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服药药板及其服药状态监测方法

一种服药药板及其服药状态监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适用处方药物封装技术领域,其涉及一种服药药板及其服药状态监测方法;其方案通过在服药药板的每个药泡容器外设药泡感应单元,其通电后在每个药泡空间形成微电场,使药泡阵列中的每个药泡容器都能感应手指在容器里的活动,依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取药动作,提高了产品对患者用药监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云端上位机的服药计划至服药药板,实现基于服药时间的语音服药提醒功能。并对超时不服药的情况做进一步跟进提醒。本发明提供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990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瑞驰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54422.9

  • 发明设计人 吴非;

    申请日2021-04-01

  • 分类号A61J1/03(20060101);A61J1/00(20060101);A61J7/04(20060101);G01V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16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魏毅宏

  • 地址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下李朗社区李朗路一号兆驰产业园3号楼二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4: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处方药物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药药板及其服药状态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医院的处方药物基本散装或者采用笼统装袋的方式。其使用方法仅通过书写或者印刷的形式出现在药袋上,不显眼,也无法主动提醒患者。当贴有医嘱的药盒或者药袋丢弃后,剩余药物甚至会出现有药无医嘱的情况。患者在服药过程容易遗忘或不能准时服药,从而导致病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恶化,患者因此要承担更多的痛苦和费用。现有处方药物封装技术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发药机分发药品至服药药板,将医嘱与患者信息构成服药计划上传云端上位机。通过上位机与服药药板联动,实施对病人服药情况监测,可以针对那些不按时服药或遗忘服药的患者(患者家属)做短信或电话提醒,以达到培养患者准时服药的习惯。

一方面,一种服药药板,包括通过螺钉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向下壳体方向凹陷形成容置空间的药泡容器;所述服药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PCB板;所述PCB板设置有带计时模块的主控单元;所述PCB板对应每个所述药泡容器的区域分别镂空有药泡通孔,使所述药泡容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药泡通孔中;所述PCB板设置有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药泡感应单元;每个所述药泡感应单元分别连接电源,为对应的所述药泡容器提供电能形成的感应电场,并将每个感应电场的场强变化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多个所述药泡容器呈阵列排布在所述上壳体中,每个所述药泡容器通过对应的阵列位置在所述主控单元中进行识别。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服药药板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根据医嘱按服药时间或者药物种类将药物分置于服药药板中不同的药泡容器内;

S2.将所述药泡容器与其中容置的药物的服药时间关联;

S3.当所述药泡容器的感应电场被伸入的手指扰动,判断是否到达关联的所述服药时间,若否,则提示未到服药时间;

S4.当到达所述服药时间时,检测关联的所述药泡容器的感应电场是否被伸入的手指扰动,若否,则提示服药时间到。

本发明通过在服药药板的每个药泡容器外围套设感应铜环或者在每个药泡容器底部嵌入感应片,使每个药泡容器的容器空间中形成彼此独立的微电场。最终使得药泡阵列中的每个药泡容器都能独立感应手指在其容器里的活动,依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在该药泡中有取药动作,提高了产品对患者用药监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云端上位机的服药计划至服药药板,实现基于服药时间的语音服药提醒功能。并对超时不服药的情况做进一步跟进提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药板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药板的感应铜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药板的主视角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药板的俯视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11、药泡容器;12、显示单元;13、扬声器;2、下壳体;3、PCB板;31、药泡通孔;311、定位槽;32、感应铜环;321、定位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服药药板,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1、3所示,一种服药药板,包括通过螺钉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设置有向下壳体2方向凹陷形成容置空间的药泡容器11;服药药板还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PCB板3;PCB板3设置有带计时模块的主控单元;PCB板3对应每个药泡容器11的区域分别镂空有药泡通孔31,使药泡容器11套设于对应的药泡通孔31中;PCB板3设置有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药泡感应单元;每个药泡感应单元分别连接电源,为对应的每个药泡通孔31提供电能形成的感应电场,并将每个感应电场的场强变化信息发送给主控单元;多个药泡容器11呈阵列排布在上壳体1中,每个药泡容器11通过对应的阵列位置在主控单元中进行识别。对药泡容器11的阵列位置识别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如通过扫描或者通过交叉但不接触的导线实现位置区别,再此不作详述。

通过药泡感应单元通电后形成的微电场监测是否受到手指的干扰,可以清楚判断该药泡感应单元对应的药泡是否被使用过。

如图1-2所示,药泡感应单元包括环设在药泡通孔31的孔壁的感应铜环32和/或嵌入药泡容器11底部的感应片(图中未示出);感应铜环32设有外翻的定位端子321,药泡通孔31的孔壁开设有定位槽311,定位端子321嵌入定位槽311中使感应铜环32固定环设在药泡通孔31中,避免感应铜环32产生位移导致不可预知的问题。

感应片通电后产生与感应铜环相似的微电场来检测药泡通孔31的空间是否受到手指扰动,以此判断该药泡感应单元对应的药泡是否被使用过。感应片优选采用PCB板的形式嵌入药泡容器11底部,或者采用金属板或金属线阵的形式集成在下壳体2对应每个药泡容器11的区域上。

如图1、4所示,上壳体1在药泡容器11的阵列一端设置有显示单元12,显示单元12包括显示屏和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主控单元电连接,读取药泡感应单元监测到的药泡容器11使用情况并输出至显示屏。通过显示屏可以更为直观的体现服药药板的装药情况和服药提示或者报警信息。

优选的,上壳体1在药泡容器11的阵列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和通信单元;电源为主控单元、药泡感应单元、显示单元12和通信单元供电;通信单元分别连接主控单元和云端上位机,实时将服药药板的药泡容器11使用情况上传至云端上位机,并实时接收云端上位机对主控单元的操控指令。当云端上位机发现其中的服药计划并未被服药药板的患者所执行时,通过该操控指令发出提示来告知患者。

在实际使用中,上壳体1的内部可以集成电池和无线通信系统,便于服药药板通过蜂窝网络、互联网或者物联网与云端上位机通信,进而实现联动。

优选的,上壳体1在显示屏一侧设置有扬声器13,扬声器13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用以根据主控单元执行的操控指令发出对应的提示音。通过声响与图像结合的方式更容易是提示为患者所发觉。

图5-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5所示,一种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服药药板的服药状态监测方法,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根据医嘱按服药时间或者药物种类将药物分置于服药药板中不同的药泡容器11内;

S2.将药泡容器11与其中容置的药物的服药时间关联;

S3.当药泡容器11的感应电场被伸入的手指扰动,判断是否到达关联的服药时间,若否,则提示未到服药时间;

S4.当到达服药时间时,检测关联的药泡容器11的感应电场是否被伸入的手指扰动,若否,则提示服药时间到。

优选的,步骤S2,还包括:

服药药板将关联了服药时间的药泡容器11的位置信息上传云端上位机。

优选的,步骤S4还包括:

服药药板做出服药提示超过预设时间后关联了服药时间的药泡容器11依旧未出现感应电场扰动,则将服药超时的信息反馈给云端上位机。

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5.云端上位机通过短信或电话通知患者服药。

优选的,步骤S1还包括:

根据医嘱将服药时间、服药种类与患者信息构成服药计划并上传至云端上位机。

本发明通过在服药药板的每个药泡容器11外围套设感应铜环32和/或在每个药泡容器11底部嵌入感应片,在每个药泡容器11的容器空间内形成独立的微电场。使药泡阵列中的每个药泡容器11都能感应手指在容器里的活动,依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对相应的药泡进行过取药动作,提高了产品对患者用药监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云端上位机的服药计划至服药药板,实现基于服药时间的语音服药提醒功能。并对超时不服药的情况做进一步跟进提醒。

进一步的,通过服药状态监测方法与服药药板的联动,更好的实现对病人服药情况监测,以达到培养患者准时服药的习惯的具体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