强度增加,角稳定性更强,接骨板也可以相对更薄,更少的激惹软组织,减少容积效应;接骨板近端设计了近端克氏针孔、近端锁定孔、近端滑动孔依次排列的组合结构,用克氏针确定位置后,使用皮质骨螺钉拧入接骨板近端的近端滑动孔内加压固定,最后将锁定螺钉拧入接骨板近端的近端锁定孔内,保证接骨板近端紧密贴合骨面,减少术后并发症;接骨板远端设右数个直径为3.5mm的锁定孔,锁定孔与锁定螺钉紧密结合,增加锁定螺钉对骨折端的把持力,防止负重后骨折端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接骨板锁定孔之间有克氏针孔,可增加点式复位钳复位固定时的把持力,还可利用该克氏针孔进行临时固定以及小骨折块的临时缝合固定;接骨板近端设有近端滑动孔和近端滑动孔Ⅰ,两个滑动孔相互配合可更好地调节接骨板位置,使骨折端解剖复位,避免因接骨板远端和接骨板近端绝对固定时中间加压使骨折端分离移位,增加容错率,提高手术效率和可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接骨板,2-接骨板近端,3-接骨板远端,4-近端克氏针孔,5-近端锁定孔,6-近端滑动孔,7-近端下锁定孔,8-近端滑动孔Ⅰ,9-近端下克氏针孔,10-远端锁定孔,11-远端克氏针孔,12-远端上锁定孔,13-远端上氏针孔,14-远端下锁定孔,15-远端中锁定孔,16-远端下克氏针孔,17-斜面结构,18-弧形凹槽,19-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包括接骨板1,所述接骨板1符合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形态特点,所述接骨板1厚度为0.15-0.4cm,长度为15-25cm,宽度为1.2-2.0cm,所述接骨板1分为接骨板近端2和接骨板远端3,所述接骨板近端2远离踝关节,接骨板远端3靠近踝关节,所述接骨板远端3相对于接骨板近端2整体向上弯曲,两者之间平滑过渡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接骨板远端3两边向内侧弯曲,为弧面结构,所述接骨板近端2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近端克氏针孔4、近端锁定孔5、近端滑动孔6、近端下锁定孔7和近端滑动孔Ⅰ8,所述近端下锁定孔7设有多个,相邻近端下锁定孔7之间开有近端下克氏针孔9,所述接骨板远端3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远端锁定孔10、远端克氏针孔11、远端上锁定孔12、远端上氏针孔13和远端下锁定孔14,所述远端下锁定孔14设有5个,且呈环形结构分布,所述环形结构的中部开有远端中锁定孔15,所述远端下锁定孔14的周边开有远端下克氏针孔16,所述远端下克氏针孔16沿接骨板远端3边沿分布。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包括接骨板1,所述接骨板1符合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形态特点,所述接骨板1厚度为0.15-0.4cm,长度为15-25cm,宽度为1.2-2.0cm,所述接骨板1分为接骨板近端2和接骨板远端3,所述接骨板近端2远离踝关节,接骨板远端3靠近踝关节,所述接骨板远端3相对于接骨板近端2整体向上弯曲,两者之间平滑过渡连接,为一体结构,接骨板1具有整体性,强度更高,所述接骨板远端3两边向内侧弯曲,为弧面结构,所述接骨板近端2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近端克氏针孔4、近端锁定孔5、近端滑动孔6、近端下锁定孔7和近端滑动孔Ⅰ8,所述近端下锁定孔7设有9个,且等距分布,相邻近端下锁定孔7之间开有近端下克氏针孔9,所述近端下克氏针孔9可增加点式复位钳复位固定时的把持力,还可利用该克氏针孔进行临时固定以及小骨折块的临时缝合固定,所述近端克氏针孔4位于斜面结构17上,所述接骨板远端3从右到左依次开有远端锁定孔10、远端克氏针孔11、远端上锁定孔12、远端上氏针孔13和远端下锁定孔14,所述远端下锁定孔14设有5个,且呈环形结构分布,所述环形结构的中部开有远端中锁定孔15,所述远端下锁定孔14的周边开有远端下克氏针孔16,所述远端下克氏针孔16沿接骨板远端3边沿分布,可根据手术需求插入克氏针用于临时固定、骨折端钳夹复位、缝合小骨块等,所述接骨板远端3背面的边缘至远端下克氏针孔16之间开有引线槽19,所述引线槽19与远端下克氏针孔16连通,便于缝线穿过,术中缝合修复关节囊和韧带,所述接骨板1背面开有弧形凹槽18,所述弧形凹槽18位于近端下克氏针孔9两侧、近端滑动孔6两端两侧和近端滑动孔Ⅰ8右端两侧,所述近端锁定孔5、近端下锁定孔7、远端锁定孔10、远端上锁定孔12和远端下锁定孔14的直径为3.5mm,所述近端滑动孔6和近端滑动孔Ⅰ8对应螺钉的直径为3.5mm,可拧入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使骨面与接骨板1贴合的同时防止骨折端解剖复位的丢失。

本发明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的具体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首先解剖对合骨折端,根据解剖形态将接骨板放置于胫骨远端内侧的骨面上,然后将克氏针插入最左侧的远端下克氏针孔16内,穿透单层骨皮质,透视,调节接骨板1在合适位置,同时保证最左侧的远端下克氏针孔16内的克氏针不进入踝关节腔,确定接骨板远端3位置满意后,在最左端的远端下锁定孔14中拧入皮质骨螺钉,穿透单层骨皮质加压固定,使接骨板远端3贴合骨面,然后拔除最左侧的远端下克氏针孔16内的克氏针;调节接骨板近端2置于胫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在近端克氏针孔4内插入克氏针,穿透单层骨皮质,透视,确定接骨板近端2位于胫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后,在近端滑动孔6中拧入皮质骨螺钉,穿透双层皮质,在近端滑动孔6内的皮质骨螺钉未拧紧之前拔出近端克氏针孔4内的克氏针,边纠正骨折端移位边拧紧近端滑动孔6内的皮质骨螺钉,使胫骨远端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确定接骨板1前后位置满意后,在近端滑动孔Ⅰ8内拧入皮质骨螺钉,穿透双层皮质,拧紧近端滑动孔Ⅰ8内的皮质骨螺钉之前先将近端滑动孔6中的皮质骨螺钉逆时针旋转1-2圈,防止因接骨板近端2和接骨板远端3绝对固定时中间加压使骨折端分离移位,待近端滑动孔Ⅰ8内的皮质骨螺钉拧紧后,再拧紧近端滑动孔6中的皮质骨螺钉,透视,确认胫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随后根据骨折情况,在骨折线两端将锁定螺钉拧入锁定孔内,需要说明的是优先锁定的钉孔为近端锁定孔5(使接骨板近端2与骨面贴合)、与近端滑动孔Ⅰ8相邻的近端下锁定孔7(使接骨板1与骨面贴合),最左端的远端下锁定孔14(使接骨板远端3贴合骨面),随后根据骨折情况,在骨折线两端将合适数量和位置的锁定螺钉拧入锁定孔内,从而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最后拔除所有克氏针和皮质骨螺钉,将最左端的远端下锁定孔14内的皮质骨螺钉换为锁定螺钉;骨折线两端使用合适数量和位置的锁定螺钉维持最终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