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移动机构,所述支撑移动机构的顶部滑动卡接有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所述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穿刺治疗机构,所述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包括支撑固定顶板、滑动扫描装置、数据控制电脑、支撑固定侧板、滑动支撑卡键、连接支撑杆、螺纹套接盘和辅助标记装置,所述数据控制电脑固定安装在支撑固定顶板的一端顶部,所述支撑固定侧板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的内部两端。本发明通过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和穿刺治疗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可精准的定位穿刺区域,且本装置为平躺扫描式,因此可避免患者需要再次移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823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孙婷;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69558.7

  • 发明设计人 孙婷;

    申请日2021-04-07

  • 分类号A61M5/20(20060101);A61M5/31(20060101);A61M5/36(20060101);A61M5/42(20060101);A61G13/00(20060101);A61G13/10(20060101);A61G1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36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杉

  •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县前街35号附院花园小区2号楼1单元50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11300241U,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一,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安装座。本发明通过推动限位板,最终伸缩管本体滑出防护管的内腔,通过固定齿使伸缩管本体停留在穿刺治疗装置的表面,进而达到了防误触的目的,该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具备防误触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患者和医生进行保护,防止锐利的穿刺治疗装置伤到患者和医生,避免了医疗隐患,提高了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的实用性。

穿刺装置一般用于人体较深部位的治疗与采样,通过将无菌针管施加压力,通过针管插入人体皮肤下,可便于将药液注入人体内部,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医疗人员可手持穿刺装置灵活的插入患者的发病区域,从而可通过药液注入人体神经内部,治疗病症;

大数据在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国家会大力推进以“互联网+医疗”思维促进产业升级的实践,市场上急需一款对神经内科疾病通过互联网和医疗数据的支持的产品,可以通过采集并不断跟踪神经内科病情发展变化,以进一步完善个人健康数据库,并对患者提供指导和治疗方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从人们的日常健康指数以及患者的患病及治疗历史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预测疾病和健康形态。

现有的穿刺装置一般是通过医疗人员凭经验和感觉,将穿刺装置向人体内部插入,且人存在失误的状况,因此可能在失误的情况下进行误操作,导致患者神经损伤,且现有的穿刺治疗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检查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式的,使得在检查患者其他区域时,可能需要患者再次移动,使得不便于穿刺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一种设备对上述问题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移动机构,所述支撑移动机构的顶部滑动卡接有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所述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穿刺治疗机构;

所述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包括支撑固定顶板、滑动扫描装置、数据控制电脑、支撑固定侧板、滑动支撑卡键、连接支撑杆、螺纹套接盘和辅助标记装置,所述数据控制电脑固定安装在支撑固定顶板的一端顶部,所述支撑固定侧板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的内部两端,所述滑动扫描装置贯穿支撑固定顶板转动连接在支撑固定侧板的顶端,所述辅助标记装置滑动插接在滑动扫描装置的侧端上,所述滑动支撑卡键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的内部两端,且所述滑动支撑卡键位于支撑固定侧板的底端,所述连接支撑杆固定焊接在支撑固定顶板的底端,所述螺纹套接盘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撑杆的顶端中心;

所述辅助标记装置包括限位卡键、固定支撑架、L型按压杆、第一复位弹簧、滑动插板和记号笔,所述限位卡键固定焊接在固定支撑架侧端顶部,所述L型按压杆滑动插接在固定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等距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撑架的内部底端,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L型按压杆的底端,所述滑动插板滑动插接在L型按压杆靠近限位卡键的一端内部,所述记号笔固定安装在滑动插板的内部;

所述滑动扫描装置包括数据传输线、限位螺纹杆、限位滑动插槽、支撑套架和人体扫描器,所述数据传输线对称固定连接在人体扫描器的顶端,所述人体扫描器固定安装在支撑套架的内部,所述限位滑动插槽开设在支撑套架侧端内部,所述限位螺纹杆对称螺纹插接在支撑套架的内部;

所述穿刺治疗机构包括移动支撑杆、固定支撑横架、限定支撑槽、固定把手、延伸刻度板、第二复位弹簧和穿刺注射器,所述限定支撑槽对称开设在固定支撑横架的内部两侧,所述移动支撑杆滑动插接在限定支撑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把手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的一端上,所述延伸刻度板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的底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对称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穿刺注射器滑动插接在移动支撑杆的顶端内部;

所述穿刺注射器包括连接输入管、按压把手、限位插销、注射针管和刻度指针,所述连接输入管螺纹插接在注射针管的顶端内部,所述按压把手固定连接在注射针管的侧端顶部,所述限位插销对称固定连接在按压把手的底端,所述刻度指针固定连接在注射针管的一端上;

所述支撑移动机构包括海绵枕头、支撑床板、床垫、输出电机、转动螺纹杆和支撑固定脚,所述支撑固定脚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的底部两端,所述输出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床板的一端上,且所述输出电机位于支撑固定脚的顶端,所述转动螺纹杆固定连接在输出电机的侧端中心,所述海绵枕头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远离输出电机的一端顶部,所述床垫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的顶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床垫和支撑床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输入管的底端和注射针管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相互适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杆的顶端上开设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线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内部呈中空状态设置,且所述限位卡键滑动插接在限位滑动插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接盘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数据控制电脑与外界电脑有蓝牙连接,且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数据控制电脑为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控制电脑内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分类模块、识别模块、大数据处理模块、匹配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且用于采集扫描图像,所述图像分类模块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图像特征进行分类,所述识别模块用于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识别,所述大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云服务器集中大数据资源对扫描图像、病情信息进行处理,所述匹配模块通过匹配程序根据识别的病情进行匹配获取最佳治疗方案。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杆。

优选的,所述穿刺治疗机构还包括紧固螺丝和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固定把手的两端,且所述紧固螺丝对称等距螺纹插接在连接侧板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滑动插接在支撑移动机构的顶端上,医疗人员可将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在支撑移动机构的顶端灵活的进行滑动,使得可精确的定位患者的发病区域,通过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内部的扫描装置可进行调节的工作,使得可适应凹凸不平检查工作,通过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标记装置,当观察到患者的发病区域时,可通过标记装置更准确的将患者需要穿刺的区域进行定位,防止出现失误,通过支撑移动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且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与驱动装置相适配的连接装置,当驱动装置在启动时,可带动连接装置进行移动,从而可带动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通过穿刺治疗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的侧端上,当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完成定位工作时,可将穿刺治疗机构内部的注射装置调节至预先穿刺位置,再将穿刺治疗机构的内部的注射装置向下按压,从而可完成整体的穿刺治疗工作,通过支撑移动机构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护垫与枕头,使得可大大提升患者在长时间躺卧时的舒适性。

2.通过穿刺治疗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限位装置,当穿刺治疗机构内部的注射装置移动至指定的区域时,可将穿刺治疗机构内部的限位装置向内旋拧,使得可将注射装置固定在指定的位置,防止注射装置在使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

3.通过在数据控制电脑内部设置中央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分类模块、识别模块、大数据处理模块、匹配模块,能不断采集并跟踪患者神经内科病情发展变化,以进一步完善患者健康数据库,并对患者提供指导和治疗方案,还能从大数据库中获取有价值的治疗信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后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体底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标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动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穿刺治疗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穿刺注射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支撑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穿刺治疗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数据控制电脑内部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2-穿刺治疗机构、3-支撑移动机构、4-支撑固定顶板、5-滑动扫描装置、6-数据控制电脑、7-支撑固定侧板、8-滑动支撑卡键、9-连接支撑杆、10-螺纹套接盘、11-辅助标记装置、12-限位卡键、13-固定支撑架、14-L型按压杆、15-第一复位弹簧、16-滑动插板、17-记号笔、18-数据传输线、19-限位螺纹杆、20-限位滑动插槽、21-支撑套架、22-人体扫描器、23-移动支撑杆、24-固定支撑横架、25-限定支撑槽、26-固定把手、27-延伸刻度板、28-第二复位弹簧、29-穿刺注射器、30-连接输入管、31-按压把手、32-限位插销、33-注射针管、34-刻度指针、35-海绵枕头、36-支撑床板、37-床垫、38-输出电机、39-转动螺纹杆、40-支撑固定脚、41-紧固螺丝、42-连接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移动机构3,支撑移动机构3的顶部滑动卡接有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1,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穿刺治疗机构2;

如图4,移动式调节扫描机构1包括支撑固定顶板4、滑动扫描装置5、数据控制电脑6、支撑固定侧板7、滑动支撑卡键8、连接支撑杆9、螺纹套接盘10和辅助标记装置11,数据控制电脑6固定安装在支撑固定顶板4的一端顶部,支撑固定侧板7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4的内部两端,滑动扫描装置5贯穿支撑固定顶板4转动连接在支撑固定侧板7的顶端,辅助标记装置11滑动插接在滑动扫描装置5的侧端上,滑动支撑卡键8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4的内部两端,且滑动支撑卡键8位于支撑固定侧板7的底端,连接支撑杆9固定焊接在支撑固定顶板4的底端,螺纹套接盘10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撑杆9的顶端中心;

如图5,辅助标记装置11包括限位卡键12、固定支撑架13、L型按压杆14、第一复位弹簧15、滑动插板16和记号笔17,限位卡键12固定焊接在固定支撑架13侧端顶部,L型按压杆14滑动插接在固定支撑架13的内部,第一复位弹簧15等距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撑架13的内部底端,且第一复位弹簧15位于L型按压杆14的底端,滑动插板16滑动插接在L型按压杆14靠近限位卡键12的一端内部,记号笔17固定安装在滑动插板16的内部;

如图6,滑动扫描装置5包括数据传输线18、限位螺纹杆19、限位滑动插槽20、支撑套架21和人体扫描器22,数据传输线18对称固定连接在人体扫描器22的顶端,人体扫描器22固定安装在支撑套架21的内部,限位滑动插槽20开设在支撑套架21侧端内部,限位螺纹杆19对称螺纹插接在支撑套架21的内部;

如图7,穿刺治疗机构2包括移动支撑杆23、固定支撑横架24、限定支撑槽25、固定把手26、延伸刻度板27、第二复位弹簧28和穿刺注射器29,限定支撑槽25对称开设在固定支撑横架24的内部两侧,移动支撑杆23滑动插接在限定支撑槽25的内部,固定把手26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一端上,延伸刻度板27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底端,第二复位弹簧28对称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顶端,穿刺注射器29滑动插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顶端内部;

如图8,穿刺注射器29包括连接输入管30、按压把手31、限位插销32、注射针管33和刻度指针34,连接输入管30螺纹插接在注射针管33的顶端内部,按压把手31固定连接在注射针管33的侧端顶部,限位插销32对称固定连接在按压把手31的底端,刻度指针34固定连接在注射针管33的一端上;

如图9,支撑移动机构3包括海绵枕头35、支撑床板36、床垫37、输出电机38、转动螺纹杆39和支撑固定脚40,支撑固定脚40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36的底部两端,输出电机38固定安装在支撑床板36的一端上,且输出电机38位于支撑固定脚40的顶端,转动螺纹杆39固定连接在输出电机38的侧端中心,海绵枕头35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36远离输出电机38的一端顶部,床垫37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36的顶端内部。

如图11所示,所述数据控制电脑(6)内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分类模块、识别模块、大数据处理模块、匹配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且用于采集扫描图像,所述图像分类模块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图像特征进行分类,所述识别模块用于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识别,所述大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云服务器集中大数据资源对扫描图像、病情信息进行处理,所述匹配模块通过匹配程序根据识别的病情进行匹配获取最佳治疗方案。

床垫37和支撑床板36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槽,连接输入管30的底端和注射针管33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相互适配的螺纹,移动支撑杆23的顶端上开设有圆孔,数据传输线18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管,固定支撑架13的内部呈中空状态设置,且限位卡键12滑动插接在限位滑动插槽20的内部,螺纹套接盘10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数据控制电脑6与外界电脑有蓝牙连接,且数据传输线18与数据控制电脑6为电性连接,移动支撑杆2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杆。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在使用前,患者可预先躺在支撑床板36的内部,通过海绵枕头35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36的一端顶部,且床垫37固定连接在支撑床板36的内部,使得可大大提升患者在长时间躺卧时的舒适性,通过床垫37和支撑床板36的内部均开设有散热槽,因此可避免患者背部积聚过多的热量,当患者躺卧好时,可将输出电机38通电启动,通过转动螺纹杆39固定连接在输出电机38的侧端上,且螺纹套接盘10螺纹套接在转动螺纹杆39上,当输出电机38启动时,可带动转动螺纹杆39转动,当转动螺纹杆39在转动时,可带动螺纹套接盘10向前移动,通过螺纹套接盘10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撑杆9的顶端,且连接支撑杆9固定连接在支撑固定顶板4的底端,当连接支撑杆9在移动时,可带动支撑固定顶板4向前移动,在支撑固定顶板4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螺纹杆19对称贯穿支撑固定顶板4转动连接在支撑固定侧板7上,且支撑套架21螺纹套接在限位螺纹杆19上,可将限位螺纹杆19旋拧,从而可带动支撑套架21上下移动,直至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上,从而可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扫描工作,与此同时,通过数据传输线18对称固定连接在人体扫描器22的顶端,且人体扫描器22固定安装在支撑套架21的内部,通过人体扫描器22的扫描,可检测患者的发病区域,通过数据传输线18与数据控制电脑6为电性连接,且数据控制电脑6与外界大数据电脑相互连接,通过人体扫描器22的扫描与数据控制电脑6分析出的数据得出最佳的穿刺区域,与此同时,通过限位卡键12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撑架13的侧端上,且限位滑动插槽20开设在支撑套架21的侧端内部,可将限位卡键12滑动插接在限位滑动插槽20的内部,使得可将固定支撑架13沿直线移动,与此同时,通过滑动插板16滑动插接在L型按压杆14的内部,且记号笔17固定安装在滑动插板16的内部,可将滑动插板16移动至与患者发病区域重合,再将L型按压杆14向下按压,使得可标记出需要穿刺的区域,与此同时,通过L型按压杆14滑动插接在固定支撑架13的内部,且第一复位弹簧1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L型按压杆14的底端,第一复位弹簧1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撑架13的内部底端,当完成标记工作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5的弹性可将L型按压杆14向上复位,当标记好穿刺区域时,可将支撑固定顶板4再次向前移动,直至带动固定支撑横架24覆盖在需要穿刺部位的上方,通过移动支撑杆23的两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杆,可将支撑滑杆滑动插接在限定支撑槽25的内部,使得移动支撑杆23可沿直线向两边移动,通过固定把手26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一侧上,使得可更加方便的将移动支撑杆23进行移动,当注射针管33与穿刺部位对齐时,可将连接输入管30与外界的药物注射管连接,通过连接输入管30的底端和注射针管33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相互适配的螺纹,可将连接输入管30与注射针管33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再将外界药液注入注射针管33的内部,使得可将注射针管33内部的空气排空,与此同时,可将按压把手31向下按压,直至带动注射针管33扎入患者的皮肤和肌肉下,通过外界的药物注射管不断的打压药物,使得可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在按压把手31向下按压的同时,通过刻度指针34固定连接在注射针管33的一端上,且延伸刻度板27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底端,当注射针管33向下移动时,可带动刻度指针34在延伸刻度板27上滑动,使得可便于医疗人员辨别注射针管33向下插入的深度,防止注射针管33插入过深过过浅,通过移动支撑杆23的顶端开设有圆柱孔,且按压把手31向下按压时,可带动限位插销32滑动插接在圆柱孔的内部,使得可允许注射针管33向下移动,当注射针管33完成注射工作时,可将按压把手31缓缓松开,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8对称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撑杆23的顶端,且限位插销32对称固定连接在按压把手31的底端,当松开按压把手31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8的弹性会带动按压把手31向上移动,从而可将注射针管33从患者的体内移出,完成穿刺治疗工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穿刺治疗机构2还包括紧固螺丝41和连接侧板42,连接侧板42对称固定连接在固定把手26的两端,且紧固螺丝41对称等距螺纹插接在连接侧板42的内部。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当穿刺治疗机构2为紧固螺丝41和连接侧板42时,通过连接侧板42对称固定连接在固定把手26的两端上,且紧固螺丝41对称等距螺纹插接在连接侧板42的侧端上,可将紧固螺丝41当固定把手26移动至指定的区域时,可将紧固螺丝41分别向内旋拧,使得可将固定把手26固定在指定的工作区域,防止固定把手26再次出现移动的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