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渠道。该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通过第一渠道、第二渠道和第三渠道分别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初步收集,并通过落水箅子对路面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同时第一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避免排水系统堵塞的情况发生,再通过渗透管和第四导流管将雨水导入沉淀箱中进行初步预处理,并通过净化机组进行二次净化和清水箱进行储存,最后通过第二水泵将清水箱内部的净化水输送至用水点,达到简单方便高效雨水回收利用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2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覃开平;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66428.8

  • 发明设计人 覃开平;

    申请日2021-04-06

  • 分类号E03F5/04(20060101);E03F5/14(20060101);E03F5/06(20060101);A01G25/00(20060101);C02F9/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5300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所街乡文家村3组0301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4: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而市政建筑施工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市政工程中,排水工程的施工更是整个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共分为供水、排水与循环水三个系统,而排水系统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清净下水排水管,循环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

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一般没有雨水回收利用功能,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故而提出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具备雨水回收利用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一般没有雨水回收利用功能,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渠道,所述机动车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一绿化带,所述第一绿化带的相背侧均设置有非机动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渠道,所述非机动车道的相背侧均设置有第二绿化带,所述第二绿化带的相背侧均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渠道,所述第一渠道、第二渠道和第三渠道的顶部均铺设有落水箅子,所述人行道的相背侧均设置有第三绿化带,所述第一绿化带、第二绿化带和第三绿化带的内部均设置有盲沟,所述机动车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集水井,所述第一集水井通过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渠道固定连接,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集水井,所述第二集水井通过第二导流管与第二渠道固定连接,所述人行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集水井,所述第三集水井通过第三导流管与第三渠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顶部均活动安装有井盖,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底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渗透管,所述第一集水井的下方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进水口通过第四导流管与渗透管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加药箱,所述沉淀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沉淀箱的下方设置有净化机组,所述净化机组的右侧设置有清水箱,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外壁且位于渗透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第三集水井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与盲沟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清水箱内部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落水箅子为可拆卸式铸铁制件,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水管的下方均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活动安装有浮板,所述导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浮板对应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盲沟有碎石组成,内含能透水的软管,碎石外侧包裹土工布,在盲沟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采用C混凝土隔水墙。

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内壁左侧均设置有爬梯,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

优选的,所述加药箱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剂和助凝剂,所述混凝剂为铝盐、铁盐或聚合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助凝剂为生石灰或活化硅酸。

优选的,所述加药箱的内部设置有与混凝剂对应的第一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加药箱的内部设置有与助凝剂对应的第二液压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净化机组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沉淀箱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净化机组的出水口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通过第一渠道、第二渠道和第三渠道分别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初步收集,并通过落水箅子对路面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分别将雨水导入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同时第一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避免排水系统堵塞的情况发生,再通过渗透管和第四导流管将雨水导入沉淀箱中进行初步预处理,并通过净化机组进行二次净化和清水箱进行储存,最后通过第二水泵将清水箱内部的净化水输送至用水点,达到简单方便高效雨水回收利用的效果,当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中的水位高于隔板时,水的浮力带动浮板堵塞隔板上的通孔,通过启动第一水泵,第一水泵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将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中的水抽至盲沟中并对第一绿化带、第二绿化带和第三绿化带进行灌溉,实现简单方便多重雨水再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结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结构图1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结构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1机动车道、2第一渠道、3第一绿化带、4非机动车道、5第二渠道、6第二绿化带、7人行道、8第三渠道、9落水箅子、10第三绿化带、11盲沟、12第一集水井、13第一导流管、14第二集水井、15第二导流管、16第三集水井、17第三导流管、18井盖、19渗透管、20沉淀箱、21第四导流管、22加药箱、23搅拌器、24净化机组、25清水箱、26第一进水管、27第一水泵、28第一排水管、29第二水泵、30第二进水管、31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机动车道1,机动车道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渠道2,机动车道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一绿化带3,第一绿化带3的相背侧均设置有非机动车道4,非机动车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渠道5,非机动车道4的相背侧均设置有第二绿化带6,第二绿化带6的相背侧均设置有人行道7,人行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渠道8,第一渠道2、第二渠道5和第三渠道8的顶部均铺设有落水箅子9,人行道7的相背侧均设置有第三绿化带10,第一绿化带3、第二绿化带6和第三绿化带10的内部均设置有盲沟11,盲沟11有碎石组成,内含能透水的软管,能够保证雨水在盲沟11中的快速转输,碎石外侧包裹土工布,在盲沟11与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4和人行道7之间采用C15混凝土隔水墙,防止雨水反渗进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4和人行道7内部,机动车道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集水井12,第一集水井12通过第一导流管13与第一渠道2固定连接,非机动车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集水井14,第二集水井14通过第二导流管15与第二渠道5固定连接,人行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集水井16,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内壁左侧均设置有爬梯,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大小相同,第三集水井16通过第三导流管17与第三渠道8固定连接,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顶部均活动安装有井盖18,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底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渗透管19,第一集水井12的下方设置有沉淀箱20,沉淀箱20的进水口通过第四导流管21与渗透管19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沉淀箱2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加药箱22,加药箱22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剂为铝盐、铁盐或聚合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助凝剂为生石灰或活化硅酸,加药箱22的内部设置有与混凝剂对应的第一液压驱动机构,加药箱22的内部设置有与助凝剂对应的第二液压驱动机构,沉淀箱2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器23,沉淀箱20的下方设置有净化机组24,净化机组24的右侧设置有清水箱25,净化机组24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沉淀箱20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清水箱25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净化机组24的出水口固定连接,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外壁且位于渗透管19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水管26,落水箅子9为可拆卸式铸铁制件,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水管26的下方均设置有隔板,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杆,导杆的外壁活动安装有浮板,导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隔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浮板对应的通孔,第一导流管13、第二导流管15和第三导流管17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进水管2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一进水管26远离第三集水井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7,第一水泵27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28与盲沟11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清水箱2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9,第二水泵29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清水箱25内部的第二进水管30,第二水泵29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31,通过第一渠道2、第二渠道5和第三渠道8分别对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4和人行道7上的雨水进行初步收集,并通过落水箅子9对路面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第一导流管13、第二导流管15和第三导流管17分别将雨水导入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同时第一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避免排水系统堵塞的情况发生,再通过渗透管19和第四导流管21将雨水导入沉淀箱20中进行初步预处理,并通过净化机组24进行二次净化和清水箱25进行储存,最后通过第二水泵29将清水箱25内部的净化水输送至用水点,达到简单方便高效雨水回收利用的效果,当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中的水位高于隔板时,水的浮力带动浮板堵塞隔板上的通孔,通过启动第一水泵27,第一水泵27通过第一进水管26和第一排水管28将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中的水抽至盲沟11中并对第一绿化带3、第二绿化带6和第三绿化带10进行灌溉,实现简单方便多重雨水再利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通过第一渠道2、第二渠道5和第三渠道8分别对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4和人行道7上的雨水进行初步收集,并通过落水箅子9对路面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第一导流管13、第二导流管15和第三导流管17分别将雨水导入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同时第一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避免排水系统堵塞的情况发生,再通过渗透管19和第四导流管21将雨水导入沉淀箱20中进行初步预处理,并通过净化机组24进行二次净化和清水箱25进行储存,最后通过第二水泵29将清水箱25内部的净化水输送至用水点,达到简单方便高效雨水回收利用的效果,当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中的水位高于隔板时,水的浮力带动浮板堵塞隔板上的通孔,通过启动第一水泵27,第一水泵27通过第一进水管26和第一排水管28将第一集水井12、第二集水井14和第三集水井16中的水抽至盲沟11中并对第一绿化带3、第二绿化带6和第三绿化带10进行灌溉,实现简单方便多重雨水再利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