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

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害虫生态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该生态防控方法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所述的蜜源性功能植物选自大豆、芝麻或百日菊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本发明可保护和调节稻田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由二化螟天敌来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改变了以往需靠使用大量农药来防控二化螟的传统方法。可使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基本不施用化学农药,减少了化学农药对水土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稻米无农药残留、安全有保障、有机绿色、质优价高,达到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安全保障稻米品质的目的。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生态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种植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用于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

背景技术

二化螟(Chiol suppressalis Walker)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国也是世界产稻国家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在国内最北分布于N48°03’,E125°53’,南抵N18°14’,E109°30’。二化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在水稻秧苗期主要为害叶鞘后蛀入茎部造成枯心,在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孕穗期至抽穗期造成枯孕穗或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二化螟为害会影响到水稻生长,严重时使水稻枯槁倒伏,造成大量空秕谷,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由于耕作制度、环境气候及农事操作等的变化,导致二化螟有效越冬虫源增多,盛发期不明显,发生时间延长,为害加重等特点,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滥用、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近年来二化螟的抗性逐年上升,天敌数量减少,此外,喷施的化学农药有相当一部分随着水流、作物代谢等途径残留到地下水、土壤和稻米中,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食品安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生态防控方法,目前已有较多的专利文献被公开。例如:公开号为CN105981618A,名称为“一种有机稻的病虫害安全循环防控方法”的专利申请,该发明申请采用水旱轮作、抗性稻种、耕沤灭螟虫、培养壮苗等农业防控方法,放养鱼苗和蛙苗及利用性诱剂仿生作为生物防控方法,安装杀虫灯、黄色粘虫板作为物理防控方法,以及结合植物保护产品硫酸铜、枯草芽孢杆菌、波尔多液、球孢白僵菌WG和苦参碱EC进行病虫专业循环防控。虽然该发明较好地解决了有机水稻病虫防控中手段少、效果差的问题,但并未涉及到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种植功能植物,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来用于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的问题;

又如:公开号为CN103444477B,名称为“基于病虫、倒伏和污染防控的超级稻健身控害栽培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该发明采用了栽培环境无害化,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病源虫源,种子无害化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手段,虽然该发明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问题,但同样未涉及到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种植功能植物,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来用于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的问题;

再如:公开号为CN105123353A,名称为“一种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系统设计”的专利申请,该发明申请通过利用稻螟虫卵饲养成熟的稻螟赤眼蜂寄生在稻螟虫卵上,直接消灭螟虫幼虫,再在田埂四周种植诱集植物给寄生蜂和螟虫提供缓冲宿主,并翻耕冬闲田降低虫源基数,用防虫网阻隔育秧成熟后再移植,加以雏鸭取食活动避免福寿螺等的伤害,建立起一种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系统。虽然该发明涉及到了在田埂四周种植香根草,香根草可将越冬化螟虫被诱集到香根草上并产卵,但香根草上的越冬化螟虫及所产虫卵的消灭,还得依靠人工释放养殖的稻螟赤眼蜂来完成,香根草仅是单纯作为螟虫诱集和过渡载体的作用,由于香根草属于不开花的禾本类,所以香根草并不能很好地为天敌提供食料,所以也就难以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水稻生产上,当稻田害虫发生时由于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从而导致的农药残留,环境和水体污染,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该生态防控方法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所述的蜜源性功能植物选自大豆、芝麻或百日菊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本发明可保护和调节稻田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就可由天敌来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可以不需依靠人工释放赤眼蜂来进行生态防控,也完全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大量农药来防控二化螟的传统方法。可使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基本不施用化学农药,减少了化学农药对水土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稻米无农药残留、安全有保障、有机绿色、质优价高,达到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安全保障稻米品质的目的。

该生态防控方法还可结合适时翻耕稻田并灌水浸沤灭蛹降低虫源基数、水稻种子药物拌种或包衣浸种、水稻育苗时覆盖防虫纱网、二化螟盛蛾期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等多种技术手段,达到更优的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因为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水稻二化螟的爆发时间比较一致,可为二化螟天敌提供蜜源,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有效促进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天敌具有数量优势后,为相近区域范围内的水稻防控二化螟爆发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还可诱集二化螟虫到该蜜源性功能植物上产卵,更易被近距离甚至零距离的二化螟天敌吃掉而消灭。

进一步地,所述的蜜源性功能植物选自大豆、芝麻或百日菊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是因为大豆、芝麻或百日菊植物的开花数量多且开花延续时间较长,通过错时分多批播种手段,还可人工掌控与人为延长开花时间,使得花期延长甚至可达数月,为二化螟天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蜜源,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促进了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保障了二化螟天敌在数量上形成规模,为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提供有效保障。其中:百日菊具有花大、花多、花期长的特点,可为天敌提供丰富的蜜源性食料;芝麻具有节节开花、花期较长的特点,可为天敌提供较丰富的蜜源性食料,芝麻叶片还具有毛绒性,有利于天敌停留;大豆虽然花朵小、花期也较短,提供蜜源性食料的作用有限,但具有叶浓与叶大的特点,可为天敌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

二是因为大豆、芝麻植物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而百日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水稻田埂四周大量种植不仅可大量培育与大量聚集二化螟天敌,而且不另占土地,不会与水稻争土地争肥水,阳光充足,透气性好,产量高,属于交叉套种与立体种植模式,可为农户显著增收。

虽然蜜源性功能植物很多,除大豆、芝麻或百日菊外,还有如:早春开花的油菜、紫云英等,但由于开花时间早于水稻栽培期,远早于早稻二化螟的爆发时间,且开花时间短,达不到依靠天敌来生态防控早稻二化螟的效果;再如:某些藤本类植物或木本类植物也有很多属于开花植物且花期也很长,但由于这些藤本类开花植物或木本类开花植物,不适宜在水稻田埂上种植,且开花数量有限,所以本发明用于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的蜜源性功能植物限定为大豆、芝麻、百日菊三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大豆、芝麻或百日菊中的几种,采用两种或三种植物间隔套种。间隔套种可为二化螟天敌更好地提供不同时间、不同香型的丰富蜜源,以及特性不同的替代寄主与庇护场所,满足了二化螟天敌的不同喜好,更有利于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间隔套种的模式采用同一田埂间隔种植多种植物,或同一田埂内种植同种植物,不同田埂间隔交叉种植不同植物,这种种植模式既兼顾了为二化螟天敌提供了不同时间、不同香型的蜜源,又有利于农户的管理与收割。

优选地,所述的间隔套种,选用芝麻与百日菊两种植物进行间隔套种,其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这是因为芝麻的开花期本身就相对较长,花期大约有一个月,而百日菊的开花期也很长,花期大约也有三个多月,通过错时分多批播种手段,还可人工掌控与人为延长芝麻和百日菊的开花时间,使得春夏秋三季都有花朵盛开,覆盖到水稻二化螟的全程生育繁殖期,既可安排芝麻先开花百日菊后开花,亦可安排芝麻与百日菊同期开花,两种植物的花期延续与叠加后可达六个月以上,可有效延长花期,而且芝麻与百日菊两种植物间隔套种,还丰富了不同香型的蜜源,满足了二化螟天敌的不同喜好,同时更有利于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更有利于促进二化螟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二化螟成虫羽化前稻田翻耕并灌水浸沤;利用二化螟蛹期抗逆性差的特点,在螟虫羽化前及时将稻田翻耕并灌水浸沤5-7天,淹灭稻桩中的蛹,减少螟虫基数,减轻危害。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以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这些措施可以培育健康植株,增强水稻抗逆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水稻种子用种衣剂包衣;所述的种衣剂为25%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通过用药物拌种或用种衣剂包衣,来预防秧田恶苗病、稻瘟病及预防秧田稻飞虱和稻蓟马。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水稻育苗时覆盖防虫纱网。通过覆盖40-60目的防虫纱网,可有效防止稻飞虱、螟虫侵入为害。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二化螟盛蛾期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所述的性引诱剂为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在每代二化螟盛蛾期,每亩稻田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水稻植株10cm以上,每隔15-20天更换一次诱芯。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二化螟发生严重时,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所述的生物农药为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选用对二化螟具有抗(耐)性的水稻品种。通过优先选用对二化螟具有抗(耐)性的品种,来控制感虫品种的种植规模,因地制宜扩种高产优质抗虫良种,并优化品种布局,轮换使用抗(耐)性品种。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种植大豆、芝麻或百日菊等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保护和调节了稻田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营养)和庇护所,通过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继而由成规模的二化螟天敌来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不需依靠人工释放赤眼蜂来进行生态防控,也完全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大量农药来防控二化螟的传统方法,达到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安全保障稻米品质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在水稻田埂四周种植大豆、芝麻或百日菊等花期长的蜜源性功能植物,节约土地,不与水稻争土地争肥水,阳光充足,透气性好,产量高,可为农户显著增加经济效益。百日菊还可装扮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

(3)本发明的生态防控方法还可结合适时翻耕稻田并灌水浸沤灭蛹降低虫源基数、水稻种子药物拌种或包衣浸种、水稻育苗时覆盖防虫纱网、二化螟盛蛾期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等多种技术手段,达到更优的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

(4)实施本发明,可使水稻生长全过程期间,基本不施用化学农药,生产出来的稻米无农药残留、安全有保障、有机绿色、质优价高,可显著提高粮农的经济效益。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减少了水土污染源,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为了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的有效性,本发明人在南昌县广福镇选择甲、乙、丙、丁、戊、己、庚七户种粮农户,进行本发明下述实施例1-6与对照例的田间对比试验。七处早稻种植区域的早稻品种相同、水稻栽插时间相近、水稻收割时间相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甲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1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5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种植了芝麻。其中3月30日、4月30日、5月30日分三批点种芝麻,芝麻初花期4月30日,芝麻末花期7月30日,三批芝麻开花期与本区早稻生长周期高度重叠,花期长达90天。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芝麻,为水稻二化螟提供了替代寄主、为二化螟天敌提供了长时间的食料和庇护所,促进了天敌的稳定增长,为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提供了规模化二化螟天敌种群数量。芝麻收获后也为农户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乙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0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4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种植了大豆。其中3月30日、4月30日分二批点种大豆,大豆初花期5月10日,大豆末花期6月30日,花期50天。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大豆,同样可为水稻二化螟提供替代寄主、为二化螟天敌提供食料和庇护所,为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也可提供一定规模的二化螟天敌种群数量。大豆收获后同样可为农户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丙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2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6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种植了百日菊。其中4月30日点种百日菊,百日菊初花期6月15日,百日菊末花期10月5日,花期长达110天。在水稻田埂四周规模种植百日菊,同样可为水稻二化螟提供替代寄主、为二化螟天敌提供丰富的食料和庇护所,为生态消灭水稻二化螟的虫卵、幼虫与成虫,提供规模化的二化螟天敌种群数量。百日菊具有深红色、玫瑰色、紫堇色、白色等多种缤纷色彩,花大色艳,开花早,花期长,株型美观,观赏价值高,是装扮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实施乡村振兴的首选观赏花卉。百日菊还可入药,全草治上感发热,口腔炎,风火牙痛,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计划的大力实施,对百日菊种子的需求量大价高,百日菊全草或百日菊种子收获后可为农户有效增加经济收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丁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0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5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间隔种植了芝麻与百日菊。间隔套种的模式采用同一田埂内种植同种植物,不同田埂间隔交叉种植不同植物,即第一条田埂种植芝麻,第二条田埂种植百日菊,第三条田埂再种植芝麻,第四条田埂再种植百日菊……。其中芝麻分三批点种,时间分别为3月30日、4月30日、5月30日,芝麻初花期4月30日,芝麻末花期7月30日;百日菊不分批点种,时间为4月30日,百日菊初花期6月15日,百日菊末花期10月5日,除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外、百日菊可装扮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芝麻与百日菊收获后还可为农户有效增加经济收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戊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1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6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是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间隔种植了大豆、百日菊。间隔套种的模式采用同一田埂内种植同种植物,不同田埂间隔交叉种植不同植物,即第一条田埂种植芝麻,第二条田埂种植百日菊,第三条田埂再种植芝麻,第四条田埂再种植百日菊……。其中大豆分二批点种,时间分别为3月30日、4月30日分二批点种大豆,大豆初花期5月10日,大豆末花期6月30日,花期50天;百日菊点种4月30日,百日菊初花期6月15日,百日菊末花期10月5日,除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外、百日菊可装扮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大豆与百日菊收获后还可为农户有效增加经济收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安排在农户己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0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5日。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包括在水稻田埂四周全部间隔种植了芝麻与百日菊。间隔套种的模式采用同一田埂内种植同种植物,不同田埂间隔交叉种植不同植物,即第一条田埂种植芝麻,第二条田埂种植百日菊,第三条田埂再种植芝麻,第四条田埂再种植百日菊……。其中芝麻分三批点种,时间分别为3月30日、4月30日、5月30日,芝麻初花期4月30日,芝麻末花期7月30日;百日菊不分批点种,时间为4月30日,百日菊初花期6月15日,百日菊末花期10月5日。

本区的二化螟生态防控方法还包括:在二化螟盛蛾期,在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每亩稻田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水稻植株15cm,每隔20天更换一次诱芯。除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外、百日菊可装扮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大豆与百日菊收获后还可为农户有效增加经济收入。

对照例:

本对照例安排在农户庚早稻田中,早稻品种为杂交稻丰两优1号;水稻栽插时间为4月21日移栽;水稻收割时间为7月25日。本区的的水稻田埂四周为空闲,不种植任何蜜源性功能植物。

防控数据统计与效果比较: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

(1)生态防控效果最好的是实施例6,即田埂四周交叉种植了芝麻与百日菊、并在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的己田区;其次是实施例4,即田埂四周交叉种植了芝麻与百日菊的丁田区。这是因为己田区与丁田区都种植了芝麻与百日菊,芝麻与百日菊两种植物间隔套种不仅丰富了不同香型的蜜源和不同性质的庇护场所,满足了二化螟天敌的不同喜好,而且可有效延长花期达五个月以上,更有利于二化螟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所以选用芝麻与百日菊两种植物间隔套种,并在稻田放置含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其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

(2)对在田埂四周单一种植蜜源性功能植物的实施例1、2、3,进行三者生态防控效果比较:在灌浆期和黄熟期生态防控效果较好的是实施例1(甲田区-芝麻)、其次是实施例3(丙田区-百日菊)、较差的是实施例2(乙田区-大豆)。这是由于:甲田区-芝麻分三批点种,花期长达90天,且开花期与本田区早稻生长周期高度重叠,所以在分蘖期、拔节圆杆期、灌浆期、黄熟期中甲田区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在三者中效果最好;丙田区-百日菊的花期大约为6月15日至10月5日,虽然百日菊花朵大而多、花期长达110天,但其开花期相对于芝麻来说推后了一个月,其盛花期部分错开了早稻二化螟的爆发期,所以在分蘖期和拔节圆杆期中防控效果还不如甲田区与乙田区,但在灌浆期和黄熟期中防控效果虽然不如田埂四周种植芝麻的甲田区、但好于田埂四周种植大豆的乙田区的防控效果;乙田区-大豆分二批点种,初花期5月10日,大豆末花期6月30日,花期50天,虽然具有叶浓与叶大的特点,可为天敌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但大豆花朵细小、花期也较短,提供蜜源性食料的作用有限,单一种植大豆,还是较难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所以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较差,在灌浆期和黄熟期远不及甲田区的芝麻效果好,也不如丙田区的百日菊效果好。

(3)对在田埂四周间隔套种了两种植蜜源性功能植物的实施例4、5,进行二者生态防控效果比较:生态防控效果较好的是实施例4(丁田区-交叉种植芝麻与百日菊)、其次是实施例5(戊田区-交叉种植大豆与百日菊)。这是由于:虽然这二个试验田区都交叉种植了百日菊,但丁田区交叉种植的是芝麻与百日菊,芝麻与百日菊两种植物间隔套种不仅丰富了不同香型的蜜源和不同性质的庇护场所,满足了二化螟天敌的不同喜好,而且可有效延长花期,两种植物的花期叠加后可达五个月以上,更有利于二化螟天敌种群的稳定与快速增长,所以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在二者中效果最好,也是本发明除实施例6以外的最优选的实施例;戊田区交叉种植的是大豆与百日菊,因大豆花朵也很细小、花期也较短,提供蜜源性食料的作用有限,难予促进和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增长,而百日菊虽然花朵大而多,但其开花期相对于芝麻来说推后了一个月,其盛花期部分错开了早稻二化螟的爆发期,所以本田区交叉种植大豆与百日菊的生态防控水稻二化螟,远不如丁田区(交叉种植芝麻与百日菊)的效果好。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发明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