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

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电梯轿厢运行至顶层时,电梯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之间的最大允许距离H,采集电梯轿厢上行至上极限开关动作时,轿厢地坎与最顶层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即上极限距离h0;步骤二,当电梯轿厢运行至顶层时,检测电梯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x;步骤三,判断hx是否满足h0x≤H,若满足,电梯正常运行,若不满足,给电梯检修人员发送报警信息。本发明对电梯对重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将对重下撞板的位置限制在范围之内,从而使得极限开关尤其是上极限开关更好的发挥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6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22336.1

  • 发明设计人 路成龙;孙勇;肖昀;顾雯雯;

    申请日2021-06-04

  • 分类号B66B5/02(20060101);B66B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112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钱新园

  •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3号质监大厦8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在井道内上下运行,在井道端部依次设置有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极限开关作为越程开关中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开关,能够在电梯越过端站且限位开关失效时动作,及时切断电梯电源,使电梯停止运行。井道底坑设置有缓冲器,能够对冲顶和蹲底的电梯进行缓冲保护。电气开关和安全部件一起配合保障了设备和乘客的安全。

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3.10项要求:“井道上下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果有)接触缓冲器前起动作,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另有3.15.(5)项:“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表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由此可以得知,对重下撞板在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范围内移动,当电梯处于上端站平层位置以后继续上行,会遇上极限开关,而对重会下行直至下撞板完全压死在对重缓冲器上,并且极限开关要在对重下撞板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目前电梯多采用钢丝绳进行曳引运行,钢丝绳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尤其新装电梯更加明显),随着电梯的使用会慢慢变长。电梯轿厢侧自平层功能能够保证轿厢平层精度,这使得伸长的钢丝绳在对重侧补偿,导致对重下撞板下移。当下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重下撞板会先触碰到对重缓冲器,最终导致上极限开关失去保护意义。

目前,钢丝绳伸长引起的极限开关检验判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电梯作业人员无法通过肉眼只观察对重下撞板是否在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线内来判定极限开关合格,是否需要拆卸墩子或者裁剪钢丝绳也只能通过定期观察记录钢丝绳长度变化,操作不及时还会带来安全隐患。目前电梯市场关于极限开关辅助监测的装置尚未出现,因为钢丝绳伸长导致的不便尚未解决。

对于一台安装合格的电梯来说,对重下撞板的位置应该在对重缓冲器最大永久性标识(副缓标识)画线内。电梯投入使用后,钢丝绳长度会逐渐变长。在轿厢侧的平层和自动调整作用下,变长的钢丝绳会导致对重侧下移,当对重下撞板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轿厢越过上端站后继续上行,对重下行,此时对重下撞板会先接触到缓冲器上端面,此时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极限开关也失去了本身的保护意义。

电梯位于上端站平层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时轿厢继续上行移动距离h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其优点是对重下撞板位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将对重下撞板的位置限制在范围之内,从而使得极限开关更好的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电梯轿厢运行至顶层时,电梯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之间的最大允许距离H,采集电梯轿厢上行至上极限开关动作时,轿厢地坎与最顶层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即上极限距离h

步骤二,当电梯轿厢运行至顶层时,检测电梯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

步骤三,判断h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二中,当电梯对重下行至距离对重缓冲器上端面H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同步带,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电梯对重的安装框架上,所述光电传感器水平设置,所述同步带竖直设置在电梯底坑内底部,所述同步带上设有若干等距间隔的反光片,当电梯的对重下行至底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对所述同步带正对,所述同步带的顶端与对重缓冲器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H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带的两端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安装在电梯的对重导轨上,所述同步带的两端连接有穿过固定架的张紧螺钉,张紧螺钉上连接有张紧螺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带上反光片的间距不大于20m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片的水平向宽度不小于50m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报警器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当钢丝绳伸长到一定程度时,电梯能够做出预警,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极限开关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能;

2.提高维保和检验质量,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维保人员管理钢丝绳长度,能够方便及时的裁剪钢丝绳或者拆卸对重下撞板,从而方便维保人员监管钢丝绳变化;

3.结构简单检测可靠,本发明中的方法采用简单可靠的结构和步骤,调试简单容易,同时在电梯检验时,只需要将监测插件拔下,即可像往常一样正常检验,安全、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上极限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同步带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关系示意图。

图中,1、钢丝绳;2、对重导轨;3、上极限开关; 4、电梯对重;5、对重缓冲器;6、同步带;61、反光片;7、光电传感器;8、电梯轿厢;9、固定架;10、张紧螺钉;11、张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考图1-5,一种电梯极限开关辅助监测方法,用于对电梯极限开关的辅助监测,尤其是上极限开关3的辅助监测,以保证上极限开关3的保护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电梯轿厢8运行至顶层时,电梯对重 4与对重缓冲器5上端面之间的最大允许距离H,采集电梯轿厢8上行至上极限开关3动作时,轿厢地坎与最顶层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即上极限距离h

步骤二,当电梯轿厢8运行至顶层时,检测电梯对重 4与对重缓冲器5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

步骤三,判断hx是否满足h

在步骤二中,当电梯对重 4下行至距离对重缓冲器5上端面的距离为H

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光电传感器7和同步带6,所述光电传感器7设置在电梯对重 4的安装框架上,所述光电传感器7水平设置,所述同步带6竖直设置在电梯底坑内底部,所述同步带6上设有若干等距间隔的反光片61,当电梯的对重下行至底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7对所述同步带6正对。

当电梯对重 4下行至同步带6时,光电传感器7与同步带6正对,若电梯对重 4继续下行,光电传感器7将经过若干个反光片61,光电传感器7经过反光片61时,光电传感器7接收到反光片61的反光,因此,可通过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的反光次数得出电梯对重 4继续下行的距离,电梯对重 4在进入到同步带6的位置后进行下行的距离等于反光片61之间的间距乘以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的反光次数。并由此可以计算出电梯轿厢8运行至最顶层时,电梯对重 4与对重缓冲板之间的距离h

所述同步带6的两端设有固定架9,固定架9安装在电梯的对重导轨2上,所述同步带6的两端连接有穿过固定架9的张紧螺钉10,张紧螺钉10上连接有张紧螺母11。同步带6实现竖直安装在电梯坑道内,设置张紧螺钉10和张紧螺母11可以使得同步带6处于张紧状态,避免因同步带6扭曲而造成测量精度降低。

所述同步带6上反光片61的间距不大于20mm,通过光电传感器7检测出的电梯对重4下移的距离的精度等级为20mm,基本满足要求。所述反光片61的水平向宽度不小于50mm,保证同步带6或电梯对重 4在发生振动时,光电传感器7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同步带6上。

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光电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报警器控制。控制器接收光电传感器7的输出信号并进行转换,同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当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通知电梯检修人员进行检修,报警器选择声光报警器,控制器选择8位单片机。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设置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用于在检测出故障后通知检修人员或电梯管理人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