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包括刀片装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调节连接于所述刀片装置上;所述刀片装置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锁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另一侧。本发明不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收割效率高效,且具有极佳的稳定性,且适用于水源地以及河道的水生植物冠层收割。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收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和关键的食物链,在调控水生生态系统能量循环、结构和功能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富营养化或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水生植物群落具有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增加溶解氧、提高透明度、促进悬浮颗粒物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与藻类生长等极其重要的水质改善功能。

在适宜的光照、水深、营养盐等水环境条件下,一些沉水植物,如马来眼子菜、狐尾藻等出现疯长,导致其冠层裸露至水面。水生植物快速生长会出现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水生植物冠层裸露会破坏了水面完整性、影响水域的整体景观;其次,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冠层会形成避光层,导致低冠层的沉水植物因光饥饿而死亡、水生植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生态功能受损;再者,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密度或生物量过大,水生植物夜间呼吸作用造成局部水域缺氧,威胁水生动物(鱼类)生存;此外,秋冬季节水生植物开始腐烂降解,植株体易降解部分内含营养盐释放进入水体,产生次生污染;难降解残体沉降至底泥表面,加快了浅水湖泊沼泽化以及河道淤积进程。因此,对水生植物生物量(密度)与群落结构进行适当收割调控,对于构建良性的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物理(大型机械收割调控)、化学(除草剂调控)、生物(食鱼草调控)等方法在水生植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调控水源地附近的水生植物生物量或密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例如,船载收割机械应用于浅水湖泊等大水体水生植被收割时,由于船只和船载的械机设备需要化石燃料驱动,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燃油泄漏风险,不宜在水源地尤其是水域一级保护区内或水位较浅的河道近岸区域使用;化学方法是通过施用除草剂来控制水生植物生物量或密度的方法,需要向水体中投放一定剂量的除草剂(化学合成的有机物质),考虑到除草剂残留、生物体富集风险以对水源地供水品质的威胁,化学方法同样也不适合在水源地或敏感水体中使用;食草鱼调控方法是利用草鱼控制水草生物量的方法,草鱼在食草过程中会排泄大量高氮磷含量的粪便,对水源地水质构成严重危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高效,且适用于水源地以及河道近岸水生植物冠层收割调控的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装置的使用可快速移除目标水生植物,消除水源地和重要水域水生植物腐烂降解产生的次生污染,同时为低冠层水生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包括刀片装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调节连接于所述刀片装置上;

所述刀片装置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锁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另一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刀片刀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钢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钢筋能够确保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变形,具有更佳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一调节孔,且两个所述调节孔的位置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通过一紧固连接件穿过两个所述调节孔锁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片靠近上端1/3处设置有一第一螺纹孔,且均通过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和第二刀片靠近上端1/3处设置有一螺纹孔,且均通过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端设置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2列第二螺纹孔,且每列设置3个;所述连接件左侧通过一紧固件穿过其左列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其右侧通过一紧固件穿过其右列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以自由调节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获得最佳的收割效果,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通过所述紧固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紧固连接件为锁紧螺栓或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或螺母。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一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通过一紧固绳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刀片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刀片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5°-3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为本发明该收割装置提供浮力,确保该收割装置在使用期间浮在水体亚表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收割效率高效,且具有极佳的稳定性,且适用于水源地以及河道的水生植物冠层的收割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刀片装置;11、第一刀片;12、第二刀片;13、调节孔;14、紧固连接件;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支撑杆;41、连接件;5、固定件;6、紧固件;7、浮力装置;8、紧固绳;9、第三连接杆。

图4中:4、支撑杆;7、浮力装置;71、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包括刀片装置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支撑杆4、浮力装置7、伸缩杆9;所述支撑杆4一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可调节连接于所述刀片装置1上;

所述刀片装置1包括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所述第一刀片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刀片12的一端锁紧连接;所述第一刀片11和所述第二刀片12的刀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钢筋5;所述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一调节孔13,且两个所述调节孔13的位置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一刀片11和所述第二刀片12通过一锁紧螺栓14穿过两个所述调节孔13锁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11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4上端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杆3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12的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4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刀片11靠近上端1/3处设置有一第一螺纹孔,且均通过一螺栓6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一端可拆卸连接;和第二刀片12靠近上端1/3处设置有一螺纹孔,且均通过一螺栓6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力装置7通过一紧固绳8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4靠近所述连接件41的一端上。所述伸缩杆9一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栓14与所述第一刀片11和所述第二刀片12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6与所述连接件41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上端设置有一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上设有2列第二螺纹孔,且每列设置3个;所述连接件41左侧通过一螺栓6穿过其左列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其右侧通过一螺栓6穿过其右列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浮力装置7为一塑制桶状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刀片装置1装置之间的夹角为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刀片装置1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5°或20°。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浮力装置7可以设置为其它能够具有浮力的装置。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其它设置均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浮力装置7采用内置式嵌设于支撑杆4上下两端;且浮力装置7包括设置于支撑杆4上下两端的空腔以及可拆卸连接于端口的密封装置71。

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71为一设有外螺纹的密封块。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4上下两端的空腔中空气的容量来控制浮力的大小,从而更好的为本装置提供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