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

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右侧限位连接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左侧抬高连接体相配合的右侧抬高连接体,在左侧支撑板和左侧形变连接体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左侧滑动槽,左侧滑动槽内安装有左侧滑动轮,在右侧支撑板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位置与左侧滑动槽位置相互错开的右侧滑动槽,右侧滑动槽内安装有右侧滑动轮,在右侧抬高连接体上设置有拉紧支柱,在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内设置有与拉紧支柱相配合的拉紧装置;利用使用者自重以及扣接连接和连接帆布带挂环连接三种连接方式,不仅实现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采用分体结构实现转载的方便操作运行以及连接帆布带的辅助作业,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移载利用滑轮实现快速的滑动,和减轻移载的不方便因素,省力省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815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许昌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3039.8

  • 发明设计人 王晓冰;王雅倩;

    申请日2021-04-07

  • 分类号A61G7/14(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38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江森;张燕红

  • 地址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八一路88号许昌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失能老年护理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转载问题,传统的转载方式是至少两个医护人员将老人抬起或者利用床单包裹后抬到转载车上,由于失能老人失去行动能力,往往不能从卧姿转换为坐姿,这就造成转载上的不便。并且,由于需要辅助各种设备实施检查作业,失能老人需要经常在病床和检查设备之间实施转载作业,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转载装置用于转载,将极为不便,传统的转载装置只是利用转载车在病床和检查设备之间来回转运,但是失能老人从病床上移载到转运车上的过程极为麻烦。目前虽然有一些简单的辅助设备,但是使用时还是存在很大的不便。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载稳定系数高,转载安全系数高,大大提高转载效率,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载稳定系数高,转载安全系数高,大大提高转载效率,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及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包括相互对称安装的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所述的左侧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限位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左侧抬高连接体,右侧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左侧形变连接体相配合的右侧形变连接体,右侧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左侧限位连接体相配合的右侧限位连接体,右侧限位连接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左侧抬高连接体相配合的右侧抬高连接体,在左侧支撑板和左侧形变连接体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左侧滑动槽,左侧滑动槽内安装有左侧滑动轮,在右侧支撑板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位置与左侧滑动槽位置相互错开的右侧滑动槽,右侧滑动槽内安装有右侧滑动轮,在右侧抬高连接体上设置有拉紧支柱,在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内设置有与拉紧支柱相配合的拉紧装置。

所述的拉紧装置包括开设在左侧限位连接体底部的进料口以及开设在左侧形变连接体顶部的出料口,进料口通过斜向开设在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内的进料通道与出料口相连通,出料口的设置位置与右侧滑动槽的安装位置相互对齐,在进料口、出料口以及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连接帆布带,连接帆布带的一端与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下方的收料轮相连接,连接帆布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拉紧支柱相配合的限位拉紧挂钩,在左侧形变连接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凸块,在右侧形变连接体的侧面开设有与连接凸块相配合的连接凹槽,左侧形变连接体和右侧形变连接体通过连接凸块和连接凹槽插接连接。

所述的左侧支撑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左侧支撑板与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为一体结构,在左侧抬高连接体上方设置有与拉紧支柱相配合的限位支柱,限位支柱的两端通过限位支柱支架固定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顶部中间位置,左侧形变连接体为顶部带有斜面的梯形板状结构,左侧形变连接体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到30度,左侧限位连接体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斜面的板状结构,左侧限位连接体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左侧限位连接体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左侧支撑板与左侧形变连接体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右侧支撑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右侧支撑板与右侧形变连接体、右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右侧抬高连接体为一体结构,拉紧支柱的两端通过拉紧支柱支架固定安装在右侧抬高连接体顶部中间位置,右侧形变连接体为顶部带有斜面的梯形板状结构,右侧形变连接体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到30度,右侧限位连接体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斜面的板状结构,右侧限位连接体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右侧限位连接体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右侧支撑板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形变连接体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限位连接体和右侧限位连接体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抬高连接体和右侧抬高连接体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形变连接体和右侧形变连接体顶面的夹角为120至150度,左侧形变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右侧支撑板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左侧抬高连接体和右侧抬高连接体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左侧限位连接体和右侧限位连接体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连接位置的两侧,左侧形变连接体和右侧形变连接体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连接位置的两侧,左侧抬高连接体和右侧抬高连接体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连接位置的两侧。

所述的左侧滑动槽为长方形通孔结构,右侧滑动槽为长方形通孔结构,左侧滑动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右侧滑动槽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滑动槽的长度不大于左侧支撑板和左侧形变连接体的宽度之和,右侧滑动槽的长度不大于右侧支撑板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宽度之和,左侧滑动槽为四个,四个左侧滑动槽均等分布在左侧支撑板和左侧形变连接体的顶面,右侧滑动槽为四个,四个右侧滑动槽设置在右侧支撑板和右侧形变连接体的顶面,四个右侧滑动槽的安装位置与四个左侧滑动槽的安装位置相互交错设置,拉紧装置安装在四个左侧滑动槽之间的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内。

所述的进料口为长方形开口结构,出料口为长方形开口结构,出料口的宽度不大于进料口的宽度,进料口的长度与出料口的长度相等,进料通道为梯形通孔结构,进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连接帆布带的宽度不大于出料口的长度,连接帆布带的厚度不大于出料口的宽度,连接帆布带的长度不小于进料通道长度的两倍。

所述的收料轮为两侧带有限位片的轮体结构,收料轮的两端通过收料轮支架固定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的下部,收料轮的宽度不小于连接帆布带的宽度,连接凸块为长方体结构,连接凸块的一侧与左侧形变连接体的侧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连接凹槽为长方体槽状结构,连接凹槽开设在右侧形变连接体侧面中部位置,连接凹槽的开设位置与连接凸块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连接凸块的横向中线与左侧滑动槽的横向中线相互平行,并且连接凸块的横向中线与左侧滑动槽的横向中线在同一个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

所述的左侧滑动槽内设置有左侧滑动轮滚动轴,左侧滑动轮安装在左侧滑动轮滚动轴上,右侧滑动槽内设置有右侧滑动轮滚动轴,右侧滑动轮安装在右侧滑动轮滚动轴上,左侧滑动轮和右侧滑动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水平面的高度不高于左侧形变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以及右侧支撑板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

一种如伤感所述的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先将失能老人采取左侧卧位,然后将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放在使用者背部下方的床体表面,保证连接帆布带收紧在收料轮上,连接帆布带外露一端的限位拉紧挂钩预留在出料口一侧的连接凸块上方,然后将使用者缓缓放下,并将使用者的身体采取右卧位全部放置在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上方位置,当使用者身体全部采取右卧位放置在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上之后,外部辅助人员拉动连接帆布带外露一端的限位拉紧挂钩,此时并将使用者身体的左后方包裹在连接帆布带内,连接帆布带从收料轮放出,并通过进料口在进料通道内逐步朝向出料口外侧输出,连接帆布带全部输出后,实现对使用者身体左后方的包裹,并将使用者包裹后保持右卧位,然后将右侧支撑板、右侧限位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以及右侧抬高连接体安装对接,将右侧形变连接体上设置的连接凹槽对准左侧形变连接体上设置的连接凸块实现卡接,卡接完成后,让使用者恢复平躺卧姿,恢复平躺的同时,连接帆布带的外侧端部朝向拉紧支柱方向平铺,当使用者恢复平躺卧姿之后,将连接帆布带压在身下,同时将连接帆布带上设置的限位拉紧挂钩挂在拉紧支柱上,此时实现右侧支撑板、右侧限位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右侧抬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的连接,当右侧支撑板、右侧限位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右侧抬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连接到位后,并通过限位拉紧挂钩与拉紧支柱的连接以及使用者自身重力的压力,此时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连接凹槽与连接凸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实现紧紧扣接,并且在限位拉紧挂钩和拉紧支柱的挂接作用下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此时外部辅助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紧支柱,在左侧滑动轮和右侧滑动轮的滑动作用下,右侧支撑板、右侧限位连接体、右侧形变连接体、右侧抬高连接体、左侧支撑板、左侧形变连接体、左侧限位连接体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带动装载的使用者朝向需要移载的移载车上移动,实现失能老年转载。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提供了一种失能老人专用移载装置和使用方法,采用本产品单独的两块结构拼接和分开的设计,可以轻松的将失能老人转载到本产品平上,进一步转载到需要转载的设备上,使用时转载装载作业和卸载作业相反执行,利用使用者自重以及扣接连接和连接帆布带挂环连接三种连接方式,不仅实现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采用分体结构实现转载的方便操作运行以及连接帆布带的辅助作业,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移载利用滑轮实现快速的滑动,和减轻移载的不方便因素,省力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包括相互对称安装的左侧支撑板1和右侧支撑板2,所述的左侧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支撑板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限位连接体3,左侧限位连接体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左侧抬高连接体8,右侧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左侧形变连接体5相配合的右侧形变连接体6,右侧支撑板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左侧限位连接体3相配合的右侧限位连接体4,右侧限位连接体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左侧抬高连接体8相配合的右侧抬高连接体7,在左侧支撑板1和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左侧滑动槽20,左侧滑动槽20内安装有左侧滑动轮16,在右侧支撑板2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位置与左侧滑动槽20位置相互错开的右侧滑动槽21,右侧滑动槽21内安装有右侧滑动轮17,在右侧抬高连接体7上设置有拉紧支柱12,在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支撑板1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3内设置有与拉紧支柱12相配合的拉紧装置。所述的拉紧装置包括开设在左侧限位连接体3底部的进料口18以及开设在左侧形变连接体5顶部的出料口19,进料口18通过斜向开设在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支撑板1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3内的进料通道27与出料口19相连通,出料口19的设置位置与右侧滑动槽21的安装位置相互对齐,在进料口18、出料口19以及进料通道27内设置有连接帆布带15,连接帆布带15的一端与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8下方的收料轮14相连接,连接帆布带15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拉紧支柱12相配合的限位拉紧挂钩26,在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凸块24,在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侧面开设有与连接凸块24相配合的连接凹槽25,左侧形变连接体5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通过连接凸块24和连接凹槽25插接连接。

所述的左侧支撑板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左侧支撑板1与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为一体结构,在左侧抬高连接体8上方设置有与拉紧支柱12相配合的限位支柱10,限位支柱10的两端通过限位支柱支架9固定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8顶部中间位置,左侧形变连接体5为顶部带有斜面的梯形板状结构,左侧形变连接体5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到30度,左侧限位连接体3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斜面的板状结构,左侧限位连接体3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左侧限位连接体3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左侧支撑板1与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右侧支撑板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右侧支撑板2与右侧形变连接体6、右侧限位连接体4以及右侧抬高连接体7为一体结构,拉紧支柱12的两端通过拉紧支柱支架11固定安装在右侧抬高连接体7顶部中间位置,右侧形变连接体6为顶部带有斜面的梯形板状结构,右侧形变连接体6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到30度,右侧限位连接体4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斜面的板状结构,右侧限位连接体4的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右侧限位连接体4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右侧支撑板2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左侧支撑板1和右侧支撑板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形变连接体5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限位连接体3和右侧限位连接体4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抬高连接体8和右侧抬高连接体7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形变连接体5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顶面的夹角为120至150度,左侧形变连接体5、右侧形变连接体6、左侧支撑板1以及右侧支撑板2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左侧抬高连接体8和右侧抬高连接体7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左侧限位连接体3和右侧限位连接体4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1和右侧支撑板2连接位置的两侧,左侧形变连接体5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1和右侧支撑板2连接位置的两侧,左侧抬高连接体8和右侧抬高连接体7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撑板1和右侧支撑板2连接位置的两侧。所述的左侧滑动槽20为长方形通孔结构,右侧滑动槽21为长方形通孔结构,左侧滑动槽20的形状和大小与右侧滑动槽21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左侧滑动槽20的长度不大于左侧支撑板1和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宽度之和,右侧滑动槽21的长度不大于右侧支撑板2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宽度之和,左侧滑动槽20为四个,四个左侧滑动槽20均等分布在左侧支撑板1和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顶面,右侧滑动槽21为四个,四个右侧滑动槽21设置在右侧支撑板2和右侧形变连接体6的顶面,四个右侧滑动槽21的安装位置与四个左侧滑动槽20的安装位置相互交错设置,拉紧装置安装在四个左侧滑动槽20之间的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支撑板1以及左侧限位连接体3内。

所述的进料口18为长方形开口结构,出料口19为长方形开口结构,出料口19的宽度不大于进料口18的宽度,进料口18的长度与出料口19的长度相等,进料通道27为梯形通孔结构,进料通道27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18和出料口19相连通,连接帆布带15的宽度不大于出料口19的长度,连接帆布带15的厚度不大于出料口19的宽度,连接帆布带15的长度不小于进料通道27长度的两倍。所述的收料轮14为两侧带有限位片的轮体结构,收料轮14的两端通过收料轮支架13固定安装在左侧抬高连接体8的下部,收料轮14的宽度不小于连接帆布带15的宽度,连接凸块24为长方体结构,连接凸块24的一侧与左侧形变连接体5的侧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连接凹槽25为长方体槽状结构,连接凹槽25开设在右侧形变连接体6侧面中部位置,连接凹槽25的开设位置与连接凸块2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连接凸块24的横向中线与左侧滑动槽20的横向中线相互平行,并且连接凸块24的横向中线与左侧滑动槽20的横向中线在同一个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所述的左侧滑动槽20内设置有左侧滑动轮滚动轴22,左侧滑动轮16安装在左侧滑动轮滚动轴22上,右侧滑动槽21内设置有右侧滑动轮滚动轴23,右侧滑动轮17安装在右侧滑动轮滚动轴23上,左侧滑动轮16和右侧滑动轮17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水平面的高度不高于左侧形变连接体5、右侧形变连接体6、左侧支撑板1以及右侧支撑板2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

一种如上所述的失能老年护理全方位转载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先将失能老人采取左侧卧位,然后将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放在使用者背部下方的床体表面,保证连接帆布带15收紧在收料轮14上,连接帆布带15外露一端的限位拉紧挂钩26预留在出料口19一侧的连接凸块24上方,然后将使用者缓缓放下,并将使用者的身体采取右卧位全部放置在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上方位置,当使用者身体全部采取右卧位放置在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上之后,外部辅助人员拉动连接帆布带15外露一端的限位拉紧挂钩26,此时并将使用者身体的左后方包裹在连接帆布带15内,连接帆布带15从收料轮14放出,并通过进料口18在进料通道27内逐步朝向出料口19外侧输出,连接帆布带15全部输出后,实现对使用者身体左后方的包裹,并将使用者包裹后保持右卧位,然后将右侧支撑板2、右侧限位连接体4、右侧形变连接体6以及右侧抬高连接体7安装对接,将右侧形变连接体6上设置的连接凹槽25对准左侧形变连接体5上设置的连接凸块24实现卡接,卡接完成后,让使用者恢复平躺卧姿,恢复平躺的同时,连接帆布带15的外侧端部朝向拉紧支柱12方向平铺,当使用者恢复平躺卧姿之后,将连接帆布带15压在身下,同时将连接帆布带15上设置的限位拉紧挂钩26挂在拉紧支柱12上,此时实现右侧支撑板2、右侧限位连接体4、右侧形变连接体6、右侧抬高连接体7、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的连接,当右侧支撑板2、右侧限位连接体4、右侧形变连接体6、右侧抬高连接体7、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连接到位后,并通过限位拉紧挂钩26与拉紧支柱12的连接以及使用者自身重力的压力,此时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连接凹槽25与连接凸块24在压力的作用下实现紧紧扣接,并且在限位拉紧挂钩26和拉紧支柱12的挂接作用下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此时外部辅助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紧支柱12,在左侧滑动轮16和右侧滑动轮17的滑动作用下,右侧支撑板2、右侧限位连接体4、右侧形变连接体6、右侧抬高连接体7、左侧支撑板1、左侧形变连接体5、左侧限位连接体3以及左侧抬高连接体8带动装载的使用者朝向需要移载的移载车上移动,实现失能老年转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