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

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包括外套管和内润滑组件,所述外套管为上下贯通的圆管结构,所述外套管内部同轴设置有内气管,所述内气管底端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气管并连通人体气管与内气管的弹性气囊,且所述弹性气囊抵接于所述外套管的底端外侧,所述内气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套管顶端外侧。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外套管上设置内润滑组件,能够在气管套管置入人体内移动过程中润滑剂缺失后,及时为外套管补充润滑剂,确保置管以及取管过程的顺畅性,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43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46634.X

  • 发明设计人 赵忠强;展可可;王亚林;

    申请日2021-04-25

  • 分类号A61M16/04(20060101);A61M16/01(20060101);B05C1/08(20060101);B05C1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93 郑州知劲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韩松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0: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醉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麻醉科医生必备的医学操作之一,主要用以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护呼吸道免于塌陷和狭窄阻塞,提供清除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的途径,或是呼吸机能不全情况下用来连接呼吸机。插管麻醉前需要对气管导管外侧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或者用无菌石蜡油)进行润滑。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插管麻醉润滑操作是医护人员使用海绵蘸取润滑剂手动向管壁外侧涂抹,操作繁琐,涂抹不够均匀,同时气管套管置入患者体内后管壁外侧与气管壁接触,容易造成气管套管外侧润滑剂缺失,置管过程以及后续取管过程容易因润滑剂量过低而难以操作,且无法在管道置入体内后再次补充润滑剂,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在气管套管置入人体内移动过程中润滑剂缺失后,通过内润滑组件沿外套管的出液孔向外侧补充润滑剂,确保置管以及取管过程的顺畅性,操作便捷,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包括外套管和内润滑组件,所述外套管为上下贯通的圆管结构,所述外套管内部同轴设置有内气管,所述内气管底端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气管并连通人体气管与内气管的弹性气囊,且所述弹性气囊抵接于所述外套管的底端外侧,所述内气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套管顶端外侧;

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气管之间预留有环形空腔结构,所述内润滑组件设置于该环形空腔结构内;

所述外套管的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列沿轴向排列的出液孔,且所述出液孔垂直贯穿所述外套管的侧壁,所述外套管内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纵向延伸的承托杆;

所述内润滑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内气管外侧的同步环和用于向所述外套管内壁涂抹润滑剂的补液环,且所述补液环连接在所述同步环下方,所述同步环上方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两条用于向所述补液环输送润滑剂的软质注液管,且两条所述注液管呈90°对称设置在所述内气管两侧,所述注液管顶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套管上部,且所述注液管横向贯穿所述外套管管壁后向外伸出,所述同步环底部连接有两条拉绳,且两条所述拉绳对称设置,所述拉绳另一端向下贯穿所述补液环后绕过所述承托杆并向上延伸到所述外套管上部,所述拉绳上端横向贯穿所述外套管管壁后伸向所述外套管外侧。

采用上述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在外套管置入人体状态下,需要对外套管外侧补充润滑剂时,将注液管顶端接入润滑剂供给容器内,通过注液管将润滑剂导入同步环下方的补液环内,以通过补液环以及出液孔将润滑剂导出到外套管外侧,需要向下方移动同步环时,向上拉动拉绳,以通过绕过承托杆的拉绳向下拉动同步环,使同步环向下移动,需要向上方移动同步环时,向上拉动注液管,通过注液管带动同步环上移,从而实现同步环以及补液环的上下移动过程,在移动过程中,补液环可不停止向外套管外侧导出润滑剂,确保在外套管置入人体状态下可对外套管外壁均匀补充加注润滑剂,提高外套管置管以及取管的顺畅性。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液环共有两部分,该两部分为两个半环型环绕在所述内气管外侧,所述补液环内设有用于储存润滑剂的空腔,该空腔顶部开口,并分别与两根所述注液管的排液口相连通,所述补液环外侧弧面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外套管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润滑孔;

所述补液环外弧面的上下边沿各有一条朝向所述外套管内壁的凸棱,所述凸棱沿所述补液环的外弧面设置,且所述凸棱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的预留0.3mm-0.5mm间隙;

所述同步环的外环直径小于所述外套管内管径0.8mm-1mm,所述同步环和所述补液环的内环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内气管外径0.8mm-1mm。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绳伸向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为圆环结构;所述外套管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磁铁座,所述拉环与所述磁铁座通过磁吸连接。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气管伸向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管段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大小的调节阀。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气囊为上大下小的倒置状鸡蛋型,所述弹性气囊上方的所述内气管外侧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圆环结构,且所述密封塞顶部与所述外套管底端相抵紧。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承托杆均为医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承托杆一体成型,所述外套管正面一侧设置有刻度层,所述刻度层竖向延伸,且所述刻度层的刻度数值以所述内气管底端为初始刻度起点。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管中部外侧设置有外润滑组件,所述外润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矩形框状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润滑剂涂抹在所述外套管外壁上的涂抹辊,所述涂抹辊通过固定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内,且所述涂抹辊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所述涂抹辊一侧设有用于将润滑剂涂抹在所述涂抹辊表面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涂抹辊为中间直径小两侧直径逐渐增大的回转体结构,该回转体结构的弧形面贴合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且所述涂抹辊内部设置有仿形空腔,所述仿形空腔内沿所述涂抹辊的轴线方向设有电加热辊,且所述电加热辊的外表面平行于所述仿形空腔内壁,所述电加热辊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另一端伸向所述涂抹辊外侧,并固定在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涂抹辊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配合;

所述涂抹辊的涂抹面上成型有若干填药槽,所述填药槽为1/5球面凹槽或网格状滚花槽。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器的出药口安装有涂药头,所述涂药头朝向所述涂抹辊的一侧为与所述涂抹辊的涂抹面相匹配的弧面,该弧面上成型有若干出药孔,所述涂药头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与所述注射器出药口连通的。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涂抹辊外侧与所述外套管外侧壁相平齐,所述安装框内部远离所述涂抹辊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套管向所述涂抹辊顶推的活动辊;

所述活动辊通过约束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内,所述约束架为开口朝向所述涂抹辊的C形框架结构,所述活动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约束架的C型开口处,且所述活动辊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涂抹辊的外形尺寸相同;

所述约束架远离所述活动辊的一侧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垂直贯穿所述安装框侧壁且与所述安装框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撑杆上套设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约束架与所述安装框之间,所述撑杆伸向所述安装框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把手,且所述把手为矩形框体结构。

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外套管上设置内润滑组件,能够在气管套管置入人体内移动过程中润滑剂缺失后,及时为外套管补充润滑剂,确保置管以及取管过程的顺畅性,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外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外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同步环与补液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补液环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内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外润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涂抹辊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涂抹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套管;101、出液孔;102、承托杆;103、刻度层;104、磁铁座;2、内润滑组件;201、注液管;202、同步环;202a、补液环;202a1、凸棱;203、拉绳;203a、拉环;3、内气管;301、密封塞;302、弹性气囊;303、调节阀;4、外润滑组件;401、安装框;402、涂抹辊;402a、填药槽;402b、固定轴;402c、仿形空腔;402d、电加热辊;403、约束架;404、活动辊;405、撑杆;405a、弹簧;406、把手;5、注射器;501、涂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包括外套管1和内润滑组件2,所述外套管1为上下贯通的圆管结构,所述外套管1内部同轴设置有内气管3,所述内气管3底端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气管并连通人体气管与内气管3的弹性气囊302,弹性气囊302采用具有回弹性的医用橡胶材质制成,且所述弹性气囊302抵接于所述外套管1的底端外侧,弹性气囊302不仅能够支撑人体气管,方便内气管3输送的氧气进入人体气管内,同时,通过在外套管1前端设置弹性气囊302方便置管,而且还可防止在置管过程中,外套管1前端对人体气管内壁造成损伤,所述内气管3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套管1顶端外侧,内气管3伸向外套管1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氧装置,氧气经内气管3进入后穿过弹性气囊302后进入人体气管,外套管1和内气管3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直径不同生产多种规格,可根据不同患者选用不同规格的产品,提高患者置管的舒适度;

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内气管3之间预留有环形空腔结构,所述内润滑组件2设置于该环形空腔结构内;

所述外套管1的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列沿轴向排列的出液孔101,出液孔101可设置两列或四列,且所述出液孔101垂直贯穿所述外套管1的侧壁,补液环202a上的润滑剂经出液孔101排出至外套管1的外侧,从而对外套管1的外侧壁进行润滑,所述外套管1内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纵向延伸的承托杆102;

如图4-图6所示,所述内润滑组件2包括套设于所述内气管3外侧的同步环202和用于向所述外套管1内壁涂抹润滑剂的补液环202a,且所述补液环202a连接在所述同步环202下方,补液环202a通过同步环202带动其沿外套管1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同步环202上方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两条用于向所述补液环202a输送润滑剂的软质注液管201,注液管201为医用PVC材质胶管,且两条所述注液管201呈90°对称设置在所述内气管3两侧,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在通过注液管201将同步环202向上拖拽时,保证同步环202两侧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水平稳定向上移动,所述注液管201顶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套管1上部,且所述注液管201横向贯穿所述外套管1管壁后向外伸出,所述同步环202底部连接有两条拉绳203,且两条所述拉绳203对称设置,两条拉绳203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两条注液管201之间的连接线,从而使拉绳203和注液管201从外套管1不同角度伸出而互不干扰,所述拉绳203另一端向下贯穿所述补液环202a后绕过所述承托杆102并向上延伸到所述外套管1上部,所述拉绳203上端横向贯穿所述外套管1管壁后伸向所述外套管1外侧。

采用上述一种麻醉科用插管麻醉润滑装置,在外套管1置入人体状态下,需要对外套管1外侧补充润滑剂时,将注液管201顶端接入润滑剂供给容器内,通过注液管201将润滑剂导入同步环202下方的补液环202a内,以通过补液环202a以及出液孔101将润滑剂导出到外套管1外侧,需要向下方移动同步环202时,向上拉动拉绳203,以通过绕过承托杆102的拉绳203向下拉动同步环202,使同步环202向下移动,需要向上方移动同步环202时,向上拉动注液管201,通过注液管201带动同步环202上移,从而实现同步环202以及补液环202a的上下移动过程,在移动过程中,补液环202a可不停止向外套管1外侧导出润滑剂,确保在外套管1置入人体状态下可对外套管1外壁均匀补充加注润滑剂,提高外套管1置管以及取管的顺畅性。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液环202a共有两部分,该两部分为两个半环型环绕在所述内气管3外侧,补液环202a的两个半环型结构两端均连接有螺栓固定耳,从而使螺栓穿过该螺栓固定耳将补液环202a固定在同步环202底部,通过这种设计,方便拉绳203从补液环202a的两个半环型结构对接部位穿过,所述补液环202a内设有用于储存润滑剂的空腔,该空腔顶部开口,并分别与两根所述注液管201的排液口相连通,所述补液环202a外侧弧面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外套管1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润滑孔,如此设置,使注液管201内的润滑剂直接被送入补液环202a的空腔内,润滑剂经空腔从各润滑孔排出;

其中,所述补液环202a外弧面的上下边沿各有一条朝向所述外套管1内壁的凸棱202a1,所述凸棱202a1沿所述补液环202a的外弧面设置,且所述凸棱202a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1内壁之间的预留0.3mm-0.5mm间隙,通过上述具体设计,使补液环202a排出的润滑剂能够在同步环202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凸棱202a1将润滑剂经出液孔101挤出至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同时保证补液环202a能够在外套管1内顺畅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环202的外环直径小于所述外套管1内管径0.8mm-1mm,所述同步环202和所述补液环202a的内环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内气管3外径0.8mm-1mm,上述的具体设计是为了保证同步环202内外侧分别与内气管3和外套管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便于减小同步环202上下移动时的阻力,同时避免间隙过大,保证同步环202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保持水平稳定状态。

为了避免拉绳203端部掉入外套管1内部,所述拉绳203伸向所述外套管1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拉环203a,所述拉环203a为圆环结构,拉环203a的外径大于外套管1上用于是拉绳203伸出的开孔直径,从而通过设置拉环203a保证拉绳203的牵拉端始终位于外套管1外侧;所述外套管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磁铁座104,所述拉环203a与所述磁铁座104通过磁吸连接,设置的磁体座通过与拉环203a吸合,对拉环203a进行固定,防止拉环203a不使用时,在外套管1外侧来回晃动。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气管3伸向所述外套管1外侧的管段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大小的调节阀303,如此设置,可通过调节阀303控制内气管3的进气以及进气量大小。

优选的,所述弹性气囊302为上大下小的倒置状鸡蛋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形状的弹性气囊302更容易进入人体气管内,同时上大下小的结构能够更好的阻隔人体气管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反流,而且还可防止置管过程中外套管1前端对人体气管内壁造成划伤,所述弹性气囊302上方的所述内气管3外侧设置有密封塞301,所述密封塞301为橡胶圆环结构,且所述密封塞301顶部与所述外套管1底端相抵紧,如此设置,是为了提高弹性气囊302与外套管1抵接部位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润滑剂从两者连接处漏出。

作为本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承托杆102均为医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承托杆102一体成型,承托杆102为实心杆结构,从而在拉动拉绳203时,避免承托杆102变形,所述外套管1正面一侧设置有刻度层103,所述刻度层103竖向延伸,且所述刻度层103的刻度数值以所述内气管3底端为初始刻度起点,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刻度层103的刻度判断内气管3的置管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1中部外侧设置有外润滑组件4,所述外润滑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1外侧的矩形框状安装框401,所述安装框401内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润滑剂涂抹在所述外套管1外壁上的涂抹辊402,所述涂抹辊402通过固定轴402b安装在所述安装框401内,且所述涂抹辊402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402b上,保证涂抹辊402能够在安装框401内转动,从而将润滑剂涂抹于外套管1的外侧壁上;

所述涂抹辊402一侧设有用于将润滑剂涂抹在所述涂抹辊402表面的注射器5,所述注射器5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框401上,具体的,注射器5前端的出药管与安装框401之间过渡配合,方便注射器5的插拔,从而便于将注射器5从安装框401上取下添加润滑剂。

具体的,所述涂抹辊402为中间直径小两侧直径逐渐增大的回转体结构,该回转体结构的弧形面贴合在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上,如此设置,便于提高涂抹辊402与外套管1外壁的贴合弧度,从而提高涂抹辊402的涂抹效率,且所述涂抹辊402内部设置有仿形空腔402c,所述仿形空腔402c内沿所述涂抹辊402的轴线方向设有电加热辊402d,且所述电加热辊402d的外表面平行于所述仿形空腔402c内壁,通过电加热辊402d对涂抹辊402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30°-45°之间),降低涂抹辊402表面润滑剂的粘度,从而使润滑剂能够更好的被涂抹在外套管1上,所述电加热辊402d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轴402b,且所述固定轴402b另一端伸向所述涂抹辊402外侧,并固定在所述安装框401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402b与所述涂抹辊40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这种设计在涂抹辊402转动时,固定轴402b保持相对静止,进而防止电加热辊402d转动;

可选的,所述涂抹辊402的涂抹面上成型有若干填药槽402a,所述填药槽402a为1/6球面凹槽或网格状滚花槽,如此设置,使涂药头501挤出的润滑剂一部分容纳于填药槽402a内,从而在涂抹辊402与外套管1外壁接触时,能够有更多的润滑剂被涂抹于外套管1侧壁上。

为了提高注射器5的涂抹效果,所述注射器5的出药口安装有涂药头501,所述涂药头501朝向所述涂抹辊402的一侧为与所述涂抹辊402的涂抹面相匹配的弧面,该弧面上成型有若干出药孔,通过在注射器5前端增加与涂抹辊402匹配的涂药头501,可提高注射器5的涂抹效果,保证涂抹辊402的涂抹面均能够快速均匀的被涂抹上润滑剂,所述涂药头501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与所述注射器5出药口连通的,如此设置,使注射器5内的润滑剂进入涂药头501内的空腔结构后,可经各个出药孔排出,涂抹与涂抹辊402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涂抹辊402外侧与所述外套管1外侧壁相平齐,所述安装框401内部远离所述涂抹辊402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套管1向所述涂抹辊402顶推的活动辊404,从而保证外套管1能够与涂抹辊402充分接触,提高润滑剂的涂抹效果;

具体的,所述活动辊404通过约束架403安装在所述安装框401内,所述约束架403为开口朝向所述涂抹辊402的C形框架结构,所述活动辊404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约束架403的C型开口处,且所述活动辊404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涂抹辊402的外形尺寸相同,如此设计,可提高活动辊404与外套管1的接触面积,保证活动辊404对外套管1的顶推力;

所述约束架403远离所述活动辊404的一侧连接有撑杆405,所述撑杆405垂直贯穿所述安装框401侧壁且与所述安装框401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撑杆405上套设弹簧405a,且所述弹簧405a位于所述约束架403与所述安装框401之间,弹簧405a用于对约束架403施加朝向涂抹辊402一侧的顶推力,从而将活动辊404具有朝向涂抹辊402弹性顶推力,以便在外套管1插入活动辊404与涂抹辊402之间后,能够对外套管1施加朝向涂抹辊402的顶推力,同时通过向外抽拉撑杆405,可解除活动辊404对外套管1的顶紧状态,方便将外润滑组件4从外套管1上,所述撑杆405伸向所述安装框401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把手406,且所述把手406为矩形框体结构,矩形框体结构的把手406既方便提拉,同时还可防止撑杆405从安装框401上脱落,对撑杆405进行限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在外套管1未置入人体状态下涂抹润滑剂时,通过推动外润滑组件4沿外套管1长度方向移动,以通过涂抹辊402和活动辊404抵紧外套管1并跟随安装框401移动方向旋转,同时在移动安装框401过程中,将注射器5内的润滑剂向涂抹辊402外侧挤出,从而通过涂抹辊402将润滑剂涂抹于外套管1外侧,之后向远离涂抹辊402的方向拉动把手406,通过把手406带动撑杆405和约束架403移动,将活动辊404与涂抹辊402对外套管1的抵紧状态解除,之后将外套管1底端从安装框401内侧抽出,以完成外润滑组件4与外套管1的分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