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的混凝土材质的表面比较光滑,其粗糙度不适宜海洋生物附着,同时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比较缓慢的不足之处,利用生态混凝土构建鱼礁礁体并在礁体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采用牡蛎、海藻定点培育和投放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其结构包括底盘和五通结构体,所述五通结构体包括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所述的两个空心半圆柱体交叉布置在底盘上,所述空心圆柱体竖直布置在两个空心半圆柱体的交叉位置,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的五通结构体表面均匀镶嵌有牡蛎壳。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索饵和躲避敌害的场所。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周围和内部的流速和流场发生改变,礁体前部上升流加速下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与中上层水体交换,同时富含溶解氧的上层海水潜入下层,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于鱼类摄食。礁体后部水流形成涡流,可聚集营养物质,诱集鱼群。同时,礁体作为幼鱼的庇护所,减小被捕食的机会,提高了存活率。因此,人工鱼礁通过流场效应、饵料效应、避敌效应,对海洋生态调控、增殖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海洋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目前,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对原有流场形态的改变有限。依据礁体形状的不同,主要有三角形鱼礁、多面体型鱼礁等结构形式。建造人工鱼礁的材料日趋多样化,有木材、煤灰、钢材、混凝土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是建造人工鱼礁最常用的材料,但是混凝土的表面比较光滑,其粗糙度不适宜海洋生物附着。此外,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比较缓慢,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加快人工鱼礁上海洋生物(如藻类和贝类等)的附着来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的混凝土材质的表面比较光滑,其粗糙度不适宜海洋生物附着,同时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比较缓慢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利用生态混凝土构建鱼礁礁体并在礁体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采用牡蛎、海藻定点培育和投放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包括底盘和五通结构体,所述五通结构体包括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所述的两个空心半圆柱体交叉布置在底盘上,所述空心圆柱体竖直布置在两个空心半圆柱体的交叉位置,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的五通结构体表面均匀镶嵌有牡蛎壳。

作为优选,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垂直桩。

作为优选,所述垂直桩的底端设有桩尖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生态鱼礁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所述生态混凝土材料由碎石、废弃贝壳细骨料、河砂、PO·42.5级水泥和添加剂构成,混凝土选用C30强度级别,钢筋选用玄武岩纤维复合筋。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态鱼礁礁体构建,采用生态混凝土制成生态鱼礁礁体的单个构型,包括五通结构体、底盘、垂直桩、桩尖结构,通过所述单个构型可依据需要构建大小不等的相互贯通构型;

步骤2,生态鱼礁礁体培育,将牡蛎育苗场培育的牡蛎幼苗附着于所述的生态鱼礁体牡蛎壳上,放置于育苗场或近海水产养殖区中培育,一个或若干个幼苗附着于牡蛎壳附着基上,确保有充足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供应令贝类成功繁殖,待着苗后再将礁体取出,等待运送至修复位点;

步骤3,生态鱼礁投放,在牡蛎、海藻和鱼卵的繁殖季之前,将培育成熟的生态鱼礁礁体投放至指定海域修复区。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生态鱼礁本体采用五通构型,内部相互贯通,其顶部和侧方的通孔使得整个鱼礁通透性强,底座采用垂直桩,结构稳定,抗风浪强,能够有效适应于淤泥底质。

(2)该生态鱼礁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能为海区贝类幼虫和藻类孢子体等提供附着基,增加空间异质性。同时,生态鱼礁礁体表面的多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孢子附着表面孔隙,有利于藻类的附着。

(3)该生态鱼礁投放后,礁体表面会被微生物、贝类、藻类等海洋水生生物附着,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小型生态系统,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增强水体净化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的单个构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1、空心圆柱体;2、空心半圆柱体;5、底盘;6、垂直桩;7、桩尖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包括底盘5和五通结构体,所述五通结构体包括空心半圆柱体2和空心圆柱体1,所述的两个空心半圆柱体交叉布置在底盘5上,所述空心圆柱体1竖直布置在两个空心半圆柱体2的交叉位置,空心半圆柱体2和空心圆柱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的五通结构体表面均匀镶嵌有牡蛎壳4。

所述底盘5底部设有垂直桩6。所述垂直桩6的底端设有桩尖结构7。

所述生态鱼礁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所述生态混凝土材料由碎石、废弃贝壳细骨料、河砂、PO·42.5级水泥和添加剂构成,混凝土选用C30强度级别,钢筋选用玄武岩纤维复合筋。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态鱼礁礁体构建,采用生态混凝土制成生态鱼礁礁体的单个构型,包括五通结构体、底盘5、垂直桩6、桩尖结构7,通过所述单个构型可依据需要构建大小不等的相互贯通构型;

步骤2,生态鱼礁礁体培育,将牡蛎育苗场培育的牡蛎幼苗附着于所述的生态鱼礁体牡蛎壳上,放置于育苗场或近海水产养殖区中培育,一个或若干个幼苗附着于牡蛎壳附着基上,确保有充足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供应令贝类成功繁殖,待着苗后再将礁体取出,等待运送至修复位点;

步骤3,生态鱼礁投放,在牡蛎、海藻和鱼卵的繁殖季(约5-8月)1个月之前,将培育成熟的生态鱼礁礁体投放至指定海域修复区,投放前根据实测水深地形勘测情况预留一定的沉降高度。

相较于传统人工鱼礁的材质,生态混凝土鱼礁是一种由生态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的多孔隙结构,水与空气能很容易的通过或存在于通道内,因此增加了鱼类及海洋生物的附着地和生存空间,在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和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和扩展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促进渔业的增殖及海洋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该生态鱼礁本体采用五通构型,内部相互贯通,其顶部和侧方的通孔使得整个鱼礁通透性强,底座采用垂直桩,结构稳定,抗风浪强,能够有效适应于淤泥底质。

(2)该生态鱼礁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能为海区贝类幼虫和藻类孢子体等提供附着基,增加空间异质性。同时,生态鱼礁礁体表面的多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孢子附着表面孔隙,有利于藻类的附着。

(3)该生态鱼礁投放后,礁体表面会被微生物、贝类、藻类等海洋水生生物附着,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小型生态系统,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增强水体净化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