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上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四个支撑块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L形支撑板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缸,所述液压伸缩缸的输出端驱动安装有所述上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安装板。本发明结构合理,冲压模具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且冲压模板散热能力好,使用寿命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426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小林;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97194.3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21-04-13

  • 分类号B21D37/10(20060101);B21D35/00(20060101);B21D53/8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728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英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0:4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部分零件制造需要使用冲压模具。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冲压模具在对汽车零件进行制造时,需要先单独对材料外形进行裁切并裁断后才能够进行冲压成型,而模具本身不具有裁切功能,且对材料进行冲压时不易调节材料的角度,使零件制造速度减低,品质不够好,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上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四个支撑块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L形支撑板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缸,所述液压伸缩缸的输出端驱动安装有所述上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和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材料定位裁切部,所述底座、所述下模板均与所述材料定位裁切部相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材料定位裁切部、上模板和下模板,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且冲压模板散热能力好,使用寿命长。

优选地,所述材料定位裁切部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下模板和两个所述固定板侧壁上的双向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侧壁上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和所述双向螺纹螺杆通过传动单元相连接,所述双向螺纹螺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孔,两个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上安装有材料定位单元,所述旋转杆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裁切刀,所述上模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双向螺纹螺杆上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材料定位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均与所述下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材料定位裁切部,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

优选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板侧壁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旋转杆和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双向螺纹螺杆和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第二斜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通过传动单元,使冲压模具对能够直接对材料进行冲压成型,无需后续对成型后的零件进行裁边操作,加快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材料定位单元包括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动孔内壁上的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筒,两个所述伸缩筒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弹簧孔,四个所述弹簧孔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四个所述挤压弹簧的顶端对应固定安装有两个伸缩块,两个所述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卡板,两个所述伸缩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同轴心设置,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伸缩筒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通过材料定位单元,使材料进行冲压时,两个伸缩筒带动两个伸缩块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被补正,压缩弹簧使滑杆能够在滑动孔内发生滑动,使两个压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材料被挤压补正的同时不会被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使冲压模具不会受损,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裁切刀的底部与所述下模板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所述伸缩块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伸缩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通过伸缩筒,使伸缩块能够更加稳定的在伸缩筒内发生滑动,使伸缩块能够把材料挤压补正的同时,不会把材料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四个均匀设置的限位杆,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开设有卡槽、四个均匀设置的插孔,四个所述限位杆分别滑动安装于四个所述插孔的内壁上,所述挡板适配安装于所述卡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通过限位杆的设置,上模板上移或者下降,使限位杆都能够在插孔内滑动,使冲压模具在使用时稳定性更好,使下模板和上模板位置更加吻合,使材料冲压成型后精度更高。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模槽,所述凹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凸块,所述凹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出渣孔,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模块,所述凸模块的底部开设弧形凹槽,所述凸模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除料刀,所述凸模块适配安装于所述凹模槽的内壁上,所述弧形凸块适配安装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内壁上,两个所述除料刀分别滑动适配于两个所述出渣孔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通过除料刀的设置,使两个除料刀把材料上裁切一部分,使被裁切的材料通过出渣孔漏出,对废料进行收集即可,使冲压模具使用更加便捷。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限位板,所述凹形限位板底部开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通过凹形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通过倒角把材料快速放于凹形限位板和固定块之间,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渣斗。

进一步地,通过出渣斗的设置,使材料成型裁切下的多余废料能够掉进出渣斗中,进而使冲压模具实用性更强。

综上,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结构合理,启动液压伸缩缸,使上模板下移,使齿条带动齿轮发生转动,使双向螺纹螺杆发生转动,把材料放在下模板上,使材料一边与挡板相接触,使裁切刀把材料切断,使两个伸缩块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位置放正,旋转杆发生转动,使裁切刀与下模板相分离,凸模块把材料压进凹模槽内,两个除料刀把部分材料裁切,下模板和上模板接触后,材料即被冲压成型,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

2、本发明中,使用裁切刀把较大的材料切小时,在上模板上升的期间把材料通过倒角快速放于凹形限位板和固定块之间,推动材料,使材料触碰到挡板即可,上模板持续上升,使旋转杆转动,使裁切刀把材料切断,使冲压模具对能够直接对材料进行冲压成型,无需后续对成型后的零件进行裁边操作,加快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

3、本发明中,对材料进行冲压时,两个伸缩筒带动两个伸缩块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被补正,压缩弹簧使滑杆能够在滑动孔内发生滑动,使两个压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材料被挤压补正的同时不会被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且下模板与上模板相接触时,上模板会对伸缩块进行挤压,使挤压弹簧被压缩,使冲压模具不会受损,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稳定;

4、本发明中,上模板上移或者下降,使限位杆都能够在插孔内滑动,使冲压模具在使用时稳定性更好,使下模板和上模板位置更加吻合,使材料冲压成型后精度更高,两个滑槽使伸缩筒移动更加稳定的同时,能够提高下模板的散热能力,提高下模板和上模板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中,弧形凸块和弧形凹槽使零件成型后,自身能够具有定位的结构,使零件更加便于使用,倒角使材料能够更加顺畅的放在固定块和凹形限位板之间,使零件制造速度更快,支撑块使下模板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且使下模板通过底部的空隙提高散热能力,使冲压模具使用更加稳定便捷,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模板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模板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齿轮、齿条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材料定位单元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模板;3、上模板;4、支撑柱;5、L形支撑板;6、支撑块;7、安装板;8、固定块;9、凹形限位板;10、第一斜齿轮;11、限位杆;12、液压伸缩缸;13、齿条;14、转动杆;15、第二斜齿轮;16、裁切刀;17、旋转杆;18、连接板;19、出渣斗;20、弧形凸块;21、出渣孔;22、挡板;23、弧形凹槽;24、除料刀;25、L形连接杆;26、卡板;27、滑动块;28、齿轮;29、移动块;30、双向螺纹螺杆;31、伸缩筒;32、滑杆;33、伸缩块;34、固定杆;3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8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一次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下模板2,设置于下模板2顶部的上模板3,底座1的顶部通过四个支撑块6固定安装有下模板2,其与底座1的顶部焊接进行固定,底座1的顶部通过L形支撑板5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缸12,L形支撑板5与底座1的顶部焊接进行固定。液压伸缩缸12的输出端驱动安装有上模板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35、两个安装板7,固定板35与底座1的顶部焊接进行固定,安装板7与底座1的顶部焊接进行固定,两个固定板35和两个安装板7上安装有材料定位裁切部,底座1、下模板2均与材料定位裁切部相连接。

通过材料定位裁切部、上模板3和下模板2的设置,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且冲压模板散热能力好,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材料定位裁切部包括转动安装于下模板2和两个固定板35侧壁上的双向螺纹螺杆30、转动安装于两个安装板7侧壁上的旋转杆17,旋转杆17和双向螺纹螺杆30通过传动单元相连接,双向螺纹螺杆30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29,两个移动块2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27,两个滑动块27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孔,两个滑动孔的内壁上安装有材料定位单元,旋转杆17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裁切刀16,上模板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L形连接杆25,L形连接杆2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13,双向螺纹螺杆30上固定套接有齿轮28,齿轮28与齿条13相互啮合,材料定位单元、传动单元均与下模板2相连接。

通过材料定位裁切部的设置,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于下模板2侧壁上的固定杆34,固定杆34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4,旋转杆17和转动杆14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10,双向螺纹螺杆30和转动杆14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二斜齿轮15,两个第一斜齿轮10相互啮合,两个第二斜齿轮15相互啮合。

通过传动单元的设置,使冲压模具对能够直接对材料进行冲压成型,无需后续对成型后的零件进行裁边操作,加快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材料定位单元包括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滑动孔内壁上的滑杆32,两个滑杆3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筒31,两个伸缩筒3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弹簧孔,四个弹簧孔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四个挤压弹簧的顶端对应固定安装有两个伸缩块33,两个滑杆3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卡板26,两个伸缩筒3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与两个滑杆32同轴心设置,下模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伸缩筒31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通过材料定位单元的设置,使材料进行冲压时,两个伸缩筒31带动两个伸缩块33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被补正,压缩弹簧使滑杆32能够在滑动孔内发生滑动,使两个压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材料被挤压补正的同时不会被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使冲压模具不会受损,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裁切刀16的底部与下模板2的顶部相接触,两个移动块29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顶部相接触,两个伸缩块33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伸缩筒31的内壁上。

通过伸缩筒31的设置,使伸缩块33能够更加稳定的在伸缩筒31内发生滑动,使伸缩块33能够把材料挤压补正的同时,不会把材料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22、四个均匀设置的限位杆11,上模板3的底部开设有卡槽、四个均匀设置的插孔,四个限位杆11分别滑动安装于四个插孔的内壁上,挡板22适配安装于卡槽的内壁上。

通过限位杆11的设置,上模板3上移或者下降,使限位杆11都能够在插孔内滑动,使冲压模具在使用时稳定性更好,使下模板2和上模板3位置更加吻合,使材料冲压成型后精度更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模板2的顶部开设有凹模槽,凹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凸块20,凹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出渣孔21,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模块,凸模块的底部开设弧形凹槽23,凸模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除料刀24,凸模块适配安装于凹模槽的内壁上,弧形凸块20适配安装于弧形凹槽23的内壁上,两个除料刀24分别滑动适配于两个出渣孔21的内壁上。

通过除料刀24的设置,使两个除料刀24把材料上裁切一部分,使被裁切的材料通过出渣孔21漏出,对废料进行收集即可,使冲压模具使用更加便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限位板9,凹形限位板9底部开设有倒角。

通过凹形限位板9的设置,能够通过倒角把材料快速放于凹形限位板9和固定块8之间,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4,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渣斗19。

通过出渣斗19的设置,使材料成型裁切下的多余废料能够掉进出渣斗19中,进而使冲压模具实用性更强。

本发明工作原理:使用冲压模具时,启动液压伸缩缸12,使上模板3发生下移,进而使L形连接杆25带动齿条13发生下移,进而使齿轮28发生转动,进而使双向螺纹螺杆30同时发生转动,同时把材料通过固定块8和凹形限位板9之间放于下模板2的上方,并使材料一边与挡板22相接触,使裁切刀16把材料切断,两个移动块29同时带动两个材料定位单元相互靠近,进而使两个伸缩块33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位置放正,两个第二斜齿轮15同时发生转动,使转动杆14发生转动,使第一斜齿轮10带动旋转杆17发生转动,使连接板18带动裁切刀16发生转动,使裁切刀16与下模板2相分离,进而使凸模块把材料压进凹模槽内,进而使两个除料刀24把材料上裁切一部分,使被裁切的材料通过出渣孔21漏到出渣斗19内,进而排出收集即可,下模板2和上模板3相接触后,使材料被冲压成型,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能够把材料一次性冲压成型,使零件制造时不用分步进行,使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更快,使零件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不会出现较大的精度偏差。

当使用裁切刀16把较大的材料切小时,在上模板3上升的期间把材料通过凹形限位板9底部的倒角,快速放于凹形限位板9和固定块8之间,推动材料,使材料触碰到挡板22即可,上模板3持续上升,能够使旋转杆17转动,使连接板18带动裁切刀16向下模板2靠近,进而当上模板3上升到最高点时,使上模板3同时把材料切断,使冲压模具对能够直接对材料进行冲压成型,无需后续对成型后的零件进行裁边操作,加快冲压模具制造零件的速度。

对材料进行冲压时,两个伸缩筒31相互靠近,进而使两个伸缩块33对材料进行挤压,使材料被补正,且通过压缩弹簧,使滑杆32能够在滑动孔内发生滑动,使两个压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材料被挤压补正的同时,使材料不会被夹坏,使零件冲压成型后的品质更好,且下模板2与上模板3相接触时,上模板3会对伸缩块33进行挤压,使挤压弹簧被压缩,进而使冲压模具不会受损,使冲压模具使用时更加稳定。

使用冲压模具时,上模板3上移或者下降,都会使限位杆11在插孔内发生滑动,使冲压模具在使用时稳定性更好,且使下模板2和上模板3位置更加吻合,使材料冲压成型后精度更高,两个滑槽能够使伸缩筒31移动更加稳定的同时,能够提高下模板2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下模板2和上模板3的使用寿命。

弧形凸块20和弧形凹槽23使零件成型后,零件自身能够具有定位的结构,使零件更加便于使用,倒角使材料能够更加顺畅的放在固定块8和凹形限位板9之间,使零件制造速度更快,支撑块6使下模板2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且使下模板2能够通过底部的空隙提高散热能力,使冲压模具使用更加稳定便捷,实用性更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