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

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它是由支座、转接件、外端盖及带手拉链条的手链轮组成,转接件的内侧端面轴向延伸薄壁的环形凸台而在其内孔壁成形收口挡圈,环形凸台可旋转支承并轴向限位在支座内孔,支座固定在一墙板外立面,手链轮传动螺纹连接长轴,外端盖固定在转接件的外侧端面,手链轮收容在外端盖的型腔与收口挡圈之间,转接件与外端盖遮盖手链轮,转接件还遮盖制动器,转接件外侧端面下部与外端盖内侧端面下部分设的进出链缺口对合成进出链导向孔,转接件外侧端面上部与外端盖内侧端面上部分设的弧形导链槽对合成弧开导链沟。本发明防止异物进入手链轮、制动器,不同角度曳链时进出链始终沿曳链方向,且导链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034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69870.6

  • 发明设计人 盛嘉庆;张奎;单杭赛;邓伟林;

    申请日2021-03-29

  • 分类号B66D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2455 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工业功能区玉龙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4: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属于环链手拉葫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环链手拉葫芦中,手链驱动机构的手链轮罩壳为单一、整体的冲压薄壁金属件,其要么卡接在手链轮的外边缘,要么直接钢性固定在支撑杆上,并将手链轮罩起来,手链轮罩壳仅开有进出链孔。前一种结构由于手链轮基本裸露,导致粉尘、坚硬异物轻而易举地侵入至手链轮和手拉链条上,从而影响手链轮的正常转动性能,因此其难以在复杂、恶劣工况下作业;后一种结构由于手链轮固定不动,导致操作者只能站立于悬挂载荷附近按手拉链条的下垂方向进行拉动作业,手拉力稍微偏离些手拉链条的下垂方向时,歪斜状态下的手拉链条便会因手链轮罩壳的干扰而嗑碰撞击手链轮罩壳的内壁,由于导链有欠顺畅,不但徒增人力消耗,而且噪声刺耳不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它既能防止异物进入手链轮、制动器内部,更能在不同角度曳链操纵时确保进出链始终沿曳链力方向进行,而且导链性好,不会出现爬链、扭链甚至叠链。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它是由支座、转接件、外端盖以及带手拉链条的手链轮分体装配组成,手拉链条由立环和平环交替套接,转接件在其内侧端面轴向延伸出薄壁结构的环形凸台而在其内孔壁成形有收口挡圈,环形凸台可旋转地支承并轴向限位在支座的内孔中,支座可拆地固定在一墙板的外立面,手链轮传动螺纹连接长轴,外端盖与转接件的整个外侧端面相触且可拆固定,收口挡圈与外端盖的型腔之间共同构成收容手链轮的活动空间,一方面转接件与外端盖共同遮盖手链轮,另一方面转接件还遮盖制动器;在转接件其外侧端面的下部凹设有一对进出链缺口,在转接件其外侧端面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一对进出链缺口过渡连接的一个弧形导链槽;在外端盖其内侧端面的下部凹设有一对进出链缺口,在外端盖其内侧端面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一对进出链缺口过渡连接的一个弧形导链槽;转接件的进出链缺口与外端盖的进出链缺口对合成形为供手位链条进出所述活动空间的进出链导向孔,转接件的弧形导链槽与外端盖的弧形导链槽对合成形为供立环限位的弧形导链沟。

上述环形凸台在其外周面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装有的卡簧抵靠在支座的限位台阶上,环形凸台通过卡簧可拆地与支座轴向限位;支座通过穿置在一墙板上的支撑杆和螺母固定在一墙板上。

为确保强度、耐冲击,尤其是外端盖不致于因经常磕碰硬地面或撞击到坚硬异物而被压瘪,上述支座、转接件和外端盖分别采用铝合金模铸一体成形。

为满足轻量化、耐磨损、耐磕碰需要,上述支座、转接件和外端盖分别采用工程塑料一体成形。

出于有利于优化手链驱动机构的横向尺寸,且兼顾外端盖的强度考虑,上述转接件、外端盖和支座的厚度依次递减。

上述外端盖的进出链缺口和转接件的进出链缺口分别由各自的内端向外端逐渐扩展。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使得手拉链条在进出链导向孔内有足够的移动空隙,利于减少摩擦干扰与摩擦阻力,从而减少摩擦噪声,进而还能降低人力曳链的体能消耗。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较长接触平面固定成一体的外端盖与转接件由于完全遮蔽手链轮,不但粉尘、坚硬异物不易被侵入,能长期确保手链轮在复杂、恶劣工况下的工作性能,由于转接件还遮挡整个制动器,利于手拉葫芦维保作业,避免润滑剂、异物等进入制动器内部,确保了制动性能,而且由于转接件采用相对于支座可旋转的支承结构,当施加在手拉链条上不同方向的拉力,转接件与外端盖能跟随手拉链条的牵引角度的改变而转过相应角位置,即转接件、外端盖根据手拉链条曳链角度的改变而自适应进出链导向孔的角位置,因此操作者在所有的任意一个角度位置曳链操纵,手拉链条穿过进出链导向孔时均能确保与作用在手拉链条的拉力方向大体一致,则手拉链条始终可以顺畅无阻力地通过进出链导向孔,从而使人力驱动始终如一地传递至手链轮、长轴;

由于可实现无死角曳链作业,相应地,操作空间不受承重物的体积大小限制,以及不受重物周边作业空间宽窄的限制,即,操作者既可视作业场合实际情况选择常规方式站立于趋近重物下方且竖直向下施力,还可站立于载荷下方并偏离载荷的重力线作大倾角曳链,甚至更可选择站立于重物的上方空间向上施力曳动手拉链条,此时由于反向于重物的重力方向,因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系数极高,不受易燃易爆易侵蚀等各种极不相同种类的特殊承载物的影响。

转接件与外端盖分别设置的弧形导链槽,能防止手拉链条的立环侧向晃动,而对合构成的弧形导链沟对立环的包裹性好,不但提高了手拉链条与手链轮的啮合精度,而且能起到防止立环爬链及爬链后出现扭链甚至叠链现象的发生。

摒弃了现有技术的手链轮罩壳为单一、整体的冲压薄壁件,取而代之由支座、转接件和外端盖三件构成的整体组合结构,即转接件相对支座先行限位以成为套件结构后再去成套安装到墙板上,形成可相对转动的形态,这有利于现场装配线管理,而外端盖与转接件为可拆式一体组件结构,这使得一个手链轮罩壳零件由一分解成为支座、转接件和外端盖这三个分体配置零件后,各自的内部构造相较于三者为单一零件或二个零件来说应是极其简化,因此,三者适于铸造成形,且成本优势显著。

综上,本发明克服了手拉葫芦行业长期习惯性地认为散件多属弊端的偏见,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在手拉葫芦上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a)是转接件的主视图,(b)是转接件的左视图,(c)是转接件的右视图;

图4(a)是外端盖的主视图,(b)是外端盖的右视图,(c)是由(a)中所示B-B的剖视图;

图5(a)是支座的平面图,(b)是由(a)中所示C-C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局部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手拉葫芦用任意角度曳链的手链驱动机构,它是由支座1、转接件2和外端盖4以及带手拉链条Q的手链轮3分体装配而成,手拉链条Q由立环Q1和平环Q2交替套接后在电阻对焊链环机上焊接而成。

转接件2在其内侧端面轴向延伸出薄壁结构的环形凸台23而在其内孔壁成形有收口挡圈20,环形凸台23可旋转地支承并轴向限位在支座1的内孔10中,转接件则借助于支座1可拆地固定在一墙板6的外立面,手链轮3传动螺纹连接长轴7,外端盖4与转接件2的整个外侧端面相触且外端盖4与转接件2可拆式固定,收口挡圈20与外端盖4在其内部形成的型腔40之间共同构成容纳手链轮3并供其转动的活动空间2-4,转接件2与外端盖4共同遮盖手链轮3,转接件2还遮盖制动器8。

在转接件2其外侧端面的下部凹设有一对(2个)进出链缺口21,在转接件2其外侧端面的上部设有与一对进出链缺口21过渡连接的一个弧形导链槽22。

具体地说,弧形导链槽22的二端分别过渡连接对应的进出链缺口;二个进出链缺口21呈对称地布置在转接件2上。

在外端盖4其内侧端面的下部凹设有一对(2个)进出链缺口41,在外端盖4其内侧端面的上部设有与一对进出链缺口41过渡连接的一个弧形导链槽42。

详细地说,弧形导链槽42的二端分别过渡连接对应的进出链缺口;二个进出链缺口41呈对称分布地在外端盖4上。

外端盖4与转接件2固定在一起后,进出链缺口21与进出链缺口41对合成形为供手位链条Q进出活动空间2-4的进出链导向孔,弧形导链槽22与弧形导链槽42对合成形为供立环Q1限位的弧形导链沟。

环形凸台23的外周缘与支座1的内孔10松配;支座1的内孔10为带有台阶11的台阶孔;环形凸台23的外径小于转接件2其本体部的外缘直径。

环形凸台23在其外周面设有一限位槽230,该限位槽230装有的卡簧5抵靠在支座1的限位台阶11上,环形凸台23通过卡簧5可拆地与支座1轴向限位;支座1通过穿置在一墙板6上的支撑杆61和螺母62固定在一墙板上。

支座1、转接件2和外端盖4分别采用铝合金模铸一体成形。

支座、转接件和外端盖分别采用工程塑料一体成形。

转接件2、外端盖4和支座1的轴向厚度依次递减。

由图4清晰可见,外端盖4的进出链缺口4的表面积由内端向外端逐渐扩展;转接件2的进出链缺口21的表面积也由内端向外端逐渐扩展,请参见图3。

本手链驱动机构具体组装到手拉葫芦的过程如下:

先将支座1以其内孔10空套到转接件2的环形凸台23上,继而将卡簧5装到限位槽230中,卡簧5外露于限位槽230之外的外缘部分抵靠在限位台阶11上,以完成转接件2与支座1的轴向限位,这样二者构成一套件;接着将支座1开设的三个通孔对准三条支撑杆61后滑装到支撑杆上,并使支座1的内侧面与一墙板6的外立面相贴,往支撑杆61头端旋接三枚螺母62后拧紧以安装妥支座1,支座1以三条支撑杆61为中心定位;然后往长轴7上旋接手链轮3并在长轴7的轴端旋接开槽螺母P和安插开口销P1,手链轮3位于转接件2内,继而在手链轮3上挂设手拉链条Q,确保手拉链条Q的二下垂段分别落入转接件2相应的进出链缺口21;紧接着将外端盖4装配到转接件2上,且手拉链条Q的二下垂段位于转接件2的进出链缺口21与外端盖4的进出链缺口41之间,当外端盖4的内侧端面与转接件2的外侧端面相贴后,最后往外端盖4开设的三个沉孔(未标示)内穿入螺钉K,每枚螺钉K对准转接件2其外侧端面开设的螺孔后施力拧紧即可。

长轴7、一墙板6和支撑杆61为手拉葫芦的现有结构,另一墙板(未标示)间隔地位于一墙板6的相对侧。

制动器为公知结构;卡簧5、螺母62、开口销P1、开槽螺母P和螺钉K均为标准件。

与手链轮的立槽啮合的为立环,与手链轮的卧槽啮合的为平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