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和装置,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通过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版本机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该实施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因生产环境未与测试环境隔离而存在的网络风险,同时满足公有云与私有云客户需求,减少了人工繁琐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满足了安全及审计要求,提高了投产流程处理效率,支持金融科技开发化转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1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15921.1

  • 申请日2021-05-12

  • 分类号G06F40/197(20200101);G06Q40/00(20120101);

  • 代理机构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韩黎捷;郭晗

  • 地址 100033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2:3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金融科技逐渐开放。大型金融企业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在原来仅服务内部业务的私有云基础上,分化出服务集团子公司、政务客户、外部企业客户的公有云。多云模式并存,为应用版本变更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版本投产场景更多,过程更复杂,如何建立统一高效的投产版本管理方式,成了难点,现有应用投产版本管理,是使用大容量的文件服务器,存储应用版本文件,应用系统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安全文件传输协议(sftp)、自动下载工具(wget)等方式获取文件应用版本包。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使用文件服务器存储应用版本文件的技术其中文件服务器部署在生产环境,而开发测试环境往文件服务器推送版本时,生产环境未与测试环境隔离,存在网络风险;文件服务器仅支持私有云,仅服务内部业务系统,无法满足公有云外部客户投产需求;文件服务器版本包文件流与投产审批流程割裂,导致人工操作繁琐,存在操作错误风险,且不支持自动检核、不能满足安全及审计要求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设计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间的隔离区,设计不同场景不同投产对象的版本管理流程,结合版本管理和投产流程,为金融业多云场景下的应用投产提供了一个统一、高效的版本管理方式,有效的避免了网络风险,同时满足公有云与私有云客户需求,减少了人工繁琐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满足了安全及审计要求,提高了投产流程处理效率,支持金融科技开发化转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

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公有云和私有云并存的场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

可选地,所述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包括应用版本文件和应用版本信息,所述应用版本信息包括所述应用版本名称,大小,保存路径。

可选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之前还包括:

设置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之间的隔离区,并在所述隔离区内设置中转机;

其中,所述隔离区用于防止开发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之间的直接访问,仅允许生产环境或开发测试环境向隔离区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

可选地,所述版本机包括私有云版本机和公有云版本机,且部署于生产环境。

可选地,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中转机识别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还是私有云版本;

若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则向公有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

若所述应用版本属于私有云版本,则向私有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

可选地,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之后,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

可选地,通过所述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包括:

通过所述版本机根据所述应用版本信息自动校验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大小、保存路径和MD5码;

若校验通过,则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根据预设的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可选地,通过所述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

将校验结果发送给所述开发管理平台,若校验结果通过,则继续进行所述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

若校验结果不通过,则输出提示信息,暂停所述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

可选地,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之后,还包括:

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信息发送给运维管理平台并存入所述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所述版本机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计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在所述版本机中的保存路径。

可选地,所述保存路径包括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

所述一级目录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所述公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和外部客户,所述私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和集团子公司。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保存路径的访问权限,不同保存路径对应的保存目录只允许符合要求的用户进行访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版本机的访问权限,所述版本机的访问权限通过IP访问名单控制;所述IP访问名单由系统管理员手工或通过管理页面进行添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

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所述装置适用于公有云和私有云并存的场景,所述装置包括:

文件推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

文件保存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文件获取模块,用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

可选地,所述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包括应用版本文件和应用版本信息,所述应用版本信息包括所述应用版本名称,大小,保存路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隔离区模块,用于:设置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之间的隔离区,并在所述隔离区内设置中转机;其中,所述隔离区用于防止开发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之间的直接访问,仅允许生产环境或开发测试环境向隔离区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

可选地,所述版本机包括私有云版本机和公有云版本机,且部署于生产环境。

可选地,所述文件保存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中转机识别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还是私有云版本;若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则向公有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若所述应用版本属于私有云版本,则向私有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版本校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

可选地,所述版本校验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版本机根据所述应用版本信息自动校验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大小、保存路径和MD5码;若校验通过,则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根据预设的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结果发送模块,用于:将校验结果发送给所述开发管理平台,若校验结果通过,则继续进行所述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若校验结果不通过,则输出提示信息,暂停所述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版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信息发送给运维管理平台并存入所述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所述版本机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路径设计模块,用于:设计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在版本机中的保存路径。

可选地,所述保存路径包括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所述一级目录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所述公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和外部客户,所述私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和集团子公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路径权限模块,用于:设置所述保存路径的访问权限,不同保存路径对应的保存目录只允许符合要求的用户进行访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版本机权限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版本机的访问权限,所述版本机的访问权限通过IP访问名单控制;所述IP访问名单由系统管理员手工或通过管理页面进行添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电子设备。

一种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采用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的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间的隔离区,设计不同场景不同投产对象的版本管理流程,结合版本管理和投产流程,为金融业多云场景下的应用投产提供了一个统一、高效的版本管理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因生产环境未与测试环境隔离而存在的网络风险,同时满足公有云与私有云客户需求,减少了人工繁琐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满足了安全及审计要求,提高了投产流程处理效率,支持金融科技开发化转型。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隔离区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版本路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版本文件流转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部署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9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名词如下:

IT运维:是指大型商业银行为了保证银行各个网点、各个系统、各种应用系统等能够全天候的正常工作,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整个银行组织进行的综合管理;

多云场景:是指大型IT企业公有云私有云并存的云计算使用模式,私有云供企业内部系统使用,公有云提供给外部客户、租户、子公司使用;

应用投产版本:是指企业级IT管理中,各种应用系统迭代过程中,从开发环境部署到生产环境的软件变更包;

隔离区:是指大型IT企业,为了满足内部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系统之间在线实时数据交互的特定业务需求,设计的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内部交互的有效隔离区域;

中转机:主备部署在隔离区,连通开发测试网到生产网段的版本文件中转服务器;

版本机:部署在生产区版本文件存储服务器。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包括应用版本文件和应用版本信息,应用版本信息包括应用版本名称,大小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之前还包括:设置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之间的隔离区,并在隔离区内设置中转机;其中,隔离区用于防止开发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之间的直接访问,仅允许生产环境或开发测试环境向隔离区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隔离区示意图,在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有效隔离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内部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特定业务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内部交互的有效隔离区域,如图2所示,在隔离区内,仅允许生产环境向隔离区方向、开发测试环境向隔离区方向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禁止从隔离区向生产环境、从隔离区向开发测试环境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禁止从生产环境越过隔离区直接访问开发测试环境,禁止从开发测试环境越过隔离区直接访问生产环境,在隔离区部署中转机,由开发测试网向中转机推送版本,由生产网向版本机获取版本,实现生产环境和开发测试环境下,安全高效的版本投产过程。

步骤S102:通过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版本机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版本机包括私有云版本机和公有云版本机,且部署于生产环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包括:通过中转机识别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还是私有云版本;若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则向公有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若应用版本属于私有云版本,则向私有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设计应用版本文件在版本机中的保存路径;保存路径包括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一级目录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和外部客户,私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和集团子公司。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版本路径示意图,按照公有云和私有云以及各自的服务对象,设计版本路径,如图3所示,保存路径一级目录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二级目录包括公有云对应的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外部客户以及私有云对应的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使版本机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之后,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之前,还包括:通过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通过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包括:通过版本机根据应用版本信息自动校验应用版本文件的大小、保存路径和MD5码;若校验通过,则将应用版本文件根据预设的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将校验结果发送给开发管理平台;若校验结果通过,则继续进行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若校验结果不通过,则输出提示信息,暂停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之后,还包括: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信息发送给运维管理平台并存入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版本机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设置保存路径的访问权限,不同保存路径对应的保存目录只允许符合要求的用户进行访问;设置版本机的访问权限,版本机的访问权限通过IP访问名单控制;IP访问名单由系统管理员手工或通过管理页面进行添加。版本访问权限按照版本保存路径进行控制,不同的保存目录由对应的用户访问,对版本机的访问通过IP白名单控制,生产网段默认在访问白名单内,特殊情况支持添加白名单,由系统管理员手工体检或通过管理页面进行添加,按照公有云和私有云,设计不同的版本文件流。

步骤S103: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版本文件流转示意图,如图4所示,公有云版本文件存储于公有云版本机上,私有云版本文件存储于私有云版本机上,公有云、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区获取版本文件。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部署示意图,主要分中转机、版本机、运管平台三模块进行部署,如图5所示,中转机(例如2台)主备部署在隔离区,连通开发测试网到生产网段,版本机(例如3台),集群部署在生产区,公有云和私有云版本文件统一通过版本机进行管理,在接受到版本流程提交信息后,将版本流程提交信息中的应用版本信息存入运管平台数据库,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对版本机进行管理。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本发明自动化连接版本推动流程和投产审批纠错,如图6所示,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的整体流程主要包括:当开发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审批流程后,向数据中心投产管理部门提交生产审批流程时,同步触发推送版本到生产环境版本机,实现投产版本的线上化同步,根据生产审批流程信息自动校验版本文件大小,路径、MD5码后,向生产审批流程发送校验结果信息,这满足了金融级别安全及审计要求,其详细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文件推送至隔离区中转机;

2、通过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版本机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版本送达消息,版本机接收到消息后,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并进行校验,若检验通过则将应用版本文件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3、版本机向开发管理平台发送版本校验结果信息;

4、公有云、私有云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用以进行生产变更。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700主要包括文件推送模块701、文件保存模块702、文件获取模块703。

文件推送模块7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

文件保存模块702,用于通过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版本机从中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文件获取模块703,用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包括应用版本文件和应用版本信息,应用版本信息包括应用版本名称,大小,保存路径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包括隔离区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设置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之间的隔离区,并在隔离区内设置中转机;其中,隔离区用于防止开发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之间的直接访问,仅允许生产环境或开发测试环境向隔离区的单向主动请求访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版本机包括私有云版本机和公有云版本机,且部署于生产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文件保存模块702还用于:通过中转机识别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还是私有云版本;若应用版本文件属于公有云版本,则向公有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若应用版本属于私有云版本,则向私有云版本机发送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装置700还包括版本校验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通过版本机对获取到的应用版本文件进行校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版本校验模块还用于:通过版本机根据应用版本信息自动校验应用版本文件的大小、保存路径和MD5码;若校验通过,则将应用版本文件根据预设的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包括结果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校验结果发送给开发管理平台,若校验结果通过,则继续进行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若校验结果不通过,则输出提示信息,暂停应用版本的生产审批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装置700还包括版本信息存储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开发管理平台将应用版本信息发送给运维管理平台并存入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版本机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包括路径设计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设计应用版本文件在版本机中的保存路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存路径包括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一级目录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集团子公司和外部客户,私有云一级目录对应的二级目录包括直属机构,省分支机构和集团子公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包括路径权限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设置保存路径的访问权限,不同保存路径对应的保存目录只允许符合要求的用户进行访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包括版本机权限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设置版本机的访问权限,版本机的访问权限通过IP访问名单控制;IP访问名单由系统管理员手工或通过管理页面进行添加。

图8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或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800。

如图8所示,系统架构8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801、802、803,网络804和服务器805。网络804用以在终端设备801、802、803和服务器8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8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801、802、803通过网络804与服务器8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801、802、8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管理类应用、运维类应用、开发测试类应用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801、802、8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8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801、802、803所浏览的管理类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版本文件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存入对应的版本机--仅为示例)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805执行,相应地,应用投产版本管理的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805中。

应该理解,图8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900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计算机系统9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存储有系统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9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文件推送模块、文件保存模块、文件获取模块。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文件推送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版本文件的生产审批流程提交信息,开发管理平台将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发送至中转机;通过所述中转机向版本机发送所述应用版本文件的送达消息,以使所述版本机从所述中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并按照保存路径存储于对应的版本机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分别到对应的版本机获取所述应用版本文件以供使用的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间的隔离区,设计不同场景不同投产对象的版本管理流程,结合版本管理和投产流程,为金融业多云场景下的应用投产提供了一个统一、高效的版本管理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因生产环境未与测试环境隔离而存在的网络风险,同时满足公有云与私有云客户需求,减少了人工繁琐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满足了安全及审计要求,提高了投产流程处理效率,支持金融科技开发化转型。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