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线数据终端及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

无线数据终端及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及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无线数据终端包括外壳、驱动组件、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向不同的方向伸缩移动。当不需要使用无线数据终端或者不需要天线之间有较大的隔离度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天线组件收缩至第一位置,能够在满足天线隔离度要求的同时,减小无线数据终端占用的体积的大小。当天线之间需要有较大的隔离度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天线组件伸出至第二位置,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增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8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55641.2

  • 发明设计人 程良军;叶伯贵;

    申请日2020-01-17

  • 分类号H01Q1/22(20060101);H01Q1/36(20060101);H01Q1/5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4: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数据终端及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数据终端一般可以为蓝牙适配器等数据卡形式的终端,路由器及电话等用户端设备,或者手机及平板等无线终端。无线数据终端中一般包括有多根天线,多根天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即多根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与另一个天线所接收功率的比值)大小是固定的,只能适用于单一的使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该无线数据终端的天线隔离度可变,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无线数据终端包括外壳、驱动组件、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所述驱动组件收容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向不同的方向伸缩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天线组件相对所述外壳收缩至最大程度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天线组件伸出所述外壳至最大程度的位置;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用于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间距小于在所述第二位置的间距。

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天线组件以及第二天线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伸缩,即能够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收缩在外壳内或者伸出外壳。当在不需要使用无线数据终端或者不需要天线之间有较大的隔离度时(如需要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则可以驱动第一天线组件以及第二天线组件收缩在外壳内,从而能够减小无线数据终端占用的体积,且无线数据终端能够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当天线之间需要有较大的隔离度时(如需要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大),则可以驱动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朝不同的方向伸出外壳,此时,第一天线组件的第一辐射体与第二天线组件的第二辐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天线组件以及第二天线组件收缩在外壳内时的间距,天线之间隔离度增加。本申请的无线数据终端,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整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满足天线隔离度的要求。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不同;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连成的图案的中心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由于工作频段相同的第一天线组件之间更容易产生耦合而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本申请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连成的图案的中心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由于各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相同,工作频段相同的各第二天线组件之间更容易产生耦合而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本申请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交替设置,任意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距离相同,避免某个第一天线组件与相邻的第二天线组件的距离过近而产生隔离度的问题。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相对所述外壳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相对所述外壳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连线垂直。即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1满足关系式:α1=360°/N,两个第一天线组件之间的隔离度最大。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2满足关系式:α2=360°/M,两个第二天线组件之间的隔离度最大。并且,第一天线组件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距离相同,避免某个第一天线组件与相邻的第二天线组件的距离过近而产生隔离度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管状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主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各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主壳体的内侧与外侧;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及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一一对应地经多个所述通孔相对伸缩。

由于通孔在主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一一对应地经多个所述通孔相对伸缩,从而限制了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方向只能为主壳体中心轴位置至各通孔的方向,保证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向不同方向伸缩。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以及多根齿条,每根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固定,不同的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的不同位置进行啮合,且不同的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齿条背离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一端向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一端的方向。

通过电机、齿轮及齿条控制第一天线组件以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并将多个齿条与同一个齿轮进行啮合,以通过一个齿轮的转动同时控制与齿条连接的多个天线组件的伸缩,控制结构简单。并且,不需要分别控制每个天线组件依次相对外壳伸缩,从而能够简化控制过程,提高控制效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电机、多个齿轮以及多根齿条,每个所述电机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齿轮,每个所述齿轮与至少一根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每根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固定,不同的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齿条背离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一端向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一端的方向。

通过不同的电机、不同的齿轮及齿条分别控制各第一天线组件以及各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相应的第一天线组件或者第二天线组件伸缩。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磁吸件及与多个第一磁吸件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磁吸件,每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磁吸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磁吸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引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排斥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

通过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及排斥实现第一天线组件以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结构简单,且耗能小。

一些实施方式中,天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支架及第一天线本体,所述第一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上,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天线支架背离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第二天线支架及第二天线本体,所述第二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二天线本体上,所述第二天线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天线支架背离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一侧。

通过将第一天线本体安装于第一天线支架背离外壳的中心轴一侧,以使设有第一辐射体的第一天线本体与外壳的中心轴距离最大,因而多个第一天线组件的第一天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最大,能够在无线数据终端的体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各第一辐射体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辐射体对应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通过将第二天线本体安装于第二天线支架背离外壳的中心轴一侧,以使设有第二辐射体的第二天线本体与外壳的中心轴距离最大,因而多个第二天线组件的第二天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最大,能够在无线数据终端的体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各第二辐射体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二辐射体对应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本体及所述第二天线本体均与外壳的中心轴平行。无线数据终端放置在水平承载台上时,外壳的中心轴一般处于垂直于水平承载台的竖直面,此时,第一天线本体及所述第二天线本体均也处于竖直面,从而保证天线能够具有较佳的天线辐射范围。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天线外壳,所述第一天线支架及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均收容在所述第一天线外壳内;所述第一天线外壳包括第一底壁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底壁边缘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底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共面,此时,无线数据终端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所述第二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天线外壳,所述第二天线支架及所述第二天线本体均收容在所述第二天线外壳内;所述第二天线外壳包括第二底壁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二底壁边缘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底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共面,此时,无线数据终端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还包括主板以及馈电线,主板包括射频前端电路,馈电线电连接射频前端电路以及天线的辐射体;第一天线支架及所述第二天线支架内均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馈电线与第一天线支架或所述第二天线支架固定,从而保证天线组件的伸缩过程而拉扯馈电线时,馈电线与第一辐射体或第二辐射体连接的位置保持稳定,避免馈电线与第一辐射体或第二辐射体之间的连接由于馈电线的拉扯而脱离的问题出现。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还包括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收容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均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包括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及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天线组件或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的一端至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外壳的外侧的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及所述第二天线组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凹槽进行伸缩。

由于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一天线组件或第二天线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一天线组件或第二天线组件伸缩时,第一天线组件或第二天线组件至少部分能够沿着凹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保证第一天线组件或第二天线组件的移动过程平稳。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还包括处理器、射频前端电路,所述射频前端电路与所述驱动组件均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射频前端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及所述第二辐射体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射频前端电路;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用于处理所述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号以向所述驱动组件发送控制指令;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及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相对所述壳体伸缩。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数据终端能够响应控制信号以实现第一天线组件及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从而能够实现无线数据终端的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的远程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及上述的无线数据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包括终端处理器及收发器,所述终端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连接;所述终端处理器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经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用户能够通过控制终端控制的无线数据终端的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从而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实现对无线数据终端的第一天线组件及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终端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无线数据终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无线数据终端的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的主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的主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的天线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4中位置I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无线数据终端的沿图1中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的部分齿条与齿轮的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中沿图1中II-II方向的截面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沿图1中II-II方向的截面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的内部模块示意图;

图14是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控制终端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无线数据终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天线组件相对外壳伸出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图;

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方式中控制天线组件相对外壳收缩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无线数据终端用于提供数据业务,实现该设备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者作为其它设备的中转站,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中,无线数据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话、路由器等。本申请以无线数据终端为路由器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无线数据终端100为路由器。无线数据终端100包括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均包括辐射体,通过辐射体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无线数据终端100包括外壳10以及多个天线组件30。多个天线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天线组件。其中,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天线组件30包括辐射体,辐射体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其中,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第二辐射体。天线组件3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移动,使天线组件30收入外壳10、部分伸出外壳10或者全部伸出外壳10。

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天线组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至最大程度。此时,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天线组件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不一定为精确的共面,可以存在一点误差。或者,即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一面略微的凹陷于外壳10的外表面可以认为为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或者,天线组件30朝向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一面略微的凸出于外壳10的外表面也可以认为为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天线组件30位于第一位置时,天线组件30没有明显的突出于外壳10的结构或者明显凹陷于外壳10的凹槽,从而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具有良好的外观。其中,第一状态可以为不使用无线数据终端100时的状态,或者可以为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不需要很强即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状态,例如,当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需要覆盖的区域较小时的状态,在覆盖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射频信号强度仍然能够满足需求,此时无线数据终端100则可以处于第一状态。

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天线组件3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天线组件30伸出外壳10至最大程度。其中,第二状态可以为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需要覆盖的区域较大,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强度需要较强的状态。

多个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处于第一位置时,各个辐射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多个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处于第二位置时辐射体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相对外壳10伸缩天线组件30,从而调整各天线组件30之间的具体,调整天线组件30的辐射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各辐射体对应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提升无线数据终端100的无线通信性能。例如,当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需要覆盖的区域较大,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强度需要较强,因此,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较高。此时,可以驱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使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各辐射体的距离随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的伸出而增加,从而提高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满足天线隔离度的需求。其中,天线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的发送功率与另一个天线所接收功率的比值。例如,第一辐射体对应的天线的发送功率为P1。第二辐射体与第一辐射体之间产生耦合,从而部分接收第一辐射体对应天线发出的信号,接收功率为P2。此时,第一辐射体对应天线与第二辐射体对应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即为P1/P2。为了减少天线之间传输信号的影响,隔离度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增加天线的辐射体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天线的隔离度。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以及随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不同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的伸出长度,即调整各辐射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对天线之间隔离度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占用体积的大小。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驱动多个天线组件30中的部分天线组件30进行伸缩,以改变该部分天线组件30与其它天线组件30之间的隔离度。例如,多个天线组件30中仅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伸缩相对外壳10,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间距小于在所述第二位置的间距。通过调整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的伸缩状态,能够调整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之间的隔离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天线组件30之间的隔离度是指天线组件30包括的辐射体对应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例如,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之间的隔离度是指第一辐射体对应天线与第二辐射体对应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本申请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改变无线数据终端100所处的状态,保证无线数据终端100在各种使用场景下天线组件30之间均能够有较好的隔离度,无线数据终端100能够有较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保证在满足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各天线组件30之间隔离度的同时,尽量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占用的体积。当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无线数据终端100还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所示为图1所示无线数据终端100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无线数据终端100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无线数据终端100包括外壳10、多个天线组件30、主板20以及驱动组件40。

外壳10用于收容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其它部件,以固定并保护其他部件。并且,外壳10也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使无线数据终端1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本实施方式中,主板20及驱动组件40收容于外壳10内。外壳10包括主壳体11、底部壳体12以及顶部壳体13。将无线数据终端100放置于承载台上时,底部壳体12与承载台接触。顶部壳体13与底部壳体12相对设于主壳体11的两侧。

主壳体11为管状,主壳体11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111以及第二开口112。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内部部件可以自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装入主壳体11内部。底部壳体12安装于第一开口111,顶部壳体13安装于第二开口112。本实施中,主壳体1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管状。可以理解的是,主壳体11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棱柱形的管状或者棱锥形的管状结构。

其中,底部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扣合连接、螺纹连接等),以无线数据终端100后续进行维修或维护。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底部壳体12意外脱落的风险,使得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可靠性更高。

顶部壳体13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扣合连接、螺纹连接等),以便于无线数据终端100后续进行维修或维护。其他实施方式中,顶部壳体13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顶部壳体13意外脱落的风险,使得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可靠性更高。

主壳体11上设有多个通孔114,多个通孔114沿主壳体11的周向间隔排布。其中,各通孔114均连通主壳体11的内侧与外侧,即通孔114为贯穿主壳体11的管壁的贯通空。多个通孔114与多个天线组件30一一对应。驱动组件40设于主壳体11内,且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天线组件30经对应的通孔114相对外壳10伸缩,从而限制了天线组件30的伸缩方向只能为主壳体中心轴位置至各通孔114的方向,从而保证天线组件30向不同方向伸缩。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114也可以设置于顶部壳体13或者底部壳体12上,天线组件30能够通过通孔114相对顶部壳体13或者底部壳体12伸缩。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114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当天线组件30从通孔114中伸出时,天线组件30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无线数据终端100能够具有较佳的外观效果。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114也可以任意设置,即天线组件30的中心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以满足外观设计需求。并且,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的中心不在同一平面上,多个通孔114的中心的连线可以呈锯齿状或其他的形状。

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天线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天线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连成的图案的中心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天线组件30还包括数个第二天线组件。其中,各个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相同,第一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与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不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连成的图案的中心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中心的连线所呈夹角α

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数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二天线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天线组件,相邻的两个第一天线组件之间设有第二天线组件,也即,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交替设置,保证任意所述第一天线组件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天线组件的距离相同,避免第一天线组件与相邻的天线组件的距离过而产生隔离度的问题。

例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均为第一天线组件,第一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为2.4G WIFI频段,即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的第一辐射体能够谐振产生2.4G左右的工作频段。其中,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相对于外壳10的中心轴a(如图4中虚线a所示)对称设置,即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为180°。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均为第二天线组件,第二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为5G WIFI频段,即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的辐射体322能够谐振均产生5G左右的工作频段。其中,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相对于外壳10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即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中心的连线为180°。并且,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与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交替设置,即天线组件30A、天线组件30B、天线组件30C、天线组件30D在外壳10的周向上依次设置。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的连线与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的连线垂直。通过将工作频段相同的两个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的中心轴a对称设置,并使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组件30交替设置,能够在无线数据终端100上尽量紧凑的布局天线组件30,以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体积的同时,工作频段相同的两个辐射体322之间的距离最大,减小工作频段相同的两个辐射体322传输的信号之间的耦合,从而得到更好的天线性能。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114在主壳体11的周向均匀的间隔设置。即当主壳体11上设有两个通孔114时,两个通孔114相对外壳10的中心轴a对称设置;当主壳体11上设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通孔114时,主壳体11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通孔114之间的距离相同,以避免相邻的两个通孔114之间的距离过近,从而避免相邻的两个通孔114对应的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过近。并且,外壳10上的多个通孔114沿主壳体11管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无线数据终端100能够具有对称美,从而提高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外观效果。请参阅图5,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100的主壳体11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为四个,则与天线组件30一一对应的通孔114也为四个,四个通孔114分别为通孔114A、通孔114B、通孔114C、通孔114D,通孔114A与天线组件30A对应,天线组件30A经通孔114A相对外壳10伸缩;通孔114B与天线组件30B对应,天线组件30B经通孔114B相对外壳10伸缩;通孔114C与天线组件30C对应,天线组件30C经通孔114C相对外壳10伸缩;通孔114D与天线组件30D对应,天线组件30D经通孔114D相对外壳10伸缩。四个通孔11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通孔114的中心所呈的圆心角α为90°,即四个通孔114沿主壳体11的周向均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114在主壳体11的周向也可以非均匀的间隔设置。即当主壳体11上设有两个通孔114时,两个通孔114不能相对外壳10的中心轴a对称设置;当主壳体11上设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通孔114时,主壳体11上的相邻的两个通孔1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相同,从而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例如,当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对天线的隔离度影响较小,而另外两个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对天线的隔离度的影响较大时,则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另外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因此,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对应的两个通孔114之间的距离小于另外两个相邻的天线组件30对应的两个通孔114之间的距离。请参阅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的主壳体11的俯视图。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通孔114A对应的天线组件30A与通孔114D对应的天线组件30D的工作频率不相同,天线组件30A与天线组件30D之间的距离对天线的隔离度较小;而通孔114A对应的天线组件30A与通孔114C对应的天线组件30C的工作频率相同,天线组件30A与天线组件30C之间的距离对天线的隔离度较大,因此,通孔114A与通孔114D之间的距离小于通孔114A与通孔114C之间的距离。

请重新参阅图3及图4,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1的内腔内还包括一隔板113,隔板113将主壳体11的内腔分为层叠的第一腔体11a以及第二腔体11b,第一腔体11a与第一开口111连通、第二腔体11b与第二开口112连通。驱动组件40及天线组件30收容于第二腔体11b内,主板20设置于第一腔体11a内。通过设置隔板113,能够增强主壳体11的径向强度,避免主壳体11受到径向方向的作用力而损坏。隔板113将主板20与天线组件30分隔在不同的空间内,能够减少水、尘等杂质从第一腔体11a内进入第二腔体11b内,从而避免第一腔体11a内的主板20受到杂质的影响而损坏。并且,主板20与天线组件30位于不同的腔体内,从而保证天线组件30与主板20之间能够具有足够的距离,避免主板20工作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天线组件30的信号传输产生影响。

主板20上集成有射频前端电路201。射频前端电路201用于处理射频信号。具体的,射频前端电路201能够用于调制射频信号或解调射频信号。天线组件30与射频前端电路201电连接,射频前端电路20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传输至天线组件30并经天线组件30进行输出,或者,天线组件30接收的射频信号传输至射频前端电路201,并经射频前端电路201进行解调。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与射频前端电路201通过馈电线202电连接。其中,馈电线202可以为同轴线、微带线或者柔性电路板。天线隔板113上设有开孔,馈电线202穿过开孔以连接位于第一腔体11a内的天线组件30与第二腔体11b内的射频前端电路201。

请参阅图4及图7,图7所示为图3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天线组件30的拆分结构示意图。每个天线组件30包括天线支架31及安装于天线支架31上的天线本体32。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的天线支架31为第一天线支架,包括的天线本体32为第一天线本体;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的天线支架31为第二天线支架,包括的天线本体32为第二天线本体。其中,天线本体32包括承载体321以及设于承载体321上的辐射体322。第一天线本体包括的辐射体为第一辐射体,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的辐射体为第二辐射体。其中,辐射体322用于发送或者接收射频信号。本申请的天线可以为陶瓷天线、电路板天线、钢片天线、激光直接成型(laserdirect structuring,LDS)天线或模内注塑天线等各种类型的天线。本实施方式中,天线为线路板天线,天线本体32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承载体321为印刷电路板的介质板,在介质板上形成有导电的印刷图案,其中,形成的导电的印刷图案即为天线的辐射体322。天线的工作频段不同时,天线的辐射体322的图案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对应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与第二辐射体对应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不同,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的图案不相同。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为双频路由器,能够在2.4G WiFi频段下以及5G WiFi频段下工作。具体的,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包括的第一辐射体均能够谐振产生2.4G左右的工作频段;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包括的第二辐射体均能够谐振产生5G左右的工作频段。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改变天线的数量以及天线的工作频段。例如,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六个,天线的工作频段也可以为4G左右。

天线还包括馈电线202,馈电线202一端与辐射体322电连接,另一端与射频前端电路201电连接,以实现通过馈电线202电连接天线组件30与射频前端电路201。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支架31内还设有固定件315,通过固定件315将馈电线202与天线支架31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在天线组件30的伸缩过程中,馈电线202受到拉扯而产生的馈电线202与辐射体322的连接脱离的问题。例如,固定件315可以为卡扣或卡环等,将馈电线202卡紧在天线支架31的内部。

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本体32与外壳10的中心轴a平行。当无线数据终端100放置在水平的承载台上时,外壳10的中心轴a垂直于承载台的竖直面,此时,天线本体32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保证天线能够具有较佳的天线辐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本体32所在平面也可以与外壳10的中心轴a相交。

天线本体32与天线支架3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如卡合连接),以便于对天线本体32或天线支架31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天线支架31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311、第二边框312,以及连接于第一边框311与第二边框312之间的第三边框313。第三边框313位于第一边框311与第二边框312的一端,天线本体32位于第一边框311与第二边框312远离第三边框313的另一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框311远离第三边框313的一端及第二边框312远离第三边框313的一端相对设置有滑槽314,天线本体32的相对的两边分别卡合在第一边框311的滑槽314内以及第二边框312的滑槽314内,以将天线本体32与天线支架31卡合,实现天线本体32与天线支架31的可拆卸连接。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天线本体32与天线支架31之间意外脱离的风险,使得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可靠性更高。

每个天线组件30的第三边框313位于天线本体32与外壳10的中心轴a之间,从而各天线组件30的天线本体32之间的距离能够最远,以尽量保证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还包括天线外壳33,天线本体32及天线支架31收容在天线外壳33内,天线外壳33用于保护位于天线外壳33内部的天线本体32及天线支架31,并保证无线数据终端100在任何状态下均能够有较好的外观。第一天线组件包括的天线外壳33为第一天线外壳,第二天线组件包括的天线外壳33为第二天线外壳。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外壳33包括一侧开口的收容腔33a,天线本体32以及天线支架31通过开口设于收容腔33a内并与天线外壳33固定。具体的,天线外壳33包括底壁331以及围设于底壁331周缘的侧壁332,底壁331与侧壁332围成收容腔33a。其中,底壁331与收容腔33a的开口相对设置。天线本体32与天线支架31收容于天线外壳33内时,天线本体32靠近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从而天线本体32能够最靠近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外部,能够更好进行射频信号的接收及传输。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天线外壳33的侧壁332垂直其对应的天线组件30的移动方向的截面的大小、形状与天线组件30对应的通孔114的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以保证天线组件30能够经过通孔114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且尽量减小天线外壳33与通孔114之间的间隙,保证无线数据终端100具有较好的外观,并能减少水、尘等杂质从外壳33与通孔114之间的间隙进入外壳33内。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的侧壁332为矩形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332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3322,第二侧壁3322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3321之间。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处于第一位置时,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背离收容腔33a的外表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位于共面,此时,天线组件30朝向外壳10的外侧的一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共面,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在第一状态时为圆柱状结构,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的外表面为曲率半径与外壳10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处于第一位置时,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远离外壳10的中心轴a的表面与外壳10的表面位于同一弧面上。可选的,一些其它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例如,无线数据终端100在第一状态时为四棱柱状结构,此时,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的外表面为平面。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处于第一位置时,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的外表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外壳10、天线外壳33以及天线支架31均为绝缘材料制成,避免对天线传输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

天线支架31可以可拆卸的设置于天线外壳33内,以便于将天线支架31以及设于天线支架31上的对天线本体32或天线支架31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例如,天线支架3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合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设于天线外壳33内。请参阅图4及图8,图8所示为图4中位置I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侧壁3321上均设有第一凸起333,第一凸起333包括朝向底壁的第一限位面3331。天线支架31的第一边框311与第二边框312上均设有第二凸起334,第二凸起334包括背离天线本体32的一面的第二限位面3341,天线支架31收容至天线外壳33内时,天线支架31的第一边框311及第二边框312远离第三边框333的一端均抵靠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第二限位面3341抵靠第一限位面3331,从而将天线支架31卡紧固定于天线外壳33内。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天线支架31与天线外壳33之间意外脱离的风险,使得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可靠性更高。

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还包括电容、电阻等调谐元件,调谐元件连接于辐射体322以及射频前端电路201之间,通过调谐元件调整天线的工作频率。其中,调谐元件可以集成于天线本体32的承载体321,或者集成于主板20上,或者连接于馈电线202上。

请重新参阅图3及图4,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部41以及传动部42。传动部42与天线组件30连接。驱动部41用于驱动传动部42运动,传动部42运动以驱动天线组件30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内。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驱动部41包括电机;传动部42包括齿轮421、齿轮轴422以及齿条423。齿轮421与齿轮轴422连接且齿轮421的轴线与齿轮轴422的轴线重合。其中,齿轮421的轴线与外壳10的中心轴a平行或重合。电机与齿轮轴422进行连接,并驱动齿轮轴422以齿轮轴422的轴线为转轴进行转动。齿轮轴42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421以轴线为转轴进行转动。齿条423与齿轮421啮合,齿轮421转动从而带动齿条423沿其长度方向移动。齿条423为多根,多根齿条423与多个天线组件30一一对应,每根齿条423的一端与其对应的天线组件30连接,齿条423移动时驱动其对应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缩。一些实施方式中,每根齿条423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齿轮421驱动同其啮合的齿条423时,各齿条423能够带动与对应齿条423连接的天线组件30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其中,齿条423的延伸方向为齿条423背离天线组件30的一端至连接天线组件30的一端。

一些实施方式中,齿条423与天线支架31连接并与天线支架31一体成型,齿轮421与齿轮轴42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部41以及传动部42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驱动部41可以为气缸等驱动结构;传动部42可以为涡轮与蜗杆、丝杆、连杆等传动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传动部42可以为一种传动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传动结构的组合。例如,传动部42可以包括齿轮421与齿条423、丝杆,部分天线组件30与齿条423连接,部分天线组件30与丝杆进行连接。驱动部41能够带动齿轮421以及丝杆转动,齿轮421转动驱动与齿条423连接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缩;驱动部41带动丝杆的转动时,丝杆转动驱动与其连接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缩。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部41能够同时驱动多个天线组件30移动以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内,从而提高驱动效率。请参阅图9,图9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中沿II-II方向的截面图。天线组件30为四个,齿条423为四根。四根齿条423分别啮合于同一个齿轮421的不同位置,齿轮421转动时能够同时驱动四根齿条423进行移动,进而驱动与四根齿条423连接的四个天线组件30同时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内,提高驱动效率。并且,通过一个电机、一个齿轮421即能够同时驱动多个天线组件30同时移动,能够简化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内部结构,简化组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四根齿条423啮合于同一个齿轮421的不同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天线组件30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同。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A连接的齿条423与天线组件30C连接的齿条423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设置;天线组件30B连接的齿条423以及天线组件30D连接的齿条423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设置。其中,天线组件30A连接的齿条423与天线组件3B连接的齿条423垂直设置,因而,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天线组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相邻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缩时,相邻的辐射体322之间的距离变化最大。请参阅图9及图10,图10所示为图1所示的无线数据终端100的部分齿条423与齿轮422的啮合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天线支架31的第三边框313上设有缺口3131,与天线组件30对称设置的另一天线组件30对应的齿条423能够通过缺口3131伸进天线支架31中,以保证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天线组件30能够收缩至最大程度,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所占的体积。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与天线组件30A连接的齿条423能够穿过天线组件30C的第三边框313上的缺口3131,与天线组件30C连接的齿条423能够穿过天线组件30A的第三边框313上的缺口3131;与天线组件30B连接的齿条423能够穿过天线组件30D的第三边框313上的缺口3131,与天线组件30D连接的齿条423能够穿过天线组件30B的第三边框313上的缺口3131。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齿条423远离其连接的天线组件30的一端穿过另一天线组件30的第三边框313上的缺口313并与另一天线组件30的主板20接触。此时,天线组件30伸出外壳10的长度最长为主板20至齿轮421的距离。天线外壳33的底壁331至其开口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齿条423背离天线组件30的一端至齿轮421的距离,从而保证天线组件30伸出外壳10至最大限度时,天线外壳33至少部分位于外壳10内,保证无线数据终端1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时,齿条423远离其连接的天线组件30的一端与主板20之间有间距。

将天线组件30逐渐收入外壳10内的过程中,齿条423与齿轮421啮合的位置逐渐靠近天线组件30。天线组件30逐渐伸出外壳10的过程中,天线本体3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逐渐增加。本申请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天线组件30伸出外壳10的程度,保证天线之间隔离度满足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的体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能够分别驱动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的伸缩。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41包括多个电机,传动部42包括多个齿轮421以及多根齿条423,每个所述电机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齿轮421,每个所述齿轮421与至少一根所述齿条423啮合连接,每根所述齿条421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天线组件40固定。不同的电机能够分别驱动不同的天线组件30分别相对外壳10移动。例如,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其与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机及齿轮421均为两个。其中,一个齿轮421与一个电极对应连接。连接天线组件30A的齿条423及连接天线组件30C的齿条423与其中一个齿轮421啮合,连接天线组件30B的齿条423及天线组件30D的齿条423与另一个齿轮421啮合。一些状态下,可以仅驱动天线组件30A及天线组件30C相对外壳10伸缩,或者仅天线组件30B及天线组件30D相对外壳10伸缩。

请重新参阅图3及图4,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还包括承载支架50,承载支架50用于承载驱动组件40以及天线组件30。承载支架50固定于外壳10内。承载支架50上设有穿孔51及多个凹槽52。承载支架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0a、第二表面50b,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表面50b之间的侧面50c。第一表面50a朝向顶部壳体13,第二表面50b朝向底部壳体12。凹槽52从第一表面50a向第二表面50b凹设形成。多个凹槽52的一端与穿孔5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侧面50c以在侧面50c上形成开口521。开口521与外壳10上的通孔114正对。

凹槽52与天线组件30一一对应,天线组件30设于对应的凹槽52内。驱动组件40的齿轮421以及齿轮轴422设于穿孔51内,齿条423的一端与齿轮421啮合,另一端延伸至凹槽52内并对应的天线组件30连接。凹槽52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天线组件30的移动方向相同,天线组件30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时,天线组件30能够沿着凹槽52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保证天线组件30的移动过程平稳。

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也可以为其它结构。请参阅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中沿II-II方向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40包括多个第一磁吸件43及与多个第一磁吸件4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磁吸件44,每个所述第二磁吸件44固定于一个所述天线组件30远离所述外壳10的外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磁吸件43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44远离所述第二磁吸件44所在的天线组件30的一侧。其中,第一磁吸件43可以电磁铁,第二磁吸件44可以为永磁体或者铁块。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磁吸件44为永磁铁。驱动组件40还包括固定架45,多个第一磁吸件43均固定于固定架45,以通过固定架45承载第一磁吸件43。

所述第一磁吸件43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磁吸件4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43吸引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44;所述第一磁吸件4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43排斥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44。具体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3处于第一状态即为电磁铁通电后朝向第二磁吸件44的一端的磁极与第二磁吸件44朝向第一磁吸件43一端的磁极方向相反,从而第一磁吸件43能够吸引对应的第二磁吸件44,第二磁吸件44向第一磁吸件43靠近。第二磁吸件44向第一磁吸件43靠近而带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所述第一磁吸件43处于第二状态即为电磁铁通电后朝向第二磁吸件44的一端的磁极与第二磁吸件44朝向第一磁吸件43一端的磁极方向相同,从而第一磁吸件43会排斥对应的第二磁吸件44,第二磁吸件44远离第一磁吸件43。第二磁吸件44远离第一磁吸件43而带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磁吸件43及第二磁吸件44相互吸引及排斥实现天线组件30的伸缩,结构简单,且耗能小。

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30的天线外壳33上设有限位凸起333,限位凸起333位于侧壁332远离底壁331的一侧。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33伸出至最大程度时,限位凸起333抵持于外壳10的通孔114的边缘,并与外壳10的内壁接触,从而避免天线组件30在第一磁吸件43与第二磁吸件44之间斥力的作用下脱离外壳10。

请参阅图12,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中沿II-II方向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0所示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第二磁吸件44为铁块,第一磁吸件43与第二磁吸件44之间连接有弹簧、弹性泡棉等弹性件46。其中,弹性件46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第二磁吸件44远离第一磁吸件43,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件43的第一状态为第一磁吸件43通电并具有电磁性的状态,此时,第一磁吸件43能够吸引第二磁吸件44,第二磁吸件44向第一磁吸件43靠近而带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第一磁吸件43的第二状态为第一磁吸件43断电并无电磁性的状态,此时,第一磁吸件43与第二磁吸件44之间没有磁力作用,第二磁吸件44在弹性件4645的弹力作用下远离第一磁吸件43,第二磁吸件44远离第一磁吸件43而带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

或者,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包括弹簧。弹簧一端与天线组件30的天线外壳33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外壳10内。外壳10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天线外壳33上设有第二固定部。自然状态下,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此时,天线组件30在弹簧的推动下伸出外壳10。需要将天线组件30收入外壳10内时,按压天线组件30使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并使得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进行卡合固定或者磁吸固定,从而将天线组件30收入外壳10内。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40不包括驱动部41,从而节约能源。并且,驱动组件40的结构简单,无线数据终端100的体积能够更小,其装配工艺也能够更加的简单。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组件40驱动天线组件30伸出或者收入外壳10内,即在不需要使用无线数据终端100或者不需要天线之间有较大的隔离度时(如需要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则可以驱动天线组件30收缩至第一位置,从而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占用的体积,且无线数据终端100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当天线之间需要有较大的隔离度时(如需要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大),则可以驱动天线组件30朝不同的方向伸出外壳10,此时,多个天线组件30伸出外壳10时天线之间的距离增大,满足天线之间隔离度大小的需求。

请参阅图13,图13所示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内部模块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还包括有处理器101,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前端电路201及驱动组件40均连接处理器10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射频前端电路201连接辐射体322。辐射体322能够接收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射频前端电路201;射频前端电路201处理控制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101;处理器响应控制信号以向驱动组件40发送控制指令;驱动组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天线组件40相对所述壳体10伸缩,从而调整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还包括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接口102、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口103及电源电路104。其中,WAN接口102是外网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网络;LAN接口1005是内网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电源电路104用于为处理器101等元器件提供电源。WAN接口102、LAN接口103及电源电路104均连接处理器101。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1、WAN接口102、LAN接口103及电源电路104均可以设于主板20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还包括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与处理器101连接。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用于发送SSID(Service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密码等网络配置参数,实现无线数据终端100与控制终端的通信连接。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可以为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例如,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可以为红外发射头、光波发射头、声波发射头、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局域网802.11(Wi-Fi)模块、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本实施方式中,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为Wi-Fi模块,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与射频前端电路201连接,能够经射频前端电路201以及辐射体322发送网络配置参数,以实现无线数据终端100与控制终端的通信连通。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终端100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101连接,用于存储数据。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与存储器连接,用户经控制界面设置的网络配置参数经处理器101处理后存储至存储器内,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从存储器中获取网络配置参数并发送出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请参阅图14,图14为无线数据终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数据终端100以及与无线数据终端100进行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200。控制终端200能够控制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天线单元30相对外壳10进行伸缩。其中,控制终端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请参阅图15,图15所示为控制终端200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控制终端200包括有终端处理器202以及与终端处理器202连接的收发器(transmitter and/or receiver,T/R)203。所述终端处理器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经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进行伸缩。

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终端200还包括网络配置参数接收模块204以及终端电源电路205等。终端电源电路205与网络配置参数接收模块204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终端100发送的网络配置参数。网络配置参数接收模块204为与无线数据终端100的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相匹配的信号传输模块。例如,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及网络配置参数接收模块204均为Wi-Fi模块。本实施方式中,网络配置参数发送模块105为Wi-Fi模块,网络配置参数接收模块204与收发器202连接,能够经收发器202接收网络配置参数,以实现无线数据终端100与控制终端的通信连通。

本申请中,通过控制终端200控制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天线单元30相对外壳10进行伸缩具体包括:

步骤一:将控制终端200与无线数据终端100建立通信连接。

打开控制终端200上相应于无线数据终端100进行网络配置操作的操作界面,基于操作界面执行相应的网络配置操作,获取相应的无线数据终端100发送的SSID、密码等网络配置参数,并根据SSID、密码等网络配置参数连接无线数据终端100。

步骤二:打开控制终端200上相应于无线数据终端100的控制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根据需求控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从而控制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天线单元30相对外壳10进行收缩。

请参阅图16,图16所示为无线数据终端100的控制方法流程图。无线数据终端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S1、控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终端处理器202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经收发器203发送控制信号。

例如,请参阅图17,图17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图。当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强度较差,需要驱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时,点击应用程序操作界面上的“增强模式”,此时,终端处理器202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经收发器20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请参阅图18,图18所示为图17所示实施方式中控制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时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图。当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强度较好,希望能够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占用体积或希望能够实现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完整外观,需要驱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时,点击“标准模式”或者“睡眠模式”,此时,无线数据终端100处于标准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此时,终端处理器202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经收发器203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S2、无线数据终端100的辐射体322接收控制信号并传输至射频前端电路201。

S3、所述射频前端电路201处理所述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处理器101。

S4、所述处理器101响应所述控制信号以向所述驱动组件40发送控制指令。

当无线数据终端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时,处理器101响应第一控制信号以向驱动组件4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当无线数据终端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时,处理器101响应第二控制信号以向驱动组件4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S5、所述驱动组件40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天线组件30相对所述壳体伸缩。

当无线数据终端100向驱动组件4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时,驱动组件40驱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伸出,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则增大,从而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增加,减小天线之间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无线数据终端100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射频信号的强度;当无线数据终端100向驱动组件4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时,驱动组件40驱动天线组件30相对外壳10收缩,天线组件30之间的距离则减小,从而减小无线数据终端100的占用体积。当天线组件30完全收入外壳10时,无线数据终端100具有完整的外观。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