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

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包括分孔器、分别连接在分孔器上的若干套管、连接在套管远端的深水电磁阀以及与深水电磁阀对应的漏孔,分孔器的下部设有可调节式基座;在其中一个深水电磁阀上连接有转接弯头;基座上还设有水深计和水下倾角传感器,并设有与二者电信号连接的接线盒;分孔器上还设有用于外接高压软管的进口,以及设有水下高压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与接线盒电信号连接。本发明实用性和功能性强,可广泛应用于水下模拟装置技术领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9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睿耳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54007.6

  • 发明设计人 何晋红;陶敬华;王健;毛宏宇;

    申请日2021-03-04

  • 分类号G01M99/00(20110101);G01D2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倪建娣

  • 地址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盛夏路560号509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4: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模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集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部分,海底管线凭借着连续、快捷、高效、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成为油气集输的主要形式,是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生命线”。一旦海底管线遭到破坏,将会引发油气泄漏以及严重后果。不仅海上油气田的正常生产会受到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油气泄漏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海洋生态,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海洋生态的恢复治理将十分困难,并耗资巨大。因此针对海底管线泄漏的行为研究尤为重要。构造海底管线泄漏场景,采用新铺海底管线成本尤其高昂;利用在役海底管线无法保障下游用户需求。因此,满足可远程控制、多工况模拟、小体积易水下施工的试验装置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入泥状态水面可视可控制、管线泄漏工况模拟多样的模拟泄漏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包括分孔器、分别连接在分孔器上的若干套管、连接在套管远端的深水电磁阀以及与深水电磁阀对应的漏孔,所述分孔器的下部设有可调节式基座;在其中一个深水电磁阀上连接有转接弯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水深计和水下倾角传感器,并设有与二者电信号连接的接线盒;所述分孔器上还设有用于外接高压软管的进口,以及设有水下高压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与接线盒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孔器内设有内置空腔,还间距设有若干与套管连接的套设孔,所述套设孔均与内置空腔连通;在所述套设孔内设有与套管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进口与内置空腔之间通过一三通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与三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设为六个,所述套管与深水电磁阀之间也通过转接头连接;所述漏孔包括水平漏孔和竖向漏孔,所述水平漏孔和竖向漏孔交替布置,其中,所述水平漏孔的轴线与基座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竖向漏孔所在轴线与水平漏孔的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深水电磁阀上远离套管的一端设有转接头一或转接弯头,所述漏孔位于转接头一和转接弯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为圆盘状,所述基座与深水电磁阀之间设有调节二者间距的垫片,所述基座与垫片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一连接;所述分孔器与基座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若干吊环孔,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与固定螺栓一和固定螺栓二对应的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内设有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水深计、水下倾角传感器以及压力变送器的信号;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水深计的固定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装置能够适用于水面小船施工,漏点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模拟工况多样,满足多重泄漏场景;

本装置海上施工简易,入泥状态水面可视可控制,管线泄漏工况模拟多样,可有效构建海底管线泄漏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远程多路控制的海底管线泥面泄漏试验装置,包括分孔器3、分别连接在分孔器3上的若干套管7、连接在套管7远端的深水电磁阀6以及与深水电磁阀6对应的漏孔10,分孔器3的下部设有可调节式基座1;在其中一个深水电磁阀6上连接有转接弯头9;基座1上还设有水深计15和水下倾角传感器16,并设有与二者电信号连接的接线盒13;分孔器3上还设有用于外接高压软管的进口19,以及设有水下高压压力变送器20,压力变送器20与接线盒13电信号连接。

分孔器3内设有内置空腔21,还间距设有若干与套管7连接的套设孔,套设孔均与内置空腔21连通;在套设孔内设有与套管7连接的转接头8;进口19与内置空腔21之间通过一三通4连接,压力变送器20与三通4连接。

套管7设为六个,套管7与深水电磁阀6之间也通过转接头8连接;漏孔10包括水平漏孔10.1和竖向漏孔10.2,水平漏孔10.1和竖向漏孔10.2交替布置,其中,水平漏孔10.1的轴线与基座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竖向漏孔10.2所在轴线与水平漏孔10.1的轴线相互垂直。

深水电磁阀6上远离套管7的一端设有转接头一9.1或转接弯头9,漏孔10位于转接头一9.1和转接弯头9上。

基座1设为圆盘状,基座1与深水电磁阀6之间设有调节二者间距的垫片5,基座1与垫片5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一22连接;分孔器3与基座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二23连接。

基座1上还设有若干吊环孔24,基座1上还设有与固定螺栓一22和固定螺栓二23对应的螺栓孔2。

接线盒13内设有信号处理模块25,用于接收并处理水深计15、水下倾角传感器16以及压力变送器20的信号;基座1上设有固定水深计15的固定座。

在将本装置安装到地面之下,利用船上吊车将本装置下放至海底,通过两个水深压力计15和水下倾角传感器16判别装置的水中姿态和入水深度。待装置达到海底后,通过自重先自主下沉,三个竖向深水电磁阀6连接的漏孔点先插入泥土中,当下沉稳定后通过水下倾角传感器16计算分析得到装置姿态,选择确定打开的深水电磁阀6号即三个竖向漏孔连接的深水电磁阀6,并将高压气体或流体冲入分孔器33,并读得高压压力变送器20读数。当充气达到预定压力值时,打开对应的深水电磁阀6,使得高压气体或液体喷出,冲击松懈接触土体,使得装置平稳下沉基座1着泥。

当判断圆盘基座1部分着泥,切换为其他深水电磁阀6,调整装置姿态为水平;当高压气体不能使得装置下沉时,可以更换为高压水体。具体方法为:在船上或岸上的高压软管泄压至外界大气压并连接潜水泵,打开水平镂空点连接的深水电磁阀6,同时使得潜水泵开启,在高压软管内注入水体,当水面不再冒泡时表示水体已经注满分孔器3和高压管软管。此时,将高压软管由潜水泵切换为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顶推高压水体,并达到预设压力,开启对应深水电磁阀6的竖向漏孔点,高压气体喷射,冲击松懈土体,使得装置平稳下沉基座1着泥。

在下沉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装置内压力值、装置姿态状态和水深,并及时选择确定需开启的深水电磁阀6,最后稳定后根据传感器数值推算装置的入泥深度。

在进行管线泄漏模拟实验时,漏孔10可以分设为不同形状、不同孔径的漏点,例如模拟裂缝泄漏的1毫米到10毫米长直缝,模拟圆孔泄漏的1毫米到10毫米直径圆孔,以及不规则形状。竖向漏点由于兼做下沉动力出口,因此建议采用圆孔形状,直径选择为1毫米到3毫米。由此可以模拟不同压力值下(0.1Mpa~10Mpa),不同位置处泄漏(泥下埋设泄漏、泥上非埋设泄漏),不同形状和孔径泄漏(圆孔1mm,2mm,……10mm,直缝1mm,2mm,……10mm,其他不规则形状)。

本装置简易、重量轻,非常利于水面小船施工,漏点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模拟工况多样,满足多重泄漏场景。鉴于海水中重复使用,为减少海水腐蚀,以上部件采用不锈钢材质。以上相关部件的连接和线缆接线需特殊处理,保证高压水密,不漏气液。

综上,本装置施工简单,入泥状态可视可控制,管线泄漏工况模拟多样,可有效构建海底管线泄漏场景。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