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及该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

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及该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及该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该检测系统包括磁检测单元、磁化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数据通讯单元、云服务平台和检测终端;磁检测单元包括磁传感器组件及传感器驱动电路;磁化单元包括励磁线圈组件及线圈控制电路;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与磁检测单元和磁化单元电连接;数据通讯单元还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和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连接;云服务平台与检测终端数据连接,以将接收的漏磁信号数据保存处理后实时发送至检测终端。本发明能对钢丝绳的缺陷进行实时、快速、无损的检测,以便在钢丝绳出现缺陷时能够及时的更换或维修,提高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绳损伤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及该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一种大型机械设备中用于提升、牵引、张拉固紧和承载的重要机械部件。常见的应用场景如:电梯、吊车、各类提升机、斜拉桥、悬索桥、缆车、索道、牵引机、海洋工程系泊用缆绳、航母舰载机阻拦索、各类索具等,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种行业。

钢丝绳的优点主要包括:可长距离传递负载,可承受多种负荷及交变负荷的作用,自重轻,耐磨,耐腐蚀,运行稳定性好等,但由于钢丝绳失效导致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钢丝绳断裂导致的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快速检测钢丝绳破损及断裂问题引发研究与关注。

安全性与经济性历来是钢丝绳运行过程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钢丝绳的安全运行更是被其应用的首要前提,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考虑钢丝绳的使用经济性。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钢丝绳的检测系统,实现对钢丝绳缺陷的实时、快速、无损的检测,以便在钢丝绳出现缺陷时能够及时的更换或维修,提高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对钢丝绳的缺陷进行实时、快速、无损的检测,以便在钢丝绳出现缺陷时能够及时的更换或维修,提高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的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包括磁检测单元、磁化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数据通讯单元、云服务平台和检测终端;

所述磁检测单元包括用于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驱动电路;

所述磁化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线圈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的线圈控制电路,所述励磁线圈组件套设在钢丝绳外并与钢丝绳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励磁线圈组件产生的励磁磁场能够将对应位置的钢丝绳沿其轴向进行磁化;

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与所述磁检测单元电连接,以为所述传感器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磁传感器提供控制信号,并接收处理所述磁传感器组件检测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磁化单元电连接,以为所述线圈控制电路驱动所述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提供控制信号;

所述数据通讯单元还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和所述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连接,以将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转换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与所述检测终端数据连接,以将接收的经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转换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保存处理后实时发送至所述检测终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钢丝绳是一种常见的铁磁性材料,其导磁性能良好,本方案在对钢丝绳进行漏磁检测时,信号处理控制单元控制线圈控制电路驱动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并控制传感器驱动电路驱动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此时励磁线圈组件产生的励磁磁场将对应位置的钢丝绳沿其轴向进行磁化,励磁磁场的磁力线沿一定方向穿过钢丝绳,由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要远大于空气中的磁导率,如果钢丝绳材质均匀连续,表面及内部结构完好,则磁力线将几乎完全分布于钢丝绳中;而对于表面或内部存在缺陷的钢丝绳,则会在缺陷处引起感应磁场畸变和外泄形成漏磁场,因此,通过将磁传感器组件放置于钢丝绳的缺陷附近即可检测到钢丝绳缺陷处的漏磁信号,然后将检测到的漏磁信号进一步传输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该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进一步通过数据通讯单元传输到云服务平台进行保存和处理,经过云服务平台保存和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再进一步输出到检测终端,此时,用户可通过检测终端实时查看钢丝绳不同位置的漏磁情况,并可根据检测显示数据及时对危险系数较高的钢丝绳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了钢丝绳工作性能的稳定可靠。

综上,本方案能对钢丝绳的缺陷进行实时、快速、无损的检测,以便在钢丝绳出现缺陷时能够及时的更换或维修,进而提高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励磁线圈组件包括两个尺寸相同且整体呈圆形结构的第一励磁线圈和第二励磁线圈,所述第一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二励磁线圈共轴并沿轴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二励磁线圈的轴向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励磁线圈的半径,所述第一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二励磁线圈内的励磁电流大小相同且方向一致。

这样,第一励磁线圈和第二励磁线圈共轴并沿轴向平行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励磁线圈的半径,且两个励磁线圈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一致,这样可以使得在两个励磁线圈中间计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为广泛的均匀磁场区,从而使得位于该均匀磁场区的钢丝绳能够均匀的被磁化,避免磁场分布对钢丝绳漏磁检测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钢丝绳漏磁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磁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二励磁线圈轴向间距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磁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沿钢丝绳周向均布的磁传感器,以使得多个所述磁传感器能对所述钢丝绳周向的对应位置进行漏磁检测。

这样,由于第一励磁线圈和第二励磁线圈将在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为广泛的均匀磁场区,因此,将磁传感器组件设置在两个励磁线圈轴向间距的中间位置,使得磁传感器组件检测位置的钢丝绳存在磁场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以此可以提高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漏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单个磁传感器的检测角度往往有效,而钢丝绳的缺陷可能会存在周向的各个位置,因此,通过沿钢丝绳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磁传感器,以此来实现对钢丝绳周向不同位置的漏磁检测,减少漏检情况的发生,同时多个磁传感器同时对钢丝绳的周向进行检测,也能提高检测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磁传感器为隧道磁电阻传感器,所述磁传感器组件包括8个沿钢丝绳周向均布的隧道磁电阻传感器,且每个所述隧道磁电阻传感器的周向检测角度为25°。

这样,隧道磁电阻传感器(TM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TMR效应:即基于电子在绝缘层的隧穿效应,具有“铁磁层/非磁绝缘层/铁磁层”夹层结构的磁性隧道结在横跨绝缘层电压的作用下,其隧道电流和隧道电阻取决于两个铁磁层磁化强度的相对取向,在饱和磁化的情况下,两个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彼此平行,通常两个铁磁层的矫顽力不同,因此在反向磁化中,首先反转具有小矫顽力的铁磁层的磁化矢量,使得两个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变得反向平行,导致隧穿电阻发生很大的变化。

隧道磁电阻传感器采用推挽式惠斯通电桥结构设计,4个MTJ敏感元件包含在其中,能够有效解决传感器温度漂移的问题,同时,由于其输出信号峰峰值可达工作电压的80%,因此大大简化了后续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减小了传感器整体体积并节约了开发生产成本,此外,隧道磁电阻传感器还具有稳定可靠,功耗低,线性度好且线性范围广,抗干扰性好,老化性能下降少等特点,可在高温、油污、灰尘等恶劣工况下稳定工作。

同时,由于单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对钢丝绳的周向覆盖能力有限,对于分布在钢丝绳周向任意位置的断丝缺陷将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采用多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沿钢丝绳的周向均匀布置的排列方式,单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的周向检测范围为25°,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沿钢丝绳周向均布则可以实现对钢丝绳周向360°的全覆盖检测,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磁检测单元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整体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套设在钢丝绳外, 8个所述隧道磁电阻传感器沿周向均布分布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内侧,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侧安装在支架上。

这样, 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均匀分布焊接在柔性电路板的内表面,柔性电路板再与相应控制电路进行连接,由此形成环形传感器阵列结构,检测时,将被测钢丝绳从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形成的环形传感器阵列中穿过,通过与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形成的环形传感器阵列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整个钢丝绳断丝缺陷的实时检测;同时,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就正好沿钢丝绳的周向均布,扩大了对钢丝绳的检测范围。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采用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

这样,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柔性电路板的体积小、质量轻,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挠性。

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包括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磁传感器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所述磁传感器组件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所述AD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所述AD转换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这样,信号处理控制单元通过对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其信噪比,为随后的缺陷特征提取奠定基础,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原始信号先经过滤波电路,将噪声滤除后再进行AD转换电路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再经过差分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进一步传递到云服务平台。

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架构,依托物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接入,且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监测及分析模块、数据交换共享模块和平台监测管理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通讯连接,以获取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

所述数据监测及分析模块用于对检测终端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挖掘,并对物联网通讯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监测管理;

所述数据交换共享模块用于对多数据源、多数据格式提供数据接入和共享融合的接口;

所述平台监测管理模块具有远程固件升级、远程配置功能,用于对检测终端、通讯设备实现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这样,云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架构,支持内存、流计算、分布式存储。其中,数据采集模块支持多种物联网设备终端的多种通讯协议(如TCP/IP、UDP等通讯协议)和通讯规约标准接入方式(如NB-Iot、2G-5G、Wifi、GPRS等),本云服务平台具有设备接入、应用开发、组态服务、运维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以模块化、组件化、系统化搭建物联网系统。

一种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采用上述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将所述励磁线圈组件和所述磁传感器组件同轴套设在电梯钢丝绳外并通过底部基台固定在电梯的顶端,启动电梯,使得电梯钢丝绳移动,所述励磁线圈组件对电梯钢丝绳的不同位置进行磁化,所述磁传感器组件对电梯钢丝绳的不同位置进行漏磁检测,以得到电梯钢丝绳不同位置的漏磁信号。

这样,该检测系统应用在电梯上对电梯钢丝绳进行检测时,将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同轴套设在电梯钢丝绳外并通过底部基台固定在电梯的顶端,当电梯运行时,电梯钢丝绳就会移动,使得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与电梯钢丝绳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励磁线圈组件可以对电梯钢丝绳的不同位置进行磁化,磁传感器组件对电梯钢丝绳的不同位置进行漏磁检测,由此就可以实现对电梯钢丝绳不同位置的漏磁信号的检测,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检测到的漏磁数据对电梯钢丝绳的不同位置的磨损情况和危险系数进行判断,以便于及时对危险系数较高的电梯钢丝绳进行的维修与更换。

优选的,在所述底部基台靠近电梯轿厢的一侧还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电梯轿厢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且所述电梯轿厢的控制系统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底部基台与电梯轿厢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控制电梯轿厢停止上升。

这样,通过在底部基台靠近电梯轿厢的一侧设置距离传感器,利用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底部基台和电梯轿厢之间的距离,当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电梯轿厢停止上升,由此就可以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碰撞的问题,保证了两者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2为钢丝绳无缺陷时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3为钢丝绳有缺陷时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中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与钢丝绳配合处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中隧道磁电阻传感器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在电梯上应用时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与钢丝绳配合处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钢丝绳1、第一励磁线圈2、柔性电路板3、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支架5、第二励磁线圈6、底部基台7、距离传感器8、轿厢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包括磁检测单元、磁化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数据通讯单元、云服务平台和检测终端;

磁检测单元包括用于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驱动电路;

磁化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线圈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的线圈控制电路,励磁线圈组件套设在钢丝绳外并与钢丝绳同轴设置,以使得励磁线圈组件产生的励磁磁场能够将对应位置的钢丝绳沿其轴向进行磁化;

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与磁检测单元电连接,以为传感器驱动电路驱动磁传感器提供控制信号,并接收处理磁传感器组件检测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还与磁化单元电连接,以为线圈控制电路驱动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提供控制信号;

数据通讯单元还分别与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和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连接,以将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转换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平台与检测终端数据连接,以将接收的经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转换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保存处理后实时发送至检测终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钢丝绳是一种常见的铁磁性材料,其导磁性能良好,本方案在对钢丝绳进行漏磁检测时,信号处理控制单元控制线圈控制电路驱动励磁线圈组件产生励磁磁场,并控制传感器驱动电路驱动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的漏磁信号进行检测,此时励磁线圈组件产生的励磁磁场将对应位置的钢丝绳沿其轴向进行磁化,励磁磁场的磁力线沿一定方向穿过钢丝绳,由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要远大于空气中的磁导率,如果钢丝绳材质均匀连续,表面及内部结构完好,则磁力线将几乎完全分布于钢丝绳中(如附图2所示);而对于表面或内部存在缺陷的钢丝绳,则会在缺陷处引起感应磁场畸变和外泄形成漏磁场(如附图3所示),因此,通过将磁传感器组件放置于钢丝绳的缺陷附近即可检测到钢丝绳缺陷处的漏磁信号,然后将检测到的漏磁信号进一步传输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该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进一步通过数据通讯单元传输到云服务平台进行保存和处理,经过云服务平台保存和处理后的钢丝绳的漏磁信号数据再进一步输出到检测终端,此时,用户可通过检测终端实时查看钢丝绳不同位置的漏磁情况,并可根据检测显示数据及时对危险系数较高的钢丝绳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了钢丝绳工作性能的稳定可靠。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励磁线圈组件包括两个尺寸相同且整体呈圆形结构的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共轴并沿轴向平行设置,且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的轴向距离等于第一励磁线圈2的半径,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内的励磁电流大小相同且方向一致。

这样,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共轴并沿轴向平行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励磁线圈的半径,且两个励磁线圈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一致,这样可以使得在两个励磁线圈中间计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为广泛的均匀磁场区,从而使得位于该均匀磁场区的钢丝绳1能够均匀的被磁化,避免磁场分布对钢丝绳1漏磁检测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钢丝绳1漏磁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磁传感器组件设置在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轴向间距的中间位置,且磁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沿钢丝绳1周向均布的磁传感器,以使得多个磁传感器能对钢丝绳1周向的对应位置进行漏磁检测。

这样,由于第一励磁线圈2和第二励磁线圈6将在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为广泛的均匀磁场区,因此,将磁传感器组件设置在两个励磁线圈轴向间距的中间位置,使得磁传感器组件检测位置的钢丝绳1存在磁场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以此可以提高磁传感器组件对钢丝绳1漏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单个磁传感器的检测角度往往有效,而钢丝绳1的缺陷可能会存在周向的各个位置,因此,通过沿钢丝绳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磁传感器,以此来实现对钢丝绳1周向不同位置的漏磁检测,减少漏检情况的发生,同时多个磁传感器同时对钢丝绳1的周向进行检测,也能提高检测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磁传感器为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磁传感器组件包括8个沿钢丝绳1周向均布的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且每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的周向检测角度为25°。

这样,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TM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TMR效应:即基于电子在绝缘层的隧穿效应,具有“铁磁层/非磁绝缘层/铁磁层”夹层结构的磁性隧道结在横跨绝缘层电压的作用下,其隧道电流和隧道电阻取决于两个铁磁层磁化强度的相对取向,在饱和磁化的情况下,两个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彼此平行,通常两个铁磁层的矫顽力不同,因此在反向磁化中,首先反转具有小矫顽力的铁磁层的磁化矢量,使得两个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变得反向平行,导致隧穿电阻发生很大的变化。

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采用推挽式惠斯通电桥结构设计,4个MTJ敏感元件包含在其中,能够有效解决传感器温度漂移的问题,同时,由于其输出信号峰峰值可达工作电压的80%,因此大大简化了后续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减小了传感器整体体积并节约了开发生产成本,此外,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还具有稳定可靠,功耗低,线性度好且线性范围广,抗干扰性好,老化性能下降少等特点,可在高温、油污、灰尘等恶劣工况下稳定工作。

同时,由于单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对钢丝绳1的周向覆盖能力有限,对于分布在钢丝绳1周向任意位置的断丝缺陷将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采用多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沿钢丝绳1的周向均匀布置的排列方式,单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的周向检测范围为25°,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沿钢丝绳1周向均布则可以实现对钢丝绳1周向360°的全覆盖检测,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磁检测单元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柔性电路板3整体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套设在钢丝绳1外, 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沿周向均布分布在柔性电路板3的内侧,且柔性电路板3的外侧安装在支架5上。

这样, 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均匀分布焊接在柔性电路板3的内表面,柔性电路板3再与相应控制电路进行连接,由此形成环形传感器阵列结构,检测时,将被测钢丝绳1从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形成的环形传感器阵列中穿过,通过与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形成的环形传感器阵列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整个钢丝绳1断丝缺陷的实时检测;同时,8个隧道磁电阻传感器4就正好沿钢丝绳1的周向均布,扩大了对钢丝绳1的检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采用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

这样,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柔性电路板3的体积小、质量轻,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挠性。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包括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磁传感器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磁传感器组件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AD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滤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滤波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差分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AD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将AD转换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结合钢丝绳断丝缺陷漏磁信号对芯片的分辨率需求,在尽量减小装置体积和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本实施例的AD转换电路选用具有8路双极性模拟输入的逐次逼近型A/D转换芯片AD7606。

这样,信号处理控制单元通过对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其信噪比,为随后的缺陷特征提取奠定基础,磁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原始信号先经过滤波电路,将噪声滤除后再进行AD转换电路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再经过差分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进一步传递到云服务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云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架构,依托物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接入,且云服务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监测及分析模块、数据交换共享模块和平台监测管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与信号处理控制单元通讯连接,以获取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

数据监测及分析模块用于对检测终端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挖掘,并对物联网通讯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监测管理;

数据交换共享模块用于对多数据源、多数据格式提供数据接入和共享融合的接口;

平台监测管理模块具有远程固件升级、远程配置功能,用于对检测终端、通讯设备实现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这样,云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架构,支持内存、流计算、分布式存储。其中,数据采集模块支持多种物联网设备终端的多种通讯协议(如TCP/IP、UDP等通讯协议)和通讯规约标准接入方式(如NB-Iot、2G-5G、Wifi、GPRS等),本云服务平台具有设备接入、应用开发、组态服务、运维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以模块化、组件化、系统化搭建物联网系统。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一种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采用上述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将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同轴套设在电梯钢丝绳1外并通过底部基台7固定在电梯的顶端,启动电梯,使得电梯钢丝绳1移动,励磁线圈组件对电梯钢丝绳1的不同位置进行磁化,磁传感器组件对电梯钢丝绳1的不同位置进行漏磁检测,以得到电梯钢丝绳1不同位置的漏磁信号。

这样,该检测系统应用在电梯上对电梯钢丝绳1进行检测时,将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同轴套设在电梯钢丝绳1外并通过底部基台7固定在电梯的顶端,当电梯运行时,电梯钢丝绳1就会移动,使得励磁线圈组件和磁传感器组件与电梯钢丝绳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励磁线圈组件可以对电梯钢丝绳1的不同位置进行磁化,磁传感器组件对电梯钢丝绳1的不同位置进行漏磁检测,由此就可以实现对电梯钢丝绳1不同位置的漏磁信号的检测,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检测到的漏磁数据对电梯钢丝绳1的不同位置的磨损情况和危险系数进行判断,以便于及时对危险系数较高的电梯钢丝绳1进行的维修与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基台7靠近电梯轿厢9的一侧还设有距离传感器8,距离传感器8与电梯轿厢9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且电梯轿厢9的控制系统在距离传感器8检测到底部基台7与电梯轿厢9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控制电梯轿厢9停止上升。

这样,通过在底部基台7靠近电梯轿厢9的一侧设置距离传感器8,利用距离传感器8实时检测底部基台7和电梯轿厢9之间的距离,当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电梯轿厢9停止上升,由此就可以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碰撞的问题,保证了两者工作的安全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