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包括半开口的弹性环;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中部设有弹性襻;弹性襻位于弹性环的环内侧;弹性襻包括均呈曲线状且平滑衔接的前支和缝线支;前支的切圆和缝线支的切圆分别位于弹性襻的异侧;缝线支向其切圆一侧贴近弹性环;前支与弹性环平滑衔接。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借助弹性襻的弯曲形状、弹性和变形趋势,在植入患者的眼部时根据所受外力自动实现弹性襻弯曲变形以降低弹性襻的高度,从而降低植入阻力,实现在白内障乳化吸除核块和皮质前、后均可植入患者的眼内,有利于白内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确保术后人工晶体位置的居中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179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29220.1

  • 发明设计人 谭吉林;谭吕琪;

    申请日2021-03-02

  • 分类号A61F2/16(20060101);A61F9/007(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尹君君

  • 地址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经开区南城大道2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9: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背景技术

可缝合固定的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是一种晶状体囊袋植入物,能够在晶状体脱位时恢复晶状体囊袋的生理特点;能够帮助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和定位支撑。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植入时机需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而定,例如有时需要在白内障核块和皮质吸出前植入,有时则需要在核块和皮质吸出后或者吸出中植入。

现有技术中,针对可缝合固定的囊袋张力环而言,包括呈C状的环体和连接于环体且位于环体的环内侧的缝合襻。其缝合襻亦呈“C”状,因此,无论该囊袋张力环以怎样的方向植入患者的眼部,缝合襻始终在进入患者的眼部时形成较大的阻力,导致该囊袋张力环只适合在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后放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可以降低植入阻力,减少甚至避免对患者的眼部切口造成的损伤,实现在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前后均可植入患者的眼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包括半开口的弹性环;所述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中部设有弹性襻;所述弹性襻位于所述弹性环的环内侧;所述弹性襻包括均呈曲线状且平滑衔接的前支和缝线支;所述前支的切圆和所述缝线支的切圆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襻的异侧;所述缝线支向其切圆一侧贴近所述弹性环;所述前支与所述弹性环平滑衔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襻还包括后支;所述后支和所述缝线支的切圆位于所述弹性襻的同侧;所述后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支与所述缝线支的衔接处。

优选地,所述后支呈曲线状;所述后支的切圆和所述缝线支的切圆位于所述弹性襻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中部设有多个所述弹性襻;全部所述弹性襻的全部所述缝线支均朝向所述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同一端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襻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襻位于所述弹性环的弧长中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柄端;任一所述柄端包括扁圆板状的头部和自所述头部平滑渐缩的颈部;所述头部向所述弹性环的环内侧弯曲。

优选地,所述柄端具体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弹性环的两端的第一柄端和第二柄端;所述第一柄端的头部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柄端的头部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柄端的头部尺寸;所述缝线支在所述弹性环的弧长方向上向第二柄端靠近。

优选地,所述第二柄端的头部设有调位孔。

优选地,所述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具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张力环。

优选地,所述弹性环呈C型环状。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包括半开口的弹性环和与弹性环连接的弹性襻。

弹性襻连接于弹性环沿弧长方向的中部,且位于弹性环的环内侧。

弹性襻包括均呈曲线状的前支和缝线支;前支的其中一端与缝线支平滑衔接,前支的另一端与弹性环平滑衔接。其中,前支的切圆和缝线支的切圆位于弹性襻的异侧,因此,彼此平滑衔接的前支和缝线支大致可视为S状。此外,该弹性襻的缝线支向自身切圆一侧贴近弹性环。

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其植入方向的不同对其植入阻力存在较大的影响。简言之,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以前支先接触患者的眼部切口而缝线支后接触患者的眼部切口的植入方向进行手术操作时,弹性襻的弯曲趋势和变形趋势均符合于弹性环沿上述植入方向进入患者眼部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因此,弹性襻顺畅地自患者的眼部切口处进入且能够在受外力挤压时自动减小其高度,从而降低植入阻力,实现在患者的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前后均可植入患者的眼内。

此外,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还能够根据患者的晶状体囊袋的大小自动调节其径向尺寸,适应患者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处于径向扩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处于径向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弹性环、2-弹性襻、21-前支、22-缝线支、23-后支、3-柄端、31-第一柄端、32-第二柄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处于径向扩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处于径向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第二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包括半开口的弹性环1和连接于弹性环1的弹性襻2;弹性襻2位于弹性环1的环内侧,且连接于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中部。

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中,弹性襻2包括靠近弹性环1的前支21和远离弹性环1的缝线支22。其中,因弹性襻2位于弹性环1的内侧,因此,相较于前支21而言,缝线支22更加靠近弹性环1的环中心。

针对弹性襻2而言,前支21和缝线支22二者平滑衔接且均呈曲线状,因前支21的切圆和缝线支22的切圆分别位于弹性襻2的异侧,因此,前支21和缝线支22可大致视为S状。此外,缝线支22向自身切圆一侧贴近弹性环1。此处需要指出的是,缝线支22贴近弹性环1但并不与弹性环1接触,二者之间存在间距,方便缝线支22在受外力挤压时弯曲变形,从而进一步靠近弹性环1。

以图1所示的两个弹性襻2为例,对于图1的右侧的弹性襻2而言,前支21的切圆位于该弹性襻2的下侧,而缝线支22的切圆位于该弹性襻2的上侧;前支21靠下的一端与弹性环1平滑衔接,而前支21靠上的一端与缝线支22平滑衔接;缝线支22向图1的右上角倾斜,从而贴近于弹性环1。对于图1的左侧的弹性襻2而言,前支21的切圆位于该弹性襻2的上侧,而缝线支22的切圆位于该弹性襻2的下侧;前支21靠上的一端与弹性环1平滑衔接,前支21靠下的一端与缝线支22平滑衔接;缝线支22向图1的左下角倾斜,从而贴近于弹性环1。

需要说明的是,此弹性襻2为襻型结构,因此,弹性襻2的头部呈环状,换言之,任一弹性襻2的缝线支22设有孔。因缝线支22的孔用于供手术线穿梭和连接,因此,缝线支22的孔具体为穿线孔,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可以通过手术线实现缝合固定。

使用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时,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弹性环1的弹性和患者自身的晶状体囊袋的尺寸自动调节弹性环1的径向尺寸;另一方向按照合理的植入方向时可以有效降低植入阻力。

针对弹性环1的径向尺寸变化,举例来说,当患者的晶状体囊袋的尺寸较小时,如图1所示,弹性环1的开口处张开,使得弹性环1的两端相距较远,此时,该弹性环1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当患者的晶状体囊袋的尺寸较小时,如图2所示,弹性环1的开口处被挤压,使得弹性环1的两端相距较近,此时,该弹性环1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

针对植入方向和植入阻力而言,举例来说,对于图1~图4所示的弹性襻2而言,令弹性环1的右下端首先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处,然后顺时针旋转弹性环1并将弹性环1自前述眼部切口处逐渐推入。按照上述植入过程及其植入方向进行手术时,弹性襻2的前支21首先接触患者的眼部切口,此时前支21相对于患者的眼部切口而言,相当于一个高度渐增的平缓斜坡。在前述眼部切口的尺寸约束或者患者眼部内的白内障乳化物的约束下,弹性襻2的缝线支22向自身切圆方向靠近,方便在推入时降低弹性襻2受到的外界阻力,例如来自于患者眼内的皮质和核块的阻力。简而言之,弹性襻2的弯曲趋势和变形趋势均符合于弹性环1沿上述植入方向进入患者眼部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因此,弹性襻2顺畅地自患者的眼部切口处进入且能够在受外力挤压时自动减小其高度,例如弹性襻2的高度可从2.5mm下降至2.0mm~2.2mm,从而降低植入阻力。

其中,弹性襻2的高度可参照图1在h处、图4在h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不仅能够根据患者的晶状体囊袋的大小自动调节其径向尺寸,适应患者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图1和图2所示;还能够在植入时降低植入阻力,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张力环只能在患者的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后植入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既可以在患者的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前植入,也可以在患者的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后植入。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针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其所采用的弹性襻2除了前支21和缝线支22以外,还包括后支23。

针对后支23,一方面,后支23与缝线支22的切圆位于弹性襻2的同侧,可参考图1右侧的弹性襻2,其缝线支22的切圆位于弹性襻2的上侧,后支23同样位于弹性襻2的上侧;另一方面,后支23的一端连接于弹性环1,另一端连接于前支21和缝线支22的衔接处,换言之,前支21相对于弹性环1的高度等于后支23相对于弹性环1的高度。

可见,对于整个弹性襻2而言,后支23和前支21同时连接于弹性环1和缝线支22之间,对缝线支22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相较于未设后支23的弹性襻2而言,设有后支23的弹性襻2既能满足弹性襻2受外力挤压时减小植入阻力,还能在弹性襻2进入患者眼部的指定位置后恢复变形,从而有效支撑患者眼部的相关结构例如晶状体囊袋。

弹性襻2同时设有后支23和前支21时,后支23和前支21优先采用杆状结构连接成型,简单来说,如图1所示,前支21、后支23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部分弹性环1围成三角状空腔。此时,对于具有前支21、缝线支22和后支23的弹性襻2而言,其形状类似于“R”,简言之,该弹性襻2可视为R型襻。相比于前支21和后支23二者之间设有实心结构而言,此三角状空腔可以有效降低该晶状体囊袋的质量,方便使用和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后支23呈曲线状,且后支23的切圆和缝线支22的切圆位于弹性襻2的同侧。举例来说,对于图1右侧的弹性襻2而言,其后支23的切圆位于弹性襻2的上侧,缝线支22的切圆同样位于弹性襻2的上侧。至于后支23的弯曲轨迹和缝线支22的弯曲轨迹,二者可符合同一曲线方程,也可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

特别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中,针对前支21和后支23的命名,可结合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使用过程中的方向性来理解。例如,令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以特定方向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时,前支21首先进入前述眼部切口,后支23在此之后进入前述眼部切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可设置多个弹性襻2,多个弹性襻2沿弹性环1的弧长方向间隔分布,且全部弹性襻2的全部缝线支22均朝向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同一端部。

可参考图1,图1所示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具体包括两个弹性襻2,这两个弹性襻2位于弹性环1的弧长中点的两侧,也就是说,以图1上方的最高点为弹性环1的弧长中点,前述两个弹性襻2分别位于前述最高点的左右两侧。

为了在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按照特定的植入方向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时,令弹性襻2起到降低植入阻力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是位于上述最高点右侧的弹性襻2,还是位于上述最高点左侧的弹性襻2,其缝线支22均朝向图1所示的弹性环1的左侧端部,也就是位于图1左下角的端部。这样一来,手术师可以令图1中弹性环1的右下角的端部首先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然后向患者的眼部切口内顺时针旋转弹性环1,实现两个弹性襻2逐个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

相比于图3和图4所示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而言,一个弹性环1所连接的弹性襻2的具体数目,可根据患者的具体医疗操作需求设置。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还设有两个柄端3;两个柄端3分别位于弹性环1的弧长方向的两端。

该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柄端3包括头部和颈部。针对该柄端3而言,头部呈扁圆板状;颈部与头部平滑连接,形成自头部平滑渐缩的细长杆状。柄端3位于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端部,任意一个柄端3的颈部与弹性环1平滑连接,因此,前述颈部的断面尺寸和弹性环1的断面尺寸接近,实现柄端3自头部向弹性环1之间的尺寸渐缩。任意一个柄端3的头部向弹性环1的环内侧弯曲,如图1所示,位于图1的右下角的柄端3的头部以朝向左上角的角度向图1的中部弯曲,位于图1的左下角的柄端3的头部以朝向左上角的角度向图1的中部弯曲,二者从形状来看,均可大致视为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逗号。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柄端3,既可以避免弹性环1穿入患者的眼部切口时因弹性环1的端部尖锐而对患者造成组织损伤,也便于将弹性环1的端部穿入患者的眼部切口后令弹性环1以特定的植入方向旋转并推入患者的眼部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任意一个柄端3具体包括第一柄端31和第二柄端32;第一柄端31和第二柄端32分别设于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两端。仍以图1为例,第一柄端31设于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右下角,第二柄端32设有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左下角。

其中,第一柄端31的头部为实心结构,且第一柄端31的头部的尺寸小于第二柄端32的头部的尺寸。与前述结构相适应地,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中,缝线支22在弹性环1的弧长方向上向第二柄端32靠近。其中,第一柄端31可视为弹性环1沿弧长方向的首端,意味着在使用时首先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第二柄端32可视为弹性环1的尾端,意味着在使用时最终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换句话说,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使用时,正确的植入方向为:以第一柄端31为起点,在第一柄端31进入患者的眼部切口后,令整个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顺时针旋转并推入患者的眼部。

针对上述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而言,采用上述植入方向进行手术操作时,一则借助于第一柄端31的尺寸较小的头部减小植入第一柄端31的阻力,方便第一柄端31在具有核块和皮质的囊袋内推动前行,避免刺破和损伤患者的眼部组织,二则借助于弹性襻2的形状降低弹性襻2的植入阻力,同时降低弹性襻2对患者的眼部切口的尺寸要求和患者的眼内组织的结构要求,既可以实现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前植入,也可以在白内障乳化物吸除后植入。

为了方便操作,上述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中,第二柄端32的头部设有孔。此时,呈实心结构的第一柄端31形似逗号,而头部设有孔的第二柄端32的外部轮廓像逗号,第二柄端32的头部像句号。因第一柄端31为实心结构,因此,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第一柄端31和第二柄端32在使用时并不通过手术线等结构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第二柄端32并不承担穿连手术线的作用,该第二柄端32的孔主要用于手术师在操作过程中夹持和牵拉第二柄端32进行移动,方便手术师调整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位置或者调节第二柄端32相对于第一柄端31的位置。可见,相较于弹性襻2的穿线孔而言,第二柄端32的头部的孔可视为调位孔。

至于该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具体可设置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张力环。

此外,该弹性环1可设置为C型环状。在自然状态也就是未受外力挤压的状态下,该C型环状的弹性环1的径向尺寸可设置为11~13mm,例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径向尺寸为12mm~13mm中的任一数值,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径向尺寸为11mm~12mm中的任一数值;环梗的直径可设置为0.21mm。

其中,环梗指的是弹性环1的断面,因该弹性环1通常采用断面呈圆形的条状结构弯曲成型,因此,环梗的尺寸采用直径进行标定。

至于弹性襻2的穿线孔,其直径可设置为0.50mm。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