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

一种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1)将合成式(III)化合物产生的废水倒入反应釜中,室温下向反应釜中加入酸调其pH至中性,‑10~60℃静置0.5h~2h,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减压抽滤,并用有机溶剂洗两遍固体,得到白色固体为式(II)副产物,使式(II)副产物得到回收;(2)将步骤(1)中得到的式(II)副产物与环丙基甲基酮在碱、溶剂、‑60~120℃的条件下进行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使式(II)副产物获得再利用。一方面降低了原料投入成本、降低了原料的消耗、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213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1400565.8

  • 发明设计人 刘志勇;孙文清;朱鹏;

    申请日2019-12-30

  • 分类号C07C45/27(20060101);C07C49/813(20060101);C07F9/4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12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朱虹

  • 地址 224700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冠华东路100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4: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已报道的1-(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式IV)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以下反应制备的:

在制备(III)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副反应:

在制备式III的反应结束后,以式I计,式III收率有88%-90%,大量的式II存在于废水当中,式II是不需要的副产物,如果不回收,会导致物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同时也会给给废水处理带来压力,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式II的回收及其再利用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

2、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所述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结构如式(II)所示,为式(IV)化合物1- (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制备过程的副产物,

其中式(IV)化合物1-(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制备过程反应式如下:

其中:R

式(II)副产物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产生过程反应式如下:

其中M为H,或Na

式(II)副产物a-R烷氧基对氯苄基磷酸单酯的回收利用方法具体如下:

(1)式(II)副产物的提纯:将合成式(III)化合物产生的废水倒入反应釜中,室温下向反应釜中加入酸调其pH至中性,-10~60℃静置0.5h~2h,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减压抽滤,并用有机溶剂洗两遍固体,得到白色固体为式(II)副产物,使式(II)副产物得到回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式(II)副产物与环丙基甲基酮在碱、溶剂、-60~120℃的条件下进行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使式(II)副产物获得再利用。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酸为盐酸、硫酸、磷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乙腈、乙酸乙酯、二氯乙烷、四氢呋喃、甲苯中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还加入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强碱性的无机碱或有机碱。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正丁基锂、二异丙基氨基锂、氢化钠、氨基钠或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为甲醇钠、乙醇钠、异丙醇钠、异丁醇钠、异丁醇钾、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N—甲基吡咯烷酮、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式(II)副产物、环丙基甲基酮、碱的投料摩尔比为: 1:0.8~2:1.0~3.0。

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酮废水中α-R基对氯苄基膦酸酯的回收方法,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废水中高浓度磷的回收,简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工艺,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酮废水中α-R烷氧基对氯苄基膦酸单酯的再利用的方法,将其作为原料继续反应生成所需的环酮,一方面降低了原料投入成本、降低了原料的消耗、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通过气相色谱测得。以下实施例中,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转化率=(原料投入摩尔量-产物中残留的原料摩尔量)/原料投入摩尔量×100%。

选择性=目标产物的实际摩尔量/目标产物的理论摩尔量×100%。

实施例1:

(1)向500ml的四口瓶中投入300g的合成式(III)化合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再加入70g的28%盐酸调节pH至7,在30℃静置2h,反应瓶中有大量固体析出,减压抽滤,用甲醇洗涤两遍,烘干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35.6g,纯度为96.8%。

(2)在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1mol)、100g甲苯,在40℃~50℃的温度条件下滴加步骤(1)所制式(II)副产物(0.25mol)与环丙基甲基酮(0.25mol) 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60℃条件下搅拌4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加水 50mL,水层加甲苯萃取2次(每次10g),将所得到有机相合并,浓缩后得到粗产物式(III) 化合物。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8%,选择性为96%。

(3)将步骤(2)所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甲苯50g,接着向该溶液中滴加28%盐酸(0.25mol),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30℃搅拌2h。反应结束后,水层加甲苯萃取2 次,合并有机相,负压蒸馏收集120℃的馏分,即为1-(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47.9g(0.23mol),含量:98.2%,收率:92%。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9%,选择性为98%。

实施例2:

(1)在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氨基钠(0.8mol)、加入50g甲苯与50g N,N- 二甲基甲酰胺,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滴加实施例1中所制式(II)副产物(0.25mol) 与环丙基甲基酮(0.25mol)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60℃条件下搅拌4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加水50mL,水层加甲苯萃取2次(每次10g),将所得到有机相合并,浓缩后得到粗产物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9%,选择性为97%。

(2)将步骤(1)所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甲醇50g,接着向该溶液中滴加28%盐酸(0.5mol),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30℃搅拌2h。反应结束后,水层加甲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负压蒸馏收集120℃的馏分,即为1-(4-氯苯基)-2-环丙基-1- 丙酮48.1g(0.23mol),含量:97.6%,收率:92.5%。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9%,选着性为98%。

实施例3:

(1)在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氨基钠(2.5mol)、50g甲苯与50g 2-甲基四氢呋喃,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滴加实施例1所制式(II)化合物(0.3mol)与环丙基甲基酮(0.31mol)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50℃条件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加水50mL,所得的混合物用甲苯萃取3次(每次20g),将所得到有机相合并,浓缩后得到粗产物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7%,选择性为96%。

(2)将步骤(1)所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甲苯50g,接着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硫酸(0.9mol),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25℃搅拌2h。反应结束后,水层加甲苯萃取 2次,合并有机相,负压蒸馏收集120℃的馏分,即为1-(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 56.58g(0.27mol),含量:97.6%,收率:90.6%。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8%,选择性为96%。

实施例4:

(1)在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mol)、加入50g甲苯与50g 2-甲基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滴加实施例1所制式(II)副产物 (0.3mol)与环丙基甲基酮(0.31mol)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40℃条件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加水50mL,所得的混合物用甲苯萃取3次(每次20g),将所得到有机相合并,浓缩后得到粗产物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7%,选择性为96%。

(2)将步骤(1)所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甲醇50g,接着向该溶液中滴加对甲苯磺酸(1mol),滴加结束后,反应液在30℃搅拌2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去溶剂,所得粗品负压蒸馏收集120℃的馏分,即为1-(4-氯苯基)-2-环丙基-1-丙酮57.3g,含量:96.2%,收率91.8%:

气相中控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99%,选择性为96%。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