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包括输送带机构,所述输送带机构由固定安装在输送带机构右端侧壁上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机构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输送带机构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部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上均匀固定安装有两个风扇,两个所述风扇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防护罩的正面左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防护罩的正面下端开设有水箱口,所述低频电源电性连接有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防护罩内部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温度高,并且具有双重加热结构,能实现对秸秆的快速烘干加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487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史玉芳;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86109.3

  • 发明设计人 史玉芳;

    申请日2021-04-12

  • 分类号F26B15/18(20060101);F26B21/00(20060101);F26B2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67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军

  • 地址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青町镇大史行政村大史自然村19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0:4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为了避免秸秆燃烧导致的空气污染,将秸秆打包捆扎再集中运输回收处理是秸秆处理的较佳手段。秸秆在回收处理时需要先对其烘干。

现有秸秆烘干装置一般采用风干或加热板的烘干方式,其中风干的烘干方式温度较低,因而对秸秆的烘干速度较慢,烘干效果也不够彻底;而加热板烘干的方式则受限于加热板的温度升高较慢,且加热板只能从一侧(如底部)对秸秆加热烘干,进而导致烘干效率低下。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秸秆烘干装置一般采用风干或加热板的烘干方式,其中风干的烘干方式温度较低,因而对秸秆的烘干速度较慢,烘干效果也不够彻底;而加热板烘干的方式则受限于加热板的温度升高较慢,且加热板只能从一侧(如底部)对秸秆加热烘干,进而导致烘干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包括输送带机构,所述输送带机构由固定安装在输送带机构右端侧壁上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机构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输送带机构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部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上均匀固定安装有两个风扇,两个所述风扇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防护罩的正面左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防护罩的正面下端开设有水箱口,所述防护罩的正面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低频电源,所述低频电源电性连接有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防护罩内部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所述感应空心铜管线圈的内部设置有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的格栅铜板,所述格栅铜板的两端均通过陶瓷固定架固定安装于防护罩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陶瓷固定架的外端还固定安装有循环加热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格栅铜板内部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形槽,两个所述陶瓷固定架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防护罩的内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循环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两个陶瓷固定架外端且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内的加热铜管,所述加热铜管的左端通过连接铜管依次连通有蓄水箱、水泵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连接铜管连通至加热铜管的右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热板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输送带机构上层输送带的下表面,所述加热板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加热板的内部安装有呈S形设置的烘干铜管,所述烘干铜管与连接铜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蓄水箱设置于水箱口的内侧,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伸出水箱口的L形散热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感应空心铜管线圈位于输送带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格栅铜板和加热铜管位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风扇位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的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开关与伺服电机、两个风扇、低频电源和水泵电性连接构成完整回路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的原理,防护罩内沿输送带机构长度方向设置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在通电后会对格栅铜板加热,再由感应空心铜管线圈上方的两个风扇向下吹风,将格栅铜板周围被加热的空气吹向置于输送带机构的秸秆对其加热烘干;

(2)、本发明格栅铜板内部的设置的条形槽便于格栅铜板与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两个风扇向下吹送更多的热空气,对秸秆的加热烘干效果更佳;格栅铜板两端的陶瓷固定架能起到很好地隔热及固定作用,并且陶瓷固定架不会被感应加热,便于格栅铜板及循环加热机构固定安装在感应空心铜管线圈内部;

(3)、本发明循环加热机构的加热铜管在通电后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的感应加热作用下能将加热铜管内部的水加热,并且在水泵的循环作用下将加热后的水循环流经加热板,从而对秸秆进行底部的加热烘干,配合格栅铜板及风扇,双重加热效果更佳;

(4)、本发明设置于输送带机构上层输送带的下表面的加热板可有效地将热量传导至输送带机构上,便于对秸秆的加热烘干;加热板内呈S形设置的烘干铜管增加了加热后的水流经加热板的面积,使得加热板加热面积更大,加热烘干秸秆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整体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防护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的格栅铜板及陶瓷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的循环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该发明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的加热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输送带机构;2、伺服电机;3、第一支撑架;4、防护罩;5、风扇;6、滤网;7、控制开关;8、水箱口;9、低频电源;10、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1、格栅铜板;12、陶瓷固定架;13、循环加热机构;14、条形槽;15、安装孔;16、加热铜管;17、连接铜管;18、蓄水箱;19、水泵;20、加热板;21、第二支撑架;22、烘干铜管;23、注水口;24、L形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案例一:

请参阅图1-3,一种利用感应加热的具有双重加热结构的秸秆烘干装置,包括输送带机构1,所述输送带机构1由固定安装在输送带机构1右端侧壁上的伺服电机2驱动,所述输送带机构1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输送带机构1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的顶部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上均匀固定安装有两个风扇5,两个所述风扇5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滤网6,所述防护罩4的正面左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7,所述防护罩4的正面下端开设有水箱口8,所述防护罩4的正面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低频电源9,所述低频电源9电性连接有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防护罩4内部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所述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的内部设置有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的格栅铜板11,所述格栅铜板11的两端均通过陶瓷固定架12固定安装于防护罩4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陶瓷固定架12的外端还固定安装有循环加热机构13。

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的原理,防护罩4内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设置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在通电后会对格栅铜板11加热,再由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上方的两个风扇5向下吹风,将格栅铜板11周围被加热的空气吹向置于输送带机构1的秸秆对其加热烘干;此外,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内部还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13,可利用感应加热的原理加热并循环水从底部对秸秆加热烘干;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快、温度高,能实现对秸秆的快速烘干加热。

请参阅图4,所述格栅铜板11内部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形槽14,两个所述陶瓷固定架12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5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防护罩4的内侧壁上。

格栅铜板11内部的设置的条形槽14便于格栅铜板11与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两个风扇5向下吹送更多的热空气,对秸秆的加热烘干效果更佳;格栅铜板11两端的陶瓷固定架12能起到很好地隔热及固定作用,便于格栅铜板11及循环加热机构13固定安装在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内部。

实施案例二:

请参阅图5,所述循环加热机构13包括固定安装于两个陶瓷固定架12外端且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内的加热铜管16,所述加热铜管16的左端通过连接铜管17依次连通有蓄水箱18、水泵19和加热板20,所述加热板20通过连接铜管17连通至加热铜管16的右端。

循环加热机构13的加热铜管16在通电后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的感应加热作用下能将加热铜管16内部的水加热,并且在水泵19的循环作用下将加热后的水循环流经加热板20,从而对秸秆进行底部的加热烘干。

请参阅图2、5、6,所述加热板20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上设置于输送带机构1上层输送带的下表面,所述加热板20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21,所述加热板20的内部安装有呈S形设置的烘干铜管22,所述烘干铜管22与连接铜管17连通。

设置于输送带机构1上层输送带的下表面的加热板20可有效地将热量传导至输送带机构1上,便于对秸秆的加热烘干;加热板20内呈S形设置的烘干铜管22增加了加热后的水流经加热板20的面积,使得加热板20加热面积更大,加热烘干秸秆的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1和5,所述蓄水箱18设置于水箱口8的内侧,所述蓄水箱18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23,所述蓄水箱18的顶部还设置有伸出水箱口8的L形散热管24。伸出水箱口8的L形散热管24可将循环加热机构13内的水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及时排出,避免因密封导致的气压爆炸,并且L形散热管24能将蒸汽排出到防护罩4的外部,防止防护罩4内部出现潮湿的空气环境,不会影响防护罩4内部对秸秆的加热烘干效果。

具体的,所述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位于输送带机构1的正上方,所述格栅铜板11和加热铜管16位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风扇5位于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的正上方。

具体的,所述控制开关7与伺服电机2、两个风扇5、低频电源9和水泵19电性连接构成完整回路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将需要烘干的秸秆放置于输送带机构1的起始端上,由水箱口8处经注水口23对蓄水箱18加注适量的水,通过控制开关7启动装置;输送带机构1将待烘干的秸秆输送到防护罩4的内部,防护罩4内沿输送带机构1长度方向设置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在通电后会对置于其中的导电物质加热——即对格栅铜板11加热,再由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上方的两个风扇5向下吹风,将格栅铜板11周围被加热的空气吹向置于输送带机构1的秸秆对其加热烘干;此外,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内部还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13,循环加热机构13的加热铜管16在通电后的感应空心铜管线圈10的感应加热作用下能将加热铜管16内部的水加热,并且在水泵19的循环作用下将加热后的水循环流经加热板20,加热板20从输送带机构1上层输送带的底部对秸秆加热烘干,配合格栅铜板11及风扇5双重加热,效果更佳。

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温度高,并且具有双重加热结构,能实现对秸秆的快速烘干加热。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